冷饭团之一天高云淡去看龙
虽逢小寒,却风和日丽。大鹿陪鹿爹鹿妈启程前往滇中彝乡禄丰。头晚磋商协议,在抚仙湖畔江川的古滇国青铜器博物馆和禄丰新建成的恐龙馆之间,鹿爹建议去禄丰,说看完恐龙还可以吃当地的汤锅炖带皮山羊肉。得,那就羊肉佐餐恐龙吧。
大鹿有些年头没有在云南坐车旅行了,对公路的记忆还停留在从前,大小车拖拉机马车牛车逃命似的挤一堆,喇叭声声如催命。今日一上路,发现旧貌换新颜,车道分离,路标明确,路旁过去裸露的山峦植了树,正蓬勃地长着,估计百十年后能被称为参天大树。车很少,昆明以西五十公里后开始见到巨型广告招牌:”北有兵马俑,南有恐龙谷。等你两亿年,相聚恐龙谷”。呵,气势挺大的。鹿妈开始激动:白垩纪哪,那可不是两亿年吗?奇迹啊,一窝恐龙在这云南山谷里被发现啊,有一年在上海博物馆看见过一个大恐龙就是禄丰的,被命名为“禄丰龙”,而禄丰当时没有条件保存,只好送去上海。这回好啦,家门口就可以看两亿年前的恐龙了。
恐龙谷在高速路边,或者说高速公路特意绕道修在恐龙谷旁。只见篮球场般大的停车场只有孤零零的几辆车。虽说据称中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在三十年代曾经发现于此,几年前这片山谷中又发现一片巨大的恐龙阵,当地政府便与科学院古脊椎研究所合作,请来投资商,征地建园,在原址上建了这个恐龙园,零八年初落成。恐龙园门票不菲,一百二十元,并附带赠送园内各类以恐龙为主题的游乐活动。遗址在小坡上,高原的蓝天, 天高地远地悬在头上,冬日的阳光暖烘烘微烤着,从头到脚的懒散倦慵随着空气轻忽地溢出,什么高处不胜寒,说这话的人准没到过云南。天边外,云之南的白云分外动人,游弋飘然;大地上,几株早山茶花已经在艳阳下怒放;远处的农舍错落有致,土坯房和红土地间或几条老牛不紧不慢地悠闲踏春;这么好的滇中高原景致,竟然只有寥寥鹿家人在消受,弄得象逛私人园子。难得滇中如此一宝贵遗址,可就是不如所谓的游乐场农家乐温泉会馆吸引人,鹿爹鹿妈怎么也想不通,不由连连感叹说世风日下啊,知识不能变钱就无用的谬论大行其道啊,两亿年的古生物史啊,就在家门口都不来学习啊…………….
遗址分两个馆,前面的空地上几个恐龙塑像,都是有名有姓的,有一个娄阿鼠状的叫窃蛋龙。刚进第一馆的大厅,左墙一整墙的大镜框呼拉拉似一幅巨大的狗皮膏药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贴过来,框内一大堆照片,题为“领导关怀”,图解各路官员近年来如何关注恐龙园的建立,不辞辛劳数次亲自前来视察等等,而紧挨着的一大屏幕电视放着好莱坞有关恐龙的动画片,显得有些滑稽,咿里哇啦吵得人心烦。大鹿心里嘀咕这就关怀呢,怎么不关怀弄个正儿八经的恐龙科教电影来放放?转进大厅,这才见几幅简单图片介绍地质史以及禄丰恐龙考古的历史,化石的由来。鹿妈一边看一边回忆,唔,三叶草,我们小时去西山的筇竹寺挖过;鹿爹对中国恐龙考古之父杨锺键的介绍感兴趣,嗯,三八年就来云南考古了,一直呆到抗战结束,专门研究禄丰恐龙,我们中学时老师要求背诵地质年表得从寒武纪开始呢。大鹿上的中学没详细教过这个,只好悻悻搭讪对爹妈说,要不说您们也上过名校呢,见书店里好一大摞书都在说你们母校的事呢,那谁谁还是您的同学,还有那谁谁,您的老师吧,书里头说他呢。
禄丰的恐龙最早由杨先生于三十年代发掘,九十年代起又相继发现同一陂面的山坡里,竟然埋着三叠纪,诛罗纪和白垩纪时代的一群完整恐龙化石,可奇怪的是至今未见一个恐龙蛋,据说发现的恐龙们个个均头朝东方,说不定巨龙们早在两亿年前就预见到东方有个大国要崛起,忙不迭地先朝东方请安呢。没敢在这所谓的科学馆多耽误,急忙进入遗址馆。只听前脚进门后脚就长呼短叹起来,买买伞,太讲究,太板扎啦,这么多的恐龙!而且是真的啊!队队方阵按身高体重年龄排列着,鹿爹终于放心下来说,“总算咬着包子馅了”。在大鹿已埋葬的众多理想之中,学考古是其中之一,难怪见着石头就格外亲,至于雕刻了字画的,越是年代久远,越是使她欢欣。而眼前的这些个庞然大物,岂止是石头,更是生命。龙头的眼眶深幽无边,叙说着两亿年的沧海桑田,沉重的腿脚在远古的沼泽密林中蹒跚,笨重的身体似起重塔,前面支撑着数米长的脖子,后挺着的也是数米长的尾巴,再看看它的脚爪,八仙桌一样舒展开,士兵一样整齐列队的龙阵,严峻,庄严甚至肃穆。兴奋的观者孩子般从一个奔至另一个,探头龙腹之下细视其骨骼,注目龙颈椎恭维其颈项曲线优美,环顾其它,猜测它们是不是来自一个家庭;随意数了数第一层的恐龙,共二十一个,体态大小不一,同庚均属诛罗纪。最大的那位身长二十七米,高六点五米。
又上层楼,个头越来越高,姿态优美翘首引颈,盼顾流放,神态各异,各自做着众龙皆醉我独醒状。厅内深处,地面上可见尚未挖出修复的一条龙,静静卧着。哎呀,数不过来啦,随便看看吧。本来好好在地下躺着,两亿年都过了,不想被叫做‘人’的东西翻出来,用铁夹干绳绑起来,扶上架,然后又用尽各种仪器折腾一通,最后列队见人。目睹此旷世珍宝的鹿妈禁不住话多起来:虽说做学问要经得住寂寞,可考古的人看见这些个宝贝还不兴奋得不吃不喝不睡,欣喜若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能够分享这份幸福。能够有如此多的恐龙生活于此,可见远古时的禄丰是一片多么茂盛的森林,多丰富的沼泽,沧海桑田啊。即兴上来鹿妈又把自己拿手的生物进化论再次灌输一番,顺便又抒情般复述一遍云岭峡谷山水的地质地貌,什么立体性气候啦,峡谷的形成啦,土壤的酸碱性啦等等,尽管恐龙时代的云南是啥气候谁也说不清,反正它们曾经在此腾龙驾雾,翻云弄雨,一度称王。
记得我家小鹿出滇上学时,同学问你们常见大象孔雀吧?她恶作剧地回答是啊,我们天天吃孔雀肉,骑大象上街呢。很多汉族认为云南属蛮荒之地,天高路远,倒霉的人才会被发放云南呢,比如从前明清时从江苏湖北等地赴滇的军屯,商屯,直到后来的知青,若不是无奈,谁愿离开江南鱼米之乡啊。云南正式纳入中国的行政版图虽始于蒙古人时代的元朝,即便如此,各民族既共居又相对隔绝的历史一直持续到很晚。其结果之一便是其独特的语言,文化,社会形态的多样性,但汉化的压力使得这种多样性脆弱甚至变形。很多少数民族在上百年的汉化过程中潜意识接受汉族的价值观,然后再回头来看自己,越看越不如人,更是自觉加倍汉化。所以每每与内地人相遇,云南人总是有些自卑,哎呀,我们那里落后啊,交通不发达啊,穷山恶水啊。时过境迁,当下似乎又承认多元的某些好处了。于是各民族自治州县纷纷掘宝,弘扬其地域性,独特性,以期在旅游地图上插上几颗星星。禄丰也不例外,幸运的是其独特性不用苦思冥想再造,稀世宝贝就在脚地下。禄丰是滇中有名的彝族集聚地。此地的彝族历史上被称为‘倮人’,因为云南人数较多的一个民族,从前汉文有时用‘猡’,‘猡’等贬义词。五十年代搞‘民族识别’,按斯大林的识别论,以社会进化论为依据,将当时几十万的一个群体与其它相邻的几个小语族一起划为”yi”, 并冠以新名称“彝”。几十年过去,尽管争议不断,语言隔阂,滇中滇西数十个古老的藏缅语族的各支系不同程度上地接受了‘彝’这个新名字,而作为当年以政治为由进行的民族识别的副产品,‘彝族’这个称呼从某种意义上也成为这个文化历史语言宗教独具一格的民族共同认同的一种符号。
禄丰所属的楚雄彝族自治州便是四川凉山以外的最大的彝族自治州,人口多达百万之众。鹿爹说起前不久去自治州首府楚雄,见州政府斥巨资,将彝族的传统祭师‘毕摩’的古彝文经书整理保存,镶金镀银,几十万册已完成,规模巨大,下一步该是数字化了吧。最老的彝文经典可以追溯‘倮人’北上乌蒙山,渡金沙江定居今日四川凉山,距今已有约两千年。禄丰的恐龙展现人类以前的远古时代那不可知的世界,而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彝族,相邻的苗族,纳西,回族,以及明清以来随‘改土归流’移民云南的汉族,得福于恐龙,看见亲近的远古自然,天地的更换,生命的永恒,真是夫复何求也!用鹿妈的话说,和任何学问一样,考古的人需一辈子耐得寂寞,孤独与不舍,运气好的话才能与恐龙相遇,了解恐龙了解自然才能更好了解人自身,真真造福人类啊。鹿妈唯一的遗憾是恐龙馆与龙阵巨大的身躯相比,太小了点,一群巨龙只好头尾相拥,神龙见首不见尾,直感叹它们在世的时候生活的空间可没有如此拥挤。
心满意足出得园来,拐进村子,见三家干净饭馆,鹿爹指定最右边的一家,黑板写着有羊肉汤,这家。不去别家看看比比?鹿妈问道。不,就这家。围矮桌坐下,不一会,汤锅羊肉上桌,头大一碗,飘着薄荷,蘸水也是一大碗,盐巴姜蒜花椒薄荷垫底,上盖一层辣椒面,一大勺羊肉汤浇上,可以甩开筷子蘸了。几块香腻醇厚的羊肉下肚,沉淀了两亿年的激动总算在美味中渐渐平息,而干辣椒炒爆腌肉,泡椒土豆丝,茼蒿豆腐汤,清炒茴香只不过是陪衬而已。鹿爹吃得开心,回到院子与主人聊天,然后回来报告说,这家人原来的土地在谷里,结果因地下有恐龙,两年前政府晓以文物旅游文化之大义,不容讲价还价,以一万七千元一亩的价钱给征去修恐龙园,单剩山洼里另一小片土地,只够种些自用的蔬菜瓜果,于是开了这家馆子,生意嘛时好时坏。离开时,鹿妈想向女主人买一盒女主人自己做的美味腌油菜杆,可人家不要钱,一个劲说,孃孃,你喜欢吃就拿去吧,自家腌的,不费事。鹿妈不好意思,一边坚持给钱,一边称赞说你家的院子干净,厨房就在院角,清清爽爽,下回我们来玩,还来你家吃。
回家路上,鹿爹鹿妈大鹿皆认为不枉此行,真是乘兴而去,尽兴而归。鹿爹鹿妈当即决定等到来年,一定带小鹿小小鹿们来参观学习. 眼下她们只好再等一年啦,不过,两亿年都等了,再等一年也没关系。
2009.2.
大鹿有些年头没有在云南坐车旅行了,对公路的记忆还停留在从前,大小车拖拉机马车牛车逃命似的挤一堆,喇叭声声如催命。今日一上路,发现旧貌换新颜,车道分离,路标明确,路旁过去裸露的山峦植了树,正蓬勃地长着,估计百十年后能被称为参天大树。车很少,昆明以西五十公里后开始见到巨型广告招牌:”北有兵马俑,南有恐龙谷。等你两亿年,相聚恐龙谷”。呵,气势挺大的。鹿妈开始激动:白垩纪哪,那可不是两亿年吗?奇迹啊,一窝恐龙在这云南山谷里被发现啊,有一年在上海博物馆看见过一个大恐龙就是禄丰的,被命名为“禄丰龙”,而禄丰当时没有条件保存,只好送去上海。这回好啦,家门口就可以看两亿年前的恐龙了。
恐龙谷在高速路边,或者说高速公路特意绕道修在恐龙谷旁。只见篮球场般大的停车场只有孤零零的几辆车。虽说据称中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在三十年代曾经发现于此,几年前这片山谷中又发现一片巨大的恐龙阵,当地政府便与科学院古脊椎研究所合作,请来投资商,征地建园,在原址上建了这个恐龙园,零八年初落成。恐龙园门票不菲,一百二十元,并附带赠送园内各类以恐龙为主题的游乐活动。遗址在小坡上,高原的蓝天, 天高地远地悬在头上,冬日的阳光暖烘烘微烤着,从头到脚的懒散倦慵随着空气轻忽地溢出,什么高处不胜寒,说这话的人准没到过云南。天边外,云之南的白云分外动人,游弋飘然;大地上,几株早山茶花已经在艳阳下怒放;远处的农舍错落有致,土坯房和红土地间或几条老牛不紧不慢地悠闲踏春;这么好的滇中高原景致,竟然只有寥寥鹿家人在消受,弄得象逛私人园子。难得滇中如此一宝贵遗址,可就是不如所谓的游乐场农家乐温泉会馆吸引人,鹿爹鹿妈怎么也想不通,不由连连感叹说世风日下啊,知识不能变钱就无用的谬论大行其道啊,两亿年的古生物史啊,就在家门口都不来学习啊…………….
遗址分两个馆,前面的空地上几个恐龙塑像,都是有名有姓的,有一个娄阿鼠状的叫窃蛋龙。刚进第一馆的大厅,左墙一整墙的大镜框呼拉拉似一幅巨大的狗皮膏药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贴过来,框内一大堆照片,题为“领导关怀”,图解各路官员近年来如何关注恐龙园的建立,不辞辛劳数次亲自前来视察等等,而紧挨着的一大屏幕电视放着好莱坞有关恐龙的动画片,显得有些滑稽,咿里哇啦吵得人心烦。大鹿心里嘀咕这就关怀呢,怎么不关怀弄个正儿八经的恐龙科教电影来放放?转进大厅,这才见几幅简单图片介绍地质史以及禄丰恐龙考古的历史,化石的由来。鹿妈一边看一边回忆,唔,三叶草,我们小时去西山的筇竹寺挖过;鹿爹对中国恐龙考古之父杨锺键的介绍感兴趣,嗯,三八年就来云南考古了,一直呆到抗战结束,专门研究禄丰恐龙,我们中学时老师要求背诵地质年表得从寒武纪开始呢。大鹿上的中学没详细教过这个,只好悻悻搭讪对爹妈说,要不说您们也上过名校呢,见书店里好一大摞书都在说你们母校的事呢,那谁谁还是您的同学,还有那谁谁,您的老师吧,书里头说他呢。
禄丰的恐龙最早由杨先生于三十年代发掘,九十年代起又相继发现同一陂面的山坡里,竟然埋着三叠纪,诛罗纪和白垩纪时代的一群完整恐龙化石,可奇怪的是至今未见一个恐龙蛋,据说发现的恐龙们个个均头朝东方,说不定巨龙们早在两亿年前就预见到东方有个大国要崛起,忙不迭地先朝东方请安呢。没敢在这所谓的科学馆多耽误,急忙进入遗址馆。只听前脚进门后脚就长呼短叹起来,买买伞,太讲究,太板扎啦,这么多的恐龙!而且是真的啊!队队方阵按身高体重年龄排列着,鹿爹终于放心下来说,“总算咬着包子馅了”。在大鹿已埋葬的众多理想之中,学考古是其中之一,难怪见着石头就格外亲,至于雕刻了字画的,越是年代久远,越是使她欢欣。而眼前的这些个庞然大物,岂止是石头,更是生命。龙头的眼眶深幽无边,叙说着两亿年的沧海桑田,沉重的腿脚在远古的沼泽密林中蹒跚,笨重的身体似起重塔,前面支撑着数米长的脖子,后挺着的也是数米长的尾巴,再看看它的脚爪,八仙桌一样舒展开,士兵一样整齐列队的龙阵,严峻,庄严甚至肃穆。兴奋的观者孩子般从一个奔至另一个,探头龙腹之下细视其骨骼,注目龙颈椎恭维其颈项曲线优美,环顾其它,猜测它们是不是来自一个家庭;随意数了数第一层的恐龙,共二十一个,体态大小不一,同庚均属诛罗纪。最大的那位身长二十七米,高六点五米。
又上层楼,个头越来越高,姿态优美翘首引颈,盼顾流放,神态各异,各自做着众龙皆醉我独醒状。厅内深处,地面上可见尚未挖出修复的一条龙,静静卧着。哎呀,数不过来啦,随便看看吧。本来好好在地下躺着,两亿年都过了,不想被叫做‘人’的东西翻出来,用铁夹干绳绑起来,扶上架,然后又用尽各种仪器折腾一通,最后列队见人。目睹此旷世珍宝的鹿妈禁不住话多起来:虽说做学问要经得住寂寞,可考古的人看见这些个宝贝还不兴奋得不吃不喝不睡,欣喜若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能够分享这份幸福。能够有如此多的恐龙生活于此,可见远古时的禄丰是一片多么茂盛的森林,多丰富的沼泽,沧海桑田啊。即兴上来鹿妈又把自己拿手的生物进化论再次灌输一番,顺便又抒情般复述一遍云岭峡谷山水的地质地貌,什么立体性气候啦,峡谷的形成啦,土壤的酸碱性啦等等,尽管恐龙时代的云南是啥气候谁也说不清,反正它们曾经在此腾龙驾雾,翻云弄雨,一度称王。
记得我家小鹿出滇上学时,同学问你们常见大象孔雀吧?她恶作剧地回答是啊,我们天天吃孔雀肉,骑大象上街呢。很多汉族认为云南属蛮荒之地,天高路远,倒霉的人才会被发放云南呢,比如从前明清时从江苏湖北等地赴滇的军屯,商屯,直到后来的知青,若不是无奈,谁愿离开江南鱼米之乡啊。云南正式纳入中国的行政版图虽始于蒙古人时代的元朝,即便如此,各民族既共居又相对隔绝的历史一直持续到很晚。其结果之一便是其独特的语言,文化,社会形态的多样性,但汉化的压力使得这种多样性脆弱甚至变形。很多少数民族在上百年的汉化过程中潜意识接受汉族的价值观,然后再回头来看自己,越看越不如人,更是自觉加倍汉化。所以每每与内地人相遇,云南人总是有些自卑,哎呀,我们那里落后啊,交通不发达啊,穷山恶水啊。时过境迁,当下似乎又承认多元的某些好处了。于是各民族自治州县纷纷掘宝,弘扬其地域性,独特性,以期在旅游地图上插上几颗星星。禄丰也不例外,幸运的是其独特性不用苦思冥想再造,稀世宝贝就在脚地下。禄丰是滇中有名的彝族集聚地。此地的彝族历史上被称为‘倮人’,因为云南人数较多的一个民族,从前汉文有时用‘猡’,‘猡’等贬义词。五十年代搞‘民族识别’,按斯大林的识别论,以社会进化论为依据,将当时几十万的一个群体与其它相邻的几个小语族一起划为”yi”, 并冠以新名称“彝”。几十年过去,尽管争议不断,语言隔阂,滇中滇西数十个古老的藏缅语族的各支系不同程度上地接受了‘彝’这个新名字,而作为当年以政治为由进行的民族识别的副产品,‘彝族’这个称呼从某种意义上也成为这个文化历史语言宗教独具一格的民族共同认同的一种符号。
禄丰所属的楚雄彝族自治州便是四川凉山以外的最大的彝族自治州,人口多达百万之众。鹿爹说起前不久去自治州首府楚雄,见州政府斥巨资,将彝族的传统祭师‘毕摩’的古彝文经书整理保存,镶金镀银,几十万册已完成,规模巨大,下一步该是数字化了吧。最老的彝文经典可以追溯‘倮人’北上乌蒙山,渡金沙江定居今日四川凉山,距今已有约两千年。禄丰的恐龙展现人类以前的远古时代那不可知的世界,而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彝族,相邻的苗族,纳西,回族,以及明清以来随‘改土归流’移民云南的汉族,得福于恐龙,看见亲近的远古自然,天地的更换,生命的永恒,真是夫复何求也!用鹿妈的话说,和任何学问一样,考古的人需一辈子耐得寂寞,孤独与不舍,运气好的话才能与恐龙相遇,了解恐龙了解自然才能更好了解人自身,真真造福人类啊。鹿妈唯一的遗憾是恐龙馆与龙阵巨大的身躯相比,太小了点,一群巨龙只好头尾相拥,神龙见首不见尾,直感叹它们在世的时候生活的空间可没有如此拥挤。
心满意足出得园来,拐进村子,见三家干净饭馆,鹿爹指定最右边的一家,黑板写着有羊肉汤,这家。不去别家看看比比?鹿妈问道。不,就这家。围矮桌坐下,不一会,汤锅羊肉上桌,头大一碗,飘着薄荷,蘸水也是一大碗,盐巴姜蒜花椒薄荷垫底,上盖一层辣椒面,一大勺羊肉汤浇上,可以甩开筷子蘸了。几块香腻醇厚的羊肉下肚,沉淀了两亿年的激动总算在美味中渐渐平息,而干辣椒炒爆腌肉,泡椒土豆丝,茼蒿豆腐汤,清炒茴香只不过是陪衬而已。鹿爹吃得开心,回到院子与主人聊天,然后回来报告说,这家人原来的土地在谷里,结果因地下有恐龙,两年前政府晓以文物旅游文化之大义,不容讲价还价,以一万七千元一亩的价钱给征去修恐龙园,单剩山洼里另一小片土地,只够种些自用的蔬菜瓜果,于是开了这家馆子,生意嘛时好时坏。离开时,鹿妈想向女主人买一盒女主人自己做的美味腌油菜杆,可人家不要钱,一个劲说,孃孃,你喜欢吃就拿去吧,自家腌的,不费事。鹿妈不好意思,一边坚持给钱,一边称赞说你家的院子干净,厨房就在院角,清清爽爽,下回我们来玩,还来你家吃。
回家路上,鹿爹鹿妈大鹿皆认为不枉此行,真是乘兴而去,尽兴而归。鹿爹鹿妈当即决定等到来年,一定带小鹿小小鹿们来参观学习. 眼下她们只好再等一年啦,不过,两亿年都等了,再等一年也没关系。
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