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拒的力量
日子在继续,如往日活着,很久没有写过长句子的日志,就如此时仍然是断续的思维,不愿回顾此段时间的各种状况不快和不在状态,只是依旧喜欢抱怨,只是这抱怨是笑柄。
就让一句话的含义伸展到淋漓尽致。近日来的噩梦纠缠,让人琢磨个中隐喻和预示。而许多远去的声音,也找不到来时的路了。
有一个声音在说:这如同一段被捧杀的经历,看自己太清,看现实太浑。那么周身的闪光,就被个人私欲膨胀的力量所吞噬,等到被扯破的那天,才发现已经远离,落后得很多。如此,不解风情。
当一个人变得焦躁,慌乱,连时间也仿佛在哂笑其喘息和庸碌。
书上说:“我们体内的胜肽,由着情绪而在下丘脑周围产生的氨基酸,携带着我们的情绪周游全身,供应给周身的细胞,我们的细胞也在被情绪影响着。长此以往,细胞习惯于某种情绪的胜肽,而当这种情绪缺乏时,周身细胞就会不习惯,轻者触发下意识去创造这种情绪,重者动用人体能量磁场,触动宇宙大能量场去创造让自身能够产生这种情绪的环境与事件。”如此,便很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跳不出悲观的情绪,而幸运的人总是幸运。而周身环境的改变只能是带来短时间情绪的改变,而个体自身的能量场会影响环境,使事件朝着能够产生自我习惯情绪的方向发展,于是,一个又一个悲剧,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就像魔咒,就像怪圈,就像命运。而这种自以为的不可抗力,其实是由自身能量产生的。或许这个想法有些过于主观唯心,而科学实验已经证明语言所传递的情绪对会水结晶过程有影响,使其呈现不同形状的结晶体。美丽或丑恶,在其创造之初,就已经被下了定义。之于情绪,需要臣服,而不是压抑,情绪已然产生,则无需扼杀。我们需要认同自我不好的情绪,全心接纳,并放下对之需要,进行自我约束以减轻对之依赖。(个人称之为依赖,觉得并不过分,自身对这些坏情绪的习惯已经在不知觉中成为沉迷,就像悲观之人在面对很多小事时更容易牵引出自我悲观的情绪一般。而坏情绪的定义因人而异。)
我认为这是一个艰难的心灵历练过程,平静而强大的内心,需要经历这样的艰难旅程,更困难的是,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我依赖的是哪些情绪,更难以判定这些情绪之于自身是有否有益。于是,情绪之于个人,有些时候是不可控的,就像莫名其妙产生的烦躁和悲观,我想还需要自我锻炼,至少,知晓这些让我觉得很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变得更好解释。总是在发生之后与之前的境遇找共同处,以加重自我的痛苦,就像扯开旧伤再撒把盐,或是一味质疑世界的相对公平性,并总是听着这样的劝慰便安心:经历这么多痛苦后,总会苦尽甘来,会有一个巨大无比的快乐等待着。长此以往,习惯并沉迷于自我的精神折磨,并以此来让自己冷静和变得理智,其实,这是一个不断把自己逼向变态的过程,此时,我更愿意用“变态”来警戒自己。
那么,其实我是个怯懦者,亦没有强大内心,会如法炮制,重蹈覆辙地把自己带向一个又一个深渊,直到万劫不复,死而后已,终结悲剧。终了还不自知的相信会有一个大大的对于所承受的苦难的慰藉在不远处等待,或者,我之相信并不会动摇,毕竟有一个美丽的希望总是令人愉悦的,或者,还需要改变自我对待情绪的方式,不应该再宠溺自己沉迷于对之依赖,而是认知可以控制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事物反应的潜意识,放下对那些对不安情绪的需要,以自我能量创造个人的经历和世界。
自我的意识能够改变世界,同样与个人的观察视角离不开,观察者会影响被观察者,你想着什么,便会看到什么。就像在路上摔了一跤,觉得别人都会嘲笑自己,便觉得周围人投来的目光都是满满的嘲讽,或者其实别人根本就没看到你。而个体对他人行为的主观臆断,便会影响自我对他人的态度,进而影响对方的反馈。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所有友善的情绪,在仇恨的观察者的眼中都被冠以恶的名义,自然,之后双方的交流中的爱便会流失。这是先入为主引发的偏差。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都是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论断时,你只看到了片面。
之于自我信仰,外界的物质,无法动摇内在的真我,我们需要的是,看清小我的虚假认同。我最近一直在找寻自我的信仰,也在询问周身人的信仰,或许无足轻重,但对我而言,需要一个出于内心的支持自我前进的理由,自然,我还有没有找到会为之坚持的事。有很多事会给人带来快乐,而持久的快乐又来自何处。想想自己最近做的事情,更不知意义何在。懒人总是聪明的,用智慧将最少的付出利益最大化,而聪明者又总是知晓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如此,我连一个懒人都算不上,便只能是个庸碌者了。
那么,不可抗拒的力量便是认知的力量。至此,一个庸碌者的倾诉结束。
就让一句话的含义伸展到淋漓尽致。近日来的噩梦纠缠,让人琢磨个中隐喻和预示。而许多远去的声音,也找不到来时的路了。
有一个声音在说:这如同一段被捧杀的经历,看自己太清,看现实太浑。那么周身的闪光,就被个人私欲膨胀的力量所吞噬,等到被扯破的那天,才发现已经远离,落后得很多。如此,不解风情。
当一个人变得焦躁,慌乱,连时间也仿佛在哂笑其喘息和庸碌。
书上说:“我们体内的胜肽,由着情绪而在下丘脑周围产生的氨基酸,携带着我们的情绪周游全身,供应给周身的细胞,我们的细胞也在被情绪影响着。长此以往,细胞习惯于某种情绪的胜肽,而当这种情绪缺乏时,周身细胞就会不习惯,轻者触发下意识去创造这种情绪,重者动用人体能量磁场,触动宇宙大能量场去创造让自身能够产生这种情绪的环境与事件。”如此,便很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跳不出悲观的情绪,而幸运的人总是幸运。而周身环境的改变只能是带来短时间情绪的改变,而个体自身的能量场会影响环境,使事件朝着能够产生自我习惯情绪的方向发展,于是,一个又一个悲剧,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就像魔咒,就像怪圈,就像命运。而这种自以为的不可抗力,其实是由自身能量产生的。或许这个想法有些过于主观唯心,而科学实验已经证明语言所传递的情绪对会水结晶过程有影响,使其呈现不同形状的结晶体。美丽或丑恶,在其创造之初,就已经被下了定义。之于情绪,需要臣服,而不是压抑,情绪已然产生,则无需扼杀。我们需要认同自我不好的情绪,全心接纳,并放下对之需要,进行自我约束以减轻对之依赖。(个人称之为依赖,觉得并不过分,自身对这些坏情绪的习惯已经在不知觉中成为沉迷,就像悲观之人在面对很多小事时更容易牵引出自我悲观的情绪一般。而坏情绪的定义因人而异。)
我认为这是一个艰难的心灵历练过程,平静而强大的内心,需要经历这样的艰难旅程,更困难的是,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我依赖的是哪些情绪,更难以判定这些情绪之于自身是有否有益。于是,情绪之于个人,有些时候是不可控的,就像莫名其妙产生的烦躁和悲观,我想还需要自我锻炼,至少,知晓这些让我觉得很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变得更好解释。总是在发生之后与之前的境遇找共同处,以加重自我的痛苦,就像扯开旧伤再撒把盐,或是一味质疑世界的相对公平性,并总是听着这样的劝慰便安心:经历这么多痛苦后,总会苦尽甘来,会有一个巨大无比的快乐等待着。长此以往,习惯并沉迷于自我的精神折磨,并以此来让自己冷静和变得理智,其实,这是一个不断把自己逼向变态的过程,此时,我更愿意用“变态”来警戒自己。
那么,其实我是个怯懦者,亦没有强大内心,会如法炮制,重蹈覆辙地把自己带向一个又一个深渊,直到万劫不复,死而后已,终结悲剧。终了还不自知的相信会有一个大大的对于所承受的苦难的慰藉在不远处等待,或者,我之相信并不会动摇,毕竟有一个美丽的希望总是令人愉悦的,或者,还需要改变自我对待情绪的方式,不应该再宠溺自己沉迷于对之依赖,而是认知可以控制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事物反应的潜意识,放下对那些对不安情绪的需要,以自我能量创造个人的经历和世界。
自我的意识能够改变世界,同样与个人的观察视角离不开,观察者会影响被观察者,你想着什么,便会看到什么。就像在路上摔了一跤,觉得别人都会嘲笑自己,便觉得周围人投来的目光都是满满的嘲讽,或者其实别人根本就没看到你。而个体对他人行为的主观臆断,便会影响自我对他人的态度,进而影响对方的反馈。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所有友善的情绪,在仇恨的观察者的眼中都被冠以恶的名义,自然,之后双方的交流中的爱便会流失。这是先入为主引发的偏差。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都是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论断时,你只看到了片面。
之于自我信仰,外界的物质,无法动摇内在的真我,我们需要的是,看清小我的虚假认同。我最近一直在找寻自我的信仰,也在询问周身人的信仰,或许无足轻重,但对我而言,需要一个出于内心的支持自我前进的理由,自然,我还有没有找到会为之坚持的事。有很多事会给人带来快乐,而持久的快乐又来自何处。想想自己最近做的事情,更不知意义何在。懒人总是聪明的,用智慧将最少的付出利益最大化,而聪明者又总是知晓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如此,我连一个懒人都算不上,便只能是个庸碌者了。
那么,不可抗拒的力量便是认知的力量。至此,一个庸碌者的倾诉结束。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