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服装配色的深入了解
对服装配色的深入了解
一、感知色彩的条件:
人们几乎到处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物体,可以说人类正是生活在一个五彩绽纷的空间里。但是人们要能感知到这些颜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见光、物体和人的视觉系统(眼、视神经、脑),三者缺一不可。
二、色彩的本质:
色彩的本质是电磁波。电磁波由于波长的不同可分为通讯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线、r线和宇宙线等。其中波长为380—780nm的电磁波为可见光。可见光透过三棱镜可以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谱。红色光波最长,640—780nm;紫色光波最短,380—430nm。
三、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彩度。认识了色彩的三要素才能理解为什么上述的7种基本颜色可以形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各种颜色。
1、色相(色调)Hue:色相是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总称。
2、明度(亮度)value(lightness):明度是各种色彩由明到暗的变化程度,决定于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率。在无彩色中,最亮的是白色,最暗的是黑色。黑色中加入不同量的白色,便可形成暗灰、中灰、浅灰等不同的灰色。各种彩色也有不同的明暗度,如绿色加白色或加黑色可成为浅绿、中绿、深绿。越接近高明度区的色彩越亮,如柠檬黄、浅黄、中黄;越接近低明度区的色彩越暗,如墨绿、深蓝、深绿等。 3、彩度(纯度、饱和度)chroma:彩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各种颜色的纯色,其纯度最高。在彩色中,同一色相明度的颜色,可有纯度的差异,在无彩色中没有纯度的区别。
四、光源Light source:
发出照明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光源有二大类:太阳光和灯光。太阳光的稳定性差,常受地域、季节、气候、时间、场所、方向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采用太阳光作为光源,应选择上午10时至午后14时,北面窗户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相对比较稳定。此时光的色温约为5000—6000K,“K”是表示色温的单位。灯光有白炽灯、日光灯等多种多样。其中标准光是特制的一种光源,色温为6500K简称D65。标准光是由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稳定性好,不受季节、时间、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是进行色彩学研究的必备装置。
五、影响测色、比色的因素:
人们在观察、测定、比较颜色时有时会出现误差,下面是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
1、光源的种类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在日光下和在灯光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白炽灯和在荧光灯下也有不小的差异。
2、光源的颜色同一物体在红光照射下显示偏红的颜色,在蓝光照射下呈现偏蓝的颜色。
3、物体的背景在不同颜色背景下,同一物体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4、照射光的角度照射光到达物体表面的角度也会影响颜色的效果。
5、观察物体的距离、角度观察物体的颜色时,人眼至物体表面的距离和角度也都是影响颜色的因素。
6、观察者对颜色的感受性人们对色彩的感受性差异较大,经过训练和未经过训练的都不一样。测色、比色的条件
为减少测色、比色的误差应注意如下三个条件:
1、统一的光源有条件者最好使用标准光源(D65)。没有标准光源时使用太阳光,要求在白天10—14时,室内北窗旁。
2、照明光的角度照明光的角度应选45°角
3、观察者的角度和距离人眼至物体距离为25—30mm,角度为90°。
六、表色系统:
人们最早传递有关色彩的信息只使用了色相,后来才知道相同的色相还有明度和彩度的区别,为了准确地表达色彩的色相、明度和彩度就必须将对色彩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的水平上,于是出现了表色系统等。常用的表色系统有L*、a*、b*表色系统、Munsell表色系统、XYZ表色系统等。
一、感知色彩的条件:
人们几乎到处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物体,可以说人类正是生活在一个五彩绽纷的空间里。但是人们要能感知到这些颜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见光、物体和人的视觉系统(眼、视神经、脑),三者缺一不可。
二、色彩的本质:
色彩的本质是电磁波。电磁波由于波长的不同可分为通讯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线、r线和宇宙线等。其中波长为380—780nm的电磁波为可见光。可见光透过三棱镜可以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谱。红色光波最长,640—780nm;紫色光波最短,380—430nm。
三、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彩度。认识了色彩的三要素才能理解为什么上述的7种基本颜色可以形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各种颜色。
1、色相(色调)Hue:色相是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总称。
2、明度(亮度)value(lightness):明度是各种色彩由明到暗的变化程度,决定于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率。在无彩色中,最亮的是白色,最暗的是黑色。黑色中加入不同量的白色,便可形成暗灰、中灰、浅灰等不同的灰色。各种彩色也有不同的明暗度,如绿色加白色或加黑色可成为浅绿、中绿、深绿。越接近高明度区的色彩越亮,如柠檬黄、浅黄、中黄;越接近低明度区的色彩越暗,如墨绿、深蓝、深绿等。 3、彩度(纯度、饱和度)chroma:彩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各种颜色的纯色,其纯度最高。在彩色中,同一色相明度的颜色,可有纯度的差异,在无彩色中没有纯度的区别。
四、光源Light source:
发出照明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光源有二大类:太阳光和灯光。太阳光的稳定性差,常受地域、季节、气候、时间、场所、方向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采用太阳光作为光源,应选择上午10时至午后14时,北面窗户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相对比较稳定。此时光的色温约为5000—6000K,“K”是表示色温的单位。灯光有白炽灯、日光灯等多种多样。其中标准光是特制的一种光源,色温为6500K简称D65。标准光是由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稳定性好,不受季节、时间、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是进行色彩学研究的必备装置。
五、影响测色、比色的因素:
人们在观察、测定、比较颜色时有时会出现误差,下面是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
1、光源的种类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在日光下和在灯光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白炽灯和在荧光灯下也有不小的差异。
2、光源的颜色同一物体在红光照射下显示偏红的颜色,在蓝光照射下呈现偏蓝的颜色。
3、物体的背景在不同颜色背景下,同一物体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4、照射光的角度照射光到达物体表面的角度也会影响颜色的效果。
5、观察物体的距离、角度观察物体的颜色时,人眼至物体表面的距离和角度也都是影响颜色的因素。
6、观察者对颜色的感受性人们对色彩的感受性差异较大,经过训练和未经过训练的都不一样。测色、比色的条件
为减少测色、比色的误差应注意如下三个条件:
1、统一的光源有条件者最好使用标准光源(D65)。没有标准光源时使用太阳光,要求在白天10—14时,室内北窗旁。
2、照明光的角度照明光的角度应选45°角
3、观察者的角度和距离人眼至物体距离为25—30mm,角度为90°。
六、表色系统:
人们最早传递有关色彩的信息只使用了色相,后来才知道相同的色相还有明度和彩度的区别,为了准确地表达色彩的色相、明度和彩度就必须将对色彩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的水平上,于是出现了表色系统等。常用的表色系统有L*、a*、b*表色系统、Munsell表色系统、XYZ表色系统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调皮冒险家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四个月的恋爱停在那一天。
- 命运中的坚持,守候家的小女孩 (3人喜欢)
- 2024的复杂和甜蜜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