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日。
终于在10点之前出门了。非常难得。
从青年广场坐1路车到大市口北站然后转乘镇扬城际公交车到瘦西湖下车。一开始还上错了车差点坐了反方向,幸好司机问了一下我去哪儿。否则,就是要坐到焦山公园再往回坐然后付双程的价钱。那就冤了。真是佩服自己。
买了联票。有瘦西湖、个园、何园,还有盆景园和古运河的水上观光。票价是140元,没有学生优惠。如果单独买的话瘦西湖门票是90元,个园和何园分别是40元。算下来还是联票合算得多,而且是两日有效。时间充足也想慢慢玩的话可以分两天玩。其实不必。这三个景点一天就够了。
烟火三月的扬州青柳轻垂柳絮纷飞好似春日雪。琼花是扬州的市花。自古便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美誉。4月正是琼花的开花季节。很幸运的赶上了一睹琼花的美姿。说实话,不怎么样。相比起来,对绣球花的印象更为深刻些。用「花团锦簇」来形容绣球花一点都不为过。因为绣球花果似绣球一团一团的在枝间绽放。
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所谓“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
瘦西湖北大门的对面是大明寺。不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去参观,最重要的是,也没什么兴趣。从瘦西湖出来坐游1可以直接到个园和何园。票价是1元。无人售票要自备零钱。
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独具匠心之处,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何园又名“寄啸山庄”,由清光绪年间任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的何芷舸所造,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清同治年间,在双槐园的旧址上改建成寄啸山庄,占地14000余平方米,园内有大槐树两株,传为双槐园故物,今仍有一株。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园主归隐扬州后,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扩入园林。园主将西方建筑特色带回了文明古国,并吸收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诸家私宅庭园之长,又广泛使用新材料,使该园吸取众家园林之经验而有所出新。
在何园闲晃着拍照的时候有个男子盯着我看了半天,正当我好奇着是不是出现崇拜者了(臭屁功力之深请勿随便模仿)。他突然开口了。「我见过你。你上午是不是在瘦西湖呢?」哈哈。形单影只的我在众多旅游团队中还是比较出众的啊。
游完何园看了下时间,还不到三点。本来的计划是利用一点时间去富春茶社喝喝下午茶吃吃有名的三丁包和蟹黄包。不过富春茶社下午一点半到三点半是休息时间。从何园坐了人力三轮车到富春茶社是3元。由于懒人的我早晨只喝了一杯奶茶就出门了。挨到下午两点多已经饿得快要昏厥过去了,富春茶社又没开门,就在路口点了一份扬州炒饭填肚子。
富春茶社的套餐是22元起跳。有三丁包、蟹黄蒸饺、翡翠烧卖、千层油糕、干菜包、海鲜包、富春汤包。另还点了一杯极品魁龙珠茶。此茶是用浙江的龙井、安徽的魁针加上富春自家种植的珠兰配制而成。用扬子江水泡沏,汇龙井之味,魁针之色、珠兰之香于一堂,浓郁醇厚,茶色清澈,香气诱人。一开始觉得此茶味道略苦。不过吃了这包那包之后再喝一口此茶顿时觉得清新解腻。
因为从富春茶社没有公交车直接到瘦西湖,所以还是坐了人力车到何园然后转游1到终点站平山堂,再坐镇扬城际公交车回镇江结束了扬州一天的游览。
从青年广场坐1路车到大市口北站然后转乘镇扬城际公交车到瘦西湖下车。一开始还上错了车差点坐了反方向,幸好司机问了一下我去哪儿。否则,就是要坐到焦山公园再往回坐然后付双程的价钱。那就冤了。真是佩服自己。
买了联票。有瘦西湖、个园、何园,还有盆景园和古运河的水上观光。票价是140元,没有学生优惠。如果单独买的话瘦西湖门票是90元,个园和何园分别是40元。算下来还是联票合算得多,而且是两日有效。时间充足也想慢慢玩的话可以分两天玩。其实不必。这三个景点一天就够了。
烟火三月的扬州青柳轻垂柳絮纷飞好似春日雪。琼花是扬州的市花。自古便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美誉。4月正是琼花的开花季节。很幸运的赶上了一睹琼花的美姿。说实话,不怎么样。相比起来,对绣球花的印象更为深刻些。用「花团锦簇」来形容绣球花一点都不为过。因为绣球花果似绣球一团一团的在枝间绽放。
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所谓“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
瘦西湖北大门的对面是大明寺。不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去参观,最重要的是,也没什么兴趣。从瘦西湖出来坐游1可以直接到个园和何园。票价是1元。无人售票要自备零钱。
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独具匠心之处,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何园又名“寄啸山庄”,由清光绪年间任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的何芷舸所造,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清同治年间,在双槐园的旧址上改建成寄啸山庄,占地14000余平方米,园内有大槐树两株,传为双槐园故物,今仍有一株。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园主归隐扬州后,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扩入园林。园主将西方建筑特色带回了文明古国,并吸收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诸家私宅庭园之长,又广泛使用新材料,使该园吸取众家园林之经验而有所出新。
在何园闲晃着拍照的时候有个男子盯着我看了半天,正当我好奇着是不是出现崇拜者了(臭屁功力之深请勿随便模仿)。他突然开口了。「我见过你。你上午是不是在瘦西湖呢?」哈哈。形单影只的我在众多旅游团队中还是比较出众的啊。
游完何园看了下时间,还不到三点。本来的计划是利用一点时间去富春茶社喝喝下午茶吃吃有名的三丁包和蟹黄包。不过富春茶社下午一点半到三点半是休息时间。从何园坐了人力三轮车到富春茶社是3元。由于懒人的我早晨只喝了一杯奶茶就出门了。挨到下午两点多已经饿得快要昏厥过去了,富春茶社又没开门,就在路口点了一份扬州炒饭填肚子。
富春茶社的套餐是22元起跳。有三丁包、蟹黄蒸饺、翡翠烧卖、千层油糕、干菜包、海鲜包、富春汤包。另还点了一杯极品魁龙珠茶。此茶是用浙江的龙井、安徽的魁针加上富春自家种植的珠兰配制而成。用扬子江水泡沏,汇龙井之味,魁针之色、珠兰之香于一堂,浓郁醇厚,茶色清澈,香气诱人。一开始觉得此茶味道略苦。不过吃了这包那包之后再喝一口此茶顿时觉得清新解腻。
因为从富春茶社没有公交车直接到瘦西湖,所以还是坐了人力车到何园然后转游1到终点站平山堂,再坐镇扬城际公交车回镇江结束了扬州一天的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