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小团圆》
2009/8/31 6:15:18
下午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沉,酝酿已久的狂风骤雨与窒息的热空气交织,很快地驱赶了闷热,带来丝丝清凉的快意。真是令人期待已久,可也打断了我出门的计划。窗外乌云笼罩,雨声哗哗啦啦。屋内自然变得昏暗,独我一人,失意了半年,一无所获。“悲天怜人”,正与张爱玲苍凉的底子合身,消磨这个下午。
看《小团圆》更像看一部电影或剧本。评论说她的结构混乱散漫,其实就是插叙、倒叙的写作手法罢了。开篇顺叙,写到一件事情或人物时,认为有必要交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或与这人的熟络过程,于是另起一章或在顺述中穿插。只是过度得让人突兀,前后没觉察到一丝隐线。小说毕竟不同于戏剧,在大脑中形成主观的印象,除了粒粒文字,没有其它工具的辅助和依靠,更何况读者对作者绝对的尊重和信任,于便顺着作者的笔触一同交流。所以,也只得不时往前回顾情节。评论说这样的结构阅读困难。可以理解,就等于一个人说一件事情,中间突然冒出以前过去,旁支出两三件事情,自然糊涂不清是说哪件事情,最后弄得好像什么都没说。我认为还好,既然说是自传体小说,一直地顺叙似乎显得苍白。其实不难懂,也不乱,就如同《金锁记》的“曹七巧”,三十年来的怨恨一直回忆着三十年前的花样年华,“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其实那么多故事,前后贯穿的是母亲。开篇是在香港见母亲,结尾是母亲回国然后再送母亲。也可以是主人公在二战前后的生活经历和变化。中间便是张爱玲一贯婆婆妈妈的伦理家常,什么妯娌关系、叔伯关系、家庭财产纠纷、近亲远房攀亲、老侄嫩姨辈分乱伦、包二奶、养小老婆、嫖赌饮炊……絮絮叨叨,庸人俗事五花八门。中国人不就那么点事,甚至琐碎得难堪。家家有本难经,三十年后的月亮还是那月亮,现在的各家子不还遇到类似大大小小的事情。我家的事从不打听过问,母亲说了也就“嗯”,更多选择是躲避,于是母亲也不提了。楼下二叔公那家为了祖房子的地和我们家闹翻了。现在说亲戚没得做了,但历史经验似乎证明这些事情永无结论,永无定案,说不定N年后翻案,又吵闹一翻。小家子事相对还是小,可大户人家各种各样心眼与烦恼,侯门太太小姐们即使一天不停地絮叨,也不够打发。罢了,别人家的事,何必打听。
都说“九莉”就是张爱玲,张爱玲就是写自己。于是流行着书中的每个人物对号入座。好比《红楼梦》,考究曹雪芹的家世,挖掘《红楼梦》中每个人物与曹雪芹现实生活中的关系。可能张爱玲和曹雪芹家族实在太显赫了,他们的祖辈都见证着中国的历史,所以能引起纷论。相比之下,张爱玲的事情更容易找到史记的对证;又或文艺圈太狭小了,文人骚客间都惺惺相惜,太容易找到相对应的人。小说不是历史考古,艺术通过文字的魅力表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片言只语,翻阅史料,真相剖白后或许会幻得幻失。如同发现了一具木乃伊,知道身前是位皇后,于是纱布层层掀开,期待着其美丽的尊荣,结果就是一具千年的骨头。不如通过骨架骨型,想象其千年前的容貌,还觉得美丽。都说张爱玲爱胡兰成,“邵之雍”就是胡兰成。《色*戒》中已有了“易先生”,“王佳芝”低声说“快走”就知道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深情,即使他是汉奸。以至有人批评说污蔑革命工作者的形象,革命工作者绝对不可能爱上汉奸。这的确有违我们的教育。红尘滚滚中的女子,又是极聪明的女子,对情感高度地执着与理智上的糊涂,不足为奇。“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无论小说还是现实,这段感情最后还是冷淡与悲凉。独立的她,难圆“三美团圆”。
情节的虚构,表证作者其情不可抗拒。然而某些片段的叙述,我到希望是夸张。“九莉”堕胎描写地如此逼真,冰冷冷的恐怖循环全身。冲入家中马桶的行为,多见于未成年少女偷偷摸摸的恐慌,不像淑女名媛所做,即使张爱玲说自己是“市井卖字”的,但书中的“九莉”当时已三十好几。曾有一位男性朋友和我说过:陪女朋友堕胎,自己也很痛苦,等同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孩子。或许这段经历,“九莉”也很痛苦,付度了很久,终于到了“四个月”,“急了”,“危险”,才塑造出哗啦啦地冲刷掉。不过也有不少有情调的故事。沐浴在爱情中的女人特滋润,煽情的描写太隐晦了,琢磨了很久才知道用意,心中不禁噗嗤一笑。“像只小兽在溪边顾盼着,时而低下头去啜水”,“一只黄泥坛子有节奏地撞击”,“狮子老虎弹苍蝇的尾巴”……含蓄的直白简直让人震惊,真真切切地让嘴巴张得没能合拢,还是自己想多了,真是罪恶 。想起大学时略翻过的卫慧、木子美,与此相比,简直是三教九流之辈,反胃。
小说一气呵成读完已是深夜凌晨。雨早已停,换来的是久违了的清凉夜晚。看来我要换换口味了,不然会深幽幽地融进张爱玲独特的苍凉,然后便像吸食了鸦片,戒掉也觉得痛苦。应该换部男性作品,即使是D.H.Lawrence笔下的爱情故事,也荡漾着叛逆的激情。
Comments
Gao Andrew - 2009/8/31 17:49:52
憋了半天就憋出来这个呀,书评呀,贴到豆瓣啦。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616310/
Gao Andrew - 2009/8/31 17:53:42
张爱玲那不是苍凉,那是糜烂和陈闷
下午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沉,酝酿已久的狂风骤雨与窒息的热空气交织,很快地驱赶了闷热,带来丝丝清凉的快意。真是令人期待已久,可也打断了我出门的计划。窗外乌云笼罩,雨声哗哗啦啦。屋内自然变得昏暗,独我一人,失意了半年,一无所获。“悲天怜人”,正与张爱玲苍凉的底子合身,消磨这个下午。
看《小团圆》更像看一部电影或剧本。评论说她的结构混乱散漫,其实就是插叙、倒叙的写作手法罢了。开篇顺叙,写到一件事情或人物时,认为有必要交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或与这人的熟络过程,于是另起一章或在顺述中穿插。只是过度得让人突兀,前后没觉察到一丝隐线。小说毕竟不同于戏剧,在大脑中形成主观的印象,除了粒粒文字,没有其它工具的辅助和依靠,更何况读者对作者绝对的尊重和信任,于便顺着作者的笔触一同交流。所以,也只得不时往前回顾情节。评论说这样的结构阅读困难。可以理解,就等于一个人说一件事情,中间突然冒出以前过去,旁支出两三件事情,自然糊涂不清是说哪件事情,最后弄得好像什么都没说。我认为还好,既然说是自传体小说,一直地顺叙似乎显得苍白。其实不难懂,也不乱,就如同《金锁记》的“曹七巧”,三十年来的怨恨一直回忆着三十年前的花样年华,“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其实那么多故事,前后贯穿的是母亲。开篇是在香港见母亲,结尾是母亲回国然后再送母亲。也可以是主人公在二战前后的生活经历和变化。中间便是张爱玲一贯婆婆妈妈的伦理家常,什么妯娌关系、叔伯关系、家庭财产纠纷、近亲远房攀亲、老侄嫩姨辈分乱伦、包二奶、养小老婆、嫖赌饮炊……絮絮叨叨,庸人俗事五花八门。中国人不就那么点事,甚至琐碎得难堪。家家有本难经,三十年后的月亮还是那月亮,现在的各家子不还遇到类似大大小小的事情。我家的事从不打听过问,母亲说了也就“嗯”,更多选择是躲避,于是母亲也不提了。楼下二叔公那家为了祖房子的地和我们家闹翻了。现在说亲戚没得做了,但历史经验似乎证明这些事情永无结论,永无定案,说不定N年后翻案,又吵闹一翻。小家子事相对还是小,可大户人家各种各样心眼与烦恼,侯门太太小姐们即使一天不停地絮叨,也不够打发。罢了,别人家的事,何必打听。
都说“九莉”就是张爱玲,张爱玲就是写自己。于是流行着书中的每个人物对号入座。好比《红楼梦》,考究曹雪芹的家世,挖掘《红楼梦》中每个人物与曹雪芹现实生活中的关系。可能张爱玲和曹雪芹家族实在太显赫了,他们的祖辈都见证着中国的历史,所以能引起纷论。相比之下,张爱玲的事情更容易找到史记的对证;又或文艺圈太狭小了,文人骚客间都惺惺相惜,太容易找到相对应的人。小说不是历史考古,艺术通过文字的魅力表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片言只语,翻阅史料,真相剖白后或许会幻得幻失。如同发现了一具木乃伊,知道身前是位皇后,于是纱布层层掀开,期待着其美丽的尊荣,结果就是一具千年的骨头。不如通过骨架骨型,想象其千年前的容貌,还觉得美丽。都说张爱玲爱胡兰成,“邵之雍”就是胡兰成。《色*戒》中已有了“易先生”,“王佳芝”低声说“快走”就知道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深情,即使他是汉奸。以至有人批评说污蔑革命工作者的形象,革命工作者绝对不可能爱上汉奸。这的确有违我们的教育。红尘滚滚中的女子,又是极聪明的女子,对情感高度地执着与理智上的糊涂,不足为奇。“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无论小说还是现实,这段感情最后还是冷淡与悲凉。独立的她,难圆“三美团圆”。
情节的虚构,表证作者其情不可抗拒。然而某些片段的叙述,我到希望是夸张。“九莉”堕胎描写地如此逼真,冰冷冷的恐怖循环全身。冲入家中马桶的行为,多见于未成年少女偷偷摸摸的恐慌,不像淑女名媛所做,即使张爱玲说自己是“市井卖字”的,但书中的“九莉”当时已三十好几。曾有一位男性朋友和我说过:陪女朋友堕胎,自己也很痛苦,等同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孩子。或许这段经历,“九莉”也很痛苦,付度了很久,终于到了“四个月”,“急了”,“危险”,才塑造出哗啦啦地冲刷掉。不过也有不少有情调的故事。沐浴在爱情中的女人特滋润,煽情的描写太隐晦了,琢磨了很久才知道用意,心中不禁噗嗤一笑。“像只小兽在溪边顾盼着,时而低下头去啜水”,“一只黄泥坛子有节奏地撞击”,“狮子老虎弹苍蝇的尾巴”……含蓄的直白简直让人震惊,真真切切地让嘴巴张得没能合拢,还是自己想多了,真是罪恶 。想起大学时略翻过的卫慧、木子美,与此相比,简直是三教九流之辈,反胃。
小说一气呵成读完已是深夜凌晨。雨早已停,换来的是久违了的清凉夜晚。看来我要换换口味了,不然会深幽幽地融进张爱玲独特的苍凉,然后便像吸食了鸦片,戒掉也觉得痛苦。应该换部男性作品,即使是D.H.Lawrence笔下的爱情故事,也荡漾着叛逆的激情。
Comments
Gao Andrew - 2009/8/31 17:49:52
憋了半天就憋出来这个呀,书评呀,贴到豆瓣啦。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616310/
Gao Andrew - 2009/8/31 17:53:42
张爱玲那不是苍凉,那是糜烂和陈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