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应该怎么读啊?
有一件事情让我们很头痛。我们读书小组手头有三个版本的《诗经》。我是中华书局程俊英 / 蒋见元的《诗经注析》,英梅姐是中华书局出的周振甫《诗经译注》,琳琳的版本不出名,就不说了。各版本里许多注音,释义都不同。我们拼命的查字典。而且一般字典查不到,就翻汉语大字典。
我发现不同的注音都有规律可循。多为j,q,x;b,p;d,t等的混用。我明白了。这是上古语音与现代语音的差别造成的。声母的分化合并等造成此种情况。帮、滂、并、名,分化出非、敷、奉、微;端、透、定、泥,分化出知、徹、澄、娘......声母、韵母经过上古、中古到今天漫长的语音演变,我们已经无法还原出真正的读音来。《诗经》也自然无法还原它的古音读法。
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可能按照它的古音读法来读,只能近似的接近它的本色。这样就造成了《诗经》各版本注音的混乱。然而这种混乱的注音并不是注古音的混乱(我们也无法完全还原古音),而是用现代语音注得五花八门。比如《召南》中《摽有梅》里的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塈”,就有注“qi”,“xi”,“ji”(四声)三种读法。我查过《汉语大字典》“xì”有“取”的意思,此处应读为“xi”(四声)。
这对于初学者学习就造成了很大困难。好的版本很重要。若他们没有一些古代汉语知识就会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为什么不同版本,有着如此显著的差异。
现在我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一切以《汉语大字典》为主吧。虽然他也是人编的,难免会有疏漏,但还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诗经》不同版本的注音,让我们很烦恼。如此众多纷杂的版本造成《诗经》的不可读性大大增强。每天我们都要花大量时间正音正字,校对版本。看来我们应该出书了......或给中华书局写信,抗议他出的书,错漏太多。
周振甫《诗经译注》不是很好,他的错很多。比如“女”字,一般通“汝”,你的意思。很多地方他都翻译成“女子”了。
好好读书。每天早7:00,晚6:00和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一起读。
继续校对工作......
大家提提意见吧!
我发现不同的注音都有规律可循。多为j,q,x;b,p;d,t等的混用。我明白了。这是上古语音与现代语音的差别造成的。声母的分化合并等造成此种情况。帮、滂、并、名,分化出非、敷、奉、微;端、透、定、泥,分化出知、徹、澄、娘......声母、韵母经过上古、中古到今天漫长的语音演变,我们已经无法还原出真正的读音来。《诗经》也自然无法还原它的古音读法。
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可能按照它的古音读法来读,只能近似的接近它的本色。这样就造成了《诗经》各版本注音的混乱。然而这种混乱的注音并不是注古音的混乱(我们也无法完全还原古音),而是用现代语音注得五花八门。比如《召南》中《摽有梅》里的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塈”,就有注“qi”,“xi”,“ji”(四声)三种读法。我查过《汉语大字典》“xì”有“取”的意思,此处应读为“xi”(四声)。
这对于初学者学习就造成了很大困难。好的版本很重要。若他们没有一些古代汉语知识就会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为什么不同版本,有着如此显著的差异。
现在我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一切以《汉语大字典》为主吧。虽然他也是人编的,难免会有疏漏,但还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诗经》不同版本的注音,让我们很烦恼。如此众多纷杂的版本造成《诗经》的不可读性大大增强。每天我们都要花大量时间正音正字,校对版本。看来我们应该出书了......或给中华书局写信,抗议他出的书,错漏太多。
周振甫《诗经译注》不是很好,他的错很多。比如“女”字,一般通“汝”,你的意思。很多地方他都翻译成“女子”了。
好好读书。每天早7:00,晚6:00和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一起读。
继续校对工作......
大家提提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