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不喝的六安茶
今晚,我喝了一壶贾母不喝的六安茶。这茶挺怪异,本是绿茶种,却用乌龙茶工艺烘培,成品墨绿条状,性属黑茶。据说这茶产自60年代,文革期间停产。号称绝版,4000一斤。我得承认,口感的确不错。三泡以后,甜味渐出,与我喜爱的兰香型铁观音相比,这甜味初出来是,清幽内敛,待5、6泡以后,逐渐转淡;也比铁观音耐泡,到10泡左右,舌根始有酸涩回味。茶主言,此味叫“沙”,与陈年铁管音的“酸”大有不同,乃40年以上六安老茶所特有。
据说六安茶可消暑解渴生津,且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明代《茶笺》中记载,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从功效上看,此茶应该挺适合老年人饮用。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是刘心武之类的红楼索隐派,专门分析“贾母为什么“说她自己”不喝六安茶”,把贾母与曹寅原配夫人对号入座,然后一扯千万里。
我觉着,索隐派应该都是埋伏在文学系队伍里的历史系特务,所以他们才能够皓首穷经致力于挖遍每一个蛛丝马迹试图论证《红楼梦》是对康乾时期那段他们眼里诡谲暧昧、遗雾重重的宫廷秘史的一个超级无敌大隐喻,按他们的理解,曹雪芹不该是中国最优秀的作家,而该是中国最有才的字谜大师啦。
其实,我觉得,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就那么回事,没什么变化;宫廷史就更是了,什么秘史艳史隐史奇史,看多了就知道,都是花样百出的重复,除了满足点当代人对古代的窥私欲之外,我想不出它还有任何别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据说六安茶可消暑解渴生津,且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明代《茶笺》中记载,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从功效上看,此茶应该挺适合老年人饮用。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是刘心武之类的红楼索隐派,专门分析“贾母为什么“说她自己”不喝六安茶”,把贾母与曹寅原配夫人对号入座,然后一扯千万里。
我觉着,索隐派应该都是埋伏在文学系队伍里的历史系特务,所以他们才能够皓首穷经致力于挖遍每一个蛛丝马迹试图论证《红楼梦》是对康乾时期那段他们眼里诡谲暧昧、遗雾重重的宫廷秘史的一个超级无敌大隐喻,按他们的理解,曹雪芹不该是中国最优秀的作家,而该是中国最有才的字谜大师啦。
其实,我觉得,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就那么回事,没什么变化;宫廷史就更是了,什么秘史艳史隐史奇史,看多了就知道,都是花样百出的重复,除了满足点当代人对古代的窥私欲之外,我想不出它还有任何别的价值与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