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宗「六大緣起」說
真觀菩薩法安:
偶然在鎮立圖書館翻閱上架新書,拜讀到您大作真的喜出望外,至少已經把愚拙個人洗盡學術遺毒,救出佛教錯解泥淖了。在此萬分的感謝您無畏獅吼。南無阿彌陀佛!
在此有問題就教,惠請指津。過去愚拙個人屢屢銷毀○○○書籍,然而拜讀過您大作後再去檢視他著述,發現竟是論證雄厚無懈可擊,與您可否說是一脈相承?關於他唯識如來藏的法義,您有提出修正的補充嗎?
真言宗「六大緣起」說,與唯識如來藏法義,是否相融不悖?
再次感謝您在實證佛教領域的拓荒,祝福未來華果豐饒。
愚拙○○ 頓首
真觀答:
佛教傳承自本師釋迦牟尼佛,但有證與未證的差別。未證者對於佛教的理解,必然會有誤差,這就造成佛教派系與山頭林立。已證者,因為所實證的為客觀事實和規律,所以在實證的範圍內(現量),必然符合經教,不會有出入,所以在實證者之間,都是「見和同解」。不過您仍然要小心,因為未實證的部分,還是可能說錯,即使講對了,也不能代替您的現量觀察。您還是要用四依、三量來抉擇法義,千萬不能依賴或者崇拜權威。抉擇法義必須靠您自己,別人是不可能代勞的。
真言宗「六大緣起」說,源自《阿含經》的六界法: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仍然不離萬法唯識的宗旨。要是對「六大緣起」的理解有誤會,便會以為「六大緣起」不同於唯識,甚至以為「六大緣起」比唯識究竟。
六界的前五界都是物質現象。空界,指沒有物質的地方,所以這只是假名施設,而沒有實法。地、水、火、風稱之為四大種,依現代的觀念理解,即是物質與能量。識界,即是第八識。《實證佛教導論》294頁:
【地、水、火、風、空都是屬於物理世界的現象,它們沒有了別和判斷的能力,無法自行組合成一個生命體,必須與識相合,才能組合成一個生命體。所以說:「因六界,便有六處。」如何組合成生命體?依據什麼法則組成生命體呢?經文中沒有說。(佛陀既然說,這六界法是他所「自知、自覺」的,當然他是知道的,可是經中卻沒有提到。從這裡可以證明《阿含經》的佛法並不完整,其結集的傾向,偏重於取證無餘涅槃所需的知見和方法,與此無關的法義,大部分都沒有編進來。)從地、水、火、風、空都是沒有判斷能力的物理現象這一點來看,我們可以明確地得知,佛陀是說:識在形成生命體的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而這一個識,當然不是六識,因為六識必須等到五根具足之後,才會出現。所以這一個識,是入胎識,絕對不是指六識。】
地、水、火、風為四大種,屬於《阿含經》所定義的色陰,因此都是無常法。只有識界,才是「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包括地、水、火、風四大種在內,也是由共業有情的識界共同生成。歸結起來,仍然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偶然在鎮立圖書館翻閱上架新書,拜讀到您大作真的喜出望外,至少已經把愚拙個人洗盡學術遺毒,救出佛教錯解泥淖了。在此萬分的感謝您無畏獅吼。南無阿彌陀佛!
在此有問題就教,惠請指津。過去愚拙個人屢屢銷毀○○○書籍,然而拜讀過您大作後再去檢視他著述,發現竟是論證雄厚無懈可擊,與您可否說是一脈相承?關於他唯識如來藏的法義,您有提出修正的補充嗎?
真言宗「六大緣起」說,與唯識如來藏法義,是否相融不悖?
再次感謝您在實證佛教領域的拓荒,祝福未來華果豐饒。
愚拙○○ 頓首
真觀答:
佛教傳承自本師釋迦牟尼佛,但有證與未證的差別。未證者對於佛教的理解,必然會有誤差,這就造成佛教派系與山頭林立。已證者,因為所實證的為客觀事實和規律,所以在實證的範圍內(現量),必然符合經教,不會有出入,所以在實證者之間,都是「見和同解」。不過您仍然要小心,因為未實證的部分,還是可能說錯,即使講對了,也不能代替您的現量觀察。您還是要用四依、三量來抉擇法義,千萬不能依賴或者崇拜權威。抉擇法義必須靠您自己,別人是不可能代勞的。
真言宗「六大緣起」說,源自《阿含經》的六界法: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仍然不離萬法唯識的宗旨。要是對「六大緣起」的理解有誤會,便會以為「六大緣起」不同於唯識,甚至以為「六大緣起」比唯識究竟。
六界的前五界都是物質現象。空界,指沒有物質的地方,所以這只是假名施設,而沒有實法。地、水、火、風稱之為四大種,依現代的觀念理解,即是物質與能量。識界,即是第八識。《實證佛教導論》294頁:
【地、水、火、風、空都是屬於物理世界的現象,它們沒有了別和判斷的能力,無法自行組合成一個生命體,必須與識相合,才能組合成一個生命體。所以說:「因六界,便有六處。」如何組合成生命體?依據什麼法則組成生命體呢?經文中沒有說。(佛陀既然說,這六界法是他所「自知、自覺」的,當然他是知道的,可是經中卻沒有提到。從這裡可以證明《阿含經》的佛法並不完整,其結集的傾向,偏重於取證無餘涅槃所需的知見和方法,與此無關的法義,大部分都沒有編進來。)從地、水、火、風、空都是沒有判斷能力的物理現象這一點來看,我們可以明確地得知,佛陀是說:識在形成生命體的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而這一個識,當然不是六識,因為六識必須等到五根具足之後,才會出現。所以這一個識,是入胎識,絕對不是指六識。】
地、水、火、風為四大種,屬於《阿含經》所定義的色陰,因此都是無常法。只有識界,才是「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包括地、水、火、風四大種在內,也是由共業有情的識界共同生成。歸結起來,仍然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