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特尔.米萨尔的遗嘱》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为中国读者接受,多亏了他的那本《香水谋杀》以及后来改编而成的电影。在我看来,聚斯金德写的东西都像是一个重度自闭患者的疯狂幻想。正因为足够自闭,幻想的时间足够长,所以才那么五光十色,闪烁着妖异的光彩。
后来还出过一本他的书《鸽子》(http://www.douban.com/subject/1769847/),相对来说,这本短篇小说集在中国的影响就小得多了。很多人最多谈一下主打的那篇《鸽子》,但是有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梅特尔.米萨尔的遗嘱》。因为它是一片类似博物学家的考察笔记那样的东西,得出的结论是世界是一个贝壳,让人难以索解。
我一直很喜欢这篇小说,现在有一点点心得:
首先,他那么详细地编造出一本考察笔记来,事无巨细地描写了各种观察和推导过程,目的首先就是为了模仿一本真正的考察笔记。这应该是一种在西方很普遍的文体,200年前,一度有无数人踏遍全世界,写下这种东西。达尔文不就是这么做的么?中国没有这个文本的历史背景,所以觉得困惑。如果打个比方,就相当于韩寒同学突然出了一本书,宣称是他偶然在北京潘家园淘到的一本明清笔记,然后他把文言翻译成了白话文。这本书还是明清笔记的那种调调,但是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事实上是韩寒同学自己编的。
这个和Eco写《波多里诺》、《昨日之岛》或者《玫瑰的名字》用的手法一样,无非是聚斯金德的笔调下面有一种嘲讽,对这种疯狂在世界上东翻西找的博物学家,以及他们那种好像发现世界本原的事儿妈精神做了嘲讽。
但是,聚斯金德又不止于嘲讽,小说的主题是:世界,是一个残忍的合上的贝!世界正在悄然无声地贝化,服从于某个存在的最高意志,将来某一天,"当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它的威力,向诸神呼喊,乞求他们的帮助和解救,那巨型贝唯一的回答就是张开它的翅膀,用它们罩住世界,把所有的一切压碎。"
这表达了一种极为离奇的世界观,像是寓言,也有隐喻的部分。不同的人,可以做不同的解读。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解释,都无法否定,这个想法本身够疯狂,够创意,够黑暗。
选择什么文本讲述,这已经成为现代小说家的基本技巧。
后来还出过一本他的书《鸽子》(http://www.douban.com/subject/1769847/),相对来说,这本短篇小说集在中国的影响就小得多了。很多人最多谈一下主打的那篇《鸽子》,但是有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梅特尔.米萨尔的遗嘱》。因为它是一片类似博物学家的考察笔记那样的东西,得出的结论是世界是一个贝壳,让人难以索解。
我一直很喜欢这篇小说,现在有一点点心得:
首先,他那么详细地编造出一本考察笔记来,事无巨细地描写了各种观察和推导过程,目的首先就是为了模仿一本真正的考察笔记。这应该是一种在西方很普遍的文体,200年前,一度有无数人踏遍全世界,写下这种东西。达尔文不就是这么做的么?中国没有这个文本的历史背景,所以觉得困惑。如果打个比方,就相当于韩寒同学突然出了一本书,宣称是他偶然在北京潘家园淘到的一本明清笔记,然后他把文言翻译成了白话文。这本书还是明清笔记的那种调调,但是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事实上是韩寒同学自己编的。
这个和Eco写《波多里诺》、《昨日之岛》或者《玫瑰的名字》用的手法一样,无非是聚斯金德的笔调下面有一种嘲讽,对这种疯狂在世界上东翻西找的博物学家,以及他们那种好像发现世界本原的事儿妈精神做了嘲讽。
但是,聚斯金德又不止于嘲讽,小说的主题是:世界,是一个残忍的合上的贝!世界正在悄然无声地贝化,服从于某个存在的最高意志,将来某一天,"当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它的威力,向诸神呼喊,乞求他们的帮助和解救,那巨型贝唯一的回答就是张开它的翅膀,用它们罩住世界,把所有的一切压碎。"
这表达了一种极为离奇的世界观,像是寓言,也有隐喻的部分。不同的人,可以做不同的解读。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解释,都无法否定,这个想法本身够疯狂,够创意,够黑暗。
选择什么文本讲述,这已经成为现代小说家的基本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