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比比游埃及记
从埃及回来已经半个多月,每个不是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浑然两个世界。买早饭时翻零钱,皮夹里的异国硬币冷不丁提醒,你刚去过埃及。人家埃镑印的是法老头像,咱的货币独爱菊花~~~噢,菊花。压力一大就想爆了它。
越长大越被人说相貌非常阿拉伯。于是,我开始向往起那片古老神秘国度。开罗、卢克索、尼罗河、撒哈拉,我来看你们了。
导游哥是埃及当地人但中文很溜,我觉得这和他四老婆之一是中国人有很大关系,环境是个好老师。也许为了打发景点间车程的无聊,他开始教我们阿拉伯语。
se la ma li kong,你好。
su ku la mu,谢谢。
ya la ya la,再见走了。
ha bi bi,亲爱的。
我豁然开朗,想起当地听到的一首歌的歌词被我误解了——在学习阿拉伯文之前我把habibi听成shabibi,看来,增长了知识就从傻逼逼变哈比比了,歌词应该为“you are my habibi,habibi be with me。”我亲爱的,亲爱的你是我的。呵呵,穿着保守的阿拉伯人内心还是很热烈奔放。不过这歌词实在通俗得很网络口水,放在中国恐怕就像那“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
语言不通也有好处,耳根清净,无所谓彼此在谈论什么,反而开阔了内心世界,那一扇神秘的门被打开,快乐跑进来。
“这个没办法”是我们导游哥的口头禅。起初我还莫名,后来实践出真知。看到街边建筑灰溜溜、几乎没有粉刷,是为了逃税减税,而居民们也乐得其所,这个没办法。因为对尼罗河三个字怀有很傻很天真的憧憬,上了一条破船吃了一顿破餐,掏出100美元,这个没办法。当包头巾的大妈大叔笑嘻嘻在景点简陋厕所门口迎接你,伸手比划,one。意思是解决内急先付1埃镑,人有三急顾不上理论,这个没办法。在阶梯金字塔前与当地人“被合影”还追讨“服务费”,这个没办法。到参观是神人面时被一群当地小贩围攻要风油精,因为知道你来自产风油精的China,这个没办法……原来导游早先语重心长暗示我们了啊。靠旅游吃饭的国家都是生意精——这个……还是没办法。
民风不古大概是每个旅游城市的必经之路,成熟需要代价嘛,理解理解。所幸那些遗迹够震撼,民风、商业味都显得渺小了,那才真正是神马都浮云呢。金字塔、斯芬克斯狮身像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尽管如此,游览也不算浮光掠影。看过《埃及亡灵书》里几段,我对金字塔里古老咒语的存在还是不置可否,游程里也没塔内参观这项。人类对历史悠久的文明还是敬畏的吧。相比较来说,我更喜欢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它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如果路人猜不出,就被害死。俄狄浦斯猜中了谜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愧难当跳崖而死。到现在,谜一样的人就被叫做斯芬克斯。
从神庙云集的卢克索城市返回首都开罗,驱车8小时。人看的不是沙漠,是寂寞。曾经流行过这么个段子放在这里很贴切:我每想你一次,上天就掉下一滴眼泪,便成了太平洋! 我想你一次,上天就掉下一粒沙子,便成了撒哈拉!车窗外,除了沙漠就是另一个沙漠,这浩大到难以消化的景象教人开始冥想,古今中外人物在穿越。把海普苏特女王神庙和武则天一起联想,1小时过去。跟钞票先生讨论武则天和上官婉儿的故事,1小时走掉。打瞌睡,4小时飞了。吃零食发呆兼回想绿皮火车神奇的卧铺一夜和难忘日出,2小时也很快一晃而过。
和钞票先生对埃及游总结时,想法不谋而合。
如果你爱一个人,带ta去埃及。红海沙滩有塞班岛的调儿,埃及棉软得快要融化进骨头,阿拉伯之夜香精很催情,用手指比划个形状感觉把三座金字塔收入掌中很拉风,《尼罗河惨案》的取景地卡纳克神庙很V5,哈利利市场的水烟铺子挺销魂儿。
如果你恨一个人,也带ta去埃及。骑上骆驼开心但没那么容易下来,除非给足小费。夜游尼罗河,两岸光秃秃的,游轮上一个身材走样的肚皮舞娘和转圈半小时不消停的阿拉伯大叔让人精神崩溃。食物中孜然过量的肉饼和需要自费的饮料也是杯具。
对了,埃及还保持着一个男人娶四个老婆的传统风俗。而且那边生活安逸,9点上班到2点半下班,永远没有加班一说。乍听真想移民。但我恐怕吃不消终日裹着头巾蒙脸生活的日子,还有那除了景点以外荒凉单调的城区。我知道自己的惰性,一旦发作就是埃及人附体,所以避之不及。
据说埃及妇女的人生三等分:少女时代是小象,身材窈窕。结婚初期变中象,饮食生活规律、清规戒律不出门的生活使然。再往后就是大象,也是我在埃及看到最多的“风景线”。而我在埃及读过短短4日之后,照镜子发现,镜中怎么有个中象!
另记:带回去尼罗河的某个支流灌入一瓶水,放在钞票先生家。哈利利市场的铜盘,妈妈赞不绝口。埃及棉大方巾,放在抽屉里养眼也很值。尼罗河游轮上冰箱贴分给同事,自己留了几个。还有好玩奇特的小玩意,哈比比们久等了。
![]() |
越长大越被人说相貌非常阿拉伯。于是,我开始向往起那片古老神秘国度。开罗、卢克索、尼罗河、撒哈拉,我来看你们了。
![]() |
导游哥是埃及当地人但中文很溜,我觉得这和他四老婆之一是中国人有很大关系,环境是个好老师。也许为了打发景点间车程的无聊,他开始教我们阿拉伯语。
se la ma li kong,你好。
su ku la mu,谢谢。
ya la ya la,再见走了。
ha bi bi,亲爱的。
我豁然开朗,想起当地听到的一首歌的歌词被我误解了——在学习阿拉伯文之前我把habibi听成shabibi,看来,增长了知识就从傻逼逼变哈比比了,歌词应该为“you are my habibi,habibi be with me。”我亲爱的,亲爱的你是我的。呵呵,穿着保守的阿拉伯人内心还是很热烈奔放。不过这歌词实在通俗得很网络口水,放在中国恐怕就像那“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
语言不通也有好处,耳根清净,无所谓彼此在谈论什么,反而开阔了内心世界,那一扇神秘的门被打开,快乐跑进来。
“这个没办法”是我们导游哥的口头禅。起初我还莫名,后来实践出真知。看到街边建筑灰溜溜、几乎没有粉刷,是为了逃税减税,而居民们也乐得其所,这个没办法。因为对尼罗河三个字怀有很傻很天真的憧憬,上了一条破船吃了一顿破餐,掏出100美元,这个没办法。当包头巾的大妈大叔笑嘻嘻在景点简陋厕所门口迎接你,伸手比划,one。意思是解决内急先付1埃镑,人有三急顾不上理论,这个没办法。在阶梯金字塔前与当地人“被合影”还追讨“服务费”,这个没办法。到参观是神人面时被一群当地小贩围攻要风油精,因为知道你来自产风油精的China,这个没办法……原来导游早先语重心长暗示我们了啊。靠旅游吃饭的国家都是生意精——这个……还是没办法。
民风不古大概是每个旅游城市的必经之路,成熟需要代价嘛,理解理解。所幸那些遗迹够震撼,民风、商业味都显得渺小了,那才真正是神马都浮云呢。金字塔、斯芬克斯狮身像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尽管如此,游览也不算浮光掠影。看过《埃及亡灵书》里几段,我对金字塔里古老咒语的存在还是不置可否,游程里也没塔内参观这项。人类对历史悠久的文明还是敬畏的吧。相比较来说,我更喜欢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它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如果路人猜不出,就被害死。俄狄浦斯猜中了谜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愧难当跳崖而死。到现在,谜一样的人就被叫做斯芬克斯。
从神庙云集的卢克索城市返回首都开罗,驱车8小时。人看的不是沙漠,是寂寞。曾经流行过这么个段子放在这里很贴切:我每想你一次,上天就掉下一滴眼泪,便成了太平洋! 我想你一次,上天就掉下一粒沙子,便成了撒哈拉!车窗外,除了沙漠就是另一个沙漠,这浩大到难以消化的景象教人开始冥想,古今中外人物在穿越。把海普苏特女王神庙和武则天一起联想,1小时过去。跟钞票先生讨论武则天和上官婉儿的故事,1小时走掉。打瞌睡,4小时飞了。吃零食发呆兼回想绿皮火车神奇的卧铺一夜和难忘日出,2小时也很快一晃而过。
和钞票先生对埃及游总结时,想法不谋而合。
如果你爱一个人,带ta去埃及。红海沙滩有塞班岛的调儿,埃及棉软得快要融化进骨头,阿拉伯之夜香精很催情,用手指比划个形状感觉把三座金字塔收入掌中很拉风,《尼罗河惨案》的取景地卡纳克神庙很V5,哈利利市场的水烟铺子挺销魂儿。
如果你恨一个人,也带ta去埃及。骑上骆驼开心但没那么容易下来,除非给足小费。夜游尼罗河,两岸光秃秃的,游轮上一个身材走样的肚皮舞娘和转圈半小时不消停的阿拉伯大叔让人精神崩溃。食物中孜然过量的肉饼和需要自费的饮料也是杯具。
对了,埃及还保持着一个男人娶四个老婆的传统风俗。而且那边生活安逸,9点上班到2点半下班,永远没有加班一说。乍听真想移民。但我恐怕吃不消终日裹着头巾蒙脸生活的日子,还有那除了景点以外荒凉单调的城区。我知道自己的惰性,一旦发作就是埃及人附体,所以避之不及。
据说埃及妇女的人生三等分:少女时代是小象,身材窈窕。结婚初期变中象,饮食生活规律、清规戒律不出门的生活使然。再往后就是大象,也是我在埃及看到最多的“风景线”。而我在埃及读过短短4日之后,照镜子发现,镜中怎么有个中象!
另记:带回去尼罗河的某个支流灌入一瓶水,放在钞票先生家。哈利利市场的铜盘,妈妈赞不绝口。埃及棉大方巾,放在抽屉里养眼也很值。尼罗河游轮上冰箱贴分给同事,自己留了几个。还有好玩奇特的小玩意,哈比比们久等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