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首个35公里跑完成
因为报名了厦门马拉松的全程,从来没有跑过超过25公里距离的我总有点惴惴不安。
自从上上周16公里路跑拉练之后,就开始谋划跑一个长的、能给我的首个全马一点底气的距离。
为此在SportTracks软件上做了一番规划,大致有34公里多:
真正执行的时候,因为线路不熟悉,真正的路径略有差异,不过里程跑足了。
因为1个月后就要参加厦马,我给今天的拉练定了优先级从高到低的3个目标:
1、绝不受伤,身体有问题就停止;
2、完成35公里线路;
3、在3小时30分内完成,即平均速度为10公里/小时,或者说配速(pace)为6分钟/公里。
第一个十公里,老线路、似乎是凭着惯性就能跑。一路想着是“压速度、压速度”。感谢张一宁,在他带我跑的时候,总是强调开始要压速度,前面太兴奋后面就支持不了。最终用时5小时57分完成,“耶” ;)
第二个十公里,开始觉得大腿肌肉发酸,背着的500毫升水压在屁股上也有点沉重感了,放缓一点节奏,多喝点水减轻重量 :) 这一段用时1小时03分钟,有点超时了。
第三个十公里,一直在期待极点的到来,据说有死去活来的感觉--结果没有,大腿是酸,可是传说中的“撞墙”一直没感觉到,速度反而提升了一点点,用时1小时整。
最后5公里多,大概是目标在望,人就有点疲沓了,加上乌山的那个小上坡 :( 速度不可救药地缓了下来,pace掉到6分20秒/公里。
最后完成情况:35.35公里,用时3小时37分钟。
目标1完美实现,虽然肌肉有点酸,但洗个热水澡基本消除,关节全好;目标2也实现了;目标3还差一些还要再努力一下。
说起来这一年虽然跑跑停停,身体还真是有所改善。1月份厦门半程,跑完就病了(也和跑完后淋了雨有关);3月份福州半程,跑完膝盖受小伤,半个月都有疼痛感。而最近几次拉练,貌似身体关节都没有问题。
关于能量补充的一点小体会:
第一次参加半马,饿得半死。第二次学乖了,带上士力架,可是到饿的时候已经完全吃不下去,全吐了。分析了一下,士力架的热量挺足的,25克一小块有400多大卡的热量(对应的一管能量胶才100多大卡),缺点是吸收慢。所以这次安排了一下,只要提前吃,就有足够的时间吸收。带上4块士力架,计划在10公里、20公里、30公里各吃一块,最后一块做后备。
结果在10公里、20公里按计划补充后,跑到后面全无饥饿或者低血糖的感觉,干脆连30公里那块都省了。估计跑全程,用4块足够支持了。
不知道各位前辈意见如何?
自从上上周16公里路跑拉练之后,就开始谋划跑一个长的、能给我的首个全马一点底气的距离。
为此在SportTracks软件上做了一番规划,大致有34公里多:
![]() |
真正执行的时候,因为线路不熟悉,真正的路径略有差异,不过里程跑足了。
![]() |
因为1个月后就要参加厦马,我给今天的拉练定了优先级从高到低的3个目标:
1、绝不受伤,身体有问题就停止;
2、完成35公里线路;
3、在3小时30分内完成,即平均速度为10公里/小时,或者说配速(pace)为6分钟/公里。
第一个十公里,老线路、似乎是凭着惯性就能跑。一路想着是“压速度、压速度”。感谢张一宁,在他带我跑的时候,总是强调开始要压速度,前面太兴奋后面就支持不了。最终用时5小时57分完成,“耶” ;)
第二个十公里,开始觉得大腿肌肉发酸,背着的500毫升水压在屁股上也有点沉重感了,放缓一点节奏,多喝点水减轻重量 :) 这一段用时1小时03分钟,有点超时了。
第三个十公里,一直在期待极点的到来,据说有死去活来的感觉--结果没有,大腿是酸,可是传说中的“撞墙”一直没感觉到,速度反而提升了一点点,用时1小时整。
最后5公里多,大概是目标在望,人就有点疲沓了,加上乌山的那个小上坡 :( 速度不可救药地缓了下来,pace掉到6分20秒/公里。
最后完成情况:35.35公里,用时3小时37分钟。
目标1完美实现,虽然肌肉有点酸,但洗个热水澡基本消除,关节全好;目标2也实现了;目标3还差一些还要再努力一下。
说起来这一年虽然跑跑停停,身体还真是有所改善。1月份厦门半程,跑完就病了(也和跑完后淋了雨有关);3月份福州半程,跑完膝盖受小伤,半个月都有疼痛感。而最近几次拉练,貌似身体关节都没有问题。
关于能量补充的一点小体会:
第一次参加半马,饿得半死。第二次学乖了,带上士力架,可是到饿的时候已经完全吃不下去,全吐了。分析了一下,士力架的热量挺足的,25克一小块有400多大卡的热量(对应的一管能量胶才100多大卡),缺点是吸收慢。所以这次安排了一下,只要提前吃,就有足够的时间吸收。带上4块士力架,计划在10公里、20公里、30公里各吃一块,最后一块做后备。
结果在10公里、20公里按计划补充后,跑到后面全无饥饿或者低血糖的感觉,干脆连30公里那块都省了。估计跑全程,用4块足够支持了。
不知道各位前辈意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