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生异物,交趾多奇书
按:前日的日记《妖怪天生恨清单》,又引出了旧话头,那就是马达+斯+从越南国家科学院顺回来的交趾妖怪簿子。当年为了这份用喃字写成的比“失落的天书”还天书的、可望不可即、可羡而不可读的妖怪簿子,让我平添了无尽的艳羡和幽怨。往事如烟,幽怨和艳羡也尽成浮云。索性再张出这个旧贴,昭告天下东西南北各路大小妖怪,有那欲传神写照、名垂青史的,尽速去东方魔都找那天地三界十方水火山林妖怪兵马司总舵主马达师父门下投卷拜师、登记造册。。。
海上学人马达+斯+兄好读奇书,中国的书不够他读,他居然跑到越南去读,前些年他好几次负笈交趾,去时是空空的行囊,回来就装满了稀奇古怪的越南汉籍,还得出了一个结论,曰:越裳多奇书。
昨天他自己忍不住,在网上“卖弄”他从交趾取回来的秘籍,一种叫《豬王本紀》,据说从其中可能发现出猪八戒家族久已失传的家谱,一种叫《越甸幽靈》,一种叫《嶺南摭怪》,这两种一看就是《搜神记》、《异物志》之类专门整编妖魔鬼怪的书,倒是最后一本叫《福瑞村草木昆蟲妖魔簿》的书【書影在此http://www.douban.com/note/69026993/】,让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一直在打着灯笼寻找的村落妖怪志吗!
中国古书中尽管不乏像《神异经》、《搜神记》、《夷坚志》、《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这样专门记载妖怪异物的书,但这些书都是总录性质的,而且都大多经过了文人的加工润色,已经离妖怪在民间的原生态很远,而俺们研究民俗学的就讲究个原生态,而且,妖怪的想象和故事,原本就跟一个地方的自然生态密不可分,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妖怪们原本就产生于乡村居民们对于包围着他们的蛮荒生境的恐惧和想象,所以,对于妖怪的了解,必须从产生妖怪这种集体意识的最基本人群单位,即村落入手,但是,在村落的妖怪意识这个问题上,田野作业这种民俗学常用的招数却帮不上忙,因为妖怪这种来无踪去无影的生灵,是看不见摸不著的,对于一个受过科学训练、天生就不怕鬼的学者来说,还没等你去,妖怪们早就望风披靡、化为一阵青烟消散了,哪里还找得到妖怪的影子,妖怪只活在村民们的心中和故事中,但村中的故事大王们并不是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会打开装妖怪的瓶子的,那些村民们最亲切的村落怪谭,往往是在拉家常、摆掌故的过程中,在如烟往事的缓缓流淌过程中,才不经意地浮现出来,又不经意地消散开来,那可能只是一些久已流传的闲言碎语,只是一些漂浮在日常话语之上的掌故碎片,就像随二月桃花水随意东西的落花浮沤一样,又像秋夜的宿莽乱草中倏忽明灭的萤火一样,异彩闪烁,稍纵即逝,无头无绪,难以捕捉。而且,在乡村的原生语境中,诸如此类的怪谭话头总是跟乡村的山川风土、草木鸟兽、坟茔故墟、风月晴雨之类自然事物生死相依、密不可分的,村落的世界,白天是耕夫樵妇、渔翁钓叟们讨生活的天地,到了晚上,就成了那些树妖、花精、水怪、山鬼、狐精、蛇妖们游荡嬉闹的世界。要将诸如此类飘忽不定、枝蔓横斜的奇谭逸闻、异象灵响捕捉下来,并形诸文字,除非久已混迹在这种生活圈子、浸淫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且心有灵犀、学有异禀的村塾先生和乡村文人所不能办,而诸如此类出自地方学者的村落妖怪志也就成为民俗学者赖以进入乡村心灵世界、了解乡野世界最隐秘的恐惧和最诡异的想象的最佳捷径,因此,我一直在期待着,我的从事田野研究的民俗学同行们能在某一天在某个僻远的村落的某个故纸堆中突然发现这样一本妖怪簿子,不过,我知道这仅只是幻想,因为即使前人曾经留下过这样一本发黄的簿子,肯定也就被后人当成了引火的纸捻了,甚至可能就像故事中常常讲的,因为妖精这种古怪的生灵不喜欢好奇的人类窥视自己的秘密,这本簿子泄露了妖精们的天机,因此,在那个掌管这本妖怪秘籍的老道士或者老村塾去世之后,妖精们终究还是找机会,烧起一把天火,把这本妖怪之书烧成了灰烬,化成了一股青烟。
没想到在历尽劫火之后,居然还有这样一本乡村妖怪簿子保存下来,而且历经辗转被收藏到了越南的科学院的故纸堆中,最后被来自上海的一位中国学者给重新发掘了出来。你能想象我乍听到这个消息之时的狂喜。这再一次证明了吾乡春秋时代的那位私塾先生孔老夫子说过的话:礼失求诸野。当年,孔子还说过一句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想浪迹四海,他相去寻找的肯定不是周公之道,而是那些流落到四裔蛮荒的亲爱的妖怪们。
在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本原生态四裔妖怪志,那就是《山海经》,那本书的准确的名字其实应该叫《伯益所记大禹所名山川草木鸟兽妖怪簿子》,这些年我一直在钻研这本据说是大禹授意、伯益所记的上古妖怪志,一直让我头痛的是,任我翻遍了中国图书馆中那些纸页发黄、封皮破损、字迹漫漶、文辞残缺的刻本和抄本,却总是无法找到一本能够与这本古老的妖怪簿子相对照的相同性质的文献作为旁证,哪怕是一个薄薄的残卷,俗话说:鼓掌难鸣,孤证难凭。学者最苦恼的事情,莫过于你明明知道你手头的是一本货真价实的古老秘籍,却找不到能够证明这一点的佐证。我所能找到的只是一些夹杂在诸如《博物志》、《续博物志》、《广博物志》、《续广博物志》、《广广博物志》之类博物类书陈词滥调中间的一些支离破碎、含义模糊的断片残句,《伯益的妖怪簿子》所开创的妖怪志传统,在一度灵光乍现、崭露头角之后,似乎就永远地熄灭了,而在越南出现的这本《草木昆虫妖怪簿子》,却仿佛是一道在遥远天边划过的闪电,让我在几乎绝望之际,重新看到了光明。
据马大+斯+兄介绍,他看到的这本书,原本有上下两册,但他能找到的只是上册,下册的下落已经不得而知了,言下颇有失落之意,不过,我倒是觉得,这本书仅存上卷,而不见下卷,也许恰好证明了这本书是真正的秘籍,世界上和历史上所有伟大的秘籍往往都是只保存下来一半,那或者是因为当初造书的高人,知道我们俗人的肉眼凡胎是没有能力消受全部奥秘的,所以故意把秘籍的另一半藏在遥远的烟瘴闭锁的山洞里,或者干脆在写出后就付之一炬了,或者是,那些著书的高人们深知,真正的秘义奥赜其实是无法付诸文字的,他能够写出来的其实只是上卷,上卷只是他留给后人的伏笔,而他真正的意思,只能保留在永远也写不出的下卷中,等待真正有缘的传人出现之后,自己去修炼体悟。子不云乎: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那本伟大的武林秘籍《九阴真经》,不就是只有上卷吗?而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先秦经典、诸子遗书,那一本又不是暗藏玄机的残卷呢?所以这本南粤妖怪薄,尽管唯余残篇,而这或许正足以证明它的货真价实呢。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一睹这本妖怪簿子的真实面目。(上篇完,俺也埋个罐子,下篇待续)。
海上学人马达+斯+兄好读奇书,中国的书不够他读,他居然跑到越南去读,前些年他好几次负笈交趾,去时是空空的行囊,回来就装满了稀奇古怪的越南汉籍,还得出了一个结论,曰:越裳多奇书。
昨天他自己忍不住,在网上“卖弄”他从交趾取回来的秘籍,一种叫《豬王本紀》,据说从其中可能发现出猪八戒家族久已失传的家谱,一种叫《越甸幽靈》,一种叫《嶺南摭怪》,这两种一看就是《搜神记》、《异物志》之类专门整编妖魔鬼怪的书,倒是最后一本叫《福瑞村草木昆蟲妖魔簿》的书【書影在此http://www.douban.com/note/69026993/】,让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一直在打着灯笼寻找的村落妖怪志吗!
中国古书中尽管不乏像《神异经》、《搜神记》、《夷坚志》、《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这样专门记载妖怪异物的书,但这些书都是总录性质的,而且都大多经过了文人的加工润色,已经离妖怪在民间的原生态很远,而俺们研究民俗学的就讲究个原生态,而且,妖怪的想象和故事,原本就跟一个地方的自然生态密不可分,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妖怪们原本就产生于乡村居民们对于包围着他们的蛮荒生境的恐惧和想象,所以,对于妖怪的了解,必须从产生妖怪这种集体意识的最基本人群单位,即村落入手,但是,在村落的妖怪意识这个问题上,田野作业这种民俗学常用的招数却帮不上忙,因为妖怪这种来无踪去无影的生灵,是看不见摸不著的,对于一个受过科学训练、天生就不怕鬼的学者来说,还没等你去,妖怪们早就望风披靡、化为一阵青烟消散了,哪里还找得到妖怪的影子,妖怪只活在村民们的心中和故事中,但村中的故事大王们并不是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会打开装妖怪的瓶子的,那些村民们最亲切的村落怪谭,往往是在拉家常、摆掌故的过程中,在如烟往事的缓缓流淌过程中,才不经意地浮现出来,又不经意地消散开来,那可能只是一些久已流传的闲言碎语,只是一些漂浮在日常话语之上的掌故碎片,就像随二月桃花水随意东西的落花浮沤一样,又像秋夜的宿莽乱草中倏忽明灭的萤火一样,异彩闪烁,稍纵即逝,无头无绪,难以捕捉。而且,在乡村的原生语境中,诸如此类的怪谭话头总是跟乡村的山川风土、草木鸟兽、坟茔故墟、风月晴雨之类自然事物生死相依、密不可分的,村落的世界,白天是耕夫樵妇、渔翁钓叟们讨生活的天地,到了晚上,就成了那些树妖、花精、水怪、山鬼、狐精、蛇妖们游荡嬉闹的世界。要将诸如此类飘忽不定、枝蔓横斜的奇谭逸闻、异象灵响捕捉下来,并形诸文字,除非久已混迹在这种生活圈子、浸淫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且心有灵犀、学有异禀的村塾先生和乡村文人所不能办,而诸如此类出自地方学者的村落妖怪志也就成为民俗学者赖以进入乡村心灵世界、了解乡野世界最隐秘的恐惧和最诡异的想象的最佳捷径,因此,我一直在期待着,我的从事田野研究的民俗学同行们能在某一天在某个僻远的村落的某个故纸堆中突然发现这样一本妖怪簿子,不过,我知道这仅只是幻想,因为即使前人曾经留下过这样一本发黄的簿子,肯定也就被后人当成了引火的纸捻了,甚至可能就像故事中常常讲的,因为妖精这种古怪的生灵不喜欢好奇的人类窥视自己的秘密,这本簿子泄露了妖精们的天机,因此,在那个掌管这本妖怪秘籍的老道士或者老村塾去世之后,妖精们终究还是找机会,烧起一把天火,把这本妖怪之书烧成了灰烬,化成了一股青烟。
没想到在历尽劫火之后,居然还有这样一本乡村妖怪簿子保存下来,而且历经辗转被收藏到了越南的科学院的故纸堆中,最后被来自上海的一位中国学者给重新发掘了出来。你能想象我乍听到这个消息之时的狂喜。这再一次证明了吾乡春秋时代的那位私塾先生孔老夫子说过的话:礼失求诸野。当年,孔子还说过一句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想浪迹四海,他相去寻找的肯定不是周公之道,而是那些流落到四裔蛮荒的亲爱的妖怪们。
在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本原生态四裔妖怪志,那就是《山海经》,那本书的准确的名字其实应该叫《伯益所记大禹所名山川草木鸟兽妖怪簿子》,这些年我一直在钻研这本据说是大禹授意、伯益所记的上古妖怪志,一直让我头痛的是,任我翻遍了中国图书馆中那些纸页发黄、封皮破损、字迹漫漶、文辞残缺的刻本和抄本,却总是无法找到一本能够与这本古老的妖怪簿子相对照的相同性质的文献作为旁证,哪怕是一个薄薄的残卷,俗话说:鼓掌难鸣,孤证难凭。学者最苦恼的事情,莫过于你明明知道你手头的是一本货真价实的古老秘籍,却找不到能够证明这一点的佐证。我所能找到的只是一些夹杂在诸如《博物志》、《续博物志》、《广博物志》、《续广博物志》、《广广博物志》之类博物类书陈词滥调中间的一些支离破碎、含义模糊的断片残句,《伯益的妖怪簿子》所开创的妖怪志传统,在一度灵光乍现、崭露头角之后,似乎就永远地熄灭了,而在越南出现的这本《草木昆虫妖怪簿子》,却仿佛是一道在遥远天边划过的闪电,让我在几乎绝望之际,重新看到了光明。
据马大+斯+兄介绍,他看到的这本书,原本有上下两册,但他能找到的只是上册,下册的下落已经不得而知了,言下颇有失落之意,不过,我倒是觉得,这本书仅存上卷,而不见下卷,也许恰好证明了这本书是真正的秘籍,世界上和历史上所有伟大的秘籍往往都是只保存下来一半,那或者是因为当初造书的高人,知道我们俗人的肉眼凡胎是没有能力消受全部奥秘的,所以故意把秘籍的另一半藏在遥远的烟瘴闭锁的山洞里,或者干脆在写出后就付之一炬了,或者是,那些著书的高人们深知,真正的秘义奥赜其实是无法付诸文字的,他能够写出来的其实只是上卷,上卷只是他留给后人的伏笔,而他真正的意思,只能保留在永远也写不出的下卷中,等待真正有缘的传人出现之后,自己去修炼体悟。子不云乎: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那本伟大的武林秘籍《九阴真经》,不就是只有上卷吗?而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先秦经典、诸子遗书,那一本又不是暗藏玄机的残卷呢?所以这本南粤妖怪薄,尽管唯余残篇,而这或许正足以证明它的货真价实呢。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一睹这本妖怪簿子的真实面目。(上篇完,俺也埋个罐子,下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