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干预—— 请广泛传阅 转自沈奇岚
2008.05.17 15:24:00
灾后心理干预—— 请广泛传阅
来源:《心理月刊》
感谢《心理月刊》杂志总编王晖提供下列资料,她18号将会与五个危机干预的心理专家到现场。
下面是对台湾著名心理学家许宜铭老师的采访。他在台湾921地震救援中以及随后的三年时间里,持续做到危机干预的辅导工作,非常有经验。并且也参与了大连空难和SARS危机援助。可以广泛传播,供大家有个了解,更有序的发挥作用。
许宜铭:
现在阶段心理干预能做得很少,最急的是抢救人命,黄金救援时间过后,只会有很少部分人幸存。
工作重点进入清理现场,火化、哀道、葬礼,清洁,避免疫情,再下一步的重点是安顿灾民。台湾的做法是,用大量的货柜车,帐篷,让灾民形成一个区一个区,有互助的感觉。当生活安顿下来,人的心理状态才能安顿下来,才是心理干预。灾民关心家园重建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雇用当地灾民,用工资的方式,让他们形成自助自救。心理工作者要一个帐棚接一个帐棚地去访问,发现有心理问题的灾民,这个工作会很持续很长时间。有很多很细小的工作要做。
现在下去(指17号)能做的,是找到当地的灾民,搭起一些工作站,鼓励采用当地的民俗办法,在现在这个阶段能有很好的作用,因为当地人很熟悉、很接近的。而心理干预是不熟悉的,会当作心理有病,会抗拒。真正的心理干预要到7月底才真正开始(最快也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但现在就要准备,规划,在哪些地方设点,人员的排班(因为体力消耗很大)。
学校是最早恢复上课的地方,灾后一个月就复学了。心理援助就先从学校开始,找到孤儿,或者父母有一个过世,或者兄弟姐妹过世的,进行干预,再慢慢扩大到他们的监护人、邻居。学校比较有组织,比较集中。采用一个个小组团体治疗的方式。
成立一个工作站,配置一个当地精神科医师,一个心理治疗师,一个心理咨询师,一个社工人员,简易的环境要有可以泡茶、让孩子玩耍的地方,或者看报等有简单娱乐的地方。
发现有PDST的,精神创伤压力后应激反应(震后长期失眠、呆痴、酗酒、抑郁症、惊恐反应),立即实施干预。策划成这样一个组织。目前受灾面积、人口都不了解,但要先准备好设置几个点,并考虑到交通和伤亡人数的情况。
外来介入的资源持续性不强,而心理辅导大约需要两到三年的作用时间。因此还是要培养当地人,让他们成为当地资源,做后续长期性的干预。
包括前线的官兵,伸入灾区见到很惨的景像,或者顾及不到家人的,他们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有些长官特别爱做秀,前线工作的人得不到长官的任何关心,都会有心理创伤。台湾是一连都有一个辅导长。
按那里需要人的前后顺序排的话,社会工作是第一线,心理咨询是第二线,心理治疗第三线,精神科是第四线。
以上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模式。
17号进入的话,目前都是当地政府和军方在指挥。我们能做的是,就是组织当地已有的资源,在绵阳体育场或火车站,
设立心理辅导站,24小时值班,只做倾听就好。不要给什么建议和安慰。任何安慰都是无力的,他也听不进行,也会强烈地觉得不到位。
要去了解下他们的信仰。特别是怎么处理遗体方面。最好邀请当地宗教组织一起协力。
还可以设计一些问卷,针对那些现象。大量散发,并回收。带一些跟创伤有关的书下去,这样能让当地人大量了解,自救。
许宜铭 19日下午3:00会与心理专家曾奇峰做客《心理月刊》网站(www.psychologies.com.cn)的专家在线视频:面对大灾,共同难度!
请大家关注。
这一段是昨天采访台湾心理专家阮惠习的,针对现场,她也在台湾921地震现场做过辅导师。
心理辅导非常特殊。一般的心理专家会抱着去帮助别人的心情。但这些人根本不是一般常态的心情。那种惊恐已经进到了无意识的状态——在瞬间的惊恐和害怕,用话没有用。那时的身心负件,深入骨髓了。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帮助。挑战性很高,自己本身也会变得很疲惫,会很无力。他哭就跟着他一起哭。跟他一起走过这个过程。我们自己会变得身心脆弱。会很惨。没有恐惧体验感的人,是体验不到的。没有用的。内在也会发生情绪。有了解的能力就相当不错了。要体力、耐力和心力。
混乱一堆,什么安排也没有。急救也没有。
去的人怎么能在那个当下陪伴。把无意识转变。真正要做事的话,就很累。陪得很久。吃也吃不好,什么物资也没有。
都是血肉之躯,自己也走了一段特殊经历。
让身心安顿。提供当下的需求。要知道人家要什么。
有时反而会让别人帮上他。
穿最舒服的鞋子。体力健康,可以支撑。愿意跳下去做。不要带着救人的心,去到那边看。你可能无法想象,人家究竟
需要什么。要有一个平常心。接受那个乱。
资料2:作者为城南女巫。
第一次违反我的新闻职业原则,把还没有使用于本单位的采访资料公布在博客上,但是我觉得这个资料的公布很重要,可以帮助到很多人。
希望所有参与救灾的人员和志愿者们能够看到这篇文章,避免给自己和受难者带来二次创伤。
到灾区之后-写给地震后救援人员心理救援和自我身心调试须知
创伤后救援者可取和不可取的行为
对于受灾群众的心理救援
当灾难刚刚发生时,在努力去理解和感受灾难幸存者的基础上
要说:
• 对于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觉得感到很难过。
•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我很高兴现在你和我一起在这里。
•我很高兴你正在跟我说话。
• 这不是你的错。
•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很好的反应。
•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 你是不会发疯的。
• 事情可能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变得更好好起来的,而你也可以变得更好会好起来的。
•你的想象会造成一个比事情原本的样于更可怕的现实。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
• 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是没关系可以,你要表达出来的。
不要说:
•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我了解。
•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 你能抢出救回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其它别的孩子/亲属等等。
•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在她/他死前已过了又好又丰富的一生。
•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 你会走出过来的。
•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没问题的。
•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 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对于你自己-帮助者的自我保护
保护你的感觉
:帮助者的自我保护
地震和其他重大灾难的救援者,常常会出现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材料的同情和共情,而使作用出现替代创伤,到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心理崩溃。灾场如战场,因此在下到现场,请你务必注意以下问题,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和帮助,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出现心理崩溃感的征兆和表现:
•身体反应:易疲劳
• 体能下降,
• 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
心理反应:创伤反应和人际冲突。
• 与他人交流不畅:亲密感问题
• 情感迟钝
•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
•绝望
•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受灾患者相比微不足道
• 失去对公平、善恶的信念,愤世嫉俗。
• 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
•过份的为受害者悲伤、忧郁。
• 因心力交瘁、精疲力尽而觉得生气,例如对周围人亲友、政府官员、媒体感到愤怒。
•觉得自己本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
•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此时容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
•对于自己也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
• 感到不够安全
• 睡眠出现问题,噩梦
• 集中注意和决策困难
• 缺乏自制力,愤怒,缺乏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
• 失去信任感
职业困扰:耗竭感
• 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
• 绝望
• 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受灾者相比微不足道
• 觉得自己本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
• 对于自己也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
• 过份的为受害者悲伤、忧郁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 缺乏休息制度
• 工作量过大
• 缺乏他人的指督导
• 救援者治疗师有自己的个人创伤问题个人的压力
• 对自己过高期望
为了更好地帮助地震灾难的受害者,你应该怎样应对
确保获得:休息,饮食,支持,表达
•改变上述危险因素
• 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 同事间相互侪支持,适时地将你的感觉和救灾的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如果可能,每天找一个时间救援人员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绪)
• 找到放松和娱乐自己的方法,安排好充分的休息和娱乐
• 定时定量的饮食,不管是不是有胃口
• 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如果可能尽量不去其他灾难的现场现场)。
• 注意休息(不要总和受害者或幸存者在一起,每天必须有救援者们单独在一起的时间)。
• 找到表达自己的方法 :考虑如何更好地谈出你遇到的情况、你做的工作及工作中的遇到的困难报告
• 与你的同伴相互鼓励、,打气,相互肯定,绝不要相互指责
• 允许自己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并表达和疏泄出来
•在需要时,及时提出需要帮助
怎样寻求和获得专业的心理帮助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网址http://www.chinacpb.org/,上面有专业心理创伤和灾难心理干预专家的名单。如果条件许可,而且你感觉自己的问题无法自己解决,请考虑找注册系统中的专家寻求帮助。进一步心理咨询和帮助信息可以登录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网址http://www.chinacpb.org/,寻求专业心理创伤和灾难心理干预专家的帮助。
请您随身携带这份资料,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反复阅读并尽量按照我们建议的去做,这会帮助您更好地帮助地震的受害者,并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标签:
作者 shenqilan 阅读全文 | 评论() | 人气() | 引用() | 推荐 | 保存日志
灾后心理干预—— 请广泛传阅
来源:《心理月刊》
感谢《心理月刊》杂志总编王晖提供下列资料,她18号将会与五个危机干预的心理专家到现场。
下面是对台湾著名心理学家许宜铭老师的采访。他在台湾921地震救援中以及随后的三年时间里,持续做到危机干预的辅导工作,非常有经验。并且也参与了大连空难和SARS危机援助。可以广泛传播,供大家有个了解,更有序的发挥作用。
许宜铭:
现在阶段心理干预能做得很少,最急的是抢救人命,黄金救援时间过后,只会有很少部分人幸存。
工作重点进入清理现场,火化、哀道、葬礼,清洁,避免疫情,再下一步的重点是安顿灾民。台湾的做法是,用大量的货柜车,帐篷,让灾民形成一个区一个区,有互助的感觉。当生活安顿下来,人的心理状态才能安顿下来,才是心理干预。灾民关心家园重建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雇用当地灾民,用工资的方式,让他们形成自助自救。心理工作者要一个帐棚接一个帐棚地去访问,发现有心理问题的灾民,这个工作会很持续很长时间。有很多很细小的工作要做。
现在下去(指17号)能做的,是找到当地的灾民,搭起一些工作站,鼓励采用当地的民俗办法,在现在这个阶段能有很好的作用,因为当地人很熟悉、很接近的。而心理干预是不熟悉的,会当作心理有病,会抗拒。真正的心理干预要到7月底才真正开始(最快也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但现在就要准备,规划,在哪些地方设点,人员的排班(因为体力消耗很大)。
学校是最早恢复上课的地方,灾后一个月就复学了。心理援助就先从学校开始,找到孤儿,或者父母有一个过世,或者兄弟姐妹过世的,进行干预,再慢慢扩大到他们的监护人、邻居。学校比较有组织,比较集中。采用一个个小组团体治疗的方式。
成立一个工作站,配置一个当地精神科医师,一个心理治疗师,一个心理咨询师,一个社工人员,简易的环境要有可以泡茶、让孩子玩耍的地方,或者看报等有简单娱乐的地方。
发现有PDST的,精神创伤压力后应激反应(震后长期失眠、呆痴、酗酒、抑郁症、惊恐反应),立即实施干预。策划成这样一个组织。目前受灾面积、人口都不了解,但要先准备好设置几个点,并考虑到交通和伤亡人数的情况。
外来介入的资源持续性不强,而心理辅导大约需要两到三年的作用时间。因此还是要培养当地人,让他们成为当地资源,做后续长期性的干预。
包括前线的官兵,伸入灾区见到很惨的景像,或者顾及不到家人的,他们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有些长官特别爱做秀,前线工作的人得不到长官的任何关心,都会有心理创伤。台湾是一连都有一个辅导长。
按那里需要人的前后顺序排的话,社会工作是第一线,心理咨询是第二线,心理治疗第三线,精神科是第四线。
以上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模式。
17号进入的话,目前都是当地政府和军方在指挥。我们能做的是,就是组织当地已有的资源,在绵阳体育场或火车站,
设立心理辅导站,24小时值班,只做倾听就好。不要给什么建议和安慰。任何安慰都是无力的,他也听不进行,也会强烈地觉得不到位。
要去了解下他们的信仰。特别是怎么处理遗体方面。最好邀请当地宗教组织一起协力。
还可以设计一些问卷,针对那些现象。大量散发,并回收。带一些跟创伤有关的书下去,这样能让当地人大量了解,自救。
许宜铭 19日下午3:00会与心理专家曾奇峰做客《心理月刊》网站(www.psychologies.com.cn)的专家在线视频:面对大灾,共同难度!
请大家关注。
这一段是昨天采访台湾心理专家阮惠习的,针对现场,她也在台湾921地震现场做过辅导师。
心理辅导非常特殊。一般的心理专家会抱着去帮助别人的心情。但这些人根本不是一般常态的心情。那种惊恐已经进到了无意识的状态——在瞬间的惊恐和害怕,用话没有用。那时的身心负件,深入骨髓了。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帮助。挑战性很高,自己本身也会变得很疲惫,会很无力。他哭就跟着他一起哭。跟他一起走过这个过程。我们自己会变得身心脆弱。会很惨。没有恐惧体验感的人,是体验不到的。没有用的。内在也会发生情绪。有了解的能力就相当不错了。要体力、耐力和心力。
混乱一堆,什么安排也没有。急救也没有。
去的人怎么能在那个当下陪伴。把无意识转变。真正要做事的话,就很累。陪得很久。吃也吃不好,什么物资也没有。
都是血肉之躯,自己也走了一段特殊经历。
让身心安顿。提供当下的需求。要知道人家要什么。
有时反而会让别人帮上他。
穿最舒服的鞋子。体力健康,可以支撑。愿意跳下去做。不要带着救人的心,去到那边看。你可能无法想象,人家究竟
需要什么。要有一个平常心。接受那个乱。
资料2:作者为城南女巫。
第一次违反我的新闻职业原则,把还没有使用于本单位的采访资料公布在博客上,但是我觉得这个资料的公布很重要,可以帮助到很多人。
希望所有参与救灾的人员和志愿者们能够看到这篇文章,避免给自己和受难者带来二次创伤。
到灾区之后-写给地震后救援人员心理救援和自我身心调试须知
创伤后救援者可取和不可取的行为
对于受灾群众的心理救援
当灾难刚刚发生时,在努力去理解和感受灾难幸存者的基础上
要说:
• 对于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觉得感到很难过。
•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我很高兴现在你和我一起在这里。
•我很高兴你正在跟我说话。
• 这不是你的错。
•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很好的反应。
•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 你是不会发疯的。
• 事情可能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变得更好好起来的,而你也可以变得更好会好起来的。
•你的想象会造成一个比事情原本的样于更可怕的现实。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
• 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是没关系可以,你要表达出来的。
不要说:
•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我了解。
•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 你能抢出救回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其它别的孩子/亲属等等。
•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在她/他死前已过了又好又丰富的一生。
•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 你会走出过来的。
•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没问题的。
•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 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对于你自己-帮助者的自我保护
保护你的感觉
:帮助者的自我保护
地震和其他重大灾难的救援者,常常会出现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材料的同情和共情,而使作用出现替代创伤,到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心理崩溃。灾场如战场,因此在下到现场,请你务必注意以下问题,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和帮助,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出现心理崩溃感的征兆和表现:
•身体反应:易疲劳
• 体能下降,
• 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
心理反应:创伤反应和人际冲突。
• 与他人交流不畅:亲密感问题
• 情感迟钝
•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
•绝望
•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受灾患者相比微不足道
• 失去对公平、善恶的信念,愤世嫉俗。
• 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
•过份的为受害者悲伤、忧郁。
• 因心力交瘁、精疲力尽而觉得生气,例如对周围人亲友、政府官员、媒体感到愤怒。
•觉得自己本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
•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此时容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
•对于自己也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
• 感到不够安全
• 睡眠出现问题,噩梦
• 集中注意和决策困难
• 缺乏自制力,愤怒,缺乏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
• 失去信任感
职业困扰:耗竭感
• 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
• 绝望
• 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受灾者相比微不足道
• 觉得自己本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
• 对于自己也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
• 过份的为受害者悲伤、忧郁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 缺乏休息制度
• 工作量过大
• 缺乏他人的指督导
• 救援者治疗师有自己的个人创伤问题个人的压力
• 对自己过高期望
为了更好地帮助地震灾难的受害者,你应该怎样应对
确保获得:休息,饮食,支持,表达
•改变上述危险因素
• 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 同事间相互侪支持,适时地将你的感觉和救灾的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如果可能,每天找一个时间救援人员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绪)
• 找到放松和娱乐自己的方法,安排好充分的休息和娱乐
• 定时定量的饮食,不管是不是有胃口
• 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如果可能尽量不去其他灾难的现场现场)。
• 注意休息(不要总和受害者或幸存者在一起,每天必须有救援者们单独在一起的时间)。
• 找到表达自己的方法 :考虑如何更好地谈出你遇到的情况、你做的工作及工作中的遇到的困难报告
• 与你的同伴相互鼓励、,打气,相互肯定,绝不要相互指责
• 允许自己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并表达和疏泄出来
•在需要时,及时提出需要帮助
怎样寻求和获得专业的心理帮助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网址http://www.chinacpb.org/,上面有专业心理创伤和灾难心理干预专家的名单。如果条件许可,而且你感觉自己的问题无法自己解决,请考虑找注册系统中的专家寻求帮助。进一步心理咨询和帮助信息可以登录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网址http://www.chinacpb.org/,寻求专业心理创伤和灾难心理干预专家的帮助。
请您随身携带这份资料,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反复阅读并尽量按照我们建议的去做,这会帮助您更好地帮助地震的受害者,并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标签:
作者 shenqilan 阅读全文 | 评论() | 人气() | 引用() | 推荐 | 保存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