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一)
来自《萨特文学论文集》
人者无非是其不幸的总和而已。你以为有朝一日不幸会感到厌倦,可是到那时时间又变成你的不幸了。人的不幸在于他被时间制约。
我把表给你,不是要让你记住时间,而是让你偶尔可以忘记时间,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时间上面。因为时间反正是征服不了的,他说。甚至根本没有人跟时间较量过。这个战场不过向人显示了他的愚蠢与失望,而胜利,也仅仅是哲人与傻子的一种幻象而已。
失去一切希望也不至于剥夺人类现实的各种可能性,这不过是“面对”这种种可能性的一种存在方式。
我就是我自己以全部心智竭力反抗的世界本身。…只是乖戾的理智使我反抗天地万物。
我所了解的爱不过是愿望 柔情和智慧的混合物,它们把我与别人联系到了一起。
深沉的感情和伟大的著作一样,往往具有尚未意识到的更博大的意义。强烈的情感与它自己的世界俱来,分别情况不同,或是雄伟宏大或是凄惨可悲。荒谬的人与他的荒谬的思想并不同一。观念隐藏在情感之中。如此而已。它不能穷尽感情的内容。
只有懂得如何说话的人才能缄默不语。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具有某种我所不能感知的意义。但是我确实不晓得它的存在,而且就目前而言,也无从去了解。我不能感知的意义对我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只能按人类的能力去理解事物。我理解那些摸得着的东西,那些给我以反作用力的物体。
自然地非理性只是一种消极的事物。而荒谬的人道主义者,他仅只知道上世界上的美好的事物。
世界被剥夺了因果性并被表现为荒谬的,在这里最不起眼的偶然事件却可能很重要。
我需要全部的语言才能理解言语的一个不完整的瞬间。
每一个意义都是不完整的,都需要其他的意义才能阐明自己。
空虚的时代是选用已为别人发明的眼睛观看自身的时代。除了加工提炼别人的发现,这些时代什么事也做不成。
他们一门心思标新立异,同时又害怕达不到目的。他既没有选择一种新的观察方式,便到处寻找新的景色,但是纯属徒劳。
我们用心观察个别性,个别性便碎为细屑,销声匿迹,在剥落的油漆下就会露出普遍性。
我在一瞬间读到的句子被双重的虚无与其他的句子断开,它的内容是我正当印象飞逝时逮住的瞬息印象。
最优秀的诗人不是心不在焉就是目眩神迷,总之他不是观察家。
只有当人们不承认对于现实世界的科学解释具有任何优先价值,而是确认各种解释体系之间绝对平等时,才能产生诗意。
理性的理由萎靡不振,但是我们在他们背后看到心灵的自由、德行、恶行以及人们与生俱来的巨大痛苦。
物质的目的性在于阻断人的通路,把人打回到他自己那里去。何况需要做的不是专横的把失败和破坏引入到世界的进程,而是让眼睛看到失败和破坏。
当工具被毁坏,丧失其功用,计划受挫,努力落空时,世界就呈现其清晰面貌,既稚气又可怕,没有支撑点也没有道路。此时的世界具有最高度的真实性,因为它压垮了人。
如果说我们知道知道我们是存在的侦察者,我们也知道我们并非存在的生产者。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之不顾,它就失去见证者,停滞在永恒默默无闻状态之中。至少它将停滞在那里;没有疯狂的人会相信它要消失。将要消失的是我们自己,而大地将停留在麻痹状态中直到有另一个意识来唤醒它。因为我们一面在内心深处确信自己起揭示作用,另一面又确信自己对于被揭示的东西而言不是主要的。
在文学上我说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被我说的话完全表达出来。
倘若某人想出名,他要的不是出名;他要一切。他要自己独立于繁衍他生命的卵巢滤泡而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我讨厌知识分子之间讨论思想,人们总是低于自己的水平,总说一些傻话。
一个思想最活跃最深刻的部分,同时即是能带来最多好处的那一部分,又是能带来最多坏处的那一部分
生活对于我来说是好的。我看不出我有什么要责怪它的地方。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同时它又让我认识到这没多大意思。不过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每个人归根结底总是对别人所造就的自己负责,甚至除了承担这种责任外,不可能有其他作为。但我又认为一个人总能为别人所造就的自己做点什么,这就是我今天对自由所下的定义。自由是一种小小的行动:把完全受社会制约的生物变成部分摆脱他所收到的制约的人。
慷慨只有在了解物品价格的人那里才值得尊重,同样没有什么比一种考虑周到的轻率更适于打动人的了。
一些人老朽而死,另一些人总在苟延残喘,每一分钟都可能猝然死去,而他们生存的意义,那大写的生活意义对他们来说不会有任何改变。
他的沉默甚至再也不是一种沉默,而是绝对的乌有了。
对于所有爱过他的人来说,他的死含有一种难以忍受的荒谬性。
当反思统一被反思的的意识时,自我就向反思显现。
不管自己遇到多大的不幸,他们总是对自己说还有更大的不幸——一切都说明他们把人性看成一个自然的、无限大的环境,人们不能走出这个环境,也不能碰到它的边界。
当他们周围只有非人性与无知无识的漫长的极地之夜,他们看不见这个黑夜,只有通过透骨的寒冷猜到它的存在。
当一个人除了自身不能有别的见证人时,他就开始感到忧虑,感到被遗弃,开始流出流血的汗水。他是在这个时候把苦水喝干的,即他体验到他作为人的极限。
卡夫卡作品:它们在根底上已遭被破坏,然而经历其事者却仔细的灵巧的谦逊的生活着;这一手法也被用于表现表象的不可还原的真相。
我们是些消费者,集体才对我们毫不容情;枪决一个作家只不过是少了一张等吃饭的嘴,缺少一名最小的生产者也意味着更大的损失。
我们出名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书被人阅读的程度。
作者触及的公众人物越多,他触动他们的程度就越浅,在他施加的影响里他就越来越认不出自己,他的思想逃脱他的控制,变得僵化、庸俗化,一些感到厌倦疲惫的人以更大的冷漠和怀疑精神接受这些思想。
人者无非是其不幸的总和而已。你以为有朝一日不幸会感到厌倦,可是到那时时间又变成你的不幸了。人的不幸在于他被时间制约。
我把表给你,不是要让你记住时间,而是让你偶尔可以忘记时间,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时间上面。因为时间反正是征服不了的,他说。甚至根本没有人跟时间较量过。这个战场不过向人显示了他的愚蠢与失望,而胜利,也仅仅是哲人与傻子的一种幻象而已。
失去一切希望也不至于剥夺人类现实的各种可能性,这不过是“面对”这种种可能性的一种存在方式。
我就是我自己以全部心智竭力反抗的世界本身。…只是乖戾的理智使我反抗天地万物。
我所了解的爱不过是愿望 柔情和智慧的混合物,它们把我与别人联系到了一起。
深沉的感情和伟大的著作一样,往往具有尚未意识到的更博大的意义。强烈的情感与它自己的世界俱来,分别情况不同,或是雄伟宏大或是凄惨可悲。荒谬的人与他的荒谬的思想并不同一。观念隐藏在情感之中。如此而已。它不能穷尽感情的内容。
只有懂得如何说话的人才能缄默不语。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具有某种我所不能感知的意义。但是我确实不晓得它的存在,而且就目前而言,也无从去了解。我不能感知的意义对我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只能按人类的能力去理解事物。我理解那些摸得着的东西,那些给我以反作用力的物体。
自然地非理性只是一种消极的事物。而荒谬的人道主义者,他仅只知道上世界上的美好的事物。
世界被剥夺了因果性并被表现为荒谬的,在这里最不起眼的偶然事件却可能很重要。
我需要全部的语言才能理解言语的一个不完整的瞬间。
每一个意义都是不完整的,都需要其他的意义才能阐明自己。
空虚的时代是选用已为别人发明的眼睛观看自身的时代。除了加工提炼别人的发现,这些时代什么事也做不成。
他们一门心思标新立异,同时又害怕达不到目的。他既没有选择一种新的观察方式,便到处寻找新的景色,但是纯属徒劳。
我们用心观察个别性,个别性便碎为细屑,销声匿迹,在剥落的油漆下就会露出普遍性。
我在一瞬间读到的句子被双重的虚无与其他的句子断开,它的内容是我正当印象飞逝时逮住的瞬息印象。
最优秀的诗人不是心不在焉就是目眩神迷,总之他不是观察家。
只有当人们不承认对于现实世界的科学解释具有任何优先价值,而是确认各种解释体系之间绝对平等时,才能产生诗意。
理性的理由萎靡不振,但是我们在他们背后看到心灵的自由、德行、恶行以及人们与生俱来的巨大痛苦。
物质的目的性在于阻断人的通路,把人打回到他自己那里去。何况需要做的不是专横的把失败和破坏引入到世界的进程,而是让眼睛看到失败和破坏。
当工具被毁坏,丧失其功用,计划受挫,努力落空时,世界就呈现其清晰面貌,既稚气又可怕,没有支撑点也没有道路。此时的世界具有最高度的真实性,因为它压垮了人。
如果说我们知道知道我们是存在的侦察者,我们也知道我们并非存在的生产者。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之不顾,它就失去见证者,停滞在永恒默默无闻状态之中。至少它将停滞在那里;没有疯狂的人会相信它要消失。将要消失的是我们自己,而大地将停留在麻痹状态中直到有另一个意识来唤醒它。因为我们一面在内心深处确信自己起揭示作用,另一面又确信自己对于被揭示的东西而言不是主要的。
在文学上我说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被我说的话完全表达出来。
倘若某人想出名,他要的不是出名;他要一切。他要自己独立于繁衍他生命的卵巢滤泡而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我讨厌知识分子之间讨论思想,人们总是低于自己的水平,总说一些傻话。
一个思想最活跃最深刻的部分,同时即是能带来最多好处的那一部分,又是能带来最多坏处的那一部分
生活对于我来说是好的。我看不出我有什么要责怪它的地方。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同时它又让我认识到这没多大意思。不过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每个人归根结底总是对别人所造就的自己负责,甚至除了承担这种责任外,不可能有其他作为。但我又认为一个人总能为别人所造就的自己做点什么,这就是我今天对自由所下的定义。自由是一种小小的行动:把完全受社会制约的生物变成部分摆脱他所收到的制约的人。
慷慨只有在了解物品价格的人那里才值得尊重,同样没有什么比一种考虑周到的轻率更适于打动人的了。
一些人老朽而死,另一些人总在苟延残喘,每一分钟都可能猝然死去,而他们生存的意义,那大写的生活意义对他们来说不会有任何改变。
他的沉默甚至再也不是一种沉默,而是绝对的乌有了。
对于所有爱过他的人来说,他的死含有一种难以忍受的荒谬性。
当反思统一被反思的的意识时,自我就向反思显现。
不管自己遇到多大的不幸,他们总是对自己说还有更大的不幸——一切都说明他们把人性看成一个自然的、无限大的环境,人们不能走出这个环境,也不能碰到它的边界。
当他们周围只有非人性与无知无识的漫长的极地之夜,他们看不见这个黑夜,只有通过透骨的寒冷猜到它的存在。
当一个人除了自身不能有别的见证人时,他就开始感到忧虑,感到被遗弃,开始流出流血的汗水。他是在这个时候把苦水喝干的,即他体验到他作为人的极限。
卡夫卡作品:它们在根底上已遭被破坏,然而经历其事者却仔细的灵巧的谦逊的生活着;这一手法也被用于表现表象的不可还原的真相。
我们是些消费者,集体才对我们毫不容情;枪决一个作家只不过是少了一张等吃饭的嘴,缺少一名最小的生产者也意味着更大的损失。
我们出名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书被人阅读的程度。
作者触及的公众人物越多,他触动他们的程度就越浅,在他施加的影响里他就越来越认不出自己,他的思想逃脱他的控制,变得僵化、庸俗化,一些感到厌倦疲惫的人以更大的冷漠和怀疑精神接受这些思想。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