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感想】像风那样活着——《3 idiots》
“一切顺利。”
“一切顺利,一切顺利。”
“一切顺利,一切顺利,一切顺利......”
《3 idiots》,不知道为啥会被翻译成了“三傻大闹宝莱坞”。不过看完之后,脑中闪过这样一个念头,这或许就是一个“中国式”的幽默吧。
真傻VS假傻?“傻”字给力的说。
或许有个更好的词:“大智若愚”。
内容不作过多介绍,网上太多,请自行Google、百度,这里只是一个看完后的随感——或许有些零乱,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想到什么——却是最实在的反映。
注:1、如果看,请看完,片面的理解不是我所愿。
2、主角依次称“大傻”、“二傻”、“三傻”,没有其他意思,只是遵从本意吧(一、二、三其实很好分,二是摄影,三是教徒)~
3、院长称“病毒”,很有喜感的说~
(一)启迪篇
1、“太空用笔——铅笔”
确实,不知道是因为以前听说过这个还是什么的,在“大傻”答出“病毒”院长所问的太空用笔是啥的时候,就感到这“大傻”或许又是一个不给老师面子的顽固分子。到底是不是铅笔,按捺住想去查的冲动,继续看下去。直到最后,才明白,这或许是本片一个最大的伏笔吧。“病毒”在大雨中,掏出了那支“传承”的太空用笔,对“大傻”说出了不是铅笔的原因,那句“你不可能总是对的”,让这个老人找回了点自信。或许是这时,这位老人真正地承认了“大傻”的才智,亦或是那种因为热爱,因为兴趣而学工程的态度的认可。在短短时间内,将发电机、电线、吸尘器、压力表等对接无误,替“病毒”的大女儿在停电的状态下进行了接生。这一切的一切,换作其他人,其他院系,或许无论如何也不容易办到的吧。实践派与理论派的对决,结果不言而喻。不过细想一下,这位“病毒”院长既然能从上一任院长手中接过那支笔,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年轻人总是有激情,时间却将其棱角磨灭,制度的悲哀见与此。
(其实有个小疑问的,“大傻”到底知不知道那个答案,从那表情中,没看出来,求真相。)
2、定义——机械装置、书
这一段以前曾经在某地方看过,至于主题是啥,大家都知道,不在多言。这次再看一遍,除了哈哈大笑,更多了点会心一笑的感觉。人人都知道,却怎么都无法解决。再进一步说,或许是没人能够承受试验结果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再想一下,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如“大傻”般的那种“热爱”。因材施教毕竟只能是小众,压力来源于各个方面。
当思维僵化到一定程度,带来的就不只是对知识的误解,更是一种创造力的缺失,一种机械化的步调,在此程度上来说——人之不为人也。
3、未完成的项目——遥控直升机
从戏份上来看,这个因为压力而上吊的学生或许只是一个龙套,但“病毒”院长却以那冥顽不化的思想给了一个青年以最沉重的打击——不是你要做什么,而是让你做什么。正如“大傻”在雨中对“病毒”说的:“这不是自杀,是谋杀。”
现实或许就是这么残酷。
心理的压力,来自父母的期望,来自老师的要求,在沉默中轰然爆发,崩溃的刹那间是悲剧。而那个缺口,或许谁也不知道在哪,谁也不知道爆发在什么时候......
4、30秒的比赛——将人生倒退一分钟
刚开始的时候,说实话,没明白“大傻”对“病毒”说的所谓的“这并不是一次上课,而是教你怎么上课。”到底是什么意思。在这30秒内,在大脑的急速运转的这段时间中,或许所有精力都用于对两个陌生词汇的查找,而忽略了这查找的实际意义。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一些所谓的竞技比赛热衷到无法现象的程度。什么最快速度吃东西,速记各种无规则数字......变着法子给自己的比赛增加难度,然后就开始不断地刷新,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比赛,看着各种第一的争夺,总是不禁无奈。到底有啥实际用处,到底有什么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过,或许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算是在当今的无聊生活中找寻乐趣的现实吧。
5、最后的考验——接生
看到这,又不禁莞尔一笑,这不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一幕么?——男主角替女的接生再想一下,就明白了导演的意思。首先这停电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搞定的,第一次在“病毒”大女儿婚礼上捣乱时承诺的“病毒”牌发电机终于派上用场了。再者,各种电线/蓄电池在短时间内要接好,除了工程系的学生,怕也没其他院系能这么做吧。最后,吸尘器的压力的改造,简洁的回答,从容的处理......暂且不去讨论着用吸尘器来接生的可行性,也不想去查了。但从这一系列的操作中,便体现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大傻”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记得先前有一个镜头,“大傻”见什么拆什么。结果某人一打开冰箱门,那门就直接掉了下来,“大傻”在镜头的近角装作啥都不知道。貌似这已经成了关于“兴趣重要性”的必备案例了~)
此处,这位“病毒”院长或许是因为紧张自己的女儿,而什么都做不了,然而在他对”大傻“说出“这支笔是卓越的标志,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的时候,这位老人已经完全为之动容,怕不仅是那个刚出世的孙子,更是一种惺惺相惜吧。
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一个饱受折磨的心灵,儿子的死已经永远挥之不去,或许给了“大傻”才是另一种寄托......
(二)友谊篇
整体上来看,全篇的人物其实不多。细算来,这些或者都可以算作是一份吧。
1、“二傻”——“害怕”
那个不与摄影“结婚”,却在父亲的逼迫下与工程“结婚”的一个“拍拍”。一封四年没有寄出的信,一颗热爱摄影的心,在“大傻”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了确认,得到了想要的结果。有这么一个镜头,开始刚进学校的时候,在找宿舍的路上,偶然间看到旁边有三只小狗,百兆节,千兆节,万兆节......很可爱的一家,更令我眼前一亮的是“二傻”随时都有这种准备,这种不经意间的细节或许正说明了什么,或许这才是一个完美的阐释。
一直在混混沌沌中度过,一直在茫然中转圈,成绩的不如意让他很无奈,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大傻”的成绩又让他无比的自卑。在到底怎样抉择的过程中,在那个宿醉的夜晚上,“大傻”的——“害怕”——的评价或许真正让“二傻”感受到了什么。怕老爸,所以不敢跟“摄影”结婚,转而跟“机械”结婚。庆幸的是,最终,“二傻”选择了自己的选择,爱自己所爱的,真正活出人生的色彩。
2、“三傻”——“虚伪”
一个虔诚的教徒,或许是家庭环境所限,“邮局局长”的父亲因瘫痪在家,姐姐没车作嫁妆嫁不出去,,只有母亲在辛苦支撑。他肩负整个家未来的希望,不由得要明白怎样才能不为生计问题而头疼。
在被“病毒”院长警告不能与“大傻”一起的时候,一种别样的感觉油然而生,很熟悉的情节,很相似的场景。到底怎样做,在此时已经动摇。
三人一起到了“三傻”的家中,黑白的画面,加上缭绕的烟雾,营造出的是一种恍若真实的世界。在这中间,有面黄肌瘦的母亲,干活的姐姐,一次次的重复饭菜的价格,真实?现实?
朋友与家庭的两难抉择,精神再次面临崩溃。同样的夜晚,“懦弱”的评价,给了一个无端的借口。醉后在“病毒”门口的撒尿,直至最后被“病毒”看见,直至第二天在“病毒”办公室中,在面对退学的是自己还是“大傻”的时候,压力终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最后的抉择,最后的审判——自杀。跳楼前的那一刹那,我其实是以为他会写上“大傻”的名字,终究 还是小看了这一份感情。
医院中,各种搞笑与泪水并行,想到之前救“三傻”父亲的伏笔,此处更显出来三人的友谊。
“你姐要结婚了!”
“1000克秋葵,500克免费奶油就能叫醒他,为什么牺牲我?”
“我什么都不信。”
很有喜感的一段对话,同样有一种另类的幽默,眼眶的湿润,眼角的泪水划过脸庞。
最后的面试情节,虽说依旧很老套,但还是给了一个判定,执着地坚守,爱自己所爱的,终会有所收获。
(倒是有一个很不错的片段,在“病毒”的赌博输了后,那个仆人还真把他的胡子给剃光了,喜感无限~)
3、“外来”同学——万年“二”
说起来,算不算得上“友谊”每个人看法不同,至少我觉得在“大傻”眼中,他应该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对手。
这个所谓的反派给人一种永远无法与男主角相抗衡的感觉,处处被压,成绩永远第二。那场演讲更是整部电影一个大亮点。或许从开始在那堂关于“机械装置”的定义的课上就与“大傻”对上了,在画面带回现在的那个客户中,隐约猜到就是“大傻”,或许这就是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哪个表彰大会上,那篇背出来的稿子为啥他会不知道意思,很有疑惑。有人说是死记硬背,有人说是印地语,他不懂,具体情况还真不清楚,或许当时没留意的说~)
(三)爱情篇
与大多数小说中的一样,男女主角的邂逅总要有点不一样。姐姐的婚礼,妹妹的出席,调侃的对话,“三傻”的大闹,令这一段场景笑料无穷。四十万的名表,抵不上母亲留下的旧表,抵不上“大傻”的“明察秋毫”。细节处的关注总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想起了每次看柯南的时候,柯南注意到的那些手上的老茧,衣角的污渍,地上墙边的划痕,不正常就有自己存在的意义,而这或许就是最后破案的关键。其实,每个人都有怀旧的情节,越是老的越是有价值,越是旧的越能有自己的回忆。而这往往是一个人心灵最脆弱的缺口,打开它,就是另一个“阶段”。
十年前,“大傻”“搅和”了“病毒”大女儿的婚礼;十年后,为了“大傻”,另两人又“搅和”了“病毒”小女儿婚礼。一种内在的宿命式的幽默,似乎“病毒”在遇到这三人后就没遇到过“好事”,或许“病毒”的意义就是为了最后的那次“传承”。
“小姐,我能帮您拿着玻璃杯么?”
“这样你就不会用它来咋我脑袋了。”
“他并不是喜欢你这个人,而是他的财富,他的骄傲。”
......
智者总会有不一样的行为与思想,行为,女主角就这样被吸引了。(虽然是名义上的对头“病毒”的女儿,情节老套了点)。直至最后帮他大女儿接生,“一切顺利。”这一句“一切顺利”的口头禅,也如咒语般印入了婴儿的脑海,能传承下去,或许才是最重要的吧。
(四)歌舞剧
话说回来,整部电影中这几段姑且称为歌舞剧的表演倒是让我感到别开生面,不失为一大亮点。个人认为这或许正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点睛之笔。
开始的那段浴室大混战,各种同步,笑声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兄弟们,一切顺利。”
从医院回家后,女主角看什么都是“大傻”,舞台剧貌似再现,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切都在发生这微妙的变化。
在医院中,帮“三傻”的一段回忆,友谊这东西从来都不是说出来的,行动才是最真实的表达,也才是最令人感动的。
其实在看的过程中,那几段插曲同样印象深刻——优雅的旋律,配合着画面,很有味道。
(五)终了
最后,不经意间写了这么多,有些意外,或许电影里的一切只是一个梦想,但毕竟给了我们做这个梦的权利,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各种杂乱的世界,有这样的一个世界,我们曾经有过,这就行了。
“一切顺利,一切顺利。”
“一切顺利,一切顺利,一切顺利......”
《3 idiots》,不知道为啥会被翻译成了“三傻大闹宝莱坞”。不过看完之后,脑中闪过这样一个念头,这或许就是一个“中国式”的幽默吧。
真傻VS假傻?“傻”字给力的说。
或许有个更好的词:“大智若愚”。
内容不作过多介绍,网上太多,请自行Google、百度,这里只是一个看完后的随感——或许有些零乱,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想到什么——却是最实在的反映。
注:1、如果看,请看完,片面的理解不是我所愿。
2、主角依次称“大傻”、“二傻”、“三傻”,没有其他意思,只是遵从本意吧(一、二、三其实很好分,二是摄影,三是教徒)~
3、院长称“病毒”,很有喜感的说~
(一)启迪篇
1、“太空用笔——铅笔”
确实,不知道是因为以前听说过这个还是什么的,在“大傻”答出“病毒”院长所问的太空用笔是啥的时候,就感到这“大傻”或许又是一个不给老师面子的顽固分子。到底是不是铅笔,按捺住想去查的冲动,继续看下去。直到最后,才明白,这或许是本片一个最大的伏笔吧。“病毒”在大雨中,掏出了那支“传承”的太空用笔,对“大傻”说出了不是铅笔的原因,那句“你不可能总是对的”,让这个老人找回了点自信。或许是这时,这位老人真正地承认了“大傻”的才智,亦或是那种因为热爱,因为兴趣而学工程的态度的认可。在短短时间内,将发电机、电线、吸尘器、压力表等对接无误,替“病毒”的大女儿在停电的状态下进行了接生。这一切的一切,换作其他人,其他院系,或许无论如何也不容易办到的吧。实践派与理论派的对决,结果不言而喻。不过细想一下,这位“病毒”院长既然能从上一任院长手中接过那支笔,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年轻人总是有激情,时间却将其棱角磨灭,制度的悲哀见与此。
(其实有个小疑问的,“大傻”到底知不知道那个答案,从那表情中,没看出来,求真相。)
2、定义——机械装置、书
这一段以前曾经在某地方看过,至于主题是啥,大家都知道,不在多言。这次再看一遍,除了哈哈大笑,更多了点会心一笑的感觉。人人都知道,却怎么都无法解决。再进一步说,或许是没人能够承受试验结果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再想一下,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如“大傻”般的那种“热爱”。因材施教毕竟只能是小众,压力来源于各个方面。
当思维僵化到一定程度,带来的就不只是对知识的误解,更是一种创造力的缺失,一种机械化的步调,在此程度上来说——人之不为人也。
3、未完成的项目——遥控直升机
从戏份上来看,这个因为压力而上吊的学生或许只是一个龙套,但“病毒”院长却以那冥顽不化的思想给了一个青年以最沉重的打击——不是你要做什么,而是让你做什么。正如“大傻”在雨中对“病毒”说的:“这不是自杀,是谋杀。”
现实或许就是这么残酷。
心理的压力,来自父母的期望,来自老师的要求,在沉默中轰然爆发,崩溃的刹那间是悲剧。而那个缺口,或许谁也不知道在哪,谁也不知道爆发在什么时候......
4、30秒的比赛——将人生倒退一分钟
刚开始的时候,说实话,没明白“大傻”对“病毒”说的所谓的“这并不是一次上课,而是教你怎么上课。”到底是什么意思。在这30秒内,在大脑的急速运转的这段时间中,或许所有精力都用于对两个陌生词汇的查找,而忽略了这查找的实际意义。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一些所谓的竞技比赛热衷到无法现象的程度。什么最快速度吃东西,速记各种无规则数字......变着法子给自己的比赛增加难度,然后就开始不断地刷新,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比赛,看着各种第一的争夺,总是不禁无奈。到底有啥实际用处,到底有什么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过,或许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算是在当今的无聊生活中找寻乐趣的现实吧。
5、最后的考验——接生
看到这,又不禁莞尔一笑,这不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一幕么?——男主角替女的接生再想一下,就明白了导演的意思。首先这停电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搞定的,第一次在“病毒”大女儿婚礼上捣乱时承诺的“病毒”牌发电机终于派上用场了。再者,各种电线/蓄电池在短时间内要接好,除了工程系的学生,怕也没其他院系能这么做吧。最后,吸尘器的压力的改造,简洁的回答,从容的处理......暂且不去讨论着用吸尘器来接生的可行性,也不想去查了。但从这一系列的操作中,便体现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大傻”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记得先前有一个镜头,“大傻”见什么拆什么。结果某人一打开冰箱门,那门就直接掉了下来,“大傻”在镜头的近角装作啥都不知道。貌似这已经成了关于“兴趣重要性”的必备案例了~)
此处,这位“病毒”院长或许是因为紧张自己的女儿,而什么都做不了,然而在他对”大傻“说出“这支笔是卓越的标志,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的时候,这位老人已经完全为之动容,怕不仅是那个刚出世的孙子,更是一种惺惺相惜吧。
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一个饱受折磨的心灵,儿子的死已经永远挥之不去,或许给了“大傻”才是另一种寄托......
(二)友谊篇
整体上来看,全篇的人物其实不多。细算来,这些或者都可以算作是一份吧。
1、“二傻”——“害怕”
那个不与摄影“结婚”,却在父亲的逼迫下与工程“结婚”的一个“拍拍”。一封四年没有寄出的信,一颗热爱摄影的心,在“大傻”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了确认,得到了想要的结果。有这么一个镜头,开始刚进学校的时候,在找宿舍的路上,偶然间看到旁边有三只小狗,百兆节,千兆节,万兆节......很可爱的一家,更令我眼前一亮的是“二傻”随时都有这种准备,这种不经意间的细节或许正说明了什么,或许这才是一个完美的阐释。
一直在混混沌沌中度过,一直在茫然中转圈,成绩的不如意让他很无奈,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大傻”的成绩又让他无比的自卑。在到底怎样抉择的过程中,在那个宿醉的夜晚上,“大傻”的——“害怕”——的评价或许真正让“二傻”感受到了什么。怕老爸,所以不敢跟“摄影”结婚,转而跟“机械”结婚。庆幸的是,最终,“二傻”选择了自己的选择,爱自己所爱的,真正活出人生的色彩。
2、“三傻”——“虚伪”
一个虔诚的教徒,或许是家庭环境所限,“邮局局长”的父亲因瘫痪在家,姐姐没车作嫁妆嫁不出去,,只有母亲在辛苦支撑。他肩负整个家未来的希望,不由得要明白怎样才能不为生计问题而头疼。
在被“病毒”院长警告不能与“大傻”一起的时候,一种别样的感觉油然而生,很熟悉的情节,很相似的场景。到底怎样做,在此时已经动摇。
三人一起到了“三傻”的家中,黑白的画面,加上缭绕的烟雾,营造出的是一种恍若真实的世界。在这中间,有面黄肌瘦的母亲,干活的姐姐,一次次的重复饭菜的价格,真实?现实?
朋友与家庭的两难抉择,精神再次面临崩溃。同样的夜晚,“懦弱”的评价,给了一个无端的借口。醉后在“病毒”门口的撒尿,直至最后被“病毒”看见,直至第二天在“病毒”办公室中,在面对退学的是自己还是“大傻”的时候,压力终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最后的抉择,最后的审判——自杀。跳楼前的那一刹那,我其实是以为他会写上“大傻”的名字,终究 还是小看了这一份感情。
医院中,各种搞笑与泪水并行,想到之前救“三傻”父亲的伏笔,此处更显出来三人的友谊。
“你姐要结婚了!”
“1000克秋葵,500克免费奶油就能叫醒他,为什么牺牲我?”
“我什么都不信。”
很有喜感的一段对话,同样有一种另类的幽默,眼眶的湿润,眼角的泪水划过脸庞。
最后的面试情节,虽说依旧很老套,但还是给了一个判定,执着地坚守,爱自己所爱的,终会有所收获。
(倒是有一个很不错的片段,在“病毒”的赌博输了后,那个仆人还真把他的胡子给剃光了,喜感无限~)
3、“外来”同学——万年“二”
说起来,算不算得上“友谊”每个人看法不同,至少我觉得在“大傻”眼中,他应该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对手。
这个所谓的反派给人一种永远无法与男主角相抗衡的感觉,处处被压,成绩永远第二。那场演讲更是整部电影一个大亮点。或许从开始在那堂关于“机械装置”的定义的课上就与“大傻”对上了,在画面带回现在的那个客户中,隐约猜到就是“大傻”,或许这就是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哪个表彰大会上,那篇背出来的稿子为啥他会不知道意思,很有疑惑。有人说是死记硬背,有人说是印地语,他不懂,具体情况还真不清楚,或许当时没留意的说~)
(三)爱情篇
与大多数小说中的一样,男女主角的邂逅总要有点不一样。姐姐的婚礼,妹妹的出席,调侃的对话,“三傻”的大闹,令这一段场景笑料无穷。四十万的名表,抵不上母亲留下的旧表,抵不上“大傻”的“明察秋毫”。细节处的关注总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想起了每次看柯南的时候,柯南注意到的那些手上的老茧,衣角的污渍,地上墙边的划痕,不正常就有自己存在的意义,而这或许就是最后破案的关键。其实,每个人都有怀旧的情节,越是老的越是有价值,越是旧的越能有自己的回忆。而这往往是一个人心灵最脆弱的缺口,打开它,就是另一个“阶段”。
十年前,“大傻”“搅和”了“病毒”大女儿的婚礼;十年后,为了“大傻”,另两人又“搅和”了“病毒”小女儿婚礼。一种内在的宿命式的幽默,似乎“病毒”在遇到这三人后就没遇到过“好事”,或许“病毒”的意义就是为了最后的那次“传承”。
“小姐,我能帮您拿着玻璃杯么?”
“这样你就不会用它来咋我脑袋了。”
“他并不是喜欢你这个人,而是他的财富,他的骄傲。”
......
智者总会有不一样的行为与思想,行为,女主角就这样被吸引了。(虽然是名义上的对头“病毒”的女儿,情节老套了点)。直至最后帮他大女儿接生,“一切顺利。”这一句“一切顺利”的口头禅,也如咒语般印入了婴儿的脑海,能传承下去,或许才是最重要的吧。
(四)歌舞剧
话说回来,整部电影中这几段姑且称为歌舞剧的表演倒是让我感到别开生面,不失为一大亮点。个人认为这或许正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点睛之笔。
开始的那段浴室大混战,各种同步,笑声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兄弟们,一切顺利。”
从医院回家后,女主角看什么都是“大傻”,舞台剧貌似再现,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切都在发生这微妙的变化。
在医院中,帮“三傻”的一段回忆,友谊这东西从来都不是说出来的,行动才是最真实的表达,也才是最令人感动的。
其实在看的过程中,那几段插曲同样印象深刻——优雅的旋律,配合着画面,很有味道。
(五)终了
最后,不经意间写了这么多,有些意外,或许电影里的一切只是一个梦想,但毕竟给了我们做这个梦的权利,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各种杂乱的世界,有这样的一个世界,我们曾经有过,这就行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