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与梦境--丁武画作
回忆与梦境
文/尤洋
作为中国摇滚音乐历史中的“老革命”,唐朝乐队的灵魂人物丁武即将在位于兰会所内的NUOART画廊举办首次个人艺术作品展。自1985年辞去美术教师的工作走上职业音乐创作之路后,丁武并没有停止在绘画领域中的实践。与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激荡摇滚音乐创作相比,绘画对于丁武而言无疑是回归内心平和世界的重要媒介。
生于1960年代初的丁武,少年时代随父母在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乡,青年时代独侠般游历于大江南北,这些经历自然而然映射在他的音乐及绘画创造中。相比近龄的画家作品,从丁武的绘画中感受不到悲剧美学情怀的“伤痕性”,而是投射出情感自然流露的浪漫色彩:一种在政治口号高涨、意识形态被牢牢控制的年代所孕育出的特有浪漫主义气息。技法与主题的选择永远是绘画领域最核心的问题,当试图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丁武的创作时,我们会总结出一股脱离了资本主义商业色彩的清新,这也是当下画坛中珍贵的一抹亮色。
即使丁武选择了带有古典绘画气质的色调,但依然遮盖不住大部分作品中的插画风格,这令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在与作品对话时并不会感受到古典主义的宿命感与宗教化后遥遥在上的距离感。整体色调不算明快,令画作蒙上了一层属于革命年代的尘埃,突出了与丁武自身气质相符的浪漫色彩。但值得留意的是他并无意于赋予画作那些鼓舞斗志或是弘扬终极无产阶级理想这类所谓的革命浪漫主义,而是落脚于个人经历的自传性抒写。在绘画主题的选择上此次展览前言中没有明示,根据展品资料可大致分为“记忆”与“梦境”两个线索,两者间亦真亦虚,相互呼应。作品《童年》和《样板戏》系列中,我们看到一个沉浸于回忆中的丁武。《童年》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光:玩弹弓、射箭、离家出走、接触摇滚乐、与父母的情感沟通等情景通过平实的笔触和带有时代印记的背景细节下令人宛如隔世。《样板戏》则将舞台与现实生活并置,对文革题材的运用并非是空洞的泛符号化,而是丁武通过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点滴触及到一代人的精神教育根源,从而营造对持气氛下的张力。《坠落》系列是一组描述梦境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画面上的军用降落伞在风中飘荡,不知如何降下。对来自于空军家庭的丁武选择降落伞作为描绘对象并不意外,而流浪气质无论在他的艺术创作还是音乐创作中都是一股挥之不去的情绪。在构图上丁武多少受到苏式社会主义写实主义的影响,这或许当年在工艺美校接受的教育有关。他惯于突出主体人物并多以动作姿态刻画,赋予作品强烈的叙事性,这也直截了当地鼓励观众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如大幅画作《时间》中,少年丁武与父母各执一室,两个房间的墙上分挂着不同精神世界的著名人物:列侬与毛,陪伴着少年的吉他与陪伴着父母的电视机分别处于画面纵深的两端。但这即使是此次展览中气氛最为凝重的作品,所体现的情节恐怕也会让观众联想到自身经历后暗然一笑。
这样平和的绘画与人们印象中那个高昂嗓音的摇滚歌手形象或许不同。作为一名经历了文革,思潮解放,资本主义商业进程几个时期的老将,对于世间沧海桑田的变化丁武已经修炼得波澜不惊,他通过刻画岁月去“去靠近现实和太阳 ,去追忆风中的梦”。
文/尤洋
作为中国摇滚音乐历史中的“老革命”,唐朝乐队的灵魂人物丁武即将在位于兰会所内的NUOART画廊举办首次个人艺术作品展。自1985年辞去美术教师的工作走上职业音乐创作之路后,丁武并没有停止在绘画领域中的实践。与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激荡摇滚音乐创作相比,绘画对于丁武而言无疑是回归内心平和世界的重要媒介。
生于1960年代初的丁武,少年时代随父母在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乡,青年时代独侠般游历于大江南北,这些经历自然而然映射在他的音乐及绘画创造中。相比近龄的画家作品,从丁武的绘画中感受不到悲剧美学情怀的“伤痕性”,而是投射出情感自然流露的浪漫色彩:一种在政治口号高涨、意识形态被牢牢控制的年代所孕育出的特有浪漫主义气息。技法与主题的选择永远是绘画领域最核心的问题,当试图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丁武的创作时,我们会总结出一股脱离了资本主义商业色彩的清新,这也是当下画坛中珍贵的一抹亮色。
即使丁武选择了带有古典绘画气质的色调,但依然遮盖不住大部分作品中的插画风格,这令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在与作品对话时并不会感受到古典主义的宿命感与宗教化后遥遥在上的距离感。整体色调不算明快,令画作蒙上了一层属于革命年代的尘埃,突出了与丁武自身气质相符的浪漫色彩。但值得留意的是他并无意于赋予画作那些鼓舞斗志或是弘扬终极无产阶级理想这类所谓的革命浪漫主义,而是落脚于个人经历的自传性抒写。在绘画主题的选择上此次展览前言中没有明示,根据展品资料可大致分为“记忆”与“梦境”两个线索,两者间亦真亦虚,相互呼应。作品《童年》和《样板戏》系列中,我们看到一个沉浸于回忆中的丁武。《童年》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光:玩弹弓、射箭、离家出走、接触摇滚乐、与父母的情感沟通等情景通过平实的笔触和带有时代印记的背景细节下令人宛如隔世。《样板戏》则将舞台与现实生活并置,对文革题材的运用并非是空洞的泛符号化,而是丁武通过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点滴触及到一代人的精神教育根源,从而营造对持气氛下的张力。《坠落》系列是一组描述梦境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画面上的军用降落伞在风中飘荡,不知如何降下。对来自于空军家庭的丁武选择降落伞作为描绘对象并不意外,而流浪气质无论在他的艺术创作还是音乐创作中都是一股挥之不去的情绪。在构图上丁武多少受到苏式社会主义写实主义的影响,这或许当年在工艺美校接受的教育有关。他惯于突出主体人物并多以动作姿态刻画,赋予作品强烈的叙事性,这也直截了当地鼓励观众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如大幅画作《时间》中,少年丁武与父母各执一室,两个房间的墙上分挂着不同精神世界的著名人物:列侬与毛,陪伴着少年的吉他与陪伴着父母的电视机分别处于画面纵深的两端。但这即使是此次展览中气氛最为凝重的作品,所体现的情节恐怕也会让观众联想到自身经历后暗然一笑。
这样平和的绘画与人们印象中那个高昂嗓音的摇滚歌手形象或许不同。作为一名经历了文革,思潮解放,资本主义商业进程几个时期的老将,对于世间沧海桑田的变化丁武已经修炼得波澜不惊,他通过刻画岁月去“去靠近现实和太阳 ,去追忆风中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