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词说】(冷知识不定期更新)
只作名词解释,均来自《看电影午夜场》
1,【逐镜翻拍Shot-For】:指的是影视作品完全按照原著(漫画)翻拍,几乎不进行任何改动。如《罪恶之城》《300斯巴达勇士》。
2,【烧脑片】:这种类型的电影是指通过设置悬念,设计,诡计,编织,结构等叙事技巧,实现脑力燃烧从而达到智力愉悦。对有些人而言《盗梦空间》就是这样的片子,《穆赫兰道》《致命ID》等。
3,【西尼马斯科普(Cinemascope)宽银幕】:各种宽银幕比例出现都得追溯到“西尼马斯科普”的诞生,它出现在美国危急四伏的年代,二十世纪福克斯曾经试图用这个技术豪赌为自己的日薄西山作困兽之斗,刚开始的确效果良好,后来仍然未能成为主流。
4,【铅黄电影Giallo】战后的意大利出现了一系列涉及惊悚,犯罪,神秘主义的通俗类型小说,它们大多以黄色作为封面。进入1960年代,其中有很多电影成了电影创作的蓝本,在众多电影人的合力下,这些糅杂不同类型的电影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冠以“铅黄电影”的名称。1963年《知情太多的女孩》被认为是铅黄电影的开山之作,是“悬疑惊悚”的代名词。(就像黑色电影和日本的粉红电影一个道理)
5,【过肩镜头(Over the Shoulder)】如果世界上存在一本叫做《影迷的自我修养的书》,那么在它可能存在的电影术语表中一定会出现“过肩镜头”,作为我们通常正反打镜头的一个重要镜头,它早已成为人物话场景的最基本模式,特别是美国电影,电影创作者不仅制造出丰富多彩的对话场景,对于特定年代的电影——比如好莱坞1930年代以及经典故事片,它们甚至成为奠定传统风格的基本元素。过肩镜头即利用身体某个部位的一个虚拟的“画框”中锁定、压缩可视的部分,它可以是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不同景别的视觉资讯,能给观众不同的认知。(比如像《西雅图夜未眠》这类爱情电影,配合表演的往往是特写过肩-有时还铺以递进的剪辑强化,以此来突出角色的亲密关系;如果二人关系紧张,比如一次争吵,过肩镜头里虚焦的前景往往挤占半个“画框”,强化了观众能看见角色的心理表现)。
6,[PG-13童话] 虽说是原始童话原貌,但是粗口、暴力、色情,无所不在,但民间原生态故事符合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对于电影比较尴尬的是,你需要添加点恋爱、一点裸露、一点打斗、一点魔法、一点黑暗、一点血腥,但上映的版本却是整齐划一的PG-13.
1,【逐镜翻拍Shot-For】:指的是影视作品完全按照原著(漫画)翻拍,几乎不进行任何改动。如《罪恶之城》《300斯巴达勇士》。
2,【烧脑片】:这种类型的电影是指通过设置悬念,设计,诡计,编织,结构等叙事技巧,实现脑力燃烧从而达到智力愉悦。对有些人而言《盗梦空间》就是这样的片子,《穆赫兰道》《致命ID》等。
3,【西尼马斯科普(Cinemascope)宽银幕】:各种宽银幕比例出现都得追溯到“西尼马斯科普”的诞生,它出现在美国危急四伏的年代,二十世纪福克斯曾经试图用这个技术豪赌为自己的日薄西山作困兽之斗,刚开始的确效果良好,后来仍然未能成为主流。
4,【铅黄电影Giallo】战后的意大利出现了一系列涉及惊悚,犯罪,神秘主义的通俗类型小说,它们大多以黄色作为封面。进入1960年代,其中有很多电影成了电影创作的蓝本,在众多电影人的合力下,这些糅杂不同类型的电影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冠以“铅黄电影”的名称。1963年《知情太多的女孩》被认为是铅黄电影的开山之作,是“悬疑惊悚”的代名词。(就像黑色电影和日本的粉红电影一个道理)
5,【过肩镜头(Over the Shoulder)】如果世界上存在一本叫做《影迷的自我修养的书》,那么在它可能存在的电影术语表中一定会出现“过肩镜头”,作为我们通常正反打镜头的一个重要镜头,它早已成为人物话场景的最基本模式,特别是美国电影,电影创作者不仅制造出丰富多彩的对话场景,对于特定年代的电影——比如好莱坞1930年代以及经典故事片,它们甚至成为奠定传统风格的基本元素。过肩镜头即利用身体某个部位的一个虚拟的“画框”中锁定、压缩可视的部分,它可以是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不同景别的视觉资讯,能给观众不同的认知。(比如像《西雅图夜未眠》这类爱情电影,配合表演的往往是特写过肩-有时还铺以递进的剪辑强化,以此来突出角色的亲密关系;如果二人关系紧张,比如一次争吵,过肩镜头里虚焦的前景往往挤占半个“画框”,强化了观众能看见角色的心理表现)。
6,[PG-13童话] 虽说是原始童话原貌,但是粗口、暴力、色情,无所不在,但民间原生态故事符合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对于电影比较尴尬的是,你需要添加点恋爱、一点裸露、一点打斗、一点魔法、一点黑暗、一点血腥,但上映的版本却是整齐划一的PG-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