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let b.——我不是哈姆雷特
hamlet b.——我不是哈姆雷特
![]() |
新闻稿,欢迎转载,感谢!
12月17至19日,香港“前进进戏剧工作坊”与台湾“莫比斯圆环创作公社”合作,两团艺术总监陈炳钊与张艺生连手执导《hamlet b.——我不是哈姆雷特》,结合港台剧场尖子朱栢康、蔡运华、梁菲倚、Fa(蔡政良)、陈柏廷及金草,将一幕幕当代消费时代的酷异境象,带至广东现代舞团小剧场!
香港剧评人小西对演出这样评价:“可谓陈炳钊‘消费时代系列’三部曲登峰造极之作,也是他对这个消费时代所下的一帖怒火战书。”《台北时报》认为“挑衅台北与其它地方的戏剧界,势必引发激烈辩论。
消费时代三部曲
《hamlet b.——我不是哈姆雷特》是陈炳钊继2008年《哈奈马仙》及2009年《卖飞佛时代》后,第三部深入解剖消费时代的舞台创作。此剧的人物角色将被拖进前两部作品中的世界,剧本与剧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将活现眼前!面对波澜起伏的文化变局,陈炳钊把焦虑转化为创作,挖掘前作剧本的重重张力,作出更无情的自我解剖。
生存或死亡的残酷思考
2010年,陈炳钊重新解构《哈奈马仙》和《卖飞佛时代》这两部引起香港戏剧界极大回响的作品。继《哈奈马仙》与出自德国海诺•穆勒(Heiner Muller)之手、撼动世界的后现代剧作《Hamletmachine》作多声部对话后,《hamlet b.——我不是哈姆雷特》再度以前者的经典文本为创作核心。
陈炳钊说:“现在的剧场及文化环境,似乎进入了一个‘机器’时代——过度亢奋却非常有生命力。好像来到二十一世纪这个环境,我们才能真正强烈地感受到穆勒所描述的‘当哈姆雷特成为机器’的状态。这几年我一直无法不去想一个问题:文化消费是出路,还是不归路?这是一个关乎生存或死亡的思考。”
“我不是哈姆雷特”
奥菲利娅提着品牌旅行袋,决意远走他方,追寻哈姆雷特。而另一角落,哈姆雷特在示威群众中,在防暴队逼近的时候,喃喃自语:“我不是哈姆雷特!我不是哈姆雷特!”是迷失?是追寻?是自语?抑或呐喊?
《hamlet b.——我不是哈姆雷特》已于两个亚洲“创意城市”:台北与香港作巡回演出。“我不是哈姆雷特”的呼喊即将集结广州,诚邀广大观众亲临剧场,对这个切身议题进行激烈思辨!
节目查询及订票电话:(020)8704-9512
媒体查询:杨小姐 Michelle Yang (020) 8704-9512转816 Email: mich.yang@hotmail.com
更多节目讯息,请登陆www.gdmdc.com
时间:2010年12月17—19日(星期五、六、日)19:30
地点:广东现代舞团小剧场(广州越秀区水荫横路13号)
票价:¥80,¥64(现代舞之友),¥40(学生)
节目时长约2个小时;17、18日演出结束后设演后艺人谈。
节目基本讯息:
剧本:陈炳钊
导演:陈炳钊,张艺生
演出:朱栢康(香港),蔡运华(香港),梁菲倚(台北),陈柏廷(台北),Fa(蔡政良,台北),金草(上海)
舞台设计:阮汉威
服装设计:郑文荣
灯光设计:刘铭铿
作曲及音响设计:林桂如(台北)
录像设计:周东彦(台北)
监制/宣传:郑绮钗,冯程程,陈伟基
技术监督:林庆麟
舞台监督:阮诗敏
后台工作:陈彦聪
简介:
陈炳钊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及香港演艺学院戏剧系。其个人创作一直紧扣先锋派剧场文化与社会边缘议题,是香港剧场鲜有的知性创作者。其作品议题包括文化身份、未来与历史、虚拟与真实、创伤与治疗等,内容充满知性的启悟却又不失感性的亲和力。
张艺生
旅居台北的资深剧场导演。毕业于台湾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及香港演艺学院。1996—2005年加入优表演艺术剧团,并任U2观点统筹及表演、36房剧场主任。2005年创办莫比斯圆环创作公社,任联合艺术总监。2009年执导与策演的《2012》获第八届台新奖十大入围作品,在台期间更积极推动艺术家交流平台与跨国际文化交流计划。
前进进戏剧工作坊
创立于1998年,为香港艺术发展局“两年资助拨款”的专业戏剧组织,主要成员均为资深戏剧工作者。2001年迁入牛棚艺术村,于村内修建“前进进牛棚剧场”,成为香港首个由剧团独立营运的公开表演场地,致力推动剧场创作。近年演出包括:香港艺术节《天工开物•栩栩如真》、《飞吧!临流鸟,飞吧!——消失的翅膀》、《哈奈马仙》、《老鼠•复仇•剑》、《死亡与少女》、《鲸鱼背上的欲望》、《奥莉安娜》、《卖飞佛时代》、《远方》、《神级DJ》、《一个数》、《丑男子》等。
莫比斯圆环创作公社
成立于2005年,至今演出经历丰沛,涵括多次香港、北京、泰国、韩国、波兰等国际合作,以跨领域创作平台的概念出发,集合独当一面的艺术工作者,融合导演、演员、音乐、肢体及视觉艺术。来自香港旅居台北多年的创作人除了独立创作,也藉由艺术创作平台建构出反思生命及人文关怀的剧场作品。作品风格横跨传统艺术到现代剧场,从朴实通俗到深刻精致。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