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是个“正”剧
《赵氏孤儿》是个“正”剧,“正”得正好、端正、不偏不倚,连颇具喜感的葛优都被“正”得让观众没有笑场的机会,只是“正正”地看完了电影,不禁感慨:中国最艺术的导演陈凯歌再也不会重现《霸王别姬》的巅峰了。
陈导接受采访时说:他希望通过《赵氏孤儿》问问这个时代:像程婴这样的人,现在还有没有?不晓得他现在是否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我仅代表自己肯定地回答:没有。
《霸王别姬》是公认的陈导最好的作品,我看了很多遍,电影学院的教授的讲义,拿它拉片子,把它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尽管从情节到导演手法再到潜在的隐喻,说了很多,可是对于这样一个堪称经典的电影来说,还是不够。这部电影是陈导作为艺术导演的最好例证,虽然电影内容形式都很丰富,但你看不出他有多么用力,一切如行云流水般舒畅淋漓,好的作品比如诗歌都是直抒胸臆,一蹴而就的,凡是经过百般修改,斟酌的,最后都会怎么看怎么别扭,这里单指诗歌,曹雪芹的小说不算其类。可是后来,陈导用力了,他用力地拍摄《无极》,结果想开中国电影先河的魔幻主义大片变成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他用力地拍摄《梅兰芳》,结果毁誉参半非褒即贬不温不火。相比《霸王别姬》中哥哥惊为天人的虞姬,黎大爷显得那么粗笨。现在他用力地拍摄《赵氏孤儿》,结果考虑太多,故事前后关节点铺陈不够,所幸这次他的用力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但是,看完电影,心里不由得发出一声无奈的感叹:廉颇老矣。
老了的廉颇不再浑身是棱角,变得更加温和,所以他拍了一个悲剧的电影但是生生给它加了一个温情的结尾:程婴在街上的人流中,看到年轻的妻子回眸一笑,这一笑解开了他一辈子耿耿于怀的心结,她用温暖的笑容迎接她孩子的爸爸,接着,我们自然地联想到了电影启发我们绕梁三日的预期结果:好人都去天堂团聚。
网上公布韩厥对着一堆烧纸屑的照片指向着陈导计划中的另一个结局,他本想程婴惨烈地死去,看不到妻子的回眸一笑,致死得不到她的原谅,然后韩厥得知他的死讯,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复仇图,这个结局似乎悲惨,但还是温和地披了一件“救赎”的外衣,所以,这个电影说到归齐还是个“正”剧,正好,不悲不喜。陈导也开始放下艺术范儿,迎合市场,迎合观众了,中国艺术电影的未来算是彻底无望了。
在法国电影始终如一地艺术着的时候,我们开始商业,在好莱坞电影工业商业化运作无往不利时,我们的商业连滚带爬地被落下几条街,我们昙花一现的艺术早已就木,是商业还是商业?我们失去了方向。
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呼风唤雨的年代已经是强弩之末,现在小有成就的第六代导演贾樟柯们,多半把目光盯在社会底层,地气是接了,但是这种小情怀能挖掘多久?虽然因此获得国际奖项,但这能拍一辈子吗?第六代导演序列,谁堪称领军人物?谁能从前辈手里接过并扛好中国电影的大旗?都说香港电影后继无人,巅峰不再,内地的电影现状更值得忧虑。
从《赵氏孤儿》联想到中国电影的未来,这还真是“正”剧、一本正经的“正”剧的思路,总是正襟危坐就没意思了,现在我要无厘头一下,《赵氏孤儿》是一个婴儿引发的血案,馒头的续集。哈哈。
电影中最可圈可点的就是葛优,笑点非常低的我,居然没有笑场,看他悲壮的《夜宴》都笑了数次,葛优被三大号称最牛的导演选中自相残杀,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真是大半辈子被冯导的喜剧锁住了,他之前在电影《活着》里的万丈光芒已经完全归于喜剧的尘土,虽然他演的福贵土得掉渣,但这尘土完全掩盖不了他的光芒,可是后来他遭遇了冯导。他应该感谢陈导拯救他于喜剧万劫不复的深渊。这点,陈导值得称道,他能用葛优,并说这是他唯一的选择,还能让他在电影里出现时观众不笑场,这是不容置疑的成功。葛优的光芒笼罩了几乎所有的人,幸免于难的只有王学圻,《梅兰芳》就让这老头儿大放异彩,盖过了章小姐黎大叔,他把一个老一代京戏名角演活了,包括说话声调、捂热毛巾的细节、唱戏的范儿,都活灵活现,这次在《赵氏孤儿》里他演的屠岸贾,也是可圈可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身型如此灵活、身材如此有型,真是一大奇迹,他老了老了,又迎来事业第二春,太不容易了!可惜,屠岸贾前狠后慈的变化,铺垫不够,让人觉得突然,不过,把一个坏蛋演得不让人痛恨,这也是本事。
相比葛优、王学圻,男花瓶黄晓明和女花瓶范冰冰更加货真价实了。我就奇了怪了,为嘛黄晓明演啥都装酷呢,尽管这次被砍了一刀毁了俊美的容颜,但他还是改不了装酷,他想让人们忽略他的脸蛋,注意他的演技,但是很遗憾,他没成功。范冰冰虽然努力甩掉花瓶帽子,但是在这个电影中,她还是黯然失色,长得漂亮是不够的,长得漂亮会演戏才是王道。
要说配角有光彩的要数王劲松的大奸臣和那只嗜血的昆虫,王劲松演戏不多,主角也很少,但是他演了曹七巧的窝囊丈夫之后,我对他印象相当深刻,他是电影学院的老师,经常在大导演的片子里客串,尽管只是灵光一现,但总让人眼前一亮,《山楂树之恋》只有他几个镜头,表演到位准确,混迹于电影中,不注意甚至都不会被发现,这就是演技。在《赵氏孤儿》中他的戏份不少,奸诈狠毒被他演得活灵活现浑然天成,期待他更多的客串。
那只嗜血的昆虫,学名“箭蠓”,俗名叫“小咬儿”,但影片中用的另一种昆虫:姬蜂,但姬蜂的刺不是用来刺人的,是用来产卵的,尽管这个虫替出镜带出孤儿的小昆虫本性不符合今天的科学,但它在片中还是非常抢眼的,连那个被它一刺而死的皇帝超级无敌的猥琐都甘拜下风。看来不能跟动物还有小孩演戏,是真理。
《赵氏孤儿》的“正”标志着一代艺术导演电影的终极散场,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陈导接受采访时说:他希望通过《赵氏孤儿》问问这个时代:像程婴这样的人,现在还有没有?不晓得他现在是否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我仅代表自己肯定地回答:没有。
《霸王别姬》是公认的陈导最好的作品,我看了很多遍,电影学院的教授的讲义,拿它拉片子,把它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尽管从情节到导演手法再到潜在的隐喻,说了很多,可是对于这样一个堪称经典的电影来说,还是不够。这部电影是陈导作为艺术导演的最好例证,虽然电影内容形式都很丰富,但你看不出他有多么用力,一切如行云流水般舒畅淋漓,好的作品比如诗歌都是直抒胸臆,一蹴而就的,凡是经过百般修改,斟酌的,最后都会怎么看怎么别扭,这里单指诗歌,曹雪芹的小说不算其类。可是后来,陈导用力了,他用力地拍摄《无极》,结果想开中国电影先河的魔幻主义大片变成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他用力地拍摄《梅兰芳》,结果毁誉参半非褒即贬不温不火。相比《霸王别姬》中哥哥惊为天人的虞姬,黎大爷显得那么粗笨。现在他用力地拍摄《赵氏孤儿》,结果考虑太多,故事前后关节点铺陈不够,所幸这次他的用力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但是,看完电影,心里不由得发出一声无奈的感叹:廉颇老矣。
老了的廉颇不再浑身是棱角,变得更加温和,所以他拍了一个悲剧的电影但是生生给它加了一个温情的结尾:程婴在街上的人流中,看到年轻的妻子回眸一笑,这一笑解开了他一辈子耿耿于怀的心结,她用温暖的笑容迎接她孩子的爸爸,接着,我们自然地联想到了电影启发我们绕梁三日的预期结果:好人都去天堂团聚。
网上公布韩厥对着一堆烧纸屑的照片指向着陈导计划中的另一个结局,他本想程婴惨烈地死去,看不到妻子的回眸一笑,致死得不到她的原谅,然后韩厥得知他的死讯,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复仇图,这个结局似乎悲惨,但还是温和地披了一件“救赎”的外衣,所以,这个电影说到归齐还是个“正”剧,正好,不悲不喜。陈导也开始放下艺术范儿,迎合市场,迎合观众了,中国艺术电影的未来算是彻底无望了。
在法国电影始终如一地艺术着的时候,我们开始商业,在好莱坞电影工业商业化运作无往不利时,我们的商业连滚带爬地被落下几条街,我们昙花一现的艺术早已就木,是商业还是商业?我们失去了方向。
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呼风唤雨的年代已经是强弩之末,现在小有成就的第六代导演贾樟柯们,多半把目光盯在社会底层,地气是接了,但是这种小情怀能挖掘多久?虽然因此获得国际奖项,但这能拍一辈子吗?第六代导演序列,谁堪称领军人物?谁能从前辈手里接过并扛好中国电影的大旗?都说香港电影后继无人,巅峰不再,内地的电影现状更值得忧虑。
从《赵氏孤儿》联想到中国电影的未来,这还真是“正”剧、一本正经的“正”剧的思路,总是正襟危坐就没意思了,现在我要无厘头一下,《赵氏孤儿》是一个婴儿引发的血案,馒头的续集。哈哈。
电影中最可圈可点的就是葛优,笑点非常低的我,居然没有笑场,看他悲壮的《夜宴》都笑了数次,葛优被三大号称最牛的导演选中自相残杀,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真是大半辈子被冯导的喜剧锁住了,他之前在电影《活着》里的万丈光芒已经完全归于喜剧的尘土,虽然他演的福贵土得掉渣,但这尘土完全掩盖不了他的光芒,可是后来他遭遇了冯导。他应该感谢陈导拯救他于喜剧万劫不复的深渊。这点,陈导值得称道,他能用葛优,并说这是他唯一的选择,还能让他在电影里出现时观众不笑场,这是不容置疑的成功。葛优的光芒笼罩了几乎所有的人,幸免于难的只有王学圻,《梅兰芳》就让这老头儿大放异彩,盖过了章小姐黎大叔,他把一个老一代京戏名角演活了,包括说话声调、捂热毛巾的细节、唱戏的范儿,都活灵活现,这次在《赵氏孤儿》里他演的屠岸贾,也是可圈可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身型如此灵活、身材如此有型,真是一大奇迹,他老了老了,又迎来事业第二春,太不容易了!可惜,屠岸贾前狠后慈的变化,铺垫不够,让人觉得突然,不过,把一个坏蛋演得不让人痛恨,这也是本事。
相比葛优、王学圻,男花瓶黄晓明和女花瓶范冰冰更加货真价实了。我就奇了怪了,为嘛黄晓明演啥都装酷呢,尽管这次被砍了一刀毁了俊美的容颜,但他还是改不了装酷,他想让人们忽略他的脸蛋,注意他的演技,但是很遗憾,他没成功。范冰冰虽然努力甩掉花瓶帽子,但是在这个电影中,她还是黯然失色,长得漂亮是不够的,长得漂亮会演戏才是王道。
要说配角有光彩的要数王劲松的大奸臣和那只嗜血的昆虫,王劲松演戏不多,主角也很少,但是他演了曹七巧的窝囊丈夫之后,我对他印象相当深刻,他是电影学院的老师,经常在大导演的片子里客串,尽管只是灵光一现,但总让人眼前一亮,《山楂树之恋》只有他几个镜头,表演到位准确,混迹于电影中,不注意甚至都不会被发现,这就是演技。在《赵氏孤儿》中他的戏份不少,奸诈狠毒被他演得活灵活现浑然天成,期待他更多的客串。
那只嗜血的昆虫,学名“箭蠓”,俗名叫“小咬儿”,但影片中用的另一种昆虫:姬蜂,但姬蜂的刺不是用来刺人的,是用来产卵的,尽管这个虫替出镜带出孤儿的小昆虫本性不符合今天的科学,但它在片中还是非常抢眼的,连那个被它一刺而死的皇帝超级无敌的猥琐都甘拜下风。看来不能跟动物还有小孩演戏,是真理。
《赵氏孤儿》的“正”标志着一代艺术导演电影的终极散场,这才是真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