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书感] 有趣的理科推理——《全部成为F》(华丽丽地剧透)
一直都很想读森博嗣的这本《全部成为F》,首先是因为它“理科推理”的头衔,作为读了很多年理科的学生,虽然现在已经逃离理科了,但还是对理科推理颇感兴趣。其次是因为最近刚读完重口味《杀戮之病》,元气大伤,想换本理性点的书平复一下。当然了,卓越那华丽丽的59折也让我大受诱惑,怕迟了就涨价了。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读完后,觉得这本书还是挺有趣的,下面就进入主题吧:
布局:
概括不能,于是抄写封面:
“拥有多重性格的天才少女真贺田四季,十四岁时杀死了自己的双亲,此后就一直被禁闭在孤岛的研究所内。十五年后,慕名而来的犀川和萌绘却在密室里发现了被截掉四肢的四季尸体。所长及副所长相继被人杀死。凶手究竟是谁呢?而真贺田博士在计算机里留下的最后遗言“全部成为F”又隐藏着怎样的讯息?”
1.密室
在密室推理已经被无数作家发掘得淋漓尽致的时候,仍然能够凭借写密室杀人的作品出道,并且荣获梅菲斯特奖,证明森博嗣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而这个密室也确实挺有意思的。
在侦查的过程中,犀川曾经提到过利用垃圾处理通道,用机器人杀死博士,再用越来越小的机器人一个接一个地往通道里运的方法完成密室杀人的手法(具体请参照小说,发现叙述不清orz)。其实我是很不希望以这个作为答案的。一是因为这么大的诡计,这么厚的一本书最后要用这种高科技的手法解释的话太不值了,二是感觉高科技手法欠缺公平性的说,虽然也挺有趣的。
谜底确实让我挺满意的,抓住了我这个阅历尚欠的菜鸟的盲点——既然没有人进去过,那就肯定是里面本来就有的人。既然排除了机器人作案的可能,那么生个小孩出来总可以了吧。有了这个推论,再结合屋里的积木、人偶、各种缝制的东西、会开门的机器人等等,确实很容易得到验证。在这点上新颖性和公平性都是很值得肯定的。可行性就不评价了的说,因为这小说本身就有点科幻色彩。
另外,利用系统重启的一小时逃离、电梯数字的变化等等,可见这个布局还是很尽善尽美的。
2.暗号
一直觉得“全部成为F”是破案的重点,没想到虽然它真的是破案重点,但是即使猜出来我也很难和案件联系到一起。其实这个诡计放在90年代那个电脑还没普及的年代,应该是很有前瞻性的吧。编程语言、十六进制神马的。即使猜到“FFFF”(不记得是几个了,感觉这里是bug,普通人很难想到是几个F)也很难和十五年这个数字联系到一起。
十五年就会爆发的木马,这么宏大的计划确实颇有新本格的风格啊。
3.所长、副所长之死
感觉所长之死解释得很牵强,虽然不是核心诡计(表示森博嗣大叔想完博士的诡计已经死了很多脑细胞了,这里估计不想太着力。。。),但是撑着不死,帮博士瞒天过海确实让我接受不能……而且神马“即使死了也可以跟大家说‘刚刚有人冲进来了’”的解释,也让我接受不能……
至于副所长之死倒是没什么特别的,解释得也挺到位的。
总的来说,这个布局还是不错的说,不愧是工科教授,虽然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条理清晰、着眼独特,让我有不一样的感受。
缺点:
说到这本书的缺点,其实也很符合“理科推理”这个头衔——文笔不够流畅,所以读起来比较痛苦的说。用了平时两倍的时间才把它看完,而且常常有读不下去的感觉。幸好这本书悬念度很高,并且技术含量不错,才让我坚持地把它读完了。嗯,这倒是颇有读绫辻行人的感觉呢……
(P.S.首发于IC未完全侦探论坛www.ictruth.net 我爱IC)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读完后,觉得这本书还是挺有趣的,下面就进入主题吧:
布局:
概括不能,于是抄写封面:
“拥有多重性格的天才少女真贺田四季,十四岁时杀死了自己的双亲,此后就一直被禁闭在孤岛的研究所内。十五年后,慕名而来的犀川和萌绘却在密室里发现了被截掉四肢的四季尸体。所长及副所长相继被人杀死。凶手究竟是谁呢?而真贺田博士在计算机里留下的最后遗言“全部成为F”又隐藏着怎样的讯息?”
1.密室
在密室推理已经被无数作家发掘得淋漓尽致的时候,仍然能够凭借写密室杀人的作品出道,并且荣获梅菲斯特奖,证明森博嗣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而这个密室也确实挺有意思的。
在侦查的过程中,犀川曾经提到过利用垃圾处理通道,用机器人杀死博士,再用越来越小的机器人一个接一个地往通道里运的方法完成密室杀人的手法(具体请参照小说,发现叙述不清orz)。其实我是很不希望以这个作为答案的。一是因为这么大的诡计,这么厚的一本书最后要用这种高科技的手法解释的话太不值了,二是感觉高科技手法欠缺公平性的说,虽然也挺有趣的。
谜底确实让我挺满意的,抓住了我这个阅历尚欠的菜鸟的盲点——既然没有人进去过,那就肯定是里面本来就有的人。既然排除了机器人作案的可能,那么生个小孩出来总可以了吧。有了这个推论,再结合屋里的积木、人偶、各种缝制的东西、会开门的机器人等等,确实很容易得到验证。在这点上新颖性和公平性都是很值得肯定的。可行性就不评价了的说,因为这小说本身就有点科幻色彩。
另外,利用系统重启的一小时逃离、电梯数字的变化等等,可见这个布局还是很尽善尽美的。
2.暗号
一直觉得“全部成为F”是破案的重点,没想到虽然它真的是破案重点,但是即使猜出来我也很难和案件联系到一起。其实这个诡计放在90年代那个电脑还没普及的年代,应该是很有前瞻性的吧。编程语言、十六进制神马的。即使猜到“FFFF”(不记得是几个了,感觉这里是bug,普通人很难想到是几个F)也很难和十五年这个数字联系到一起。
十五年就会爆发的木马,这么宏大的计划确实颇有新本格的风格啊。
3.所长、副所长之死
感觉所长之死解释得很牵强,虽然不是核心诡计(表示森博嗣大叔想完博士的诡计已经死了很多脑细胞了,这里估计不想太着力。。。),但是撑着不死,帮博士瞒天过海确实让我接受不能……而且神马“即使死了也可以跟大家说‘刚刚有人冲进来了’”的解释,也让我接受不能……
至于副所长之死倒是没什么特别的,解释得也挺到位的。
总的来说,这个布局还是不错的说,不愧是工科教授,虽然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条理清晰、着眼独特,让我有不一样的感受。
缺点:
说到这本书的缺点,其实也很符合“理科推理”这个头衔——文笔不够流畅,所以读起来比较痛苦的说。用了平时两倍的时间才把它看完,而且常常有读不下去的感觉。幸好这本书悬念度很高,并且技术含量不错,才让我坚持地把它读完了。嗯,这倒是颇有读绫辻行人的感觉呢……
(P.S.首发于IC未完全侦探论坛www.ictruth.net 我爱IC)
-
有你们的未来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0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