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影评
一一
颍川先生
先前看到一人的首条微博,原话记不得,大意是:看了杨德昌的《一一》,再看大陆电影,就都是浮云。很震惊。什么电影竟然这么盛气凌人。
开始不觉得如何。越看越有感触。
整个影片的叙述仿佛是沿着一条生命线。人的一生的各个时段在影片中都一一展现了出来。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的生活都代表了人的一辈子的一个时期。整篇毫无波澜的讲述,却是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襁褓时期:简洋洋的小表弟。
阿弟在婴儿床上给儿子录像。这是一个生辰八字很差的儿子。
儿童时期:简洋洋。
洋洋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也是他让我生出了这么多思考。洋洋的每一句话,话语所蕴含的深沉与他的年龄极为不符。但却是这样,从一个孩童口中说出的那些浅显易懂的道理,能打进心坎里。
洋洋拿保险套到学校玩,吹成很大很大的气球。同学告密,老师审问他。洋洋说:“你只是听别人乱说,有没有自己看见。”洋洋的始终如一的观点从这里开始,一路延续。
蒋家昨天吵架。蒋家妈妈戴着墨镜等电梯。简洋洋侧过身子去看她。NJ告诫洋洋这种行为不礼貌。洋洋说:“我想知道她在难过什么,我从后面看不到啊”。
然后再路途中。洋洋说:“爸比,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爸比,我们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呢?我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这样不是就有一般的事情看不到了吗?”
简南俊说教儿子摄影。一天洋洋在家里拍各个角落,邻居见了很好奇。洋洋给出的解释:“我想告诉妈妈,这里有蚊子咬我”,邻居很疑惑拍得到蚊子吗,洋洋说:“爸爸说的,不然别人怎么会相信”。
NJ看洋洋拍的照片,每个照片都是一个人的后面或后脑勺。一次,洋洋拿了一张照片给舅舅,照片拍的是舅舅的后脑勺,简洋洋边走边漫不经心的解释:“你自己看不到啊,我给你看啊”,简南俊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子啊。简南俊应该也没发现,儿子的思想在朝哪个方向发展。
看到婆婆逝去,起初不愿跟婆婆讲话的洋洋默默地打开台灯在小本子上给婆婆写话。在葬礼上,洋洋跟妈妈说:“我可不可以跟婆婆讲话”。他那个小本子开始读自己昨晚写的:
“婆婆,对不起。不是我不喜欢跟你讲话,只是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就像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哟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好玩。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到时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讲,叫大家一起过来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这一段话,是我感触最深的。我所有的感觉就是从这段话开始,慢慢倒流。“这部讲述中年郁郁状态的电影,通过一个喜欢拍别人后脑勺的小孩来进行点睛。他说,我也老了。道出了多少中年男女的疲软的心态。”
少年时期:简婷婷
简婷婷这个时期应该是我刚经历的或正在过的阶段。一切困惑和情感躁动都是铭刻在心的。
青年时期:阿弟
阿弟算不算青年。结婚离婚。家庭不和。相信运气。与前妻藕断丝连。
中年时期:简南俊(NJ)
NJ应该是整部影片重要描述的部分。
他与阿瑞在东京的日子,我认为是最美的。这样的一个男人,我希望成为。
他与敏敏的几段对话,应该是这个电影主要表达的意思。
敏敏跟昏迷的妈妈讲话。到最后郁郁不欢,泣不成声。
敏敏说:“怎么跟妈讲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我一连跟她讲了几天,我每天讲的一模一样,早上做什么,下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几分钟就讲完了。我受不了了。我怎么只有这么少,怎么这么少。我觉得我好像白活了,我每天像个傻子一样。我每天在干什么?假如我有一天我要跟妈一样······”
敏敏去山上修炼回来。简南俊与敏敏坐在床上展开了一段对话。这段话也基本是他们最后的声音。
NJ:这里还是老样子,小鬼都很乖,没什么需要担心的。山上呢?有什么不一样?
敏敏:还好。其实真的是没有什么不一样,好像我每天在跟妈妈讲话一样,只是那个位子换了一下,我就好像是妈妈,他们就好像是我。他们每天轮流的在跟我讲同样的东西,每天都要重复几遍。我是觉得这一大堆,真的是没有那么复杂。哪有那么复杂。
NJ:对啊。我这样说好了,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说,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有那个必要。真的没有那个必要。
生活的轨迹已经注定。试图去改变,重新来过。只是徒劳无获。
老年时期:婆婆。
婆婆是个很善良很善良的人。
我刚看到你,你却早已老去。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你也肯定不想再活一次。以此纪念杨德昌先生。http://blog.sina.com.cn/cxh654321
颍川先生
先前看到一人的首条微博,原话记不得,大意是:看了杨德昌的《一一》,再看大陆电影,就都是浮云。很震惊。什么电影竟然这么盛气凌人。
开始不觉得如何。越看越有感触。
整个影片的叙述仿佛是沿着一条生命线。人的一生的各个时段在影片中都一一展现了出来。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的生活都代表了人的一辈子的一个时期。整篇毫无波澜的讲述,却是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襁褓时期:简洋洋的小表弟。
阿弟在婴儿床上给儿子录像。这是一个生辰八字很差的儿子。
儿童时期:简洋洋。
洋洋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也是他让我生出了这么多思考。洋洋的每一句话,话语所蕴含的深沉与他的年龄极为不符。但却是这样,从一个孩童口中说出的那些浅显易懂的道理,能打进心坎里。
洋洋拿保险套到学校玩,吹成很大很大的气球。同学告密,老师审问他。洋洋说:“你只是听别人乱说,有没有自己看见。”洋洋的始终如一的观点从这里开始,一路延续。
蒋家昨天吵架。蒋家妈妈戴着墨镜等电梯。简洋洋侧过身子去看她。NJ告诫洋洋这种行为不礼貌。洋洋说:“我想知道她在难过什么,我从后面看不到啊”。
然后再路途中。洋洋说:“爸比,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爸比,我们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呢?我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这样不是就有一般的事情看不到了吗?”
简南俊说教儿子摄影。一天洋洋在家里拍各个角落,邻居见了很好奇。洋洋给出的解释:“我想告诉妈妈,这里有蚊子咬我”,邻居很疑惑拍得到蚊子吗,洋洋说:“爸爸说的,不然别人怎么会相信”。
NJ看洋洋拍的照片,每个照片都是一个人的后面或后脑勺。一次,洋洋拿了一张照片给舅舅,照片拍的是舅舅的后脑勺,简洋洋边走边漫不经心的解释:“你自己看不到啊,我给你看啊”,简南俊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子啊。简南俊应该也没发现,儿子的思想在朝哪个方向发展。
看到婆婆逝去,起初不愿跟婆婆讲话的洋洋默默地打开台灯在小本子上给婆婆写话。在葬礼上,洋洋跟妈妈说:“我可不可以跟婆婆讲话”。他那个小本子开始读自己昨晚写的:
“婆婆,对不起。不是我不喜欢跟你讲话,只是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就像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哟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好玩。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到时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讲,叫大家一起过来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这一段话,是我感触最深的。我所有的感觉就是从这段话开始,慢慢倒流。“这部讲述中年郁郁状态的电影,通过一个喜欢拍别人后脑勺的小孩来进行点睛。他说,我也老了。道出了多少中年男女的疲软的心态。”
少年时期:简婷婷
简婷婷这个时期应该是我刚经历的或正在过的阶段。一切困惑和情感躁动都是铭刻在心的。
青年时期:阿弟
阿弟算不算青年。结婚离婚。家庭不和。相信运气。与前妻藕断丝连。
中年时期:简南俊(NJ)
NJ应该是整部影片重要描述的部分。
他与阿瑞在东京的日子,我认为是最美的。这样的一个男人,我希望成为。
他与敏敏的几段对话,应该是这个电影主要表达的意思。
敏敏跟昏迷的妈妈讲话。到最后郁郁不欢,泣不成声。
敏敏说:“怎么跟妈讲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我一连跟她讲了几天,我每天讲的一模一样,早上做什么,下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几分钟就讲完了。我受不了了。我怎么只有这么少,怎么这么少。我觉得我好像白活了,我每天像个傻子一样。我每天在干什么?假如我有一天我要跟妈一样······”
敏敏去山上修炼回来。简南俊与敏敏坐在床上展开了一段对话。这段话也基本是他们最后的声音。
NJ:这里还是老样子,小鬼都很乖,没什么需要担心的。山上呢?有什么不一样?
敏敏:还好。其实真的是没有什么不一样,好像我每天在跟妈妈讲话一样,只是那个位子换了一下,我就好像是妈妈,他们就好像是我。他们每天轮流的在跟我讲同样的东西,每天都要重复几遍。我是觉得这一大堆,真的是没有那么复杂。哪有那么复杂。
NJ:对啊。我这样说好了,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说,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有那个必要。真的没有那个必要。
生活的轨迹已经注定。试图去改变,重新来过。只是徒劳无获。
老年时期:婆婆。
婆婆是个很善良很善良的人。
我刚看到你,你却早已老去。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你也肯定不想再活一次。以此纪念杨德昌先生。http://blog.sina.com.cn/cxh654321
![]() |
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