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圈子之外——J家的电影与演剧
然本LOLI一贯以冥王星人自居,但是也知道爷爷他老人家是喜欢戏剧的,如果坚持历史的偶然主义,我们可以认为,没有那台歌舞剧,就没有J家,就没有XQ,女人上班就会减少一个很有趣的摸鱼内容。
LOLI自称伪戏剧爱好者,可惜爷爷他老人家好的是美式现代歌舞剧,LOLI什么都爱看唯一绝对表看的就是美式现代歌舞剧除非有人送票还兼管晚饭,所以LOLI和爷爷在原点上就存在着天差地别,所以LOLI心的J家人,绝对都不会红。
虽然罗嗦,还是要说明,只谈J家的状况,不谈个人的成就,关于什么叫演技好,LOLI认为,客观的说,完美的模式是实现“三个代表”——代表一定数量的专家意见;代表绝大多数的主流媒体声音;代表广大fans的情结——前两点J家还是有那么几个人实现了的,尽管数量不多,用不了一只手;不过第三点目前还没有看到有谁实现,估计没人能实现了。
因为舞台剧是J家的原点,所以先来说舞台剧。
舞台剧这个词在中文里出现,是最近的事情,LOLI相信是从日语里移植过来的。因为跟本文无关,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不过说明一下在本文中用这个词泛指所有的戏剧形式罢了——虽然这样用并不是完全准确。
2ch上通俗的将J家舞台分为两种:外部舞台,内部舞台。
最简单的说,“内部舞台”就是在“地球座”上演、由J家人主演、由J家负责企划的舞台剧。地球座相信国内去过的JMS也不少,一个位于山手线新宿-新大久保铁路旁的小型剧院。虽然该剧院偶尔也会上演没有J家人参与的舞台剧,但是说它是J家的产业,或者说J家控股,应该没有人会反对。
其实其他还有一些虽然不是在地球座上演,但是也是由J家全面企划,J家人主演的舞台剧,比如歌舞剧通常不在地球座,而在公共的青山剧院——这里LOLI提供一个原因:去过地球座的人都知道那里的结构很差,根本不适合搞歌舞剧,而青山剧院是专门为了美式歌舞剧而建立的剧场。所以LOLI以为并不是不在地球座就可以称为外部舞台,关键要看整体企划由谁担当(这决定了反映谁的美学)。
这样看起来,属于J家“内部舞台”的品牌,在日本舞台剧界享有一定声誉的,应该只有两出:少年队的playzone和堂本光一的shock,属于长演不衰型——而且主体都是现代歌舞剧。
而其他的产品,大多属于J家fans圈内的自我消费。
其实LOLI查看了部分J家内部舞台剧的的构成,也不乏有很多看得过眼的企划:名作改编、知名导演、资深舞台剧演员的配演、有名气的剧团的支持,等等。
可能对于我国人民而言,所谓的“明星舞台剧”属于这几年才开始多起来的新东西,戏剧一直属于一个专业性很强、圈子很封闭、相当孤芳自赏的领域。运用非戏剧专业的艺人的明星效应吸引更多的人观赏戏剧,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模式——而且关于这样的模式,还有很多的批评:降低了戏剧评价的纯洁性。
不过在日本这样的地方,这根本就属于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虽然中国的现代戏剧传统是从日本学来的,但是中国后来却模仿苏联建立了自己的整套学院派的戏剧教育模式,日本的戏剧则一直像明治时期一样,是以民间的舞台剧团体作为主要的构成单元的。所以即使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也可以大方地参与舞台剧演出。再加上日本的舞台剧在民众中的普及度要高于中国,所以舞台剧是一种市民文化,而不像在中国带有很强烈的知识分子和边缘文化的性质。
所以J家的从未接受过任何舞台表演方面的系统训练(这个从很多演舞台剧的J家人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是接演舞台剧之后才会进行一些必要的技巧训练)的艺人才可以大规模的从事舞台表演。而且由于整个舞台剧系统的平民化,因此在获得外界的技术和人员支持方面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只要出得起价钱。
但是,LOLI还是要不厚道的说,尽管日本舞台剧界的准人门槛很低,J家还是在这个圈子之外。
当然,这里还是要很坦率的表白,LOLI没有看过任何一部J家舞台剧,只是凭借猜测认为J家舞台剧的水准不会很高。为什么?第一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地球座的结构,内部切面呈圆形,原本是利于声音传播的结构,但是LOLI仅看过一次film festa,坐在一层中部靠右的位置,就明显感到声音分布的不均匀,这还仅是电影放映而已,可见当初在设计上要求就不是很高。第二关键的在于J家艺人本身,如果看J家艺人的自述看多了,就会知道,毫不夸张的说,J家艺人没有受过“任何方面的有计划的专业训练”,不管是唱歌跳舞还是演戏,根据LOLI所知道的,大概每个艺人在主演舞台之前,排练不超过2个月,如果算上J家十分繁杂的综艺节目和杂志拍摄一类的日程,LOLI相信真正完整的排练时间不超过20天——对于新人来说,这其中可能还包括一些基础技巧的学习;第三,J家的舞台的剧本,大多数来自于改编,或者直接购买原创剧本的版权,原创的剧目很少,而且据LOLI所知,某些原创剧本中还会揷人一些只有该艺人fans才会明白的台词小噱头。
前面也提到,J家唯二的被外界认可的舞台剧品牌,就只有playzone和shock。playzone长期上映,少年队的成员可以专心的投人其中,因此整体的制作排练可以相当精良;至于shock,毫不夸张的说那是堂本光一同学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这两者是J家舞台剧成功的例子,但是绝对不能成为普遍性的例子。
大多数的J家舞台,都是以J家fans为对象的,fans最在乎的是近距离看到这个人,至于这个舞台剧到底是什么样子,大概倒是在其次。所以J家舞台剧即使制作不精,也会有稳定的票房——所以如果这种时候还花大钱花大精力去制作一部戏剧,那才是傻缺了。
因为这种自产自销性质J家的内部舞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J家艺人扩展自己的人脉,但是却很难获得外部评价上的加分。
看小孩们演出是爷爷的理想,但是爷爷本人似乎倒没有特别远大的美学追求。
还要小提一下外部舞台,J家人参演外部舞台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不过主演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外部的导演找J家人出演舞台剧,一般不外乎是借人气一用(当然同时这个人也符合自己作品的要求)。出演外部舞台对个人的好处是多少能提升关注,特别是可以让更多专业人士看到自己的表演,如果万一哪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得爽了,拿个笔杆子替你宣传一下,那多少等于赚到了。不过外部舞台对于J家似乎没有什么好处,因为J家不在乎什么专业口碑(爷爷太攻了,会说话就会演戏,专业等于放屁),所以据LOLI所听说J家对外部舞台的配合度不是很高,把别人搞怒的案例也是有的。
当然,LOLI承认自己前面说的太尖刻了,可能J家的舞台剧质量没有我推理的那么不堪。虽然看不到J家的舞台剧,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演技者”(包括后来的“剧团演技者”)这个单元,一种近似于舞台剧的表演形式。据说演技者是没有NG,直接假想为舞台形式一气排成的。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LOLI觉得J家当中的确有一部分人有相当的驾驭舞台表现的能力——这样我们就要对爷爷他老人家的理论提出抗议:谁说会说话就会演戏的。
LOLI个人很喜欢演技者,很多剧本很有实感,台词很漂亮,演员的活动范围很小,直接导致对演技的要求提高,多数作品都很有些先锋话剧的味道。可惜现在已经停搞了。虽然不知原因,但是LOLI猜测,演技者以先锋话剧的形式,去针对主要是J家fans的观众,这就好比用王府井先锋小剧场的小众作品去面对工人体育场的大众口味。这一开始就注定了作品的命运和观众的满足度。
话锋一转,我们来说J家的电影。
虽然说电影和电视都是通俗的大众文化消费品,在艺术的分级里成分都很低。LOLI个人是觉得电影电视剧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事实上可能不太好说。主要是因为电影时间上比较有限,因此在情节安排、台词、演员表现力上的要求都要高于连续剧;而且还有一点关键的:看电视剧表钱看电影要钱……——也就是说电影能够建立市场和作品之间最直观的联系,因此对创作者的压力就更大(比如LOLI现在写这个东西,虽然是写的很烂,但是大家也会原谅我,但是如果我的分析报告写成这样,manager一定会拿着鸡毛掸子追打我……)
还有在日本很多的杂志在评论演员时候,的确有类似于谁适合于电影谁适合于电视剧这样的说法,LOLI还没有参透这其中的原因,不过很多日本演员的确都坚持“DRAMA不出主义”,也有很多演员在电影界顺手之后就不再出演电视剧——LOLI认为有两个原因:1,电影能挣到更多的银子;2,电影没有电视剧这么累;3,电影更有利于得到业界认可。
J家与电影的接触是很少的,这么多艺人发展了这么多年,但是电影的数量我们可以用双手双脚数出来。
LOLI拟从两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1,J家能不能;2,J家想不想。
1,能不能:
电影也是个圈子。不知道日本的状况,只是知道如果在北京,你不是学院派那门子的出身,你不跟那个圈子的人搞熟,那基本表搞电影了——有人说好男儿要北上发展,LOLI以为基本可以歇菜,在上海待着有什么不好。
前面也说过,日本这方面没有中国这么强烈的学院派色彩,电影圈子基本上也就是从各大剧团的圈子发展而来的,前面也说了,J家的舞台剧是游离在整体的剧团圈子之外,那么LOLI可以自然的推理J家也没有伸展到电影圈子内的人脉和物资。
一个证据是:J家请辞蓝丝带赏,结果被组委会反打了一个耳光。——在高老庄是大爷,进了长安城就不一定了。钱不是万能的,不缺钱的大爷这世界上到处都是。
但是一定的资源应该还是有的,前面的章节也提到了日本媒体的高度集中倾向,世界少有,很多中小型电影制作公司也是归大的电视台所有或控股。虽然并不能完全清楚日本电影的制作流程,但是至少J家可以通过大的电视台和电影制作搭界,“木更津猫眼”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后面我还要继续用这部电影做例子,因为LOLI觉得它可能成为J家未来电影发展的一个模板)。
还有一个要提的是电通,地球上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电影要卖出去离不开电通,它本身也投资电影。传说饭岛大女王很有电通的人脉,也有传说她利用这个人脉帮助smap在电影上的发展——传说提过,不多讲。即使饭岛大女王真的握有这个资源,这个资源会不会流向J家也是属于未知数。
2,想不想:
J家还是玩过电影的,而且LOLI觉得J家玩过的电影还相当有趣。A团两部,V团两部,堂本刚X国分太一的一部。都是J家独立制作发行的。
J家玩电影,就好像J家玩演技者,边缘故事,边缘生活,零乱而不失衡的节奏,天马行空的想像。
这几部电影,老实说LOLI看完之后有些遗憾:总觉得这样有趣的故事、流畅的拍摄,应该用更好的胶片来记录,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
小众电影的意义,在于一小撮人分享同一种隐秘的心情。
偶像电影的意义,在于让一群人分享同一张脸。虽然偶像电影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小众电影,但是仅是指观众限制,不是指本质的相似。
那些个边缘主义的导演,拿了J家的钱,用J家的人拍摄了自己的隐秘的心情。因为偶像的存在,他们的作品得到了更多的人的观看。但是分享到他的隐秘心情的人,是不是因此就增多了呢?
LOLI以为不然,假设王小帅找周杰伦拍一部电影……
所以J家尽管拍摄了这些个很不错的电影,但是意义在哪里?壳在一边,灵魂在另一边。
所以,J家的自主电影,并非为了电影而电影,它的本质跟舞台剧演唱会运动会握手会一样,都是用于让fans靠近偶像并趁机揽钱的一种方式罢了。
但是,这里面也许也有战略性的因素:多让自己旗下的艺人与边缘的、年轻的电影和戏剧工作者合作,等到这些人进人主流的一天的到来——跟J家吹胡子瞪眼的那帮老头总是要挂的……——那个时候就不是融人圈子,而是进人圈子。
于是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景子。
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个新的领导人,为了树立他/她的威信,他/她必须做出一件或一件以上跟前任不同的事情来。
特别是如果你作为喜爷爷这样一个伟人的继承人,景子就更想做些什么了。
现在还没有对景子有过好评价的人,LOLI也不想说景子的好话(说她好话对我有什么好处?)但是LOLI很想推崇一下“木更津猫眼”系列的两部电影的范本作用——尽管我只看过其中一部,第二部还没有碟版。
总结一下木更津的特点:
1,它是由TBS制作的——这就保证了电影的发行范围比J家自行发行要广泛的多,影响力更大,不是单纯的“为了这个人看这个片子”,而会“因为这个片子而熟悉这个人”;而且TBS毕竟是电视台,它的电影制作还属于中等规模的,这种中等规模的制作不会像传统的大制作公司那么拽,准人的门槛相对较低,有利于J家这种电影准白丁;加上TBS是与J家有良好关系的电视台,有TBS总指挥协调,不用J家抛头露面,最后却可以分享到实际的成果(需要指出的,反而越是大制作,什么武士一分啊硫黄岛家书啊——这部虽然放美国是小制作,放日本绝对是大制作——J家从中能够获得的实际好处就很少了)
2,木更津是宫藤官九郎的品牌,它从电视剧时期开始已经蓄积一定的人气——非常有趣的是木更津收拾率不佳,但是DVD的销量却很不错,证明了它的观众是“愿意花钱的人”,这是投人电影制作的重要条件。宫藤的作风虽然边缘,但是他是边缘作家里的人气者,他的作品多次使用J家人,因此“J家”和“宫九”从第一眼上不会让人有什么不舒服——这里LOLI不得不膜拜一下,也许这真的是J家的战略,等到边缘人进人主流,J家进人圈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木更津成功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是LOLI以为以上两点对J家尤其的重要。
那么当初肯往木更津的电影里面垫钱的景子,的确具有一定的伟大性了。
也许景子的确是想开垦这片处女地。
日揭上list的派别中(xq的派别说另外讨论,LOLI这里引用一下2ch),景子所属的是:
国分太一,冈田准一,樱井翔,手越佑也
这是一年前的list,现在看来以上各位在去年的一个重要共通点就是:电影。
冈田准一的文艺风,往得奖的路上去了;樱井翔走的是当红的人气漫画改编路线,导演也恰好是当红炸子鸡行定勋;手越小弟弟则直奔那国际路线;太一06年演了个落语题材的电影,名字太长了没记住。
不管是不是景子阿姨主持,但是LOLI相信J家内部的确有一股势力想要扩展J家在电影上的阵地。但是,融人圈子的困难,加上J家自身在这方面经验的不足,能否有发展还属于未知。
LOLI拟在下一章中用一定的篇幅谈到LOLI对J家电影扩展活动上的不足的看法。
结论:全方位发展,不免流于形式。
建议:懂的时候就管,不懂的时候考虑放养。
基本上,J家翻演的百老汇音乐剧,比如FOOTLOOSE,PRODUCER等还是能够做到三个代表的,从当年的获奖情况和2CH的评论可以看出。
有一些J家自己排的剧还是有一定实验性的,猪排摇滚,SAY YOU KID,这些剧和演技者很像。而且是和很多实验性剧团合作而成的。
但有一些中间加SHOW TIME的,我觉得还不如纯舞台剧好。
其实j家的舞台剧确实和外部的交流少些,最近两年好像还好一些了,有些新感綫的剧,里面的主役或座长已经是j家人,其他表演者完全是外部的,不过这样的剧还是很少,但还是感觉j家是认真的想走这条路,虽然不太容易。
BTW,其实一个公司的策略我们作为局外人不会看到很多,我想知道大家都对j家人演舞台剧什么感想,好像很多人都觉得演舞台剧是被下放了,因为正统的j家还是捧唱歌演戏主持方向的。
以前曾经看过kksp的bo,她本身是喜欢舞台剧的,但不是j家fan,她喜欢野村,因此里面有一篇文章整体分析了一下j家的舞台剧,感觉不错。
http://blog.pixnet.net/kksp 这个是bo的地址,有想看的去那里的分类-舞台-舞台剧评析中可以找到几篇文章都是有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内容就不贴过来了。
不过随便说说,楼主要是能在分析的时候,讲j家的宣传攻势一并说一说就更好了。我觉得,j家对杂志等纸媒的直接爆料也挺多的。这方面的分析也有可为。
LOLI自称伪戏剧爱好者,可惜爷爷他老人家好的是美式现代歌舞剧,LOLI什么都爱看唯一绝对表看的就是美式现代歌舞剧除非有人送票还兼管晚饭,所以LOLI和爷爷在原点上就存在着天差地别,所以LOLI心的J家人,绝对都不会红。
虽然罗嗦,还是要说明,只谈J家的状况,不谈个人的成就,关于什么叫演技好,LOLI认为,客观的说,完美的模式是实现“三个代表”——代表一定数量的专家意见;代表绝大多数的主流媒体声音;代表广大fans的情结——前两点J家还是有那么几个人实现了的,尽管数量不多,用不了一只手;不过第三点目前还没有看到有谁实现,估计没人能实现了。
因为舞台剧是J家的原点,所以先来说舞台剧。
舞台剧这个词在中文里出现,是最近的事情,LOLI相信是从日语里移植过来的。因为跟本文无关,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不过说明一下在本文中用这个词泛指所有的戏剧形式罢了——虽然这样用并不是完全准确。
2ch上通俗的将J家舞台分为两种:外部舞台,内部舞台。
最简单的说,“内部舞台”就是在“地球座”上演、由J家人主演、由J家负责企划的舞台剧。地球座相信国内去过的JMS也不少,一个位于山手线新宿-新大久保铁路旁的小型剧院。虽然该剧院偶尔也会上演没有J家人参与的舞台剧,但是说它是J家的产业,或者说J家控股,应该没有人会反对。
其实其他还有一些虽然不是在地球座上演,但是也是由J家全面企划,J家人主演的舞台剧,比如歌舞剧通常不在地球座,而在公共的青山剧院——这里LOLI提供一个原因:去过地球座的人都知道那里的结构很差,根本不适合搞歌舞剧,而青山剧院是专门为了美式歌舞剧而建立的剧场。所以LOLI以为并不是不在地球座就可以称为外部舞台,关键要看整体企划由谁担当(这决定了反映谁的美学)。
这样看起来,属于J家“内部舞台”的品牌,在日本舞台剧界享有一定声誉的,应该只有两出:少年队的playzone和堂本光一的shock,属于长演不衰型——而且主体都是现代歌舞剧。
而其他的产品,大多属于J家fans圈内的自我消费。
其实LOLI查看了部分J家内部舞台剧的的构成,也不乏有很多看得过眼的企划:名作改编、知名导演、资深舞台剧演员的配演、有名气的剧团的支持,等等。
可能对于我国人民而言,所谓的“明星舞台剧”属于这几年才开始多起来的新东西,戏剧一直属于一个专业性很强、圈子很封闭、相当孤芳自赏的领域。运用非戏剧专业的艺人的明星效应吸引更多的人观赏戏剧,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模式——而且关于这样的模式,还有很多的批评:降低了戏剧评价的纯洁性。
不过在日本这样的地方,这根本就属于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虽然中国的现代戏剧传统是从日本学来的,但是中国后来却模仿苏联建立了自己的整套学院派的戏剧教育模式,日本的戏剧则一直像明治时期一样,是以民间的舞台剧团体作为主要的构成单元的。所以即使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也可以大方地参与舞台剧演出。再加上日本的舞台剧在民众中的普及度要高于中国,所以舞台剧是一种市民文化,而不像在中国带有很强烈的知识分子和边缘文化的性质。
所以J家的从未接受过任何舞台表演方面的系统训练(这个从很多演舞台剧的J家人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是接演舞台剧之后才会进行一些必要的技巧训练)的艺人才可以大规模的从事舞台表演。而且由于整个舞台剧系统的平民化,因此在获得外界的技术和人员支持方面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只要出得起价钱。
但是,LOLI还是要不厚道的说,尽管日本舞台剧界的准人门槛很低,J家还是在这个圈子之外。
当然,这里还是要很坦率的表白,LOLI没有看过任何一部J家舞台剧,只是凭借猜测认为J家舞台剧的水准不会很高。为什么?第一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地球座的结构,内部切面呈圆形,原本是利于声音传播的结构,但是LOLI仅看过一次film festa,坐在一层中部靠右的位置,就明显感到声音分布的不均匀,这还仅是电影放映而已,可见当初在设计上要求就不是很高。第二关键的在于J家艺人本身,如果看J家艺人的自述看多了,就会知道,毫不夸张的说,J家艺人没有受过“任何方面的有计划的专业训练”,不管是唱歌跳舞还是演戏,根据LOLI所知道的,大概每个艺人在主演舞台之前,排练不超过2个月,如果算上J家十分繁杂的综艺节目和杂志拍摄一类的日程,LOLI相信真正完整的排练时间不超过20天——对于新人来说,这其中可能还包括一些基础技巧的学习;第三,J家的舞台的剧本,大多数来自于改编,或者直接购买原创剧本的版权,原创的剧目很少,而且据LOLI所知,某些原创剧本中还会揷人一些只有该艺人fans才会明白的台词小噱头。
前面也提到,J家唯二的被外界认可的舞台剧品牌,就只有playzone和shock。playzone长期上映,少年队的成员可以专心的投人其中,因此整体的制作排练可以相当精良;至于shock,毫不夸张的说那是堂本光一同学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这两者是J家舞台剧成功的例子,但是绝对不能成为普遍性的例子。
大多数的J家舞台,都是以J家fans为对象的,fans最在乎的是近距离看到这个人,至于这个舞台剧到底是什么样子,大概倒是在其次。所以J家舞台剧即使制作不精,也会有稳定的票房——所以如果这种时候还花大钱花大精力去制作一部戏剧,那才是傻缺了。
因为这种自产自销性质J家的内部舞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J家艺人扩展自己的人脉,但是却很难获得外部评价上的加分。
看小孩们演出是爷爷的理想,但是爷爷本人似乎倒没有特别远大的美学追求。
还要小提一下外部舞台,J家人参演外部舞台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不过主演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外部的导演找J家人出演舞台剧,一般不外乎是借人气一用(当然同时这个人也符合自己作品的要求)。出演外部舞台对个人的好处是多少能提升关注,特别是可以让更多专业人士看到自己的表演,如果万一哪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得爽了,拿个笔杆子替你宣传一下,那多少等于赚到了。不过外部舞台对于J家似乎没有什么好处,因为J家不在乎什么专业口碑(爷爷太攻了,会说话就会演戏,专业等于放屁),所以据LOLI所听说J家对外部舞台的配合度不是很高,把别人搞怒的案例也是有的。
当然,LOLI承认自己前面说的太尖刻了,可能J家的舞台剧质量没有我推理的那么不堪。虽然看不到J家的舞台剧,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演技者”(包括后来的“剧团演技者”)这个单元,一种近似于舞台剧的表演形式。据说演技者是没有NG,直接假想为舞台形式一气排成的。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LOLI觉得J家当中的确有一部分人有相当的驾驭舞台表现的能力——这样我们就要对爷爷他老人家的理论提出抗议:谁说会说话就会演戏的。
LOLI个人很喜欢演技者,很多剧本很有实感,台词很漂亮,演员的活动范围很小,直接导致对演技的要求提高,多数作品都很有些先锋话剧的味道。可惜现在已经停搞了。虽然不知原因,但是LOLI猜测,演技者以先锋话剧的形式,去针对主要是J家fans的观众,这就好比用王府井先锋小剧场的小众作品去面对工人体育场的大众口味。这一开始就注定了作品的命运和观众的满足度。
话锋一转,我们来说J家的电影。
虽然说电影和电视都是通俗的大众文化消费品,在艺术的分级里成分都很低。LOLI个人是觉得电影电视剧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事实上可能不太好说。主要是因为电影时间上比较有限,因此在情节安排、台词、演员表现力上的要求都要高于连续剧;而且还有一点关键的:看电视剧表钱看电影要钱……——也就是说电影能够建立市场和作品之间最直观的联系,因此对创作者的压力就更大(比如LOLI现在写这个东西,虽然是写的很烂,但是大家也会原谅我,但是如果我的分析报告写成这样,manager一定会拿着鸡毛掸子追打我……)
还有在日本很多的杂志在评论演员时候,的确有类似于谁适合于电影谁适合于电视剧这样的说法,LOLI还没有参透这其中的原因,不过很多日本演员的确都坚持“DRAMA不出主义”,也有很多演员在电影界顺手之后就不再出演电视剧——LOLI认为有两个原因:1,电影能挣到更多的银子;2,电影没有电视剧这么累;3,电影更有利于得到业界认可。
J家与电影的接触是很少的,这么多艺人发展了这么多年,但是电影的数量我们可以用双手双脚数出来。
LOLI拟从两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1,J家能不能;2,J家想不想。
1,能不能:
电影也是个圈子。不知道日本的状况,只是知道如果在北京,你不是学院派那门子的出身,你不跟那个圈子的人搞熟,那基本表搞电影了——有人说好男儿要北上发展,LOLI以为基本可以歇菜,在上海待着有什么不好。
前面也说过,日本这方面没有中国这么强烈的学院派色彩,电影圈子基本上也就是从各大剧团的圈子发展而来的,前面也说了,J家的舞台剧是游离在整体的剧团圈子之外,那么LOLI可以自然的推理J家也没有伸展到电影圈子内的人脉和物资。
一个证据是:J家请辞蓝丝带赏,结果被组委会反打了一个耳光。——在高老庄是大爷,进了长安城就不一定了。钱不是万能的,不缺钱的大爷这世界上到处都是。
但是一定的资源应该还是有的,前面的章节也提到了日本媒体的高度集中倾向,世界少有,很多中小型电影制作公司也是归大的电视台所有或控股。虽然并不能完全清楚日本电影的制作流程,但是至少J家可以通过大的电视台和电影制作搭界,“木更津猫眼”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后面我还要继续用这部电影做例子,因为LOLI觉得它可能成为J家未来电影发展的一个模板)。
还有一个要提的是电通,地球上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电影要卖出去离不开电通,它本身也投资电影。传说饭岛大女王很有电通的人脉,也有传说她利用这个人脉帮助smap在电影上的发展——传说提过,不多讲。即使饭岛大女王真的握有这个资源,这个资源会不会流向J家也是属于未知数。
2,想不想:
J家还是玩过电影的,而且LOLI觉得J家玩过的电影还相当有趣。A团两部,V团两部,堂本刚X国分太一的一部。都是J家独立制作发行的。
J家玩电影,就好像J家玩演技者,边缘故事,边缘生活,零乱而不失衡的节奏,天马行空的想像。
这几部电影,老实说LOLI看完之后有些遗憾:总觉得这样有趣的故事、流畅的拍摄,应该用更好的胶片来记录,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
小众电影的意义,在于一小撮人分享同一种隐秘的心情。
偶像电影的意义,在于让一群人分享同一张脸。虽然偶像电影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小众电影,但是仅是指观众限制,不是指本质的相似。
那些个边缘主义的导演,拿了J家的钱,用J家的人拍摄了自己的隐秘的心情。因为偶像的存在,他们的作品得到了更多的人的观看。但是分享到他的隐秘心情的人,是不是因此就增多了呢?
LOLI以为不然,假设王小帅找周杰伦拍一部电影……
所以J家尽管拍摄了这些个很不错的电影,但是意义在哪里?壳在一边,灵魂在另一边。
所以,J家的自主电影,并非为了电影而电影,它的本质跟舞台剧演唱会运动会握手会一样,都是用于让fans靠近偶像并趁机揽钱的一种方式罢了。
但是,这里面也许也有战略性的因素:多让自己旗下的艺人与边缘的、年轻的电影和戏剧工作者合作,等到这些人进人主流的一天的到来——跟J家吹胡子瞪眼的那帮老头总是要挂的……——那个时候就不是融人圈子,而是进人圈子。
于是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景子。
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个新的领导人,为了树立他/她的威信,他/她必须做出一件或一件以上跟前任不同的事情来。
特别是如果你作为喜爷爷这样一个伟人的继承人,景子就更想做些什么了。
现在还没有对景子有过好评价的人,LOLI也不想说景子的好话(说她好话对我有什么好处?)但是LOLI很想推崇一下“木更津猫眼”系列的两部电影的范本作用——尽管我只看过其中一部,第二部还没有碟版。
总结一下木更津的特点:
1,它是由TBS制作的——这就保证了电影的发行范围比J家自行发行要广泛的多,影响力更大,不是单纯的“为了这个人看这个片子”,而会“因为这个片子而熟悉这个人”;而且TBS毕竟是电视台,它的电影制作还属于中等规模的,这种中等规模的制作不会像传统的大制作公司那么拽,准人的门槛相对较低,有利于J家这种电影准白丁;加上TBS是与J家有良好关系的电视台,有TBS总指挥协调,不用J家抛头露面,最后却可以分享到实际的成果(需要指出的,反而越是大制作,什么武士一分啊硫黄岛家书啊——这部虽然放美国是小制作,放日本绝对是大制作——J家从中能够获得的实际好处就很少了)
2,木更津是宫藤官九郎的品牌,它从电视剧时期开始已经蓄积一定的人气——非常有趣的是木更津收拾率不佳,但是DVD的销量却很不错,证明了它的观众是“愿意花钱的人”,这是投人电影制作的重要条件。宫藤的作风虽然边缘,但是他是边缘作家里的人气者,他的作品多次使用J家人,因此“J家”和“宫九”从第一眼上不会让人有什么不舒服——这里LOLI不得不膜拜一下,也许这真的是J家的战略,等到边缘人进人主流,J家进人圈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木更津成功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是LOLI以为以上两点对J家尤其的重要。
那么当初肯往木更津的电影里面垫钱的景子,的确具有一定的伟大性了。
也许景子的确是想开垦这片处女地。
日揭上list的派别中(xq的派别说另外讨论,LOLI这里引用一下2ch),景子所属的是:
国分太一,冈田准一,樱井翔,手越佑也
这是一年前的list,现在看来以上各位在去年的一个重要共通点就是:电影。
冈田准一的文艺风,往得奖的路上去了;樱井翔走的是当红的人气漫画改编路线,导演也恰好是当红炸子鸡行定勋;手越小弟弟则直奔那国际路线;太一06年演了个落语题材的电影,名字太长了没记住。
不管是不是景子阿姨主持,但是LOLI相信J家内部的确有一股势力想要扩展J家在电影上的阵地。但是,融人圈子的困难,加上J家自身在这方面经验的不足,能否有发展还属于未知。
LOLI拟在下一章中用一定的篇幅谈到LOLI对J家电影扩展活动上的不足的看法。
结论:全方位发展,不免流于形式。
建议:懂的时候就管,不懂的时候考虑放养。
基本上,J家翻演的百老汇音乐剧,比如FOOTLOOSE,PRODUCER等还是能够做到三个代表的,从当年的获奖情况和2CH的评论可以看出。
有一些J家自己排的剧还是有一定实验性的,猪排摇滚,SAY YOU KID,这些剧和演技者很像。而且是和很多实验性剧团合作而成的。
但有一些中间加SHOW TIME的,我觉得还不如纯舞台剧好。
其实j家的舞台剧确实和外部的交流少些,最近两年好像还好一些了,有些新感綫的剧,里面的主役或座长已经是j家人,其他表演者完全是外部的,不过这样的剧还是很少,但还是感觉j家是认真的想走这条路,虽然不太容易。
BTW,其实一个公司的策略我们作为局外人不会看到很多,我想知道大家都对j家人演舞台剧什么感想,好像很多人都觉得演舞台剧是被下放了,因为正统的j家还是捧唱歌演戏主持方向的。
以前曾经看过kksp的bo,她本身是喜欢舞台剧的,但不是j家fan,她喜欢野村,因此里面有一篇文章整体分析了一下j家的舞台剧,感觉不错。
http://blog.pixnet.net/kksp 这个是bo的地址,有想看的去那里的分类-舞台-舞台剧评析中可以找到几篇文章都是有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内容就不贴过来了。
不过随便说说,楼主要是能在分析的时候,讲j家的宣传攻势一并说一说就更好了。我觉得,j家对杂志等纸媒的直接爆料也挺多的。这方面的分析也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