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乌鸦与经验主义
(此文系金观涛《奇异悖论——证伪主义可以被证伪吗?》一文所引发的思考 原文链接如下:http://www.douban.com/note/120997917/)
波普尔虽然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但他走的仅仅是经验论这条大路上的另外一条分支,依然把感性经验的确定性当做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石。他追随休谟认为经验的归纳推理或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只具有或然性(即便是很高的或然性,比如卡尔纳普概率论努力的方向), 因而无法证实一个全称命题(全称命题之所以无法被证实,前提是我们应将时空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否则对界限的意识将必然悖论式地走向对界限的超越,因为界限总是两者之间的界限,界限的设置必然逻辑地导出界限另一边的东西,这就使这一被赋予绝对性的界限自我否定或降格为仅仅相对的了——故而A.“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这一我称之为“显性的全称命题”无法在经验上得到证实,因为我们不可能像上帝一样穿越时空的屏障而确定无疑地收集到所有的乌鸦B.同样,作者所洞见的“这只乌鸦是黑色的”这一我称之为“隐性的全称命题”亦无法被经验地证实,因为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时时刻刻都处在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之中,证实条件的极端苛刻性——比如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甚至同样的心理状态下全体观察者对同一观察对象的某一或某些特性的相同感知——就使得这种证实行动在操作上成为不可能的,而如果考虑到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所揭示出的物理测定能力——更不用说人体的生理测定能力——本身的局限性,甚至可以进一步让这种精确的证实在理论上也成为不可能的),所以选择了以经验上的“证伪”而非“证实”作为理论科学性的评判标准。
如果说从笛卡尔到莱布尼兹再到康德最后到胡塞尔为人类知识寻找一个坚实的先验基础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了的话,一切经验主义者却也没能真正比休谟走得更远,没能完全回答“黑天鹅假说”,即仅依靠经验就能独立证明从哪怕是无限多个特称判断过渡到全称判断的有效性或合法性。在这一望无际的沼泽面前,石里克则希图借助弗雷格和罗素的“逻辑主义”暗度陈仓,将经验主义证实原则中传统的“经验的可证实性”转换(如果不说“偷换”)成了“逻辑的可证实性”,却在无意间重演了因将只能通过理性推理得出的上帝作为一切存在的根据而被谑称为“唯理论者”的贝克莱大主教的笑剧。
总而言之,一切建立在感性经验基础上的理论体系,无论是证实也好、证伪也罢,抑或是遵循作者的“递归确证”原则,都只能像休谟所说的那样,完全可以作为“人生的伟大指南”,但却永远都无法确保知识绝对的普遍必然性,因为“感性确定性”本身正如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言注定将因其转瞬即逝的性质而同根本的不确定性划上等号。那些如休谟般的彻底的经验论者,甚至那些更加极端地紧随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口号的唯我论的相对主义者,必然会走向怀疑论和不可知论,最终成为像证伪主义原则那样被自己的坚定亲手埋葬的悲情英雄。
波普尔虽然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但他走的仅仅是经验论这条大路上的另外一条分支,依然把感性经验的确定性当做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石。他追随休谟认为经验的归纳推理或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只具有或然性(即便是很高的或然性,比如卡尔纳普概率论努力的方向), 因而无法证实一个全称命题(全称命题之所以无法被证实,前提是我们应将时空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否则对界限的意识将必然悖论式地走向对界限的超越,因为界限总是两者之间的界限,界限的设置必然逻辑地导出界限另一边的东西,这就使这一被赋予绝对性的界限自我否定或降格为仅仅相对的了——故而A.“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这一我称之为“显性的全称命题”无法在经验上得到证实,因为我们不可能像上帝一样穿越时空的屏障而确定无疑地收集到所有的乌鸦B.同样,作者所洞见的“这只乌鸦是黑色的”这一我称之为“隐性的全称命题”亦无法被经验地证实,因为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时时刻刻都处在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之中,证实条件的极端苛刻性——比如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甚至同样的心理状态下全体观察者对同一观察对象的某一或某些特性的相同感知——就使得这种证实行动在操作上成为不可能的,而如果考虑到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所揭示出的物理测定能力——更不用说人体的生理测定能力——本身的局限性,甚至可以进一步让这种精确的证实在理论上也成为不可能的),所以选择了以经验上的“证伪”而非“证实”作为理论科学性的评判标准。
如果说从笛卡尔到莱布尼兹再到康德最后到胡塞尔为人类知识寻找一个坚实的先验基础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了的话,一切经验主义者却也没能真正比休谟走得更远,没能完全回答“黑天鹅假说”,即仅依靠经验就能独立证明从哪怕是无限多个特称判断过渡到全称判断的有效性或合法性。在这一望无际的沼泽面前,石里克则希图借助弗雷格和罗素的“逻辑主义”暗度陈仓,将经验主义证实原则中传统的“经验的可证实性”转换(如果不说“偷换”)成了“逻辑的可证实性”,却在无意间重演了因将只能通过理性推理得出的上帝作为一切存在的根据而被谑称为“唯理论者”的贝克莱大主教的笑剧。
总而言之,一切建立在感性经验基础上的理论体系,无论是证实也好、证伪也罢,抑或是遵循作者的“递归确证”原则,都只能像休谟所说的那样,完全可以作为“人生的伟大指南”,但却永远都无法确保知识绝对的普遍必然性,因为“感性确定性”本身正如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言注定将因其转瞬即逝的性质而同根本的不确定性划上等号。那些如休谟般的彻底的经验论者,甚至那些更加极端地紧随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口号的唯我论的相对主义者,必然会走向怀疑论和不可知论,最终成为像证伪主义原则那样被自己的坚定亲手埋葬的悲情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