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的:阿尔法城族群分裂问题观察
转自四坊四不巷
http://alphatown.douban.com/widget/forum/363055/discussion/36612372/
一坊:
1街:光看常去小组和话题,松散程度基本上和四不巷有得一拼。星座控、测试狂、无聊人等、小女人……所以街名一直灭有出来,而且越来越懒得起名,一丁目长安街一看都是懒人取的,讨论的东西也很琐碎。
贝克街:顾名思义,福尔摩斯的拥趸们聚集于此。由于民族不同,日系推理分子好像正在闹分裂,谋求占领1丁街。
小孔成巷,很明显,摄影爱好者。
葫芦胡同:好吧,这个比较诡异。原名类似“胡撸胡捅”,听起来你就明白了,这个是宅男聚居的地方,充满诡异的cult气氛,尤其是爱好恶搞“葫芦屯”、农业重金属等等“娱乐现象”。
1丁街:现在是行走旅游爱好分子正在联合电影等小资爱好人群在跟日系推理族群斗争。
总结:一坊原本定义为“生活化”族群,而后经过“小清新”等一番变更,加上城市化进程加快后,小城市居民纷纷进入各大文化社区,现在似乎呈现明显的性别化趋势:1街集中了女性生活爱好者(还不如直接叫女人街了),而1甲、1丙则呈现出强烈的男性化倾向:侦探推理和娱乐恶搞。1乙和1丁则聚集了性别意识比较模糊的生活化爱好者:摄影和旅游。
综上所述,一坊是阿尔法城生活化最明显,同时性别割裂又是最严重的地方。
二坊
二坊是个神奇的地方,2街的名字上传递出隐隐约约的禁欲色彩,2甲则在摇滚的名义上让人联想起上世纪60年代那个纵欲欢乐的时代,2乙主打“G”题,2丙是“L”world,2丁则有90%的几率会变成男女各取所需的足球场。
从街名的一致化和错落有致的对男女意识分化的街道命名,可以看出建设二坊的是一个高度协同的群体,共同通过戏仿达到了街道建设一刀切的效果,看来二坊的滥觞Abbey Road号称“城管大队”绝非浪得虚名。
那看看ABbbry Road里面居住着什么族群。引用街上某人说的,这个第二次投票确定下来的名字“充满着摇滚范儿”,居民常去小组里也基本上多少会带上点“摇滚”“后现代”的标签。不过,不要以为这里都是音乐爱好者,所以除了音乐不谈别的。从小组类别看,这是群喜欢反讽、反装逼、爱邪典、自称“城管”的人。除了音乐,就是精神,还是用街道上某人的话来说,“这里的民主是woodstock的民主”。
Rock % Road,顾名思义,这里应该是摇滚的地盘,实际上这是理所当然的“城管二队”。不过,似乎有一点需要解释一下,是不是在中国摇滚是分地域的?所以现在摇滚路上到处是老乡,代表着中国各地原住民“摇了就滚”的经济现实。开个玩笑。
Rainbow Road,显然,这里是基青和腐女的地盘,毋庸赘言。
Rosemary Road,显然,这里是和上面基本盘相反的地盘,毋庸赘言。
2丁街Arsenal Road的美名看来是尘埃基本落定了,虽然不是人人都喜欢阿森纳,但说明这里是足球迷的地盘是够了的。
于是,二坊街道首字母形成了“A-R-R-R-A”(如果翻译成日语的话,大概就是某种蝶的名字吧)的格局,足以让人联想到这是个各种荷尔蒙充沛的地方。
三坊
豆瓣最著名的被标签“文艺”应该会被放到这个坊,同理,中国论及改朝换代最著名的谚语“秀才造反”也应该会被放到这个坊。百万个文人自带百万种审美,除了被强打强卖的乌衣巷,几乎灭有一个街道被统一命名过。
这不是说三坊是族群最分化的地方,恰恰相反三坊是族群最统一的地方,这个族群的显著特征就是“他们永远不统一”。
无论从常去小组还是最受欢迎活动看,三街都是读书街,和三甲三丙不同的是,现在这里是无主题读书街,所谓百花齐放,大鼓大噪,未来如何走向还是一团混沌。这里也是盛产观察家的地盘,最早的阿尔法城观察即诞生于此。
三甲街,目前居民最感兴趣的两个提名是百花深处和理想国,如果是前者,那么这里的居民将是喜欢文化、建筑设计、创意和自由的族群,如果确定是后者,那么这里的居民将可能是喜欢文化、建筑设计、创意的族群(可能度30%),也可能是热爱学术、规范和制度的族群(可能度50%),出于对理想国这个词的单纯好感和误解,也有可能是向往无忧无虑,希望享有充分自由的乌托邦分子(可能度20%)。
乌衣巷,这个名字无话可说,预示着这里幸存的族群将是喜欢古典文化、诗词、历史的族群。
三丙街,目前的街名是巴别塔,显然这里将聚集着喜欢外语的爱好者,以及部分钻研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艰深学术的知识分子。
三丁街,咦,这里八千里路和户部巷正在僵持,也就是说,未来这里将聚集着喜欢古风、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政治军事的偏文化族群(50%),或者对民俗、古代社会甚至文化掌故更感兴趣的偏趣味族群(50%)。
四坊
四街是最早确立无主题、无政府、有限规范的街道,然而凭借四街而成长的四坊却恰恰成为了全阿尔法城最早全部五个街道都定性的坊,这和大主题明确的三坊真是强烈的对比啊。
我们看看四坊聚集的是神马族群。
四不巷。虽然说全阿尔法城都是水城,但有哪个街道水得像四不巷那么理直气壮的?这片天地如此之新,以至于所有东西都有待命名——在四不巷这里应该这么说——这片天地如此之新,以至于所有东西都不需要命名。所以看似无主题,却恰恰少了因为争夺主题而导致的混乱,在这里聚集的族群,应该就是不在乎神马浮云,向往自由度、喜欢和谐气氛的一群人。
俗话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主题的四不巷周围恰恰诞生了族群严整、明确的四个副街道,连街道名都无意识地从巷升级到大道,整齐划一地凸显出母体四不巷的另类和四不像。这是神马哲理,嗯嗯,不想深究。
时间领主大道:最早聚集的是神秘现象和神秘学爱好者,而这个名字来自于科幻英剧《神秘博士》,所以遥遥和四丁美剧迷的“中央公园大道”遥相呼应,可谓一时英美。作为最早从四不巷分化出去的子体,时间领主大道继承了四不巷的漫无目标的骨子,不过所有话题都披上了一层“外星人、神秘主义、鬼怪”的皮。在这里厮混的族群,是喜欢神秘、幻想、蒸汽朋克和生僻幻想题材影视的族群。
德意志大道:四乙是德意志球迷、古典音乐爱好者共同联合从科幻迷手里抢过来的。这是个诞生了巴赫、马勒、贝多芬和勃拉姆斯、施特劳斯的国家,也是新教的发源地之一,是哲学之国,也曾经是战争和科学之王,有浪漫而深刻的文学和艺术,也有闷骚的电影艺术,激情又严谨的足球战车。总之,这里聚集着喜欢这个国家各方面的人,以及爱屋及乌,对德意志文化历史音乐哲学成就抱有兴趣的族群。
嬉皮大道:顾名思义,这个地方名副其实,是新世纪嬉皮战士的后花园。
中央公园大道:这个名字是从纽约中央公园周边的几条大街衍生出来的,这里是美剧故事发生最频繁的地段,所以,顾名思义,这里聚集着美剧迷。
总论:四不巷引领的四坊,得益于无主题无为而治爱谁谁的无政府主义策略,这里变成了一个微型的阿尔法城,坊内有独特的四不管地带四部巷,有聚集着从6坊科幻迷集团中分化的神秘主义者的时间领主大道,有从2坊分化的嬉皮大道和德意志大道,有从5坊日落大道分化的中央公园大道。这是个国际化的坊,是和谐的坊,是五湖四海有朋的坊。
五坊六坊待后续。
http://alphatown.douban.com/widget/forum/363055/discussion/36612372/
一坊:
1街:光看常去小组和话题,松散程度基本上和四不巷有得一拼。星座控、测试狂、无聊人等、小女人……所以街名一直灭有出来,而且越来越懒得起名,一丁目长安街一看都是懒人取的,讨论的东西也很琐碎。
贝克街:顾名思义,福尔摩斯的拥趸们聚集于此。由于民族不同,日系推理分子好像正在闹分裂,谋求占领1丁街。
小孔成巷,很明显,摄影爱好者。
葫芦胡同:好吧,这个比较诡异。原名类似“胡撸胡捅”,听起来你就明白了,这个是宅男聚居的地方,充满诡异的cult气氛,尤其是爱好恶搞“葫芦屯”、农业重金属等等“娱乐现象”。
1丁街:现在是行走旅游爱好分子正在联合电影等小资爱好人群在跟日系推理族群斗争。
总结:一坊原本定义为“生活化”族群,而后经过“小清新”等一番变更,加上城市化进程加快后,小城市居民纷纷进入各大文化社区,现在似乎呈现明显的性别化趋势:1街集中了女性生活爱好者(还不如直接叫女人街了),而1甲、1丙则呈现出强烈的男性化倾向:侦探推理和娱乐恶搞。1乙和1丁则聚集了性别意识比较模糊的生活化爱好者:摄影和旅游。
综上所述,一坊是阿尔法城生活化最明显,同时性别割裂又是最严重的地方。
二坊
二坊是个神奇的地方,2街的名字上传递出隐隐约约的禁欲色彩,2甲则在摇滚的名义上让人联想起上世纪60年代那个纵欲欢乐的时代,2乙主打“G”题,2丙是“L”world,2丁则有90%的几率会变成男女各取所需的足球场。
从街名的一致化和错落有致的对男女意识分化的街道命名,可以看出建设二坊的是一个高度协同的群体,共同通过戏仿达到了街道建设一刀切的效果,看来二坊的滥觞Abbey Road号称“城管大队”绝非浪得虚名。
那看看ABbbry Road里面居住着什么族群。引用街上某人说的,这个第二次投票确定下来的名字“充满着摇滚范儿”,居民常去小组里也基本上多少会带上点“摇滚”“后现代”的标签。不过,不要以为这里都是音乐爱好者,所以除了音乐不谈别的。从小组类别看,这是群喜欢反讽、反装逼、爱邪典、自称“城管”的人。除了音乐,就是精神,还是用街道上某人的话来说,“这里的民主是woodstock的民主”。
Rock % Road,顾名思义,这里应该是摇滚的地盘,实际上这是理所当然的“城管二队”。不过,似乎有一点需要解释一下,是不是在中国摇滚是分地域的?所以现在摇滚路上到处是老乡,代表着中国各地原住民“摇了就滚”的经济现实。开个玩笑。
Rainbow Road,显然,这里是基青和腐女的地盘,毋庸赘言。
Rosemary Road,显然,这里是和上面基本盘相反的地盘,毋庸赘言。
2丁街Arsenal Road的美名看来是尘埃基本落定了,虽然不是人人都喜欢阿森纳,但说明这里是足球迷的地盘是够了的。
于是,二坊街道首字母形成了“A-R-R-R-A”(如果翻译成日语的话,大概就是某种蝶的名字吧)的格局,足以让人联想到这是个各种荷尔蒙充沛的地方。
三坊
豆瓣最著名的被标签“文艺”应该会被放到这个坊,同理,中国论及改朝换代最著名的谚语“秀才造反”也应该会被放到这个坊。百万个文人自带百万种审美,除了被强打强卖的乌衣巷,几乎灭有一个街道被统一命名过。
这不是说三坊是族群最分化的地方,恰恰相反三坊是族群最统一的地方,这个族群的显著特征就是“他们永远不统一”。
无论从常去小组还是最受欢迎活动看,三街都是读书街,和三甲三丙不同的是,现在这里是无主题读书街,所谓百花齐放,大鼓大噪,未来如何走向还是一团混沌。这里也是盛产观察家的地盘,最早的阿尔法城观察即诞生于此。
三甲街,目前居民最感兴趣的两个提名是百花深处和理想国,如果是前者,那么这里的居民将是喜欢文化、建筑设计、创意和自由的族群,如果确定是后者,那么这里的居民将可能是喜欢文化、建筑设计、创意的族群(可能度30%),也可能是热爱学术、规范和制度的族群(可能度50%),出于对理想国这个词的单纯好感和误解,也有可能是向往无忧无虑,希望享有充分自由的乌托邦分子(可能度20%)。
乌衣巷,这个名字无话可说,预示着这里幸存的族群将是喜欢古典文化、诗词、历史的族群。
三丙街,目前的街名是巴别塔,显然这里将聚集着喜欢外语的爱好者,以及部分钻研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艰深学术的知识分子。
三丁街,咦,这里八千里路和户部巷正在僵持,也就是说,未来这里将聚集着喜欢古风、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政治军事的偏文化族群(50%),或者对民俗、古代社会甚至文化掌故更感兴趣的偏趣味族群(50%)。
四坊
四街是最早确立无主题、无政府、有限规范的街道,然而凭借四街而成长的四坊却恰恰成为了全阿尔法城最早全部五个街道都定性的坊,这和大主题明确的三坊真是强烈的对比啊。
我们看看四坊聚集的是神马族群。
四不巷。虽然说全阿尔法城都是水城,但有哪个街道水得像四不巷那么理直气壮的?这片天地如此之新,以至于所有东西都有待命名——在四不巷这里应该这么说——这片天地如此之新,以至于所有东西都不需要命名。所以看似无主题,却恰恰少了因为争夺主题而导致的混乱,在这里聚集的族群,应该就是不在乎神马浮云,向往自由度、喜欢和谐气氛的一群人。
俗话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主题的四不巷周围恰恰诞生了族群严整、明确的四个副街道,连街道名都无意识地从巷升级到大道,整齐划一地凸显出母体四不巷的另类和四不像。这是神马哲理,嗯嗯,不想深究。
时间领主大道:最早聚集的是神秘现象和神秘学爱好者,而这个名字来自于科幻英剧《神秘博士》,所以遥遥和四丁美剧迷的“中央公园大道”遥相呼应,可谓一时英美。作为最早从四不巷分化出去的子体,时间领主大道继承了四不巷的漫无目标的骨子,不过所有话题都披上了一层“外星人、神秘主义、鬼怪”的皮。在这里厮混的族群,是喜欢神秘、幻想、蒸汽朋克和生僻幻想题材影视的族群。
德意志大道:四乙是德意志球迷、古典音乐爱好者共同联合从科幻迷手里抢过来的。这是个诞生了巴赫、马勒、贝多芬和勃拉姆斯、施特劳斯的国家,也是新教的发源地之一,是哲学之国,也曾经是战争和科学之王,有浪漫而深刻的文学和艺术,也有闷骚的电影艺术,激情又严谨的足球战车。总之,这里聚集着喜欢这个国家各方面的人,以及爱屋及乌,对德意志文化历史音乐哲学成就抱有兴趣的族群。
嬉皮大道:顾名思义,这个地方名副其实,是新世纪嬉皮战士的后花园。
中央公园大道:这个名字是从纽约中央公园周边的几条大街衍生出来的,这里是美剧故事发生最频繁的地段,所以,顾名思义,这里聚集着美剧迷。
总论:四不巷引领的四坊,得益于无主题无为而治爱谁谁的无政府主义策略,这里变成了一个微型的阿尔法城,坊内有独特的四不管地带四部巷,有聚集着从6坊科幻迷集团中分化的神秘主义者的时间领主大道,有从2坊分化的嬉皮大道和德意志大道,有从5坊日落大道分化的中央公园大道。这是个国际化的坊,是和谐的坊,是五湖四海有朋的坊。
五坊六坊待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