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文集之《听收音机的人是孤独的》
是的,听收音机的人是孤独的,尤其在夜深人静时听收音机的人,更尤其是用耳塞来听收音机的人。
现在,我躺在三人间的饭店房间里失眠,正听着花10元钱从王府井一家工艺店里买回的深圳产的微型收音机。很久没这样听收音机了,记得数年前在学校宿舍里听过。那时,平均每两人拥有一台香烟盒大小的半导体,晚休熄灯后,这些半导体便常常同时响起,在十几平方米的宿舍空间形成立体声,直到大伙相继入睡而逐台停息,但肯定会有一两台忘了关,“沙沙”的空台音一直响到天明。记忆最深的一个夜间电台节目是“老歌金曲”,当时放送陈百强、徐小凤等的歌,如《念亲恩》、《一生何求》、《顺流逆流》……每首歌都怀旧味十足。那时的孤独是一种共鸣的孤独,倒也算不上孤独了。
毕业了,我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生存环境,床边多了一台父母赠送的双卡收录机,这是我当时最贵重的家当。白天,我放磁带,把音量调到最大声,让舍友一边在窗前炒菜一边跟着嘶吼。夜晚,我打开收音机,收听这座城市的电台节目。万籁寂静日夜晚,每个城市的电台节目似乎都是一样的格调,一样的飘柔的乐曲,一样的主持人低沉而漫不经心的嗓音,一样的凄美的情感故事,除了打电话进去的听众的口音各异外。
不知何时起,这台收录机伴着一大堆我已耳熟能详的磁带便开始尘封,尘封的时候,这台收录机的一个上角已被床头灯泡灼陷下去一个凹坑。可能这个时候我有了我的一个生活圈,工作、生活、泡妞让我忙活着以至于忘了在夜间去听一听收音机。
来北京参加短训已有半个月了,今夜,我听着这台微型半导体,重拾回久为了的那份孤独感。九月的北京气候果然怡人,初到北京的头几天,我暗为这一个月的北京生活感到欣喜,心想这真是一个可以暂时抛开一切调养身心的好机会。课余,我怀着焕发的精神投入北京城里的人群中,悠闲地看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来往。我颇有兴趣地试着学起他们的京腔,跟上他们的匆匆步伐,去体验他们生活的一小部份,到最后我只学会他们木然的表情。带着这样的表情,我熟练地在公共汽车地铁里钻入钻出,出现在我想去的每一个角落,才发现,我只不过也是沙尘暴中的一粒沙,在没有沙尘暴的季节里独自乱飞而已。
我开始想念家人。“今夜无人入睡,今夜无人入睡……”图兰朵里的的王子简直废话,其实就他一个人睡不着跑到屋外练嗓子来了,就不怕有人披衣出来踹他一脚。房间里,两位和我一样远道而来的学员睡得贼香,比赛着打呼噜。其中一位呼噜声还行,声调平稳,富有节奏,具有催眠效果,可另一位就不敢恭维了,鼾声如雷这词已不足以形容,且平均五分钟换一个调,我感叹他居然不被自己的鼾声吵着。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无法入眠,所以我才听起收音机,所以我就产生上面这些联想,所以我就搬张椅子到屋外借着路灯写着玩。
好了,我的困意应该是足以抵御杂音了,该睡去了。
(2002年9月18日凌晨于北京)
现在,我躺在三人间的饭店房间里失眠,正听着花10元钱从王府井一家工艺店里买回的深圳产的微型收音机。很久没这样听收音机了,记得数年前在学校宿舍里听过。那时,平均每两人拥有一台香烟盒大小的半导体,晚休熄灯后,这些半导体便常常同时响起,在十几平方米的宿舍空间形成立体声,直到大伙相继入睡而逐台停息,但肯定会有一两台忘了关,“沙沙”的空台音一直响到天明。记忆最深的一个夜间电台节目是“老歌金曲”,当时放送陈百强、徐小凤等的歌,如《念亲恩》、《一生何求》、《顺流逆流》……每首歌都怀旧味十足。那时的孤独是一种共鸣的孤独,倒也算不上孤独了。
毕业了,我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生存环境,床边多了一台父母赠送的双卡收录机,这是我当时最贵重的家当。白天,我放磁带,把音量调到最大声,让舍友一边在窗前炒菜一边跟着嘶吼。夜晚,我打开收音机,收听这座城市的电台节目。万籁寂静日夜晚,每个城市的电台节目似乎都是一样的格调,一样的飘柔的乐曲,一样的主持人低沉而漫不经心的嗓音,一样的凄美的情感故事,除了打电话进去的听众的口音各异外。
不知何时起,这台收录机伴着一大堆我已耳熟能详的磁带便开始尘封,尘封的时候,这台收录机的一个上角已被床头灯泡灼陷下去一个凹坑。可能这个时候我有了我的一个生活圈,工作、生活、泡妞让我忙活着以至于忘了在夜间去听一听收音机。
来北京参加短训已有半个月了,今夜,我听着这台微型半导体,重拾回久为了的那份孤独感。九月的北京气候果然怡人,初到北京的头几天,我暗为这一个月的北京生活感到欣喜,心想这真是一个可以暂时抛开一切调养身心的好机会。课余,我怀着焕发的精神投入北京城里的人群中,悠闲地看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来往。我颇有兴趣地试着学起他们的京腔,跟上他们的匆匆步伐,去体验他们生活的一小部份,到最后我只学会他们木然的表情。带着这样的表情,我熟练地在公共汽车地铁里钻入钻出,出现在我想去的每一个角落,才发现,我只不过也是沙尘暴中的一粒沙,在没有沙尘暴的季节里独自乱飞而已。
我开始想念家人。“今夜无人入睡,今夜无人入睡……”图兰朵里的的王子简直废话,其实就他一个人睡不着跑到屋外练嗓子来了,就不怕有人披衣出来踹他一脚。房间里,两位和我一样远道而来的学员睡得贼香,比赛着打呼噜。其中一位呼噜声还行,声调平稳,富有节奏,具有催眠效果,可另一位就不敢恭维了,鼾声如雷这词已不足以形容,且平均五分钟换一个调,我感叹他居然不被自己的鼾声吵着。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无法入眠,所以我才听起收音机,所以我就产生上面这些联想,所以我就搬张椅子到屋外借着路灯写着玩。
好了,我的困意应该是足以抵御杂音了,该睡去了。
(2002年9月18日凌晨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