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母亲的教学生活
母亲的教学生活(一)
我的家族中,不论是父亲的老金家,还是母亲的老赵家,很多人都从事教育工作,有中学老师,也有大学教授,他们一辈子勤勤恳恳、教书育人,我羡慕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立下一个志愿,将来要当一名教师。
母亲终身都在从事教育事业。抗战胜利后,母亲回到北京,考入北京第一助产学校,该校于解放后并入北京医学院,成为北京医科大学妇儿保健中心。助产学校的老校长就是我国妇幼保健事业的先驱,杨崇瑞博士。
杨崇瑞博士生于1891年,191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女医学博士,近代妇幼卫生事业的创始人,助产教育的开拓者。杨博士一生矢志于祖国的繁荣富强,26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的她,苦难中国带给她的医学实践是救助水灾窝棚里的灾民,是抢救被装神弄鬼的巫婆和无知的接生婆推向死亡边缘的临产孕妇,是在天花等疾病猖獗流行的贫困地区奔波救援••••••。多灾多难的中国,呼唤公共卫生事业,尤其是妇幼卫生事业,这重重地敲打着杨崇瑞博士的灵魂,在她充满爱的心灵深处播下了一颗火种。
1925年杨博士获奖学金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修,同时还考察了加拿大和欧洲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和助产教育。从此她立下了志向——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奉献给祖国的公共卫生特别是妇幼卫生事业,而这是一条充满荆棘和坎坷的道路。它没有临床医生可以得到的花环和桂冠,这对于医学博士杨崇瑞来说是唾手可得的;它需要和贫困、愚昧做顽强的斗争,它需要将自己融化到苦难深重的广大劳苦大众中,它需要坚持不懈的组织一支充满爱心和技术高超的队伍••••••。杨崇瑞博士做到了,而且从来没有动摇过。
助产学校的校训是“牺牲精神,造福人群”,在校训的感召及老校长的影响与教育下,母亲立志投身妇幼保健事业,她成绩优异,技术熟练。1948年她与父亲共赴解放区的初衷,是想到解放区的农村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像老校长那样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但是到了泊镇后,组织上决定让他们去正定华北大学,于是父母共同入了华大十八班,毕业后,一起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中央外事学校,开始了一生的教育生涯。
(未完待续)
http://blog.sina.com.cn/jin603
我的家族中,不论是父亲的老金家,还是母亲的老赵家,很多人都从事教育工作,有中学老师,也有大学教授,他们一辈子勤勤恳恳、教书育人,我羡慕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立下一个志愿,将来要当一名教师。
母亲终身都在从事教育事业。抗战胜利后,母亲回到北京,考入北京第一助产学校,该校于解放后并入北京医学院,成为北京医科大学妇儿保健中心。助产学校的老校长就是我国妇幼保健事业的先驱,杨崇瑞博士。
![]() |
助产的同学会 |
杨崇瑞博士生于1891年,191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女医学博士,近代妇幼卫生事业的创始人,助产教育的开拓者。杨博士一生矢志于祖国的繁荣富强,26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的她,苦难中国带给她的医学实践是救助水灾窝棚里的灾民,是抢救被装神弄鬼的巫婆和无知的接生婆推向死亡边缘的临产孕妇,是在天花等疾病猖獗流行的贫困地区奔波救援••••••。多灾多难的中国,呼唤公共卫生事业,尤其是妇幼卫生事业,这重重地敲打着杨崇瑞博士的灵魂,在她充满爱的心灵深处播下了一颗火种。
1925年杨博士获奖学金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修,同时还考察了加拿大和欧洲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和助产教育。从此她立下了志向——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奉献给祖国的公共卫生特别是妇幼卫生事业,而这是一条充满荆棘和坎坷的道路。它没有临床医生可以得到的花环和桂冠,这对于医学博士杨崇瑞来说是唾手可得的;它需要和贫困、愚昧做顽强的斗争,它需要将自己融化到苦难深重的广大劳苦大众中,它需要坚持不懈的组织一支充满爱心和技术高超的队伍••••••。杨崇瑞博士做到了,而且从来没有动摇过。
助产学校的校训是“牺牲精神,造福人群”,在校训的感召及老校长的影响与教育下,母亲立志投身妇幼保健事业,她成绩优异,技术熟练。1948年她与父亲共赴解放区的初衷,是想到解放区的农村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像老校长那样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但是到了泊镇后,组织上决定让他们去正定华北大学,于是父母共同入了华大十八班,毕业后,一起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中央外事学校,开始了一生的教育生涯。
(未完待续)
![]() |
母亲的教学生涯 |
http://blog.sina.com.cn/jin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