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和《生活十讲》对比
好吧,就说说《目送》-龙应台,《生活十讲》-蒋勋,都是台湾作家。
看有文章称龙应台为“龙先生”,她好像也有写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还有一些针砭时事的大气文章,当过台北文化局局长,又是大教授......,我想她一定是个大学者,高山仰止的感觉,但一直未正式拜读过作品。
直到有一天,看电视(BTV 北京台)一个书评节目,主持人说《目送》这本书,你一定要看:去年没看今年一定要看,今年没看明年一定要看,总之,你不看就对不起这本书!听得我啊,惭愧得要死,这等惊天地泣鬼神的天字第一号的书,我竟然浑然不知———恨不得立马看见它!
可是,当我坚持着看到1/3时,我困惑了,郁闷了,失望了。
首先我承认被BTV忽悠了。我早知道中国不存在真正的书评这一职业,所谓的一些评论,不过是为写作者锦上添花,大家赚得盆满钵满,全然没有知识分子的应守的道德底线,他们其实就根本算不上知识分子,但却一定要装B,穿着知识分子的外衣招摇过市坑蒙拐骗。
其次,我对“龙先生”很失望。我知道,这几年龙先生改变文风,写儿子,写父母,写亲情了,这很好!但是如果一本书全是由不多情景,而得出的雷同感悟的小短文组成(少的1页,多的也不过3、4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体恤年长的父母、呵护年少的儿女,我并不认为她比别人做得更好多少,感悟更深多少,不值得写出来让别人效仿。
还有另外一篇写她的香港钟点工,我完全不知道她想表达什么:香港劳动妇女勤劳俭朴?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就算如此又如何?搞不懂!
这样的短文网民们写得比她好的大有人在,如果她自己写写,放在博客上让大家随便看,我一点意见都没有,但她结集成书拿出来卖,并且堂而皇之叫价30块之多,就不厚道了。
所以,这本《目送》我停止于1/3就没有再往下看。并且认为,这本书可以随便处理掉。
同样是台湾作家的蒋勋,名气可能没有龙先生大,也没有人呼他“蒋先生”,但我却以为蒋勋的书比她的书好看不止10倍!
他谈生活:宗教、商业、教育、爱情、性。。。。。。我可以感觉到一种师长爱护青年之心,在做一份默默耕耘的工作,淡淡的,不求回报,但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蒋勋其实是美术家,所以他的文字读来很有一种简单的美感,是一位师长,却也像一位青年朋友,十个话题慢慢谈来,引发自己去思考,去感悟。。。。
蒋勋与龙应台一对比,高下立判,我不喜欢作家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别人。
看有文章称龙应台为“龙先生”,她好像也有写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还有一些针砭时事的大气文章,当过台北文化局局长,又是大教授......,我想她一定是个大学者,高山仰止的感觉,但一直未正式拜读过作品。
直到有一天,看电视(BTV 北京台)一个书评节目,主持人说《目送》这本书,你一定要看:去年没看今年一定要看,今年没看明年一定要看,总之,你不看就对不起这本书!听得我啊,惭愧得要死,这等惊天地泣鬼神的天字第一号的书,我竟然浑然不知———恨不得立马看见它!
可是,当我坚持着看到1/3时,我困惑了,郁闷了,失望了。
首先我承认被BTV忽悠了。我早知道中国不存在真正的书评这一职业,所谓的一些评论,不过是为写作者锦上添花,大家赚得盆满钵满,全然没有知识分子的应守的道德底线,他们其实就根本算不上知识分子,但却一定要装B,穿着知识分子的外衣招摇过市坑蒙拐骗。
其次,我对“龙先生”很失望。我知道,这几年龙先生改变文风,写儿子,写父母,写亲情了,这很好!但是如果一本书全是由不多情景,而得出的雷同感悟的小短文组成(少的1页,多的也不过3、4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体恤年长的父母、呵护年少的儿女,我并不认为她比别人做得更好多少,感悟更深多少,不值得写出来让别人效仿。
还有另外一篇写她的香港钟点工,我完全不知道她想表达什么:香港劳动妇女勤劳俭朴?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就算如此又如何?搞不懂!
这样的短文网民们写得比她好的大有人在,如果她自己写写,放在博客上让大家随便看,我一点意见都没有,但她结集成书拿出来卖,并且堂而皇之叫价30块之多,就不厚道了。
所以,这本《目送》我停止于1/3就没有再往下看。并且认为,这本书可以随便处理掉。
同样是台湾作家的蒋勋,名气可能没有龙先生大,也没有人呼他“蒋先生”,但我却以为蒋勋的书比她的书好看不止10倍!
他谈生活:宗教、商业、教育、爱情、性。。。。。。我可以感觉到一种师长爱护青年之心,在做一份默默耕耘的工作,淡淡的,不求回报,但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蒋勋其实是美术家,所以他的文字读来很有一种简单的美感,是一位师长,却也像一位青年朋友,十个话题慢慢谈来,引发自己去思考,去感悟。。。。
蒋勋与龙应台一对比,高下立判,我不喜欢作家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别人。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