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
拆墙部落格-《拆掉思维里的墙》-古典心智之墙定位器>>你的测试结果是
描述:“等死”模式您的心智之墙:
您的心智之墙叫做:“等死模式”。拥有这种心智模式的人,总是不断的把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在极度的焦虑下,很不情愿的开始被迫行动。不管是最后一刻能够交出结果,还是最后连结果都没有,他们都会面临一个极度糟糕的境况。日子一长,连最后冲刺的想法都失去,慢慢成为一个等待死亡的人,这也是这种模式叫做“等死模式”的原因。
这堵墙建成于:
这堵墙建成的原因是由于内心与行动的不一致,内心拖延就好像一个人开车的时候,一只脚踩着刹车,一只脚踩着油门,所以车只好走的很慢很慢但是发动机转速奇高。我们内在设定一个过高的目标,行动上又无法一次达到;或者我们内在希望即舒服又达成,而我们的行动却知道这无法成功;我们道义上知道要做某些事情,但是我们的内心却迟迟不愿意接受。这就导致了让我们无法行动的“等死模式”。
这堵墙保护您:
延迟行动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尤其是事情本身不是您内心想做的,那么适当的拖延其实是一种很有益处的冷静与沉淀,让您最初的冲动消失,让自己可以体会自己潜意识的想法,做出更好的下一步行动。
这堵墙阻碍您:
等死模式障碍您进入轻松高效的生活:回忆一下拖延让您承受多大的压力和负疚感!正如《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得非常好:“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等死模式还会让一个人的自信心(自我效能)大大降低,让一个人进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潭。
拆墙建议:
1. 如何吃掉一头大象?那就是一口口吃。把您的任务分解到足够小,小到可以马上动手做为止。
2. 对那些拖延很久的事情,倾听自己的内心,然后不管做与不做,做一个决定吧!
3. 让自己躲开那些容易获得的小成就感,(如收邮件,接电话等),给自己留出时间,直面那些对您真正重要的,等待已久的事情。
4. 找到那些经常能给自己的借口的内心对话(今天太晚了,不如明天吧;再不休息太累了;再睡一会才会精神好)然后在清醒的时候一条条写下自我对白逐条击破。
5. 我们总等待最好的一天,其实现在就是最好的一刻。
扩展阅读:
豆瓣: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procrastinators/
您可以在《拆掉思维里的墙》第八章:“上天不需要您成功,它只需要您尝试”了解更多
描述:“受害者”模式您的心智之墙:
您的心智之墙叫做:“受害者”,有受害者模式的人,拥有悲剧与自毁的个性。他们最常见的动作就是叹气和摇头。他们的生活主题就是“因为别人、世界、过去,所以我……”。他们喜欢聚集讨论别人的短处,喜欢抱怨自己的悲惨,喜欢感叹世界的不公平,却很少为这些事情做些什么。因为好像只要这样子,就能够收获到旁人的关注了!
这堵墙建成于:
“受害者”这堵墙什么时候建成的呢?这也许会追朔到早早早年。早到也许当我们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开始。一旦出问题,我们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找到一个借口。然后指责他人,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内疚感和不快。中国的文化也很大程度的帮助了受害者倾向,我们的民族文化倾向于同情弱者,这也意味着对受害者特别的有好处。
“受害者”模式受家庭的影响非常大,您会看到很类似的模式在您的父母身上发生。
这堵墙保护您:
每一个人都需要深切的关注与被关爱。“受害者”模式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运行——如果摔倒,我们会通过大哭表达自己的不满,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如果没有人看到就自己玩去了。“受害者”模式在糟糕的外界环境下,可以很好的帮助您接受外界残酷的现实,获得让自己喘息的机会。对于那种生活在自认为无可改变的世界中的人,的确不失为一个生活下来的好方式。
这堵墙阻碍您:
“受害者”模式的最大限制是让自己丧失生活的控制权与力量。因为一旦您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角色,您也就放弃了自己去改变些什么的能力和希望。您的快乐、幸福和福祉也都放到了他人的手中。这也是为什么受害者经常有一种生命无力掌控的无力感的原因。
拆墙建议:
1. 找到自己的最受害,最无力的情景,您最容易抱怨什么人?在什么时候?
2. 很多受害者喜欢一次次的重复受害经历,留意到这个倾向,并停止它。
3. 好奇一下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这件事情完全不受您控制的?
4. 在生活中间尝试留意一下:有没有和您一样境况的人,却有不同的反馈模式?
5. 积极寻找下一步您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关注那些您不能做的事情。
6. 找到一个安全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散步健身和保持睡眠都是很好的方式。
扩展阅读:
您可以在《拆掉思维里的墙》第六章 :“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了解更多
更多参考链接更多资料:
拆墙部落格首页
更多测试:
荣格心理测试(MBTI) | 职业兴趣测试(霍兰德)
描述:“等死”模式您的心智之墙:
您的心智之墙叫做:“等死模式”。拥有这种心智模式的人,总是不断的把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在极度的焦虑下,很不情愿的开始被迫行动。不管是最后一刻能够交出结果,还是最后连结果都没有,他们都会面临一个极度糟糕的境况。日子一长,连最后冲刺的想法都失去,慢慢成为一个等待死亡的人,这也是这种模式叫做“等死模式”的原因。
这堵墙建成于:
这堵墙建成的原因是由于内心与行动的不一致,内心拖延就好像一个人开车的时候,一只脚踩着刹车,一只脚踩着油门,所以车只好走的很慢很慢但是发动机转速奇高。我们内在设定一个过高的目标,行动上又无法一次达到;或者我们内在希望即舒服又达成,而我们的行动却知道这无法成功;我们道义上知道要做某些事情,但是我们的内心却迟迟不愿意接受。这就导致了让我们无法行动的“等死模式”。
这堵墙保护您:
延迟行动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尤其是事情本身不是您内心想做的,那么适当的拖延其实是一种很有益处的冷静与沉淀,让您最初的冲动消失,让自己可以体会自己潜意识的想法,做出更好的下一步行动。
这堵墙阻碍您:
等死模式障碍您进入轻松高效的生活:回忆一下拖延让您承受多大的压力和负疚感!正如《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得非常好:“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等死模式还会让一个人的自信心(自我效能)大大降低,让一个人进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潭。
拆墙建议:
1. 如何吃掉一头大象?那就是一口口吃。把您的任务分解到足够小,小到可以马上动手做为止。
2. 对那些拖延很久的事情,倾听自己的内心,然后不管做与不做,做一个决定吧!
3. 让自己躲开那些容易获得的小成就感,(如收邮件,接电话等),给自己留出时间,直面那些对您真正重要的,等待已久的事情。
4. 找到那些经常能给自己的借口的内心对话(今天太晚了,不如明天吧;再不休息太累了;再睡一会才会精神好)然后在清醒的时候一条条写下自我对白逐条击破。
5. 我们总等待最好的一天,其实现在就是最好的一刻。
扩展阅读:
豆瓣: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procrastinators/
您可以在《拆掉思维里的墙》第八章:“上天不需要您成功,它只需要您尝试”了解更多
描述:“受害者”模式您的心智之墙:
您的心智之墙叫做:“受害者”,有受害者模式的人,拥有悲剧与自毁的个性。他们最常见的动作就是叹气和摇头。他们的生活主题就是“因为别人、世界、过去,所以我……”。他们喜欢聚集讨论别人的短处,喜欢抱怨自己的悲惨,喜欢感叹世界的不公平,却很少为这些事情做些什么。因为好像只要这样子,就能够收获到旁人的关注了!
这堵墙建成于:
“受害者”这堵墙什么时候建成的呢?这也许会追朔到早早早年。早到也许当我们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开始。一旦出问题,我们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找到一个借口。然后指责他人,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内疚感和不快。中国的文化也很大程度的帮助了受害者倾向,我们的民族文化倾向于同情弱者,这也意味着对受害者特别的有好处。
“受害者”模式受家庭的影响非常大,您会看到很类似的模式在您的父母身上发生。
这堵墙保护您:
每一个人都需要深切的关注与被关爱。“受害者”模式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运行——如果摔倒,我们会通过大哭表达自己的不满,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如果没有人看到就自己玩去了。“受害者”模式在糟糕的外界环境下,可以很好的帮助您接受外界残酷的现实,获得让自己喘息的机会。对于那种生活在自认为无可改变的世界中的人,的确不失为一个生活下来的好方式。
这堵墙阻碍您:
“受害者”模式的最大限制是让自己丧失生活的控制权与力量。因为一旦您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角色,您也就放弃了自己去改变些什么的能力和希望。您的快乐、幸福和福祉也都放到了他人的手中。这也是为什么受害者经常有一种生命无力掌控的无力感的原因。
拆墙建议:
1. 找到自己的最受害,最无力的情景,您最容易抱怨什么人?在什么时候?
2. 很多受害者喜欢一次次的重复受害经历,留意到这个倾向,并停止它。
3. 好奇一下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这件事情完全不受您控制的?
4. 在生活中间尝试留意一下:有没有和您一样境况的人,却有不同的反馈模式?
5. 积极寻找下一步您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关注那些您不能做的事情。
6. 找到一个安全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散步健身和保持睡眠都是很好的方式。
扩展阅读:
您可以在《拆掉思维里的墙》第六章 :“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了解更多
更多参考链接更多资料:
拆墙部落格首页
更多测试:
荣格心理测试(MBTI) | 职业兴趣测试(霍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