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不厌其烦地打扰我。
![]() |
豆瓣上给《非2》的评分并不高,勉勉强强及了格,人人校内新浪的大小微薄却无时无刻不再更新着最新的观影动态,又及一首仓央嘉措尴尬的伤感情诗,让人一时半会有点想要放弃却又有所期待的感觉。终于,还是凭借对第一部的好感把它看完了。实话是,笑也笑过了,哭也算是哭过了,思绪却断断续续有些脱线的状态。
这样的片子,某种意义上确实打动了我,毕竟不是专业严苛的影评人,没办法品断一部片子是否真的具有社会意义和深刻内涵,俗人有俗人的生活感慨和思考方式,洒狗血的,或是滥煽情的,或是脱离实际的,或是缺乏新意的,其实本身都没那么重要。看戏么,看得本来就不是自己的生活,别人的存在自有他们本身的合理性,重要的是也许某一句话,某个眼神,某台场景,让你觉得心有波澜,就已经是不容易了。对电影的期望值与要求不要太高,能够得偿所愿是一种幸运,可是毕竟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尽善尽美的事。
除却色彩明丽唯美的风光布景,片子本身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从第一部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情感基调与情节走向,无非这世界上又一对纠结在感情中的男女,折腾自己,折磨别人,看客或同情或感伤或冷眼相待,转过身便各自继续生活,没人愿意再过多在意后来怎样。自己的生活还有那么多波折坎坷,谁还有心顾忌他人?《非2》却比《非1》有意思了点。第一部讨论爱情,这本就不该是一场激情游戏,风花雪月只是点缀,彼此玩弄并不能让任何人得到快感,所以非诚勿扰。第二部看似事关婚姻,于是牵扯出许多责任,许多事关两个个体不能相容的矛盾,或是人类喜新厌旧的本能。然而更能让人有所触动的也许是见人生苦短的无奈,因知音难寻的愁苦,为外物所累的疲惫,对自我价值的怀疑。所以有关香山的情节,是我在这片子里看得最专注的部分。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这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这首诗现在应该已经广为流传了。让我欣喜的是它出现在一个人的道别仪式上,出自一个看似成熟的小女孩口中,更多了几分清澄无暇,多了几分沉重伤感。有心的人必然会将自己置身诗境之中,随之感动或心恸。然而爱情又怎么可能是诗句或人心的所有主题,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闻此而泫然泪下。
突然觉得香山其实也算幸福。尽管面对自己辛苦而风光的一生他显得烦躁而疲惫,然而可以平静泰然地眼看着自己的死,就足以把前面所有的积怨一笔勾销了。人之将死,最大的幸运是能看到这个世界最后的最纯粹的真诚与善良,也许这一生里你与虚多人许多人积仇结怨,你被许多人指点评论,你为许多人牵连受累,可是当你死的那一刻这些都不存在了,在你葬礼上的每个人都难免对你心生怜悯,因为离开之后你永远都不会出现在他们新的生活里。而你,其实应当感谢这短暂匆忙的一生有人打扰你,让你厌烦,抱怨,可是没有他们,又怎么可能有你的人生。
一个人的人生,说白了就是他遇见了怎样的人。
写到这里,感觉大多都是赘述,真正的体会并没有被完整的表达几分。也许有些情绪是很难用诉诸言语的。可是我越来越感觉到,作为一个并不完整的自己,我能理解的世界真的非常局限。就比如关于友谊与爱情,原本总以为只要一时兴起就是爱了,然而时光流逝,爱的形影也会逐渐模糊消散,这不是随人所愿的,所以也不必过分为之伤怀。如今明白,其实不懂珍重才是最坏的习惯。没有无缘无故的打扰,所以不要没心没肺的忽视。站在时光的末尾回身望,没钱没权并无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空空荡荡才最悲伤。
一直记得一句话,谈不上喜欢,只是觉得难忘,叫做,如果一个人死的时候能有四个愿意为他抬棺材的人,也就足够了。四个人,算上亲人,恋人,友人,社交广泛的人可以罗列四的N次方。然而,愿意,乐意,真心真意,难道真有四人?
所以,谢谢你,打扰我。在这个四人难寻的一生中,你让我多了一份希望。
-
闻风丧胆黄药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30 16: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