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ACT展演之小玉快评:致命剧评VSwoman,这一夜一守岁VS动物农庄VS路易康
从2009年开始关注到ACT的展演,那个时候还叫“亚洲当代戏剧季”,不出国门,可以欣赏到国外的优秀剧目,实乃一大幸事。去年的展演剧目中看了《希特勒最后的疯狂》《早安,妈妈》(日本道化座剧团)以及上海本土的许多作品,意犹未尽所以这次一出海报就兴冲冲地选择了这几出来观摩:
1.《致命剧评》——又名《一个剧评家的意外死亡》,芬兰瑞典语国家剧院展演。故事讲、述了戏剧导演甲因为剧评人乙的一次差评,导致剧场停、LP背叛的窘境,一时义愤的甲找到了乙理论,言辞激烈间乙心脏病发,甲见死不救还伪造了报假警的现场;其后甲锒铛入狱,因缘际会,他结识了高智商的变态杀人犯丙,丙创作了一部描写分尸人生的长篇小说,甲出狱后很想把这部小说排练成戏剧人生,怎奈终不遂愿,而此刻丙越狱来到甲的家中,威胁所有的排练必须严格按照小说既有的模式,甲不得做任何改编,最终丙杀死了甲。。。。
换位思考下,这个甲就是个杯具。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起码九成九,点背还没个垫背的。不过关键点不在此,戏剧人的无可奈何一览无遗,就像剧评家所说,剧评家花在每部戏上的时间可能仅仅是几分钟,浅尝辄止、狗尾续貂、黑白颠倒、粗制滥编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带来的后果,除了不可逆地打击到戏剧人的激情外,也是对喜爱戏剧的观众的亵渎;其实剧评人应作为客观第三方而存在,否则诸多诟病只怕是难以平复。依我的观点,戏剧的前半段或许更多地站在了戏剧人的角度,而戏剧的后半段便开始关注观众额视角了,丙作为原著的作者,也是这部戏的第一观众,作为对自身逻辑的肯定,丙坚持不能做任何修改,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戏剧改编的窘境,很多戏剧作品并不是原创,而是多以影视剧 、热门小说改编而成。对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否能够挖掘而不流失原著的精华,是个深刻而严峻的课题,很多戏剧改编并不成功,原因也就在于此。
小玉快评:戏剧不是生活,导演剧评人编剧也不是生活的主角,三权分立可得长久。
PS:不解这部剧有否触及广电的底线,总之被和谐了是不争的事实。
2. 《woman,这一夜一守岁》——由台湾戏剧表演家剧团演绎,团长系上戏校友李宗熹。整部戏当之无愧是ACT2010的催泪第一弹,泪而是中带笑的分寸是很难把握的,家庭伦理题材也是很容易走形式化的,但是李宗熹做得很好,所有的在场观众看罢都感同身受,纷纷表示想立即回家!戏剧中安排了祖孙三代女人的波折命运,阿兹海默氏(即老人痴呆症)的外婆,总是不记得自己做过的事,甚至时常认不出女儿和外孙女,但她心心念念的就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吃个团圆的年夜饭;但儿子当年一失足至今下落不明,女儿常年在台北打拼鲜有归期,外孙女在USA求学也终年不归,老人每年的固定节目就是打长途电话但总是失望而归。。。。。直到这一年的除夕,女儿带着外孙女归来,老外婆喜出望外,于是做了满满一桌的年夜饭!失踪多时的儿子也终于求诚归来,外孙女也带来了自己的BF,一切ms都很圆满了,正当大家其乐融融开吃时,老外婆的病犯了,她把外孙女的bf当成了已过世的丈夫或者是已抛弃女儿的女婿。。。。。于是乎女儿和外孙女联合BF演了一幕幕离散剧。。。。。到最后一家人终于整整齐齐吃上年夜饭了。
其实这段关于善意谎言的故事,来自于李宗熹的亲身经历,当年他父亲过世,家人联合在一起欺骗他祖母,于是乎成了后就了《你是我爸爸》这出剧,听李宗熹讲他的过往就是一整篇情景喜剧的浓缩,有笑有泪有生活!
小玉快评:生活总是有诸多不如意,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吧!笑中带泪的喜剧往往可以触及人心!我会关注《邮差》!!
3.动物农庄——马来西亚剧团内部展演,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片段,但观众这纷纷表示不枉此行。该剧改编自奥威尔的小说《动物农庄》,讲述了梅纳农庄的动物们推翻了人的统治,赶走了欺压动物的人,建立了动物当家作主的“动物农庄”,想实现“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理想。而事实却是以公猪拿破仑为首的猪成了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动用一切手段剥削压迫其它动物,拿破仑却尽情享乐……本书笔触生动,引人入胜,对反乌托邦世界的描绘,别具洞见,笔锋犀利。作者曾说:“群众是靠不住的,但毕竟还得依靠他们。”然而身为“群众”的我们,又能够依靠什幺呢?现代人的处事观在这里深思,让我很惊讶的是小说的结尾部分“他们竟是如此的相似!而今,不必再问猪的面孔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外面的眼睛从猪看到人,又从人看到猪,再从猪看回到人:但他们已分不出究竟谁是猪,谁是人了。。。。。”演出片段表现了老马鲍克斯的惨痛经历以及猪们对动物们的欺压,一部很讽刺时政的小说,所以也被和谐了。。。。。相信如果全剧展演必将造成轰动效应。剧团展示的其他剧目片段也都是力切时事,他们关注到“母语”问题,关注到“城市人的生存危机”,这在国内剧团中较少呈现。
小玉快评:讽刺时政的戏是给力,但往往会被和谐,如子弹再飞一会,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4.《路易斯·康》——HK建筑音乐剧,由十二面体剧团带来。路易斯·康可以说是建筑界的泰斗人物,被称为建筑界的诗哲,大器晚成的他五十多岁时才真正成为一代宗师,他的建筑作品通常是在质朴中呈现出永恒和典雅。这次的展演路易斯·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剧中有很多是灯影交叠中的建筑设计图,有路易康的“独白”,阐述了他对建筑的理念,很多建筑师看罢都纷纷表示仿佛回到大学课堂再次领会建筑的灵魂。
小玉彼时对建筑也有几丝兴趣,尝试融入,不过毕竟隔行如隔山,很难在瞬息间带入。
小玉快评:于建筑师为饕餮,于小民即使嚼蜡了。。。
综合考量:个人推崇生活派系的《woman,这一夜一守岁》!煽情指数五星!剧情编排五星!
1.《致命剧评》——又名《一个剧评家的意外死亡》,芬兰瑞典语国家剧院展演。故事讲、述了戏剧导演甲因为剧评人乙的一次差评,导致剧场停、LP背叛的窘境,一时义愤的甲找到了乙理论,言辞激烈间乙心脏病发,甲见死不救还伪造了报假警的现场;其后甲锒铛入狱,因缘际会,他结识了高智商的变态杀人犯丙,丙创作了一部描写分尸人生的长篇小说,甲出狱后很想把这部小说排练成戏剧人生,怎奈终不遂愿,而此刻丙越狱来到甲的家中,威胁所有的排练必须严格按照小说既有的模式,甲不得做任何改编,最终丙杀死了甲。。。。
换位思考下,这个甲就是个杯具。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起码九成九,点背还没个垫背的。不过关键点不在此,戏剧人的无可奈何一览无遗,就像剧评家所说,剧评家花在每部戏上的时间可能仅仅是几分钟,浅尝辄止、狗尾续貂、黑白颠倒、粗制滥编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带来的后果,除了不可逆地打击到戏剧人的激情外,也是对喜爱戏剧的观众的亵渎;其实剧评人应作为客观第三方而存在,否则诸多诟病只怕是难以平复。依我的观点,戏剧的前半段或许更多地站在了戏剧人的角度,而戏剧的后半段便开始关注观众额视角了,丙作为原著的作者,也是这部戏的第一观众,作为对自身逻辑的肯定,丙坚持不能做任何修改,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戏剧改编的窘境,很多戏剧作品并不是原创,而是多以影视剧 、热门小说改编而成。对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否能够挖掘而不流失原著的精华,是个深刻而严峻的课题,很多戏剧改编并不成功,原因也就在于此。
小玉快评:戏剧不是生活,导演剧评人编剧也不是生活的主角,三权分立可得长久。
PS:不解这部剧有否触及广电的底线,总之被和谐了是不争的事实。
2. 《woman,这一夜一守岁》——由台湾戏剧表演家剧团演绎,团长系上戏校友李宗熹。整部戏当之无愧是ACT2010的催泪第一弹,泪而是中带笑的分寸是很难把握的,家庭伦理题材也是很容易走形式化的,但是李宗熹做得很好,所有的在场观众看罢都感同身受,纷纷表示想立即回家!戏剧中安排了祖孙三代女人的波折命运,阿兹海默氏(即老人痴呆症)的外婆,总是不记得自己做过的事,甚至时常认不出女儿和外孙女,但她心心念念的就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吃个团圆的年夜饭;但儿子当年一失足至今下落不明,女儿常年在台北打拼鲜有归期,外孙女在USA求学也终年不归,老人每年的固定节目就是打长途电话但总是失望而归。。。。。直到这一年的除夕,女儿带着外孙女归来,老外婆喜出望外,于是做了满满一桌的年夜饭!失踪多时的儿子也终于求诚归来,外孙女也带来了自己的BF,一切ms都很圆满了,正当大家其乐融融开吃时,老外婆的病犯了,她把外孙女的bf当成了已过世的丈夫或者是已抛弃女儿的女婿。。。。。于是乎女儿和外孙女联合BF演了一幕幕离散剧。。。。。到最后一家人终于整整齐齐吃上年夜饭了。
其实这段关于善意谎言的故事,来自于李宗熹的亲身经历,当年他父亲过世,家人联合在一起欺骗他祖母,于是乎成了后就了《你是我爸爸》这出剧,听李宗熹讲他的过往就是一整篇情景喜剧的浓缩,有笑有泪有生活!
小玉快评:生活总是有诸多不如意,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吧!笑中带泪的喜剧往往可以触及人心!我会关注《邮差》!!
3.动物农庄——马来西亚剧团内部展演,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片段,但观众这纷纷表示不枉此行。该剧改编自奥威尔的小说《动物农庄》,讲述了梅纳农庄的动物们推翻了人的统治,赶走了欺压动物的人,建立了动物当家作主的“动物农庄”,想实现“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理想。而事实却是以公猪拿破仑为首的猪成了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动用一切手段剥削压迫其它动物,拿破仑却尽情享乐……本书笔触生动,引人入胜,对反乌托邦世界的描绘,别具洞见,笔锋犀利。作者曾说:“群众是靠不住的,但毕竟还得依靠他们。”然而身为“群众”的我们,又能够依靠什幺呢?现代人的处事观在这里深思,让我很惊讶的是小说的结尾部分“他们竟是如此的相似!而今,不必再问猪的面孔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外面的眼睛从猪看到人,又从人看到猪,再从猪看回到人:但他们已分不出究竟谁是猪,谁是人了。。。。。”演出片段表现了老马鲍克斯的惨痛经历以及猪们对动物们的欺压,一部很讽刺时政的小说,所以也被和谐了。。。。。相信如果全剧展演必将造成轰动效应。剧团展示的其他剧目片段也都是力切时事,他们关注到“母语”问题,关注到“城市人的生存危机”,这在国内剧团中较少呈现。
小玉快评:讽刺时政的戏是给力,但往往会被和谐,如子弹再飞一会,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4.《路易斯·康》——HK建筑音乐剧,由十二面体剧团带来。路易斯·康可以说是建筑界的泰斗人物,被称为建筑界的诗哲,大器晚成的他五十多岁时才真正成为一代宗师,他的建筑作品通常是在质朴中呈现出永恒和典雅。这次的展演路易斯·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剧中有很多是灯影交叠中的建筑设计图,有路易康的“独白”,阐述了他对建筑的理念,很多建筑师看罢都纷纷表示仿佛回到大学课堂再次领会建筑的灵魂。
小玉彼时对建筑也有几丝兴趣,尝试融入,不过毕竟隔行如隔山,很难在瞬息间带入。
小玉快评:于建筑师为饕餮,于小民即使嚼蜡了。。。
综合考量:个人推崇生活派系的《woman,这一夜一守岁》!煽情指数五星!剧情编排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