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艾石年度音樂盤點Part Ⅰ —— 港樂專輯
時至年末,早於月初已開始著手整理今年內出版的所有專輯,進行年度盤點總結。翻看日誌,才知道我已有一年時間沒有寫過樂評,上一篇已經是2009年的音樂總結。這一年,接觸的音樂種類多了,範圍廣了,聽了許多之前少聽或不會去聽的專輯,但沒寫過半篇樂評,最多只是用「微博體」作簡略推薦。大概是自己思考的問題多了,需要時間來好好沉澱。
有別於往年一口氣將中西樂壇所有專輯排出年度二十大,今年根據聽歌比重決定分爲「廣東專輯」和「非廣東專輯」,各有十個位置。
第一位:RubberBand - Connected
能做到每首歌曲都讓我愛不釋手的廣東專輯,在今年終於找到《Connected》(而上一張讓我有同樣感覺的已經是5年前的《U87》)。經歷過「飛船升空」、「宇宙間照耀」后,RubberBand終於回到地球,繼續用最擅長的音樂將處於社會中不同群體「連結」起來。整體上還是延續了RB一貫多元化的曲風,而水準之上的編曲的確能讓聽者更容易投入,不但運用了更多的樂器去丰富,更邀請到兒童合唱團和歌手朋友擔任和音,讓整張專輯充滿了關懷與愛。其中《hello?》間奏中長笛的加入和《天連地》後段加入小朋友的「La La La……」叫我驚喜。這次在歌詞部份的著墨更重,寫盡人生百態,有著出其不意的驚喜感:既探討著近在大家身邊的激進「80後」心態,也關注著遠方遭遇不同災害的災民;既有以電話推銷員身份說盡打工一族爲達到業績只好逆來順受、卑躬屈膝的辛酸,也有囍宴上見證過不少愛侶修成正果,對愛仍充滿希望的樂手;這邊廂細訴着難以彌補的遺憾,那邊廂在哼唱着重遇舊愛故意裝出的釋然……RubberBand 成功用如橡膠般韌性的音樂在精心的鋪排下,將社會其中十二個縮影完美地連結起來,發放着正面、積極的能量,「為城市在配樂」。
第二位:C AllStar - Make it happen
根本連自己也沒有預料到,2010年會這麼這麼喜歡C AllStar。首先派台的《iSing》和《白色信件 (Let It Snow)》不是不好聽,四個人也是近年樂壇難得一見的好聲音,但就是缺少了一個記憶點,去讓我記住他們四個叫「C AllStar」。直到3月初聽完整張《Make it happen》,他們四個的的確確感動了我,無論是歌曲演繹上,還是其對音樂的熱愛,這種感動是難以描述,但真真切切地影響了我。聽他們的專輯,會不自覺感染到歌曲中所傳遞的快樂和正能量。《80後時代曲》裡面有一句感觸頗深「只考好中英數 叫兩老暫時驕傲」,以前的自己就是這樣活著,到近年才慢慢找回迷失的自我。他們的歌說不上有深遠的時代或是社會影響力,但卻承載著一份80後初踏社會應有的責任感,一整年也一直勉勵著我。《Make it happen》只是一個起步,但這步邁得並不容易。但相信到第二張專輯推出時,你們能夠邁出更大的一步。釗峰、On仔、King同Jase,2011年繼續加油!
(題外話,在聽過《足球先生》、《全情關注》、《天梯》和《我們的胡士托》後,已有打算將他們的第二張專輯放在年度十大的第二甚至第一位,無奈在截數期前還未推出,唯有留待明年。)
第三位:農夫 - 奇蹟
分拆上市的策略成功了,他們的確在自己的音樂上創造了奇蹟。老實說,之前的幾張專輯能吸引我的作品都只是一首起兩首止,喜歡的更是少之又少。沒想到《奇蹟》二人分開監製,卻有產生了「1 + 1 > 2」的化學作用,陸永那邊rap盡時下最流行的話題,整容、韓流、毒品等,極盡胡鬧之余卻能做到字字珠璣;而C君將題材重心放在人生問題上,戀愛、婚姻、買樓、生兒育女……雖是說教卻發人深省。當然明顯進步的還有音樂部份,音樂性較前幾張專輯變得更強。加入新的音樂人參與後,曲風也變得多元化。《奇蹟》的「奇蹟」之處就在於再一次告訴了樂迷:「香港樂壇原來還有Rap!」
第四位:林二汶 (林一峰創作) - WHEN SHE SINGS
另一個分拆上市的成功例子。作為一峰歷年創作的回顧,演繹的重任交由二汶就最合適不過。畢竟除了一峰本人外,她對作品的解讀應該是最到位的一個。坦白說,之前都知道二汶的聲音是很好,但at17時期始終不能讓我很感動的一個瞬間。相反作獨立發展后,她不只一次讓我有想哭的衝動。在《WHEN SHE SINGS》中,二汶近乎完美的聲音加上無瑕疵的演繹,絕對能成為本人心目中的最佳演繹女演唱人。記得初次聽畢《無忘花》,渾身真的會有一種發麻的感覺,二汶帶點絕望的歌聲在何秉的琴聲引導下,仿佛將聽者的情緒不斷推向懸崖邊,絶不敢隨便喘一口氣。另外也喜歡《柏林穹蒼下》(原唱谷祖琳)和《Honey Honey》(原唱孫燕姿),前者找來老搭檔Ellen幫忙編曲,單靠一把吉他彈奏就能營造出強烈的畫面感;後者一改原版的調皮淘氣,多了點女人味。
第五位:林奕匡 - Loaded
這張有三首國語歌和兩首廣東歌的EP,在今年的歸類確實有點尷尬,根據製作班底還是決定將其劃分到廣東碟這邊。乍聽之下,以唱作人身份加入樂壇的他,身上的確多少有着其他人的影子,是方大同還是王力宏?無論是誰,也在某程度上說明了他的音樂造詣絶不容小覷。把整張專輯反覆聽了幾次後,他的音樂的確欠缺了方大同的那份秀氣,但多了一份放肆的活潑跳脫;的確少了王力宏那份霸氣,卻多了一份初生之犢的執著倔強;我也絕對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他不是誰的影子,他就是林奕匡。一手包辦了EP中所有旋律,且做到了曲風的多樣。在演繹方面,無論是大師操刀的《雨落大地》、荒誕玩味的《奇情夜》、總結失敗戀愛經驗來自勉的《一個也不能少》,又或是竭力爲愛人傷春悲秋的《寫詩》,還是一語點破殘酷現實的《浮生六記》,都恰到好處,毫無彆扭感,但暫時的硬傷是唱功不夠紮實,穩定度不足,需多重視並在以後一一改進。同時有點驚訝他在國語和粵語的唱法差別會這麼大。作為一位新人,初試啼聲已經能交出了一份讓人非常滿意的答卷。
第六位:林子祥 - Lamusique
極少歌手會選擇去重唱自己的經典作品,挑戰自己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沒有足夠勇氣,哪敢去挑戰自己最爲普羅大眾接受的那部分。對比上一張《佐治地球轉》曲高和寡,這次翻玩舊作總算拉近了與樂迷之間的距離。既然選擇重玩經典,某程度上都需要擺脫原曲的影子,因此《Lamusique》 在編曲花上的心思應該不比製作一首全新歌曲所需的要少。《十分十二寸》後阿Lam基本上沒出過medley,引頸以待的樂迷終於在這張新專輯中才盼到兩首,當中以《父親medley》來得最為感動。Sally助陣對唱的《零時十分》,才發現他們已經牽手走過風風雨雨的二十多年。專輯風格偏Jazz,加上林子祥醇厚的低音,感覺仿似是長大後用另一種心態再去品嚐同一瓶紅酒,才懂得當初嚐到的苦澀只欠缺了人生的歷練。當人大了,面對的環境不同了,才發覺這些歌是最容易進入到你心坎的旋律。
第七位:楊千嬅 - Home
回歸華星,重投人山人海團隊的懷抱,才知道過去三年是偏離最真實的自己有多遠,才能無悔地高唱「沒有過去的你 何來今天的我」。對我而言,「楊千嬅」更是一份難以割捨的感情。2010年,終於可以穿上《斗零踭》,「搖曳風騷」地踏著大步,步出陰霾,走進紅館,渡過同笑同哭的幾個晚上;在大銀幕上,以春嬌和洛昕鼓勵着在愛情中等待著的人;再到今天哼唱著《我係我》,與Mr. Real步入婚姻的殿堂。這張《Home》正好將你豐盛的2010年作了一個完美的Roundup。
第八位:周國賢 - Implode
過去6年時間,不斷在堅持與妥協中設法讓自己在歌手和樂隊取得平衡,然而市場還是主導了一切。而立之年,選擇轉會,以Solo歌手身份重新出發。新專輯明顯感受到《溫室氣球》和《光》時期的年少氣盛慢慢褪去,不再是那年不知天高地厚的「搖滾叛徒」,而是沉澱後將想法於「內部爆發」,多了的是一份成熟和自省,但心中那團火從未熄滅過。《Implode》應該是Endy的一個音樂轉捩點,找來多年的戰友Goro(Zarahn的高佬)共同監製,終於在Pop Rock與Balled之間做到了較好的平衡。這次進步不少的,還有一直被樂迷詬病的Vocal部份,尤其《最終幕》vocal的處理,多了一份對家人的責任和愛,確實可以感受到其誠意。《Implode》標誌着周國賢音樂想法上的成熟,希望這是全面爆發前的一次預演。
第九位:柯廸夫Octave Soundtrack
相比起舞台劇前推出的Single,這張Soundtrack承載着整個舞台劇所有人的心血,來得更厚重。在對這部劇有了基本瞭解後,再來聽這張soundtrack,就算你沒看過也會有一份感動,無論是歌曲還是instrumental,你總會找到感動位。尤其在聽到這個版本的《小團圓》時,那種「震撼」與在聽原版時不可比擬的。琴和弦樂的比重大了,而voval部份雖減少了,但一出現便營造出點睛的效果,會令人屏住呼吸,會感覺到時間好像停頓下來的,那些好片段會一幕一幕浮現。
第十位:at17 - Just the two of us... until we meet again live
第十位往往是每年最難選的一個位置,而今年在最後選這張之前,候選的還有《Erika》、《空港》和《Taste the Atmosphere》。敲定這張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真心能感受到她們在這場Unplugged Live花的心思,完美地為二人暫時的獨立發展畫上一個分隔號。雖然整場演出貫穿主要是吉他一種樂器,但二人合拍的重唱足以讓你的耳朵聽到更多的意想不到。《弱水三千》在她們手上,不再詭秘,而是化成潺潺流水,悄無聲息地流過;而《開到荼蘼》少了點冷傲,倒像與朋友學習佛理;還有《快樂不快樂》的閑適、《給十年後的我》的自省……整張專輯,她們仿如用音樂為我們表演了一場拍案叫絕的魔術演出。
有別於往年一口氣將中西樂壇所有專輯排出年度二十大,今年根據聽歌比重決定分爲「廣東專輯」和「非廣東專輯」,各有十個位置。
第一位:RubberBand - Connected
能做到每首歌曲都讓我愛不釋手的廣東專輯,在今年終於找到《Connected》(而上一張讓我有同樣感覺的已經是5年前的《U87》)。經歷過「飛船升空」、「宇宙間照耀」后,RubberBand終於回到地球,繼續用最擅長的音樂將處於社會中不同群體「連結」起來。整體上還是延續了RB一貫多元化的曲風,而水準之上的編曲的確能讓聽者更容易投入,不但運用了更多的樂器去丰富,更邀請到兒童合唱團和歌手朋友擔任和音,讓整張專輯充滿了關懷與愛。其中《hello?》間奏中長笛的加入和《天連地》後段加入小朋友的「La La La……」叫我驚喜。這次在歌詞部份的著墨更重,寫盡人生百態,有著出其不意的驚喜感:既探討著近在大家身邊的激進「80後」心態,也關注著遠方遭遇不同災害的災民;既有以電話推銷員身份說盡打工一族爲達到業績只好逆來順受、卑躬屈膝的辛酸,也有囍宴上見證過不少愛侶修成正果,對愛仍充滿希望的樂手;這邊廂細訴着難以彌補的遺憾,那邊廂在哼唱着重遇舊愛故意裝出的釋然……RubberBand 成功用如橡膠般韌性的音樂在精心的鋪排下,將社會其中十二個縮影完美地連結起來,發放着正面、積極的能量,「為城市在配樂」。
第二位:C AllStar - Make it happen
根本連自己也沒有預料到,2010年會這麼這麼喜歡C AllStar。首先派台的《iSing》和《白色信件 (Let It Snow)》不是不好聽,四個人也是近年樂壇難得一見的好聲音,但就是缺少了一個記憶點,去讓我記住他們四個叫「C AllStar」。直到3月初聽完整張《Make it happen》,他們四個的的確確感動了我,無論是歌曲演繹上,還是其對音樂的熱愛,這種感動是難以描述,但真真切切地影響了我。聽他們的專輯,會不自覺感染到歌曲中所傳遞的快樂和正能量。《80後時代曲》裡面有一句感觸頗深「只考好中英數 叫兩老暫時驕傲」,以前的自己就是這樣活著,到近年才慢慢找回迷失的自我。他們的歌說不上有深遠的時代或是社會影響力,但卻承載著一份80後初踏社會應有的責任感,一整年也一直勉勵著我。《Make it happen》只是一個起步,但這步邁得並不容易。但相信到第二張專輯推出時,你們能夠邁出更大的一步。釗峰、On仔、King同Jase,2011年繼續加油!
(題外話,在聽過《足球先生》、《全情關注》、《天梯》和《我們的胡士托》後,已有打算將他們的第二張專輯放在年度十大的第二甚至第一位,無奈在截數期前還未推出,唯有留待明年。)
第三位:農夫 - 奇蹟
分拆上市的策略成功了,他們的確在自己的音樂上創造了奇蹟。老實說,之前的幾張專輯能吸引我的作品都只是一首起兩首止,喜歡的更是少之又少。沒想到《奇蹟》二人分開監製,卻有產生了「1 + 1 > 2」的化學作用,陸永那邊rap盡時下最流行的話題,整容、韓流、毒品等,極盡胡鬧之余卻能做到字字珠璣;而C君將題材重心放在人生問題上,戀愛、婚姻、買樓、生兒育女……雖是說教卻發人深省。當然明顯進步的還有音樂部份,音樂性較前幾張專輯變得更強。加入新的音樂人參與後,曲風也變得多元化。《奇蹟》的「奇蹟」之處就在於再一次告訴了樂迷:「香港樂壇原來還有Rap!」
第四位:林二汶 (林一峰創作) - WHEN SHE SINGS
另一個分拆上市的成功例子。作為一峰歷年創作的回顧,演繹的重任交由二汶就最合適不過。畢竟除了一峰本人外,她對作品的解讀應該是最到位的一個。坦白說,之前都知道二汶的聲音是很好,但at17時期始終不能讓我很感動的一個瞬間。相反作獨立發展后,她不只一次讓我有想哭的衝動。在《WHEN SHE SINGS》中,二汶近乎完美的聲音加上無瑕疵的演繹,絕對能成為本人心目中的最佳演繹女演唱人。記得初次聽畢《無忘花》,渾身真的會有一種發麻的感覺,二汶帶點絕望的歌聲在何秉的琴聲引導下,仿佛將聽者的情緒不斷推向懸崖邊,絶不敢隨便喘一口氣。另外也喜歡《柏林穹蒼下》(原唱谷祖琳)和《Honey Honey》(原唱孫燕姿),前者找來老搭檔Ellen幫忙編曲,單靠一把吉他彈奏就能營造出強烈的畫面感;後者一改原版的調皮淘氣,多了點女人味。
第五位:林奕匡 - Loaded
這張有三首國語歌和兩首廣東歌的EP,在今年的歸類確實有點尷尬,根據製作班底還是決定將其劃分到廣東碟這邊。乍聽之下,以唱作人身份加入樂壇的他,身上的確多少有着其他人的影子,是方大同還是王力宏?無論是誰,也在某程度上說明了他的音樂造詣絶不容小覷。把整張專輯反覆聽了幾次後,他的音樂的確欠缺了方大同的那份秀氣,但多了一份放肆的活潑跳脫;的確少了王力宏那份霸氣,卻多了一份初生之犢的執著倔強;我也絕對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他不是誰的影子,他就是林奕匡。一手包辦了EP中所有旋律,且做到了曲風的多樣。在演繹方面,無論是大師操刀的《雨落大地》、荒誕玩味的《奇情夜》、總結失敗戀愛經驗來自勉的《一個也不能少》,又或是竭力爲愛人傷春悲秋的《寫詩》,還是一語點破殘酷現實的《浮生六記》,都恰到好處,毫無彆扭感,但暫時的硬傷是唱功不夠紮實,穩定度不足,需多重視並在以後一一改進。同時有點驚訝他在國語和粵語的唱法差別會這麼大。作為一位新人,初試啼聲已經能交出了一份讓人非常滿意的答卷。
第六位:林子祥 - Lamusique
極少歌手會選擇去重唱自己的經典作品,挑戰自己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沒有足夠勇氣,哪敢去挑戰自己最爲普羅大眾接受的那部分。對比上一張《佐治地球轉》曲高和寡,這次翻玩舊作總算拉近了與樂迷之間的距離。既然選擇重玩經典,某程度上都需要擺脫原曲的影子,因此《Lamusique》 在編曲花上的心思應該不比製作一首全新歌曲所需的要少。《十分十二寸》後阿Lam基本上沒出過medley,引頸以待的樂迷終於在這張新專輯中才盼到兩首,當中以《父親medley》來得最為感動。Sally助陣對唱的《零時十分》,才發現他們已經牽手走過風風雨雨的二十多年。專輯風格偏Jazz,加上林子祥醇厚的低音,感覺仿似是長大後用另一種心態再去品嚐同一瓶紅酒,才懂得當初嚐到的苦澀只欠缺了人生的歷練。當人大了,面對的環境不同了,才發覺這些歌是最容易進入到你心坎的旋律。
第七位:楊千嬅 - Home
回歸華星,重投人山人海團隊的懷抱,才知道過去三年是偏離最真實的自己有多遠,才能無悔地高唱「沒有過去的你 何來今天的我」。對我而言,「楊千嬅」更是一份難以割捨的感情。2010年,終於可以穿上《斗零踭》,「搖曳風騷」地踏著大步,步出陰霾,走進紅館,渡過同笑同哭的幾個晚上;在大銀幕上,以春嬌和洛昕鼓勵着在愛情中等待著的人;再到今天哼唱著《我係我》,與Mr. Real步入婚姻的殿堂。這張《Home》正好將你豐盛的2010年作了一個完美的Roundup。
第八位:周國賢 - Implode
過去6年時間,不斷在堅持與妥協中設法讓自己在歌手和樂隊取得平衡,然而市場還是主導了一切。而立之年,選擇轉會,以Solo歌手身份重新出發。新專輯明顯感受到《溫室氣球》和《光》時期的年少氣盛慢慢褪去,不再是那年不知天高地厚的「搖滾叛徒」,而是沉澱後將想法於「內部爆發」,多了的是一份成熟和自省,但心中那團火從未熄滅過。《Implode》應該是Endy的一個音樂轉捩點,找來多年的戰友Goro(Zarahn的高佬)共同監製,終於在Pop Rock與Balled之間做到了較好的平衡。這次進步不少的,還有一直被樂迷詬病的Vocal部份,尤其《最終幕》vocal的處理,多了一份對家人的責任和愛,確實可以感受到其誠意。《Implode》標誌着周國賢音樂想法上的成熟,希望這是全面爆發前的一次預演。
第九位:柯廸夫Octave Soundtrack
相比起舞台劇前推出的Single,這張Soundtrack承載着整個舞台劇所有人的心血,來得更厚重。在對這部劇有了基本瞭解後,再來聽這張soundtrack,就算你沒看過也會有一份感動,無論是歌曲還是instrumental,你總會找到感動位。尤其在聽到這個版本的《小團圓》時,那種「震撼」與在聽原版時不可比擬的。琴和弦樂的比重大了,而voval部份雖減少了,但一出現便營造出點睛的效果,會令人屏住呼吸,會感覺到時間好像停頓下來的,那些好片段會一幕一幕浮現。
第十位:at17 - Just the two of us... until we meet again live
第十位往往是每年最難選的一個位置,而今年在最後選這張之前,候選的還有《Erika》、《空港》和《Taste the Atmosphere》。敲定這張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真心能感受到她們在這場Unplugged Live花的心思,完美地為二人暫時的獨立發展畫上一個分隔號。雖然整場演出貫穿主要是吉他一種樂器,但二人合拍的重唱足以讓你的耳朵聽到更多的意想不到。《弱水三千》在她們手上,不再詭秘,而是化成潺潺流水,悄無聲息地流過;而《開到荼蘼》少了點冷傲,倒像與朋友學習佛理;還有《快樂不快樂》的閑適、《給十年後的我》的自省……整張專輯,她們仿如用音樂為我們表演了一場拍案叫絕的魔術演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