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摇的几点想法
土摇这个词好像一下子冒出来的一样,没有什么征兆,当时自己也没留意,后来就发现豆瓣和围脖上到处有人用这个词来说话,再后来发现这个词现在基本就是那些不唱英文歌的中国摇滚乐的代名词。我一直觉得乐队用什么语言创作是乐队的自由,英文中文甚至阿拉伯语都无可厚非,最主要的就是要表达乐队的想法。不得不承认,资讯的发达,让西方摇滚乐几乎轰炸了我们的耳膜,中文摇滚乐的声音越来越少,“土摇”也越来越带有贬义。我对土摇没有偏见,只要能打动我的,我一概不拒绝。想想写几句话吧
1.我原本以为“土摇”只是那些精通英文的人对不懂英文的歌迷或者从业者的蔑称,后来发现,周围好多英文很好的朋友也都对土摇情有独钟,这就说明土摇没有语言问题。
2.刚听了耳光的那张专辑,突然想到二手玫瑰、苏阳这样的乐队为什么不尝试走出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给大家看看。在自己遇到的好多次西方人面对中国摇滚乐的尴尬经历中,我有一个普遍的印象。西方人是很乐于看到中国的摇滚乐的,但是他们对中国传统的东西很在意,比如说当他看到中国一个乐队的演出后,他们会问这和我们的摇滚乐有什么不同?我记得重塑第一次去SXSW的时候,我在芝加哥晨报就看到一篇SXSW的大幅报道,最令我惊讶的是我看到据他们的现场调查,他们认为重塑是最失望的乐队,甚至直接用这样的话点评“the copy of Gang of Four(几乎就是Gang of Four的翻版)”。就我而言,我一直对重塑非常欣赏,无论是台风,音乐还是生活态度上都几乎完美了,但是在西方媒体看来,这样的乐队没有创新,我看到这个报道其实是很失望的。
3.西方人对中国摇滚乐的期待可能是这样的。比如说,在看完一场音乐节的演出后,他们会谈起那支中国乐队怎么样怎么样出色。而不是出现,一群人在回想到底是哪支中国乐队。
两种对话:第一种
“哪支?有中国乐队么?”
“就是那支黄皮肤的东方人”
“他们不是日本人?”
“不不,他们是中国的乐队。”
“哦,这样啊,我还以为他们是日本的,但没什么中国特色啊”
“是,我也觉得很像xxx”
第二种
“那场音乐节上的中国乐队太牛逼了”
“对对,我们都看了”
“吉他模仿古琴的声音太酷了”
1.我原本以为“土摇”只是那些精通英文的人对不懂英文的歌迷或者从业者的蔑称,后来发现,周围好多英文很好的朋友也都对土摇情有独钟,这就说明土摇没有语言问题。
2.刚听了耳光的那张专辑,突然想到二手玫瑰、苏阳这样的乐队为什么不尝试走出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给大家看看。在自己遇到的好多次西方人面对中国摇滚乐的尴尬经历中,我有一个普遍的印象。西方人是很乐于看到中国的摇滚乐的,但是他们对中国传统的东西很在意,比如说当他看到中国一个乐队的演出后,他们会问这和我们的摇滚乐有什么不同?我记得重塑第一次去SXSW的时候,我在芝加哥晨报就看到一篇SXSW的大幅报道,最令我惊讶的是我看到据他们的现场调查,他们认为重塑是最失望的乐队,甚至直接用这样的话点评“the copy of Gang of Four(几乎就是Gang of Four的翻版)”。就我而言,我一直对重塑非常欣赏,无论是台风,音乐还是生活态度上都几乎完美了,但是在西方媒体看来,这样的乐队没有创新,我看到这个报道其实是很失望的。
3.西方人对中国摇滚乐的期待可能是这样的。比如说,在看完一场音乐节的演出后,他们会谈起那支中国乐队怎么样怎么样出色。而不是出现,一群人在回想到底是哪支中国乐队。
两种对话:第一种
“哪支?有中国乐队么?”
“就是那支黄皮肤的东方人”
“他们不是日本人?”
“不不,他们是中国的乐队。”
“哦,这样啊,我还以为他们是日本的,但没什么中国特色啊”
“是,我也觉得很像xxx”
第二种
“那场音乐节上的中国乐队太牛逼了”
“对对,我们都看了”
“吉他模仿古琴的声音太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