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看]梁思成 林徽因
最近似乎这部东西很火,于是跟风看了,如果需要评价的话:基本如实道来了他们的一生。因为大部分内容以前都了解过的,也就可以一边看一边胡思乱想点什么。
给我的感觉,前面一半林徽因的笔墨重,而后面一半则转向梁思成多一点。从福州的三坊七巷开始,现在的门口挂着的是林觉民与冰心的故居,但,林徽因的童年按照推算的话也是那里度过的吧,作为林家的祖宅,后来人最多也只能算过客,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了。更多的是以前不了解林长民,现在一见,用现在的话说:简直是帅呆了,难怪能生出这么漂亮的女儿来。如果和林长民比起来,我倒是觉得梁启超更像一个小正太了。。
对于林长民的一句话印象很深:做一个天才的父亲是很辛苦的。我想,梁思成的心中也一定时刻在想:做一个天才的丈夫可更是要累。尽管营造学社的成就更多是算在梁思成和刘敦桢名下,但从前期很多文章都联合署名梁思成和林徽因来看,只有他们本人才能知道究竟谁的想法更多一些了。如果说林徽因是一个创造家,那么梁思成更接近一个“工匠”的角色,林徽因是一个幻想者,梁思成可以把这些幻想都变成现实,多么美好!
片中提到一点让我哑然无语:当时的日本学者竟然是想证明日本文化是通过中国而间接来自于西方?我终于明白了那个时代日本人的思维真的不是别的国家的人所能理解的。
央视的片子自然照常是煽情的,煽情的话也有打动人心的:当费正清夫妇的学术人生刚拉开篇章的时候,梁思成夫妇的学术巅峰却正在过去。从1931-1937年,他们把最壮年的时刻完成了一生的主要创造,佛光寺的发现是他们的巅峰时刻,也是他们的结束时刻。数学界有个fields奖,年龄上限设定为40岁,因为如果40岁前还无法做出什么成就的话,那只能说明不适合做数学这一行;有一句笑话:如果你40岁前没拿到fields奖,那最好40岁后改行去争取炸药的经济学奖。但对于梁思成来说,35岁时候那一道门却似乎从天而降把世界都封上了。四川自然有无数的石阙崖墓可以研究,但是和之前相比,却可忽略不计了吧。不过相比之下,梁思永50岁就过世了,更可惜了。
纪录片的好处,可以看到很多老照片,还可以看到很多梁林写给费正清夫妇的信,这里表扬一下配音蛮好听的,可惜由于一些原因,却没有费正清夫妇写过来的信,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看到最后,我在想,对于两人来说抗战时是身体的苦闷,在jie*fang后是精神的苦闷,那么其实他们要选的话更需要怎样的生活呢?
另外一些八卦:
梁启超是徐志摩的老师?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师生关系。
李方桂的名字字幕给打错了。。不严谨啊
原来傅斯年在李庄的时候给梁家兄弟向政府要过钱的,对梁思永是应该的,那对梁思成那可以看出傅大炮还是蛮有人情味的。也许他太过于掺和政治了,但对于整个人我还是赞许的。。
普林斯顿给梁思成的是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原来建筑学在西方属于文学范畴?还是理解不同啊?
耶鲁大学的幻灯片保存真好啊,六十年前的都那么清晰!
然后,第一次看到了有关梁思成的录像,在联合国大厦的方案宣讲。
不止营造学社印书困难,连堂堂史语所也看上去很困难,于是才出现一本杂集六同别录,不过看上去这书很nb啊
以上,看片笔记
给我的感觉,前面一半林徽因的笔墨重,而后面一半则转向梁思成多一点。从福州的三坊七巷开始,现在的门口挂着的是林觉民与冰心的故居,但,林徽因的童年按照推算的话也是那里度过的吧,作为林家的祖宅,后来人最多也只能算过客,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了。更多的是以前不了解林长民,现在一见,用现在的话说:简直是帅呆了,难怪能生出这么漂亮的女儿来。如果和林长民比起来,我倒是觉得梁启超更像一个小正太了。。
对于林长民的一句话印象很深:做一个天才的父亲是很辛苦的。我想,梁思成的心中也一定时刻在想:做一个天才的丈夫可更是要累。尽管营造学社的成就更多是算在梁思成和刘敦桢名下,但从前期很多文章都联合署名梁思成和林徽因来看,只有他们本人才能知道究竟谁的想法更多一些了。如果说林徽因是一个创造家,那么梁思成更接近一个“工匠”的角色,林徽因是一个幻想者,梁思成可以把这些幻想都变成现实,多么美好!
片中提到一点让我哑然无语:当时的日本学者竟然是想证明日本文化是通过中国而间接来自于西方?我终于明白了那个时代日本人的思维真的不是别的国家的人所能理解的。
央视的片子自然照常是煽情的,煽情的话也有打动人心的:当费正清夫妇的学术人生刚拉开篇章的时候,梁思成夫妇的学术巅峰却正在过去。从1931-1937年,他们把最壮年的时刻完成了一生的主要创造,佛光寺的发现是他们的巅峰时刻,也是他们的结束时刻。数学界有个fields奖,年龄上限设定为40岁,因为如果40岁前还无法做出什么成就的话,那只能说明不适合做数学这一行;有一句笑话:如果你40岁前没拿到fields奖,那最好40岁后改行去争取炸药的经济学奖。但对于梁思成来说,35岁时候那一道门却似乎从天而降把世界都封上了。四川自然有无数的石阙崖墓可以研究,但是和之前相比,却可忽略不计了吧。不过相比之下,梁思永50岁就过世了,更可惜了。
纪录片的好处,可以看到很多老照片,还可以看到很多梁林写给费正清夫妇的信,这里表扬一下配音蛮好听的,可惜由于一些原因,却没有费正清夫妇写过来的信,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看到最后,我在想,对于两人来说抗战时是身体的苦闷,在jie*fang后是精神的苦闷,那么其实他们要选的话更需要怎样的生活呢?
另外一些八卦:
梁启超是徐志摩的老师?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师生关系。
李方桂的名字字幕给打错了。。不严谨啊
原来傅斯年在李庄的时候给梁家兄弟向政府要过钱的,对梁思永是应该的,那对梁思成那可以看出傅大炮还是蛮有人情味的。也许他太过于掺和政治了,但对于整个人我还是赞许的。。
普林斯顿给梁思成的是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原来建筑学在西方属于文学范畴?还是理解不同啊?
耶鲁大学的幻灯片保存真好啊,六十年前的都那么清晰!
然后,第一次看到了有关梁思成的录像,在联合国大厦的方案宣讲。
不止营造学社印书困难,连堂堂史语所也看上去很困难,于是才出现一本杂集六同别录,不过看上去这书很nb啊
以上,看片笔记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