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行(一):默然爱你——黔城
前言:一个朋友曾说过,真正的旅行就是深入当地的生活,而不是走马观花地看几个景点。在2010.12.21-----12.26期间,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进行了一次真正的旅行。在一个个古香古色的小镇里,经历了天晴、阴天、冷雨、小雪的天气变换的四天,一切美得如一场梦,恍惚得让人需要不时看看火车票,才能确信这段记忆是真的。我不习惯把喜欢写在脸上,相反总在路上会说,我以后可能会忘了这一切。其实,说会忘记的,往往却是记忆最深的。
湘西行(一):默然爱你——黔城
青石板的老街上站着闲谈的街坊,白墙黑瓦的窨子屋边鸭群扑翅奔跑,老人正在阳光下修补盆盆罐罐。店牌仍竖着悬挂的理发店里,没有旋转的街灯,只有老式的理发转椅和头发斑白的中年师傅。还有载着沙石的马匹来回穿梭于小巷间,马掌钉的“蹬蹬”声回旋在耳旁,空气中弥漫着不知谁家的浓浓醇汤的香味……当这些久违的元素出现在面前时,一时竟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独特的湘西民间风情的气息扑面而来,纯纯的。
黔城古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比凤凰古城更早900年。可在湘西的地图上,黔城非常不起眼,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也许也正是因为如此,知道这里的人并不多,所以在这里你看不到什么游人和卖纪念品和土特产的店铺,几乎算不上旅游区。这里的街坊邻居们,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虽然有些房屋已经破落斑驳,但是你能有那份真实的存在感。
在湘西,最常见的就是窨子屋。据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湘西的匪患十分严重,一些有钱人家为了自保,就修建了十分高大结实的砖瓦结构的房子,盖以黑瓦,檐边粉刷白石灰,绘有花鸟山水人物,檐牙高翘,四面密不透风,只留一个出口,方方正正围成“一颗印”的形状,这就是窨子屋。在黔城,最有名的老屋就是张家老屋。除了屋主本身的声望外,《恰同学少年》的拍摄取景也让这里声名鹊起。老屋门口,地面铺着数枚铜钱型地砖,上书福禄寿喜四字。适逢屋主不在家,因此也只能透过门缝张望到屋里中堂高挂“百忍堂”几个烫金大字。
除了窨子屋,还有还有一些风格别致的祠堂与基督教堂。我们去的时候,正是平安夜前夕,当地的信徒们正在布置会场,于是我们就“深入了当地生活”,和她们一起牵绳子挂气球。这是一个十分具有湘西特色的基督教堂,当时阳光正好从屋顶上“十”字玻璃斜斜透射过来,于是“十”字光印出现在每一个气球上,每个气球立马都拥有了神圣的色彩。两天以后,天空刚下过一晚雪,空气中冷冷湿湿。当我们再次路过这里,发现他们正在那小小的教堂里,热热闹闹地表演节目,男女老少坐在椅子上边看节目边乐呵呵地闲聊,那种久违的街坊邻居的集体归属感,以及精神信仰带来的简单幸福,顿时弥漫在我们周围,羡慕不已。
在古城里,有一个奇怪的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在古玩店的字画里,甚至在路边的街灯和地面上都多次出现。我们曾小小讨论了一番,可是没有结果。就这样边走边聊,来到了中正门,也就是古镇尚存的西门,城门及赤砂石的门楼保存完好,取名“中正门”据说是为了纪念蒋介石,由民国时期戴笠所书。出了中正门,便是沅水边,右行数米,有一座芙蓉楼,而我们之前的问题也在这里揭晓谜底。被称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的芙蓉楼,因为王昌龄的那首《芙蓉楼送辛渐》而盛名:“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而那个字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嵌合浓缩版,中国书画同体的巧妙和美感在这里得到充分彰显。芙蓉楼的回廊里坚立有多块历代题诗作赋的镌刻、碑石,据说还有颜真卿、岳飞、米芾等人的手迹。楼里还陈列有一座千年超大樟树根雕,刻有多个民间传说与典故。
沿着沅水边行走,这里的黔城和王昌龄,让我想起了家乡黄州和苏东坡,他们同样是被贬黜至偏远小城,同样在释怀之余赋予所在小城以流传千古的诗句,也同样在颠沛流离中自寻到人生另一种快乐。小小的黔城,却沉淀着不为人知的历史底蕴,让来过这里的人在心底只静静流淌四个字:默然爱你。
湘西行(一):默然爱你——黔城
青石板的老街上站着闲谈的街坊,白墙黑瓦的窨子屋边鸭群扑翅奔跑,老人正在阳光下修补盆盆罐罐。店牌仍竖着悬挂的理发店里,没有旋转的街灯,只有老式的理发转椅和头发斑白的中年师傅。还有载着沙石的马匹来回穿梭于小巷间,马掌钉的“蹬蹬”声回旋在耳旁,空气中弥漫着不知谁家的浓浓醇汤的香味……当这些久违的元素出现在面前时,一时竟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独特的湘西民间风情的气息扑面而来,纯纯的。
![]() |
黔城古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比凤凰古城更早900年。可在湘西的地图上,黔城非常不起眼,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也许也正是因为如此,知道这里的人并不多,所以在这里你看不到什么游人和卖纪念品和土特产的店铺,几乎算不上旅游区。这里的街坊邻居们,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虽然有些房屋已经破落斑驳,但是你能有那份真实的存在感。
在湘西,最常见的就是窨子屋。据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湘西的匪患十分严重,一些有钱人家为了自保,就修建了十分高大结实的砖瓦结构的房子,盖以黑瓦,檐边粉刷白石灰,绘有花鸟山水人物,檐牙高翘,四面密不透风,只留一个出口,方方正正围成“一颗印”的形状,这就是窨子屋。在黔城,最有名的老屋就是张家老屋。除了屋主本身的声望外,《恰同学少年》的拍摄取景也让这里声名鹊起。老屋门口,地面铺着数枚铜钱型地砖,上书福禄寿喜四字。适逢屋主不在家,因此也只能透过门缝张望到屋里中堂高挂“百忍堂”几个烫金大字。
除了窨子屋,还有还有一些风格别致的祠堂与基督教堂。我们去的时候,正是平安夜前夕,当地的信徒们正在布置会场,于是我们就“深入了当地生活”,和她们一起牵绳子挂气球。这是一个十分具有湘西特色的基督教堂,当时阳光正好从屋顶上“十”字玻璃斜斜透射过来,于是“十”字光印出现在每一个气球上,每个气球立马都拥有了神圣的色彩。两天以后,天空刚下过一晚雪,空气中冷冷湿湿。当我们再次路过这里,发现他们正在那小小的教堂里,热热闹闹地表演节目,男女老少坐在椅子上边看节目边乐呵呵地闲聊,那种久违的街坊邻居的集体归属感,以及精神信仰带来的简单幸福,顿时弥漫在我们周围,羡慕不已。
![]() |
在古城里,有一个奇怪的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在古玩店的字画里,甚至在路边的街灯和地面上都多次出现。我们曾小小讨论了一番,可是没有结果。就这样边走边聊,来到了中正门,也就是古镇尚存的西门,城门及赤砂石的门楼保存完好,取名“中正门”据说是为了纪念蒋介石,由民国时期戴笠所书。出了中正门,便是沅水边,右行数米,有一座芙蓉楼,而我们之前的问题也在这里揭晓谜底。被称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的芙蓉楼,因为王昌龄的那首《芙蓉楼送辛渐》而盛名:“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而那个字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嵌合浓缩版,中国书画同体的巧妙和美感在这里得到充分彰显。芙蓉楼的回廊里坚立有多块历代题诗作赋的镌刻、碑石,据说还有颜真卿、岳飞、米芾等人的手迹。楼里还陈列有一座千年超大樟树根雕,刻有多个民间传说与典故。
![]() |
![]() |
沿着沅水边行走,这里的黔城和王昌龄,让我想起了家乡黄州和苏东坡,他们同样是被贬黜至偏远小城,同样在释怀之余赋予所在小城以流传千古的诗句,也同样在颠沛流离中自寻到人生另一种快乐。小小的黔城,却沉淀着不为人知的历史底蕴,让来过这里的人在心底只静静流淌四个字:默然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