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
今天1.1 一个新的开始 第一次认真听了次花鼓戏 在舅舅家补了一堂花鼓戏教育 舅舅同志对于吾等从来没有看过补锅也不知道刘海砍樵的女主角是妖怪表示了甚为吃惊 这也同时让我很吃惊 在我的教育史中 从来没有一个大人说 你 过来给我好好看看这个戏 朋友间也从来没有人说过 啊 你居然没有看过花鼓戏 这个问题 还是第一次被搬上台面引起我的注意 当然舅舅同志的吃惊是含蓄的立马掩饰 但是不幸及时被我捕捉 那么一秒钟的时间 我决定好好看看这个从小听惯了名称却从来不屑了解的名词 放的碟片 看的是几个经典段子 补锅 刘海砍樵 打铜锣 比想象中好看的多 看的还是蛮开心的 即使不看字幕也能听懂很多方言 这种认同感首先颇为让我感动 剧情都很简单贴近生活 对白诙谐有趣 人物动作也很喜感 较之京剧昆曲 就是一个是殿堂一个是家屋 或者 一个是炖鸡一个是小白菜 前者有营养但难消化 后者营养价值没那么高但是随口 在此特别强调舅舅同志外公外婆三位的旁白解说和现身说法 这艺术的高度才没有被被我的无知给无视加无趣掉 因为 首先补锅、打铜锣这些对他们来说是日常生活的小事 于我却是第一次听说 完全不理解是怎么个回事(奶奶倒是极爱忆往昔 但从来都是极富个人感情色彩的以我那时候命苦呀 饭都没得吃开始祥林嫂式的劈里啪啦 要想从中得到客观的信息是很难的.... 爸妈呢 忙于现状 从来不跟我们回忆他们过去鲜活的生命)再加上戏剧本身就是演员用动作表现虚拟的场景的艺术 虚上加虚的结果必然是看不懂 看不懂的乡土结果往往就是被否定掉 还好 有这么几位高人指点 于是 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 那个大生产时期 那个讲思想觉悟树立的简单的道德观的农村生活开始在我的头脑中丰富起来 就像贾樟柯的电影一样 为了听戏不干活了回去被挨训 听完回来几个人一起分角色学着唱 就跟我们看演唱会似的(得知我的妈妈同志居然是个中能人让我很是惊讶 生活深藏了很多东西) 但是当我听着舅舅跟着电视里一块哼的时候还是表示了小惊讶 它只是好看没有到好听到要去学把 怎么还真有人跟着学唱呢 后来意识到 这是很奇妙的一种状况 解释起来基本上是这个样子的 我眼中的花鼓戏可以等同于为舅舅外公外婆他们眼中周杰伦的演唱会 我们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跟着几个只是在台上讲故事的人学唱歌 他们也不理解我们为什么会跟着几个只是在台上蹦跶的人一起唱歌一样样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娱乐腔调 我们学不来花鼓戏 他们也学不来流行曲 但是 做的事情本质上来说 却是一样的 ^_^ 历史呈现了其奇妙的一面 再有 听他们的解说再看这些戏 越发觉得 劳动人民才是艺术不竭的源泉 艺术真得是来源于生活才能鲜活 于我就是一顿看不懂的乱打的动作 其实都有他的意义 它不是凭空想象 都是来自生活的实际生产 刘海砍樵中 舅舅就能一一给道出刘海砍柴的时候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干嘛 这的确是花鼓戏能深入民心的法宝。
其实这篇日志的目的不是在讲戏 只是想说说过去和现在 我那无源头的怀旧感又一发不可收拾 曾经的一个傻到极致的念想再度发芽 要是能像贾樟柯那样 也拍上一部车站 然后写 献给我的爸爸妈妈 哈哈 那该多好~
其实这篇日志的目的不是在讲戏 只是想说说过去和现在 我那无源头的怀旧感又一发不可收拾 曾经的一个傻到极致的念想再度发芽 要是能像贾樟柯那样 也拍上一部车站 然后写 献给我的爸爸妈妈 哈哈 那该多好~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