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江湖
有大江大湖的水乡,必然有美食美景,武汉亦然。但中原冬日严寒,不宜狂游,我是一门心思奔着前者去的,浑身上下只剩一个心眼,就是吃。
到的第二日就大雪湮城。豆皮鸭颈热干面这些遍布全国的小食早就打发不走我,今次是打定主意专吃本土时令菜。也难不倒主人家,马上就笑晏晏带我去吃鱼。车轮碾过一路白雪,顿时无名自喜起来,仿佛我们是一行访艳寻芳的风尘少侠,马蹄得得都是风流。
好水出好鱼。那沾了贵气身价备增的武昌鱼自不消说,这里是连寻常鱼家常烧法都教人喝彩。江鱼就更矜贵些,比如鲶鱼,鮰鱼,胖头鱼,鲜嫩而少刺,白雪雪的肉身最适合清蒸或炖汤,保持原味以鲜取胜。湖也是千里波光的好湖:东湖,梁子湖,汤逊湖,皆产特色鱼虾蟹。但果真绝色出风尘,美食还是得往家常菜馆里寻。这一家,环境简陋,却人声鼎沸,“国民半条鱼”的名字不但趣致,更有十足的大武汉气势。地主介绍它家特色正是专卖半条鱼,鱼只是最寻常的草鱼,剖半后再清蒸就格外鲜嫩入味,白雪雪的鱼肉饱蘸了酱汁,醋味洌,豉香浓,吃到最后我连姜丝都不放过。
此时又正值吃泥蒿的时节,“正月泥,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泥蒿跟江南的芦蒿似而不同,芦蒿为水生,清气就更重些,泥蒿则长于近水泥地,香得更张牙舞爪些。凉拌着好看,绿腰盈盈不足一握,吃起来满是湖水气,泥泽气,人工种植后仍然驯不服的野气;跟腊肉炒着好吃,翠生生的嫩茎饱吸肉香和烟火气,清腴相宜,肥瘦得当,野气也更被收服了几分。
一样是泥里长出来的,还有藕。江南是连藕都沾了娇滴滴的美人气,譬如西湖,只舍得拿来做藕粉羹,桂花糖和水,调出一碗液状的玉;不然就在藕眼儿里填上糯米,用红糖焖至甜腻酥烂,吃时切成薄片,娇滴滴的摆成一小碟子。武汉的藕则是村头胖娃娃,粗壮瓷实,吃口也粉团团的,煲汤最是相宜。寒冬夜行人停车下马,从挂着昏黄小灯的手推车上买来这样一碗莲藕排骨汤,再呼出一口热热白气,就能融掉半边夜空。我更爱还有干煸藕条,外酥里糯透着点微辣,当零食我就能吃掉一大盘子。
还有一道据说与武昌鱼齐名的湖北名菜叫菜薹,也是应着冬景的时令鲜菜。模样颇有些像家乡常见的广东菜心,一样专吃菜杆子,口感却更丰腴绵软一些,透着被霜打过的鲜甜。清炒,配上腊肉炒,我最爱酸辣炝炒。植物的清甜中透着丝丝酸辣,开胃又下饭。我吃得停不下口,整得主人都不好意思动筷。在这个被称为“小吃江湖”的城市,最迷人的总是最平民的食材,最家常的做法。所以每吃到一样什么,地主友人都无不得意的给我们介绍,再三强调的总是它们的草根和廉价。是的,全部你能想到的武汉美食,都是平民的草根的,它们是江湖客的念想,百姓家的烟火气
冷得很。冷是一个铅灰色的铁面具罩在人脸上,几乎睁不开眼睛。但你坐下来了,抖擞掉身上的细雪坐下来,你坐在一家搭着厚厚门帘的小饭馆里,你坐在桌椅低矮油腻的夜市摊子上,你坐在嬉笑着的朋友们中间……等待食物上桌的时间里微微焦躁,但也不会太久,正够你调动起全部的馋虫。像暖风吹开雪,食物的香气最先攫住了你,乌糟糟的雾蒙蒙的小食店开始漂浮起来,晃晃荡荡的悬在寒夜之上,一颗独立的星星。鸡爪子先卤再烤,又香又软的胶质把上下牙黏得牢牢的;羊排滴着香油,一咬吱吱乱叫;素煎饺的白菜馅儿剁得绵密鲜甜,掺了香菇的醇味儿;麻圆又叫欢喜坨,是炸得金黄香脆的一蓬软云。然后,如果再喝上一点儿酒,这颗星星就会开始溶解,溶解在你胃里,跟你回家。
到的第二日就大雪湮城。豆皮鸭颈热干面这些遍布全国的小食早就打发不走我,今次是打定主意专吃本土时令菜。也难不倒主人家,马上就笑晏晏带我去吃鱼。车轮碾过一路白雪,顿时无名自喜起来,仿佛我们是一行访艳寻芳的风尘少侠,马蹄得得都是风流。
好水出好鱼。那沾了贵气身价备增的武昌鱼自不消说,这里是连寻常鱼家常烧法都教人喝彩。江鱼就更矜贵些,比如鲶鱼,鮰鱼,胖头鱼,鲜嫩而少刺,白雪雪的肉身最适合清蒸或炖汤,保持原味以鲜取胜。湖也是千里波光的好湖:东湖,梁子湖,汤逊湖,皆产特色鱼虾蟹。但果真绝色出风尘,美食还是得往家常菜馆里寻。这一家,环境简陋,却人声鼎沸,“国民半条鱼”的名字不但趣致,更有十足的大武汉气势。地主介绍它家特色正是专卖半条鱼,鱼只是最寻常的草鱼,剖半后再清蒸就格外鲜嫩入味,白雪雪的鱼肉饱蘸了酱汁,醋味洌,豉香浓,吃到最后我连姜丝都不放过。
此时又正值吃泥蒿的时节,“正月泥,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泥蒿跟江南的芦蒿似而不同,芦蒿为水生,清气就更重些,泥蒿则长于近水泥地,香得更张牙舞爪些。凉拌着好看,绿腰盈盈不足一握,吃起来满是湖水气,泥泽气,人工种植后仍然驯不服的野气;跟腊肉炒着好吃,翠生生的嫩茎饱吸肉香和烟火气,清腴相宜,肥瘦得当,野气也更被收服了几分。
一样是泥里长出来的,还有藕。江南是连藕都沾了娇滴滴的美人气,譬如西湖,只舍得拿来做藕粉羹,桂花糖和水,调出一碗液状的玉;不然就在藕眼儿里填上糯米,用红糖焖至甜腻酥烂,吃时切成薄片,娇滴滴的摆成一小碟子。武汉的藕则是村头胖娃娃,粗壮瓷实,吃口也粉团团的,煲汤最是相宜。寒冬夜行人停车下马,从挂着昏黄小灯的手推车上买来这样一碗莲藕排骨汤,再呼出一口热热白气,就能融掉半边夜空。我更爱还有干煸藕条,外酥里糯透着点微辣,当零食我就能吃掉一大盘子。
还有一道据说与武昌鱼齐名的湖北名菜叫菜薹,也是应着冬景的时令鲜菜。模样颇有些像家乡常见的广东菜心,一样专吃菜杆子,口感却更丰腴绵软一些,透着被霜打过的鲜甜。清炒,配上腊肉炒,我最爱酸辣炝炒。植物的清甜中透着丝丝酸辣,开胃又下饭。我吃得停不下口,整得主人都不好意思动筷。在这个被称为“小吃江湖”的城市,最迷人的总是最平民的食材,最家常的做法。所以每吃到一样什么,地主友人都无不得意的给我们介绍,再三强调的总是它们的草根和廉价。是的,全部你能想到的武汉美食,都是平民的草根的,它们是江湖客的念想,百姓家的烟火气
冷得很。冷是一个铅灰色的铁面具罩在人脸上,几乎睁不开眼睛。但你坐下来了,抖擞掉身上的细雪坐下来,你坐在一家搭着厚厚门帘的小饭馆里,你坐在桌椅低矮油腻的夜市摊子上,你坐在嬉笑着的朋友们中间……等待食物上桌的时间里微微焦躁,但也不会太久,正够你调动起全部的馋虫。像暖风吹开雪,食物的香气最先攫住了你,乌糟糟的雾蒙蒙的小食店开始漂浮起来,晃晃荡荡的悬在寒夜之上,一颗独立的星星。鸡爪子先卤再烤,又香又软的胶质把上下牙黏得牢牢的;羊排滴着香油,一咬吱吱乱叫;素煎饺的白菜馅儿剁得绵密鲜甜,掺了香菇的醇味儿;麻圆又叫欢喜坨,是炸得金黄香脆的一蓬软云。然后,如果再喝上一点儿酒,这颗星星就会开始溶解,溶解在你胃里,跟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