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萌系动画的诞生到男性主人公的消失
——给动画萌王二周年特刊的命题作文。
下面就让我摆出严肃的面孔,从自己比较拿手的二次脑内创作简称YY方面,谈一谈从萌系动画的诞生到男性主人公的消失。
如果你也有刷PIXIV R-18每日榜单的好习惯,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但凡女性向同人图,都是两个男性角色在互搞;而男性向的R-18同人图,除了两个姑娘互搞之外,基本上都是一个女性角色在被一个看不到脸的神秘人物在搞或者一个妞在自high。这个规律几乎是PIXIV R-18日榜的铁则,你甚至可以通过它来判断一张图的作者性别——比如用性别秀吉、同人是秀吉向的秀吉举例……画神秘人物搞秀吉的是宅男,而画明久搞秀吉的一定是姑娘,百试不爽。
通过这个同人定律不难看出,宅男和腐女在YY时的思维模式是大不相同的,想必这就是手淫派和意淫派之间的区别了。我认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机制的推动下,阿宅们创造出了萌系动画,创造出了废柴后宫男主角和人渣诚,然后又一举消灭了他们。
同人界一向有玛丽苏的说法,玛丽苏指的是作者在同人中虚构出了一个以自己为原型的原创角色,然后被各种男性角色疯狂倒追的状况。虽然在词语上是先有玛丽苏,然后才有了她的性逆杰克苏,但杰克苏出现得比玛丽苏早多了,而且作为名词也没有普及开来,因为完全无需再制造出一个新词来形容萌系动画的男性主人公。他是承载阿宅们的梦想的载体,是那个总是能出现在所有同人图中的神秘人物的化身。他们没有少女漫画男主角的魅力,却拥有少女漫画男主角的威能,不需要努力也会有各式各样的萌妹子上门倒贴。萌系动画男主角的人气,永远和自身的魅力成反比,和吸引到的妹子数量成正比。所以一个无能无颜无个性的三无角色登上男性角色人气榜也是屡见不鲜的。
萌系动画是为了满足广大阿宅们想看更多的萌诶萌诶的二次元美少女而诞生的,简言之就是为了满足萌系控们的YY欲。这和腐女想看有更多帅哥和更多配对花样的BL小黄书没有任何不同。只要女性角色够多够萌就行了,男性主人公怎样都无所谓。但是萌系动画中的男性主人公依然承载着两个使命。一来,他们要担当同人中搞遍所有萌姑娘的神秘人物的角色,满足阿宅们的各种妄想,走在路上就能看到青梅竹马的小裤裤,洗澡时会有美少女掉进浴缸,就算被傲娇妹踢飞也伴随着裙角飞扬。二来,他们还要和阿宅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或者比阿宅还不如,这样才能使阿宅们产生亲切感与优越感,于是各种废柴中二人渣男应运而生。在三次元生活中明明会被美女们大骂差劲恶心的存在,在二次元中用一颗真诚质朴的心打动了各路萌少女的套路,似乎一直很受欢迎。至于“哼我明明比她强,为什么她却成了人参淫家”的羡慕嫉妒恨,这是女孩子们看到废柴后宫女时更易产生的不平衡心理。“再好的姑娘也不能占有这样的好男人,能占有这样好男人的,只有另一个像他一样的好男人”……这样的心理造就了BL文化的流行,不过这就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了。
就这样,萌系动画发展了几年,废柴男主角已经快要成为定式的时候,开始有人质疑,我们看萌系动画就是为了看二次元萌诶萌诶美少女的,这些个废柴男干嘛这么抢镜。许多同人作者开始在二次创作中大范围自主屏蔽男性主人公,开始画喜欢的女性自嗨与百合的时候,萌系动画中的男性主人公,就好像智齿和盲肠一样,被切除掉也无所谓了。
对于这个状况,昔日的废柴后宫男式萌系漫画的中坚推手、三次元死宅里的人参淫家肉松健老师,表达了对当今萌系动画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认为当今的日本萌系动画已经呈现出了最终进化后的状态,即将走向终焉。
赤松健根据帝国数据银行发布的一项名为“动画制作公司经营状况调查”的研究报告,犀利地指出了萌系动画面临的三个问题:“没有男性主人公”、“男性观众的购买力低下”与“男性观众没有在女性角色很好地倾注感情”,直指当今萌系动画的要害。目前ACG业界弥漫着浓浓的糟糕风气,无论宅男还是腐女,都爱以简单粗暴的糟糕为荣,许多作品如果没有露骨的卖萌与卖腐元素,便很难造成话题性的轰动。
赤松健直言不讳:近年来男性只是将动画中的女性角色作为一个泄欲的对象,而不是很好的去体会深入这个角色的情感。比起爱情故事,阿宅们更喜欢看全是女孩子的轻松动画,剧情主线不分明也无妨,偶尔的卖萌与百合暧昧才是触动萌点的关键。《幸运星》、《轻音》、《强袭魔女》、《向阳素描》、《咲-saki》等缺乏男性角色的萌系动画的走红,就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一面可以打着治愈系的牌子吸引普通观众,另一面也可以在阿宅们的妄想世界中尽显糟糕。笔者不否认这些萌系动画中有着不少作画与剧情兼有的佳作,但同时也觉得……《轻音》第二季剧情真是废萌到不给力的程度。如果把动画应有的元素减少到只有女性角色卖萌才是萌系动画发展的正道,那么还是加上男主角比较好。
老实说,一直觉得为了泄欲才观看萌系动画的其实都是些伪宅,真宅对角色都是怀抱着足够的尊重的,有些人甚至认为妄想与二次创作会毁坏角色的纯粹性。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个伪宅越来越多的时代,而动画制作组们都也非常喜欢迎合伪宅们的口味。悲观来看,按照男性主人公消失的路子发展,原创萌系动画的剧情会越来越薄弱,最终将与美少女图鉴式的男性向同人本没有任何区别,废萌取代纯爱,千篇一律的角色模式、剧情套路与卖萌手法。到了那时,萌系动画的确会走向终焉,因为出一本设定集就够了。这就是我对萌系动画中男性主人公的消失的看法,我从不认为它是进步,而是角色类型与故事性上的退化,反应出的正是消费者接受能力的简单粗暴化。
写这篇时正巧是今敏先生讣告传来的时候,为今敏先生真挚的遗书感动的同时,又不禁为目前的动画界感到遗憾。这是个大师已死的时代,而大师的消失与观众们口味的变迁息息相关。很少再有人愿意为一部立意深刻的片子做严密的考据,去专研它的分镜技巧与叙事手法,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思考故事背后的社会问题。反而更热衷于消费那些哗众取宠的雷片,把糟糕与重口味当成深沉与内涵。吐槽战胜了分析,意淫战胜了感悟,动画的主题也在追求萌、腐、扭桥与超展开的道路上越走越小众,越走越狭隘。如今的日本动画产业已经呈现出泡沫化的倾向,连新一代的名监督也在用量产追赶着季度与进度。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新生代的今敏与宫崎骏的诞生,尚且是未知数。
最后似乎又偏题偏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呢,就当它是借题发挥,为今敏先生、以及越来越扶不上墙的日本动画,献上的几句简单的挽歌吧。
下面就让我摆出严肃的面孔,从自己比较拿手的二次脑内创作简称YY方面,谈一谈从萌系动画的诞生到男性主人公的消失。
如果你也有刷PIXIV R-18每日榜单的好习惯,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但凡女性向同人图,都是两个男性角色在互搞;而男性向的R-18同人图,除了两个姑娘互搞之外,基本上都是一个女性角色在被一个看不到脸的神秘人物在搞或者一个妞在自high。这个规律几乎是PIXIV R-18日榜的铁则,你甚至可以通过它来判断一张图的作者性别——比如用性别秀吉、同人是秀吉向的秀吉举例……画神秘人物搞秀吉的是宅男,而画明久搞秀吉的一定是姑娘,百试不爽。
通过这个同人定律不难看出,宅男和腐女在YY时的思维模式是大不相同的,想必这就是手淫派和意淫派之间的区别了。我认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机制的推动下,阿宅们创造出了萌系动画,创造出了废柴后宫男主角和人渣诚,然后又一举消灭了他们。
同人界一向有玛丽苏的说法,玛丽苏指的是作者在同人中虚构出了一个以自己为原型的原创角色,然后被各种男性角色疯狂倒追的状况。虽然在词语上是先有玛丽苏,然后才有了她的性逆杰克苏,但杰克苏出现得比玛丽苏早多了,而且作为名词也没有普及开来,因为完全无需再制造出一个新词来形容萌系动画的男性主人公。他是承载阿宅们的梦想的载体,是那个总是能出现在所有同人图中的神秘人物的化身。他们没有少女漫画男主角的魅力,却拥有少女漫画男主角的威能,不需要努力也会有各式各样的萌妹子上门倒贴。萌系动画男主角的人气,永远和自身的魅力成反比,和吸引到的妹子数量成正比。所以一个无能无颜无个性的三无角色登上男性角色人气榜也是屡见不鲜的。
萌系动画是为了满足广大阿宅们想看更多的萌诶萌诶的二次元美少女而诞生的,简言之就是为了满足萌系控们的YY欲。这和腐女想看有更多帅哥和更多配对花样的BL小黄书没有任何不同。只要女性角色够多够萌就行了,男性主人公怎样都无所谓。但是萌系动画中的男性主人公依然承载着两个使命。一来,他们要担当同人中搞遍所有萌姑娘的神秘人物的角色,满足阿宅们的各种妄想,走在路上就能看到青梅竹马的小裤裤,洗澡时会有美少女掉进浴缸,就算被傲娇妹踢飞也伴随着裙角飞扬。二来,他们还要和阿宅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或者比阿宅还不如,这样才能使阿宅们产生亲切感与优越感,于是各种废柴中二人渣男应运而生。在三次元生活中明明会被美女们大骂差劲恶心的存在,在二次元中用一颗真诚质朴的心打动了各路萌少女的套路,似乎一直很受欢迎。至于“哼我明明比她强,为什么她却成了人参淫家”的羡慕嫉妒恨,这是女孩子们看到废柴后宫女时更易产生的不平衡心理。“再好的姑娘也不能占有这样的好男人,能占有这样好男人的,只有另一个像他一样的好男人”……这样的心理造就了BL文化的流行,不过这就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了。
就这样,萌系动画发展了几年,废柴男主角已经快要成为定式的时候,开始有人质疑,我们看萌系动画就是为了看二次元萌诶萌诶美少女的,这些个废柴男干嘛这么抢镜。许多同人作者开始在二次创作中大范围自主屏蔽男性主人公,开始画喜欢的女性自嗨与百合的时候,萌系动画中的男性主人公,就好像智齿和盲肠一样,被切除掉也无所谓了。
对于这个状况,昔日的废柴后宫男式萌系漫画的中坚推手、三次元死宅里的人参淫家肉松健老师,表达了对当今萌系动画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认为当今的日本萌系动画已经呈现出了最终进化后的状态,即将走向终焉。
赤松健根据帝国数据银行发布的一项名为“动画制作公司经营状况调查”的研究报告,犀利地指出了萌系动画面临的三个问题:“没有男性主人公”、“男性观众的购买力低下”与“男性观众没有在女性角色很好地倾注感情”,直指当今萌系动画的要害。目前ACG业界弥漫着浓浓的糟糕风气,无论宅男还是腐女,都爱以简单粗暴的糟糕为荣,许多作品如果没有露骨的卖萌与卖腐元素,便很难造成话题性的轰动。
赤松健直言不讳:近年来男性只是将动画中的女性角色作为一个泄欲的对象,而不是很好的去体会深入这个角色的情感。比起爱情故事,阿宅们更喜欢看全是女孩子的轻松动画,剧情主线不分明也无妨,偶尔的卖萌与百合暧昧才是触动萌点的关键。《幸运星》、《轻音》、《强袭魔女》、《向阳素描》、《咲-saki》等缺乏男性角色的萌系动画的走红,就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一面可以打着治愈系的牌子吸引普通观众,另一面也可以在阿宅们的妄想世界中尽显糟糕。笔者不否认这些萌系动画中有着不少作画与剧情兼有的佳作,但同时也觉得……《轻音》第二季剧情真是废萌到不给力的程度。如果把动画应有的元素减少到只有女性角色卖萌才是萌系动画发展的正道,那么还是加上男主角比较好。
老实说,一直觉得为了泄欲才观看萌系动画的其实都是些伪宅,真宅对角色都是怀抱着足够的尊重的,有些人甚至认为妄想与二次创作会毁坏角色的纯粹性。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个伪宅越来越多的时代,而动画制作组们都也非常喜欢迎合伪宅们的口味。悲观来看,按照男性主人公消失的路子发展,原创萌系动画的剧情会越来越薄弱,最终将与美少女图鉴式的男性向同人本没有任何区别,废萌取代纯爱,千篇一律的角色模式、剧情套路与卖萌手法。到了那时,萌系动画的确会走向终焉,因为出一本设定集就够了。这就是我对萌系动画中男性主人公的消失的看法,我从不认为它是进步,而是角色类型与故事性上的退化,反应出的正是消费者接受能力的简单粗暴化。
写这篇时正巧是今敏先生讣告传来的时候,为今敏先生真挚的遗书感动的同时,又不禁为目前的动画界感到遗憾。这是个大师已死的时代,而大师的消失与观众们口味的变迁息息相关。很少再有人愿意为一部立意深刻的片子做严密的考据,去专研它的分镜技巧与叙事手法,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思考故事背后的社会问题。反而更热衷于消费那些哗众取宠的雷片,把糟糕与重口味当成深沉与内涵。吐槽战胜了分析,意淫战胜了感悟,动画的主题也在追求萌、腐、扭桥与超展开的道路上越走越小众,越走越狭隘。如今的日本动画产业已经呈现出泡沫化的倾向,连新一代的名监督也在用量产追赶着季度与进度。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新生代的今敏与宫崎骏的诞生,尚且是未知数。
最后似乎又偏题偏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呢,就当它是借题发挥,为今敏先生、以及越来越扶不上墙的日本动画,献上的几句简单的挽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