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唱的歌谣
小时候,晚上不睡觉,奶奶常给我念歌谣。
奶奶不说是歌谣,说是念经。
“奶奶,睡不着。”
“好,我给你念个经儿吧。”
《大脚娘》
太阳出来照西墙,
俺给你说个大脚娘。
人物也不大,
脚有两丈长。
东村的鞋匠来画底,
西庄的鞋匠来画帮。
光布用了七八匹,
绣花针用了两箩筐。
这一双小鞋才算做停当。
进去庙门就磕头,
妈头搁在那供桌上,
屁股撅着那迎门墙。
磕罢头来猛一起,
一头碰折了九架梁。
一心想喝那大米汤。
光水用了七八缸,
大米挑了整两担。
喝完这一顿大米汤,
扒着城墙尿一泡,
淹住七县和八乡。
扒着城墙屙一泡,
古卷出了几里长。
两个担将去挑粪,
一直挑到那麦稍黄。
……
……
我听着这神奇的故事,心中勾勒着这神奇、壮硕、莽撞而又有点可爱的女人的样貌,憨憨的睡去。
奶奶还有很多很多经,像是在念,又像是在唱。
这些经,全是浓浓的乡土气,却用最质朴的情感,诉说着最原本、最鲜活的生命。全都那么有韵律,故事那么神奇、曲折,而结局,又总是让人宽慰和快活。
……
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奶奶很老了,很多很多年都没有再唱了。
我只能依稀的记下,这首最短最简单的歌谣。
我不知道,我这一生还会忘记什么。我不知道,我还会有多少缺憾和遗忘。那就姑且让我在这里记下,我在童年的月夜里,伴我入眠的,奶奶反复哼着的那段经吧。
或者,也许,我可以再唱给奶奶听。也许这感动,也可以轮回。
奶奶不说是歌谣,说是念经。
“奶奶,睡不着。”
“好,我给你念个经儿吧。”
《大脚娘》
太阳出来照西墙,
俺给你说个大脚娘。
人物也不大,
脚有两丈长。
东村的鞋匠来画底,
西庄的鞋匠来画帮。
光布用了七八匹,
绣花针用了两箩筐。
这一双小鞋才算做停当。
进去庙门就磕头,
妈头搁在那供桌上,
屁股撅着那迎门墙。
磕罢头来猛一起,
一头碰折了九架梁。
一心想喝那大米汤。
光水用了七八缸,
大米挑了整两担。
喝完这一顿大米汤,
扒着城墙尿一泡,
淹住七县和八乡。
扒着城墙屙一泡,
古卷出了几里长。
两个担将去挑粪,
一直挑到那麦稍黄。
……
……
我听着这神奇的故事,心中勾勒着这神奇、壮硕、莽撞而又有点可爱的女人的样貌,憨憨的睡去。
奶奶还有很多很多经,像是在念,又像是在唱。
这些经,全是浓浓的乡土气,却用最质朴的情感,诉说着最原本、最鲜活的生命。全都那么有韵律,故事那么神奇、曲折,而结局,又总是让人宽慰和快活。
……
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奶奶很老了,很多很多年都没有再唱了。
我只能依稀的记下,这首最短最简单的歌谣。
我不知道,我这一生还会忘记什么。我不知道,我还会有多少缺憾和遗忘。那就姑且让我在这里记下,我在童年的月夜里,伴我入眠的,奶奶反复哼着的那段经吧。
或者,也许,我可以再唱给奶奶听。也许这感动,也可以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