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我学会了如何简洁叙事
1
某个深夜偶读碰到一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深以为然。浮云是流走的天空最踏实的表象,和光同尘,入世之法。回想起前几周回乡休假,傍晚时奔跑在那条通往故乡的国道时,河床都已渐渐陌生,唯有夕阳青山相伴,水库蓄满秋天的倒影,一棵深入水里的树枯朽似败,注目为念。二十一公里的路如今看来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虽然在夜色笼罩下,我勉强地保持步调,手机早已没电,回到城里时,路灯倾泻而来,尘雾弥漫的道路和炊烟四起的村落都已远去。我老娘在路口等着我回家吃饭,满是担心的眼神,见到我后她终于露出了笑容。我老爸以为我出现了什么意外,四处向熟人询问路上有无见到他儿子云云。没有哪一种等待让我如此羞愧,却又那样无私,这或许就是亲情的不可替代性。父母或许即将开始第二次创业,起早贪黑地做点小生意,而这次发生的偶然性的波折带给他们太多障碍,很可能得重新开始,可惜我帮不上什么忙,还时时替我操心,甚为愧疚。相比于自怜自艾的某种无力,他们对生活的坚持一直是我汲取生命力量的源泉,想念在老家阳台的多个夜晚,冷风横荡,远处的山和小城的霓虹灯共同搭起黑夜的曲线,抬头一望的天空已为人类闪耀千年。我们都是河流里的渺小沙砾,一百年后必然化为短短的几个字,这或许就是死亡的必然意志,貌似消失,但依然以符号方式保持和世界的某种关联。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冷冽却又饱满,万物在这个季节蓄势隐忍,是所有读者惯常看到的跋序之页。
2
一本书的目录是灵魂蒸煮出的骨架,一个人的远行是宁静的一种自我放逐。你无法计算那些云的形状如何重组,也无法估量布朗运动的魅力何在,像孤独的跑步者最后平缓的心电图展示出的种种气息,没有什么定性可言。下意识的生活状态,不知道是可耻的还是混沌的,如自己无聊时写过的句子,“骤雨来访/你的窗前是否起雾/认真地生一场病/看一场无望的大雪是如何抵达远方”,黄昏的肉色不代表你有了发现性感的力量。恰巧看了这期的《南方人物周刊》上汉学家顾彬对顾城弑妻案的解读——问题仍未解答:为何那些最渴望爱的人,自己却不能给予爱?为何他们,视美高于一切,却如此不美地离开人世?……火光里世界依旧从容有序,没有答案的命题折磨着诸多后来解读者。用力过度或者诠释过度,皆是时代通病。逝者史铁生无疑叩问过命运,其超越了残障之躯的无我之心,体悟出“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浑浑噩噩如吾者常常甘愿为焦虑所驱使,空有野草的生长蛮力,却失去对黑暗中炼金、光明时写诗的坦荡热情。五浪是潮水的运动轨迹,但却概括不了盐的蒸发过程,既然发现不了规律,还是老老实实做个想象力的记录者,萃取些梦的羽毛,凭借风的力量,像轻盈的蒲公英那样假装飞扬。太阳照常升起,也没有人觉得厌烦,如果觉得生活不够刺激,就堆些冰块到被窝里,孵化那些无边的寂寞。一般而言,聚会不缺乏杯子,只缺乏举杯的人,正如泛着渣滓的葡萄酒不一定折射火炉的颜色。啰嗦是人类进步的滑梯,恰恰我做到了这点,而你们呢?
某个深夜偶读碰到一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深以为然。浮云是流走的天空最踏实的表象,和光同尘,入世之法。回想起前几周回乡休假,傍晚时奔跑在那条通往故乡的国道时,河床都已渐渐陌生,唯有夕阳青山相伴,水库蓄满秋天的倒影,一棵深入水里的树枯朽似败,注目为念。二十一公里的路如今看来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虽然在夜色笼罩下,我勉强地保持步调,手机早已没电,回到城里时,路灯倾泻而来,尘雾弥漫的道路和炊烟四起的村落都已远去。我老娘在路口等着我回家吃饭,满是担心的眼神,见到我后她终于露出了笑容。我老爸以为我出现了什么意外,四处向熟人询问路上有无见到他儿子云云。没有哪一种等待让我如此羞愧,却又那样无私,这或许就是亲情的不可替代性。父母或许即将开始第二次创业,起早贪黑地做点小生意,而这次发生的偶然性的波折带给他们太多障碍,很可能得重新开始,可惜我帮不上什么忙,还时时替我操心,甚为愧疚。相比于自怜自艾的某种无力,他们对生活的坚持一直是我汲取生命力量的源泉,想念在老家阳台的多个夜晚,冷风横荡,远处的山和小城的霓虹灯共同搭起黑夜的曲线,抬头一望的天空已为人类闪耀千年。我们都是河流里的渺小沙砾,一百年后必然化为短短的几个字,这或许就是死亡的必然意志,貌似消失,但依然以符号方式保持和世界的某种关联。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冷冽却又饱满,万物在这个季节蓄势隐忍,是所有读者惯常看到的跋序之页。
2
一本书的目录是灵魂蒸煮出的骨架,一个人的远行是宁静的一种自我放逐。你无法计算那些云的形状如何重组,也无法估量布朗运动的魅力何在,像孤独的跑步者最后平缓的心电图展示出的种种气息,没有什么定性可言。下意识的生活状态,不知道是可耻的还是混沌的,如自己无聊时写过的句子,“骤雨来访/你的窗前是否起雾/认真地生一场病/看一场无望的大雪是如何抵达远方”,黄昏的肉色不代表你有了发现性感的力量。恰巧看了这期的《南方人物周刊》上汉学家顾彬对顾城弑妻案的解读——问题仍未解答:为何那些最渴望爱的人,自己却不能给予爱?为何他们,视美高于一切,却如此不美地离开人世?……火光里世界依旧从容有序,没有答案的命题折磨着诸多后来解读者。用力过度或者诠释过度,皆是时代通病。逝者史铁生无疑叩问过命运,其超越了残障之躯的无我之心,体悟出“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浑浑噩噩如吾者常常甘愿为焦虑所驱使,空有野草的生长蛮力,却失去对黑暗中炼金、光明时写诗的坦荡热情。五浪是潮水的运动轨迹,但却概括不了盐的蒸发过程,既然发现不了规律,还是老老实实做个想象力的记录者,萃取些梦的羽毛,凭借风的力量,像轻盈的蒲公英那样假装飞扬。太阳照常升起,也没有人觉得厌烦,如果觉得生活不够刺激,就堆些冰块到被窝里,孵化那些无边的寂寞。一般而言,聚会不缺乏杯子,只缺乏举杯的人,正如泛着渣滓的葡萄酒不一定折射火炉的颜色。啰嗦是人类进步的滑梯,恰恰我做到了这点,而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