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中的羁旅者(胡混之杂志稿)
天涯羁旅,漂泊与返乡是西方文化中恒定的母题。一种永远在路上的姿态,一段寻梦的生命之旅,高扬着自由意志与命运抗争,一代又一代羁旅者们,其坚韧的意志、大无畏的开拓精神与深沉的生命意识沉淀为丰富的文化性格,形成特定的文化现象与时尚,外化为最明显的标识——服装性格。
关于羁旅、关于时光,希腊电影大师安哲罗普洛斯的世纪末杰作《永恒和一日》有着厚重的表达:在生命的黄昏,老诗人在时间中漂泊,寻觅遗落诗句的途中,历史与现实不断闪回。一份古希腊式的流亡与寻觅的个人旅途,以现代意识重述了奥德修斯以降的流浪与漂泊的母题,就让我们跟随老诗人的足迹,穿越不同时空,对文化与服饰相关联的断片作一浮光掠影式的检视。
回溯至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是如何歌唱的?在《奥德赛》的开篇,他请求缪斯歌唱漂泊,赞颂奥德修斯的伟业。这位以木马计攻克特洛伊城的古希腊英雄,在大海上兜兜转转迷途十年终得归返故土。作为迷失的船长,奥德修斯尽管身处种种逆境依然百折不挠地航行,不愧为西方文化中羁旅者的原型,其足智多谋的灵性与磐石般的坚韧意志外化于着装上,逐一呈现为代表青铜文明的战士铠甲与几何样式时期的古风长袍,而后者作为古希腊的日常服装可视为一块布的艺术,即通过披挂或缠裹把一块布穿在身上,通过布料本身的重量垂下来形成自然的垂褶,但仍具有束细的腰身,直线也已成为衣服构成上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原始的装束兼顾了实用与审美需求,通过简单的裸露与遮蔽,不仅易穿易脱适应于各类劳作环境,还适当地表现了古希腊式的人体美——匀称且饱满结实的肌肉所呈现的男性力量,至今影响甚巨。在欧洲春夏季的年青设计师时装秀上,就有以奥德修斯的回归为主题的服装系列,通过宽松的剪裁、褶皱的大量运用,及模特儿手腕脚腕装饰性的一圈圈缆绳点缀,表现出浓厚的阳刚特质与旅行的轻松感觉。
告别古希腊,让伟大的意大利诗人但丁引领我们来到中世纪的亚平宁半岛,随他作一番《神曲》结构的天堂、地狱、炼狱之旅。但丁无疑是这一时期羁旅者的著名代表,他在被驱逐流亡的几十年中,一直漂泊于意大利各地,寄居于各宫廷、邸宅之间,遍尝放逐的况味,其心灵更处于断梗飘蓬的状态,欲望受到恒久的压抑。而被后人津津乐道最多的还是他与比亚翠丝的情事,但丁只见过她三次,却为她作了《神曲》以永世流芳。在这幅英国画家哈里代的画作《但丁初遇比亚翠斯》里,那座著名的旧桥上,两人初次邂逅,但丁毫不掩饰和比亚翠丝的夸张掩饰的姿态或许反映了画家本人的潜意识情意结。画中,但丁身着没落贵族的常见服饰:彼时盛行的适合旅行的护身外衣,这种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边有缝,手臂可伸出来活动;其脚下则着一双属于劳动者的无跟鞋,其裤子于脚跟处有一圆洞,以便穿脱。这身将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装扮表明了中世纪对人性的压抑与禁锢,其护身外衣与脚下的便鞋则喻示着但丁四处漂泊的状态。如画中所示,这一时期的男女服装的区分仍然不明显,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类似,服装上大量的竖的褶皱依然存在。
接下来,让我们再跟随金戈铁马的拿破仑涉足法兰西。中世纪之后,经由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文化演变,西洋服装逐步迈进近代史,以17、18世纪法国宫廷式的巴洛克与洛可可为代表和典范,其服装性格所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以个体的自我表现为主旨。男服的合理化、规范化与华丽化、格调化并重是该时代的特征。其间以王党派所代表的整个上流社会的服饰可谓华丽非常,我们可以在拿破仑的一系列画像上窥见一斑:头戴两角帽,身穿巨大翻驳领的紧收腰身双排扣大衣,紧身半截裤克戈罗特用吊裤带吊着,在膝下用缎带系扎,脚登翻口靴、手持文明杖。这种服装形式,一直影响到现代,相当多的设计师仍热衷于在此类服装流派中寻找、挖掘美的灵感,现代的婚礼服形制、Dior Homme等大牌华丽的改良版军装灵感即源于此。
时光进入20世纪,服装开始承载了空前繁复的意识形态,不仅仅再如张爱玲所言:服装是一台微型戏剧。它是时尚与文化、是一种表意的政治实践、是背负几代人理想的超载体,更是日渐成熟的工业体系。当维多利亚的绅士们抛弃了骑手上衣和褶裥饰边,转而接受朴素优雅的男士形象之际,西装作为一种端庄得体的标志初次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其后逐步成为一种后殖民意味的全球化正装;进入50年代,欧陆“愤怒的一代”、美利坚“垮掉的一代”登临历史/文化舞台,及至后来的嬉皮“花孩儿”,以空前的叛逆与独创性解构并重组服装元素。其间,詹姆士•迪恩与《在路上》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成为时代的文化偶像,其耐磨的牛仔质地的工人装、喇叭裤、纷繁艳丽的流苏、乞丐般的裂口与补丁、铆钉与皮革,再配搭吉他、哈雷摩托等必不可少的时尚“配饰”,这一切以民族风搅浑乱炖成大放异彩的时代风格,如同一阵不羁的风吹过,传递出浓厚的漂泊、寻觅梦想、探寻自我的意味,在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意义上,成全了几代人对于流浪对于自由欲望的满足。
跨越新世纪,男装中沧桑意味与流浪元素并重的男性意识回归,以复古兼解构的形势再度呈现。笔者在本季诸多品牌的时装发布会上,相当欣喜地看到将品牌特性与历史片段融合并重现于世人眼前,展现出一代又一代羁旅者身上刚毅而沧桑的男性味道。其设计简约硬朗,去除层层叠化搭配,裸露而出的是一个充满雄性气息的新男士身体,阳刚却不乏优雅,满溢新英雄主义的况味。我们仿佛看到了佩帕军士、詹姆斯•迪恩与邦德的身影,他们并未走远,那个鲍勃•迪伦与艾伦•金斯堡的时代蓦然重现。
![]() |
《永恒和一日》剧照 |
关于羁旅、关于时光,希腊电影大师安哲罗普洛斯的世纪末杰作《永恒和一日》有着厚重的表达:在生命的黄昏,老诗人在时间中漂泊,寻觅遗落诗句的途中,历史与现实不断闪回。一份古希腊式的流亡与寻觅的个人旅途,以现代意识重述了奥德修斯以降的流浪与漂泊的母题,就让我们跟随老诗人的足迹,穿越不同时空,对文化与服饰相关联的断片作一浮光掠影式的检视。
![]() |
荷马的吟唱 |
回溯至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是如何歌唱的?在《奥德赛》的开篇,他请求缪斯歌唱漂泊,赞颂奥德修斯的伟业。这位以木马计攻克特洛伊城的古希腊英雄,在大海上兜兜转转迷途十年终得归返故土。作为迷失的船长,奥德修斯尽管身处种种逆境依然百折不挠地航行,不愧为西方文化中羁旅者的原型,其足智多谋的灵性与磐石般的坚韧意志外化于着装上,逐一呈现为代表青铜文明的战士铠甲与几何样式时期的古风长袍,而后者作为古希腊的日常服装可视为一块布的艺术,即通过披挂或缠裹把一块布穿在身上,通过布料本身的重量垂下来形成自然的垂褶,但仍具有束细的腰身,直线也已成为衣服构成上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原始的装束兼顾了实用与审美需求,通过简单的裸露与遮蔽,不仅易穿易脱适应于各类劳作环境,还适当地表现了古希腊式的人体美——匀称且饱满结实的肌肉所呈现的男性力量,至今影响甚巨。在欧洲春夏季的年青设计师时装秀上,就有以奥德修斯的回归为主题的服装系列,通过宽松的剪裁、褶皱的大量运用,及模特儿手腕脚腕装饰性的一圈圈缆绳点缀,表现出浓厚的阳刚特质与旅行的轻松感觉。
![]() |
哈里代《但丁路遇比亚翠斯》 |
告别古希腊,让伟大的意大利诗人但丁引领我们来到中世纪的亚平宁半岛,随他作一番《神曲》结构的天堂、地狱、炼狱之旅。但丁无疑是这一时期羁旅者的著名代表,他在被驱逐流亡的几十年中,一直漂泊于意大利各地,寄居于各宫廷、邸宅之间,遍尝放逐的况味,其心灵更处于断梗飘蓬的状态,欲望受到恒久的压抑。而被后人津津乐道最多的还是他与比亚翠丝的情事,但丁只见过她三次,却为她作了《神曲》以永世流芳。在这幅英国画家哈里代的画作《但丁初遇比亚翠斯》里,那座著名的旧桥上,两人初次邂逅,但丁毫不掩饰和比亚翠丝的夸张掩饰的姿态或许反映了画家本人的潜意识情意结。画中,但丁身着没落贵族的常见服饰:彼时盛行的适合旅行的护身外衣,这种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边有缝,手臂可伸出来活动;其脚下则着一双属于劳动者的无跟鞋,其裤子于脚跟处有一圆洞,以便穿脱。这身将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装扮表明了中世纪对人性的压抑与禁锢,其护身外衣与脚下的便鞋则喻示着但丁四处漂泊的状态。如画中所示,这一时期的男女服装的区分仍然不明显,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类似,服装上大量的竖的褶皱依然存在。
![]() |
《戎装的拿破仑》 |
接下来,让我们再跟随金戈铁马的拿破仑涉足法兰西。中世纪之后,经由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文化演变,西洋服装逐步迈进近代史,以17、18世纪法国宫廷式的巴洛克与洛可可为代表和典范,其服装性格所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以个体的自我表现为主旨。男服的合理化、规范化与华丽化、格调化并重是该时代的特征。其间以王党派所代表的整个上流社会的服饰可谓华丽非常,我们可以在拿破仑的一系列画像上窥见一斑:头戴两角帽,身穿巨大翻驳领的紧收腰身双排扣大衣,紧身半截裤克戈罗特用吊裤带吊着,在膝下用缎带系扎,脚登翻口靴、手持文明杖。这种服装形式,一直影响到现代,相当多的设计师仍热衷于在此类服装流派中寻找、挖掘美的灵感,现代的婚礼服形制、Dior Homme等大牌华丽的改良版军装灵感即源于此。
![]() |
詹姆斯迪恩 |
时光进入20世纪,服装开始承载了空前繁复的意识形态,不仅仅再如张爱玲所言:服装是一台微型戏剧。它是时尚与文化、是一种表意的政治实践、是背负几代人理想的超载体,更是日渐成熟的工业体系。当维多利亚的绅士们抛弃了骑手上衣和褶裥饰边,转而接受朴素优雅的男士形象之际,西装作为一种端庄得体的标志初次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其后逐步成为一种后殖民意味的全球化正装;进入50年代,欧陆“愤怒的一代”、美利坚“垮掉的一代”登临历史/文化舞台,及至后来的嬉皮“花孩儿”,以空前的叛逆与独创性解构并重组服装元素。其间,詹姆士•迪恩与《在路上》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成为时代的文化偶像,其耐磨的牛仔质地的工人装、喇叭裤、纷繁艳丽的流苏、乞丐般的裂口与补丁、铆钉与皮革,再配搭吉他、哈雷摩托等必不可少的时尚“配饰”,这一切以民族风搅浑乱炖成大放异彩的时代风格,如同一阵不羁的风吹过,传递出浓厚的漂泊、寻觅梦想、探寻自我的意味,在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意义上,成全了几代人对于流浪对于自由欲望的满足。
跨越新世纪,男装中沧桑意味与流浪元素并重的男性意识回归,以复古兼解构的形势再度呈现。笔者在本季诸多品牌的时装发布会上,相当欣喜地看到将品牌特性与历史片段融合并重现于世人眼前,展现出一代又一代羁旅者身上刚毅而沧桑的男性味道。其设计简约硬朗,去除层层叠化搭配,裸露而出的是一个充满雄性气息的新男士身体,阳刚却不乏优雅,满溢新英雄主义的况味。我们仿佛看到了佩帕军士、詹姆斯•迪恩与邦德的身影,他们并未走远,那个鲍勃•迪伦与艾伦•金斯堡的时代蓦然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