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的日子
冬、春。这是王小帅《冬春日子》里的两个人。
东是一个画家,其实春也和东一样,两个人从高中认识学画画,然后到上大学直至在分配后在同一所学校教书。他们靠卖画来维持生计,而故事是从他们每天早上的做爱开始的。冬,是画家刘晓东饰演的,这时你才会发现,原来王小帅比贾璋柯更早记录刘晓东作画。春,是画家俞红饰演。
冬和春的居所显得杂乱而又简单,影片始终是以黑白的基调为我们呈现出两个画家的日常生活的琐碎、纷繁、简单。伴随着学生晨跑,冬下楼去拿着白瓷盆去接热水,然后习惯性地走进屋子里,春在刷牙。这是一天的开始,冬和春都是画家,冬一直算计着自己那几张画能够找到一个好的买主,然后得到一份丰厚的报酬,然后满足买房,买车……的愿望,好彻底改变现在拮据的生活状况。日子琐碎而无奇在流淌着,冬坐在支开的画架面前做不出来一幅画,在这样压抑的北京的居所里,他们甚至一天不说一句话,压抑的精神或许让许多东西开始慢慢地变化……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再次认识这黑白影像给我们传达的一种理念,或许日子就是这样,在单色调下进行着,或冗长、或乏味。冬在杂乱的甚至废弃的颜料、纸张中想寻找到什么……可是真如同他说的一样,除了做梦发财,自己脑袋里空空的,除了作画,但却一张也画不出来,在堆满尘土的画里,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它。春受不了冬越来越冷漠的眼神,热情慢慢地消逝,他们之间从不吵架,可是总是在怨恨着什么,有时候这比大吵一架更让人难受。而春作为一个女画家,我们在整部影片中从未看到过她以一个画家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只有她面对一个坏了的洗衣机、晾衣服、煮挂面、做爱、堕胎、以至于后来和冬去东北省亲,这只是一个女人本性的体现,而从未有她作为一个画家的演出,而唯一一次与画有关系的尽是担当冬的画里的模特,站在长城上拿着望远镜台眺望北方。我们能看到的关于这次长城旅行的踪影就是冬在最后为我们呈现出的那幅油画,冬说春当时拿着望远镜朝北看去,说是能够看见苏联……或许春是残缺,她不是一个独立意义上的女性画家。
春和冬的内心深处或许已经明白,两人的关系已经走到了尽头,春开始秘密地移居美国。在深夜偷偷背过冬打国际长途,收到来自大洋彼岸的信件。这些对于冬来说像是秘密,又想早已经明了结局的事情。冬没有任何表示,依旧着往日单调甚至有些神经质的生活,冬的朋友也准备要出国发展(娄烨饰演的这个朋友给予冬的信息或许就是出国是一种精神的向往和追逐,而依旧留在北京的冬依旧过着他那样的。)
在看似平淡的生活背后其实隐藏着深深的积怨、不满、即便两个人一直走了很长时间,春在即将要离开的时候发现自己怀孕了,然后冬陪他去医院堕胎,新生婴儿的哭泣或许还有死亡的脚步弥漫在医院的黑白影像之中。接下来,冬和春一起乘着火车去了冬的东北老家,他们似乎已经知道了接下来彼此的命运,避开那些敏感的话题,这是三年来他们第一次坐车旅行。影片似乎想要给我们讲述一个冬重新认识自己的“精神母亲”。回乡之旅给他(知识分子)来说意味着一次精神的母体回归,但王小帅却在开始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冬找了半天找不到了自己的家……接下来的一家人的聚会,和父亲、春去覆盖着白雪的郊外用枪打鸟;去二哥工作的厂房;去自己小学时候的画室;去大哥的坟地去祭奠;去只停三分钟火车的破旧的小站……在这一连串的陈述之后,两个人终于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伴随着飞驰而过的火车,冬和春的争吵,最终以春踏上火车离去而结束。
春是要去大洋彼岸的,离开了心中真正的恋人,离开自己的祖国……他经常会给冬寄来信件,希望能够分享自己的快乐!而几个月后冬住进了医院,原因是他在一晚上打碎了学校所有的玻璃,而医生检查的结果是“这属于正常情况,在十个人中有五个人就会有这样的心理”。
或许冬的心灵残缺以至于分裂、崩溃已经完成了作者要表达的精神分裂的,人格分裂的主题。或许影片开端冬春交合的合二为一,予以达到一种彼此交融的状态,在经过日子的洗礼之后,只剩下最后冬在面对摄像机脱下画裙、戴上中山帽,穿上中山装的分裂了……
在冬春交替的日子,冬和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也已经结束……这是一次精神的旅途,导演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画框的游戏,或许是精神的玩笑。
东是一个画家,其实春也和东一样,两个人从高中认识学画画,然后到上大学直至在分配后在同一所学校教书。他们靠卖画来维持生计,而故事是从他们每天早上的做爱开始的。冬,是画家刘晓东饰演的,这时你才会发现,原来王小帅比贾璋柯更早记录刘晓东作画。春,是画家俞红饰演。
冬和春的居所显得杂乱而又简单,影片始终是以黑白的基调为我们呈现出两个画家的日常生活的琐碎、纷繁、简单。伴随着学生晨跑,冬下楼去拿着白瓷盆去接热水,然后习惯性地走进屋子里,春在刷牙。这是一天的开始,冬和春都是画家,冬一直算计着自己那几张画能够找到一个好的买主,然后得到一份丰厚的报酬,然后满足买房,买车……的愿望,好彻底改变现在拮据的生活状况。日子琐碎而无奇在流淌着,冬坐在支开的画架面前做不出来一幅画,在这样压抑的北京的居所里,他们甚至一天不说一句话,压抑的精神或许让许多东西开始慢慢地变化……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再次认识这黑白影像给我们传达的一种理念,或许日子就是这样,在单色调下进行着,或冗长、或乏味。冬在杂乱的甚至废弃的颜料、纸张中想寻找到什么……可是真如同他说的一样,除了做梦发财,自己脑袋里空空的,除了作画,但却一张也画不出来,在堆满尘土的画里,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它。春受不了冬越来越冷漠的眼神,热情慢慢地消逝,他们之间从不吵架,可是总是在怨恨着什么,有时候这比大吵一架更让人难受。而春作为一个女画家,我们在整部影片中从未看到过她以一个画家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只有她面对一个坏了的洗衣机、晾衣服、煮挂面、做爱、堕胎、以至于后来和冬去东北省亲,这只是一个女人本性的体现,而从未有她作为一个画家的演出,而唯一一次与画有关系的尽是担当冬的画里的模特,站在长城上拿着望远镜台眺望北方。我们能看到的关于这次长城旅行的踪影就是冬在最后为我们呈现出的那幅油画,冬说春当时拿着望远镜朝北看去,说是能够看见苏联……或许春是残缺,她不是一个独立意义上的女性画家。
春和冬的内心深处或许已经明白,两人的关系已经走到了尽头,春开始秘密地移居美国。在深夜偷偷背过冬打国际长途,收到来自大洋彼岸的信件。这些对于冬来说像是秘密,又想早已经明了结局的事情。冬没有任何表示,依旧着往日单调甚至有些神经质的生活,冬的朋友也准备要出国发展(娄烨饰演的这个朋友给予冬的信息或许就是出国是一种精神的向往和追逐,而依旧留在北京的冬依旧过着他那样的。)
在看似平淡的生活背后其实隐藏着深深的积怨、不满、即便两个人一直走了很长时间,春在即将要离开的时候发现自己怀孕了,然后冬陪他去医院堕胎,新生婴儿的哭泣或许还有死亡的脚步弥漫在医院的黑白影像之中。接下来,冬和春一起乘着火车去了冬的东北老家,他们似乎已经知道了接下来彼此的命运,避开那些敏感的话题,这是三年来他们第一次坐车旅行。影片似乎想要给我们讲述一个冬重新认识自己的“精神母亲”。回乡之旅给他(知识分子)来说意味着一次精神的母体回归,但王小帅却在开始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冬找了半天找不到了自己的家……接下来的一家人的聚会,和父亲、春去覆盖着白雪的郊外用枪打鸟;去二哥工作的厂房;去自己小学时候的画室;去大哥的坟地去祭奠;去只停三分钟火车的破旧的小站……在这一连串的陈述之后,两个人终于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伴随着飞驰而过的火车,冬和春的争吵,最终以春踏上火车离去而结束。
春是要去大洋彼岸的,离开了心中真正的恋人,离开自己的祖国……他经常会给冬寄来信件,希望能够分享自己的快乐!而几个月后冬住进了医院,原因是他在一晚上打碎了学校所有的玻璃,而医生检查的结果是“这属于正常情况,在十个人中有五个人就会有这样的心理”。
或许冬的心灵残缺以至于分裂、崩溃已经完成了作者要表达的精神分裂的,人格分裂的主题。或许影片开端冬春交合的合二为一,予以达到一种彼此交融的状态,在经过日子的洗礼之后,只剩下最后冬在面对摄像机脱下画裙、戴上中山帽,穿上中山装的分裂了……
在冬春交替的日子,冬和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也已经结束……这是一次精神的旅途,导演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画框的游戏,或许是精神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