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为什么没有吹响?
《集结号为什么没有吹响?》
——观电影《集结号》
从《永失我爱》开始,冯小刚的影片里蕴涵着放浪不羁的情怀和对个体生命价值悲剧性的探讨。
《一声叹息》中家庭破裂,亲情受到无情的考验;无奈中的悲怆,移情别恋之余辛酸自知。《手机》中的伪善,时代的哀伤,生活中的手段代替了生存的价值取向,人被一个现代通讯工具扒得一丝不挂,面目全非。人与人之间诱惑与荒诞同在,这是一曲刺穿人性的挽歌。
《天下无贼》是一场拯救与自救的梦。一个贼用生命完成华美的转身,同时也是冯氏风格转变的写照。
冯小刚导演一直具有浪漫骑士的风格,也有堂吉诃德式的精神气质。他的幽默有点不着调,但具有生活气息。他的影片给人带来快感释放的同时也有生活的感悟和反思。但从《夜宴》开始冯小刚不娱乐观众,只娱乐自己了。冯氏的幽默,怎么看都怎么别扭!
《夜宴》是冯导演急功近利的一部影片。题材是借用了莎翁的,形式是杂糅的。武打场面,场景设置,色彩造型“中西合壁”,新鲜的让人不敢恭维。在这部影片中冯导演只是成全了他自己,不顾大家的死活。观众掏了银子,你却给了我们残羹冷炙,这多少有点众叛亲离之罪。悲歌继续迷惑着期待着的观众,终于有了《集结号》的诞生。
“集结号”是命令,是责任,是使命,同时它也意味着死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子弹射穿,一瞬间升腾的是人求生的本能。在惨烈的战场上,谁都有活的权力,凭什么我就该死,你就该活着?!这是谷子地的愤怒之声,也是我们现实中普遍的价值倾向。集结的号声没有吹响,我们应该谴责谁?是战争,还是人性?冯导这次奏起的悲壮的号角是复杂的、纪实的,也是戏剧性的、悲剧性的。刘恒说:“所有的战争片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有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战争,一个是人。所以大家面对的需要处理的素材是一样的,关键就是看创作者对于战争的看法,以及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这是一部电影与其他电影不同的决定性条件。”
战火有意化作泪,子弹无情留号声。幽怨、低沉的背景音乐,演员的真实、质朴的表演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刘恒说:“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而且每一个牺牲的人都会活在后来者的心里。”影片激发了观影者高尚、崇敬的良知以及为他人牺牲的情怀。人性潜藏的“本我”在光影变幻中上升到意识层面,观众在流泪中挖掘自我,从而在黑暗中集体地呈现虚幻的“超我”形象。在当下时代人性、人情荒芜的环境下,这部影片给予了观众一次畅快淋漓的情感的宣泄和自我的找寻。
冯氏的悲情在“集结号”没有吹响中达到高潮,但小刚同志还是没有绝望——一悲到底。冯小刚让开场的小号在结尾吹响,其实那只是冯导演的“道具”而已,可我们却心甘情愿的相信它是真实的。
现实中冯小刚票房的“号声”却异常的嘹亮。他面带西西弗斯的神圣却腾出手来数着银子。这是导演的胜利,也是观众的荣幸!
——观电影《集结号》
从《永失我爱》开始,冯小刚的影片里蕴涵着放浪不羁的情怀和对个体生命价值悲剧性的探讨。
《一声叹息》中家庭破裂,亲情受到无情的考验;无奈中的悲怆,移情别恋之余辛酸自知。《手机》中的伪善,时代的哀伤,生活中的手段代替了生存的价值取向,人被一个现代通讯工具扒得一丝不挂,面目全非。人与人之间诱惑与荒诞同在,这是一曲刺穿人性的挽歌。
《天下无贼》是一场拯救与自救的梦。一个贼用生命完成华美的转身,同时也是冯氏风格转变的写照。
冯小刚导演一直具有浪漫骑士的风格,也有堂吉诃德式的精神气质。他的幽默有点不着调,但具有生活气息。他的影片给人带来快感释放的同时也有生活的感悟和反思。但从《夜宴》开始冯小刚不娱乐观众,只娱乐自己了。冯氏的幽默,怎么看都怎么别扭!
《夜宴》是冯导演急功近利的一部影片。题材是借用了莎翁的,形式是杂糅的。武打场面,场景设置,色彩造型“中西合壁”,新鲜的让人不敢恭维。在这部影片中冯导演只是成全了他自己,不顾大家的死活。观众掏了银子,你却给了我们残羹冷炙,这多少有点众叛亲离之罪。悲歌继续迷惑着期待着的观众,终于有了《集结号》的诞生。
“集结号”是命令,是责任,是使命,同时它也意味着死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子弹射穿,一瞬间升腾的是人求生的本能。在惨烈的战场上,谁都有活的权力,凭什么我就该死,你就该活着?!这是谷子地的愤怒之声,也是我们现实中普遍的价值倾向。集结的号声没有吹响,我们应该谴责谁?是战争,还是人性?冯导这次奏起的悲壮的号角是复杂的、纪实的,也是戏剧性的、悲剧性的。刘恒说:“所有的战争片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有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战争,一个是人。所以大家面对的需要处理的素材是一样的,关键就是看创作者对于战争的看法,以及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这是一部电影与其他电影不同的决定性条件。”
战火有意化作泪,子弹无情留号声。幽怨、低沉的背景音乐,演员的真实、质朴的表演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刘恒说:“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而且每一个牺牲的人都会活在后来者的心里。”影片激发了观影者高尚、崇敬的良知以及为他人牺牲的情怀。人性潜藏的“本我”在光影变幻中上升到意识层面,观众在流泪中挖掘自我,从而在黑暗中集体地呈现虚幻的“超我”形象。在当下时代人性、人情荒芜的环境下,这部影片给予了观众一次畅快淋漓的情感的宣泄和自我的找寻。
冯氏的悲情在“集结号”没有吹响中达到高潮,但小刚同志还是没有绝望——一悲到底。冯小刚让开场的小号在结尾吹响,其实那只是冯导演的“道具”而已,可我们却心甘情愿的相信它是真实的。
现实中冯小刚票房的“号声”却异常的嘹亮。他面带西西弗斯的神圣却腾出手来数着银子。这是导演的胜利,也是观众的荣幸!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