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现场报告
这一期的南周封面做得很漂亮,尤其是那首《汶川九歌》。南周贵在是一份有品味的报纸,这首诗歌让我想起了屈原的《离骚》。国家哀悼日设立后的第二天,我在网络上搜索国内各个优秀日报头版。同时我更加期待南周会用什么样的头版来表达本报立场。我仍然最喜欢这个版面,哀而不伤。从这个版面就可以看出报纸的性格:理性、文化性和灵活性。
距离地震发生仅有10天,这期新闻主要是把视角放在灾区现场。我相信在下期的南周上,肯定会有很多舆论监督报道。
这一期的南周争议很大,舆论普遍认为南周夸大了人性的阴暗面。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把主要视角放在被救者等角度,大量报道救助过程,将舆论一边倒地推向善的一边。我有一些记者朋友去过灾区,亲眼目睹了灾区某些人企图发国难财的行为,亲眼看见有人冒充死者家属到死者身上搜刮钱财。在灾难前面,人的本性是最容易显露出来的。新闻就是要忠实地记录事实,除了善,我相信现场记者肯定看见了很多非善的一面。我很敬佩南周记者和编辑能够有这样的勇气,能够顶住压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距离地震发生仅有10天,这期新闻主要是把视角放在灾区现场。我相信在下期的南周上,肯定会有很多舆论监督报道。
这一期的南周争议很大,舆论普遍认为南周夸大了人性的阴暗面。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把主要视角放在被救者等角度,大量报道救助过程,将舆论一边倒地推向善的一边。我有一些记者朋友去过灾区,亲眼目睹了灾区某些人企图发国难财的行为,亲眼看见有人冒充死者家属到死者身上搜刮钱财。在灾难前面,人的本性是最容易显露出来的。新闻就是要忠实地记录事实,除了善,我相信现场记者肯定看见了很多非善的一面。我很敬佩南周记者和编辑能够有这样的勇气,能够顶住压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
冬虫夏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8-06-12 18: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