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的玻璃片(Spoiler Alert)
前天晚上十二点临睡前,看着电脑里的黑天鹅已经下完了,我没忍住好奇心双击了一下,结果一口气看完了,一看手机快凌晨两点。躺下又是脑子里不断地回放,也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睡着的。教训啊,这种影片真不是临睡前该看的。
回想起来,看影片时候全程,感觉就像是有人拿着叉子不断地来回划着陶瓷盘子,发出那种让人狂躁的‘吱吱’声一样。说不出来的不舒服和压抑。很多次,我都有迅速合上屏幕的冲动,但是心里剩余的那点好奇心又苟延残喘,胃口还是被一吊到底。
阿伦诺夫斯基真是一个teasing 高手,生理的和心理的,波特曼演得还是很厉害的,那随时可能滴出眼泪的双眼,和经典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式’的瘪嘴和满脸的委屈,让人心里又忍不住地怜爱。看着那个和leon走在大街上,手里抱着一花盆的小女孩如此成熟的演绎,只能感叹自己老了。听说波特曼为了演出这个角色,瘦身学芭蕾舞,硬是把自己磨成舞蹈员的段儿。是的,她在影片里的确是很美。
黑天鹅中,我最关注的是波特曼与其母亲之间的母女关系。我无从知道导演原来是如何构思母亲这个角色。但是,从她的装扮和行为作风来看,我猜斯基显然看过蝴蝶梦,而且对其中那个永远都是一脸严肃,一身黑的女管家有着深刻的印象。我相信这两人物之间如此地相似不是巧合。导演在建构母亲这个人物的时候多多少少借鉴了蝴蝶梦。这两人年龄相当,也都有着刻板,富有距离感,冷傲和冷漠的脸,连发型几乎都是一样的。
波特曼和母亲的关系可以由前者手机来电显示的几个大写字母MOM来定义。注意,是大写的。在波特曼知道自己被选上女主角的时候,她躲进洗手间里,给大写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她泣不成声。这个时候的母女关系,显得很正常,甚至有点小温馨。母亲在这里是分享女儿成功的角色。我想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非常深得人心。
而当波特曼拒绝吃蛋糕,而母亲端起那一大块的蛋糕,威胁波特曼要倒近垃圾桶的时候,波特曼屈服了,她屈身吃了一口,脸上做出了美味的表情。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这时候,母女的关系成了一种意志强度的较量,母亲胜出,女儿妥协了。
波特曼,片中演得角色叫妮娜,出场时候总带着点稚气,带着点委屈,没有太多的力量,似乎她的每一步前进都显得很费力。相反,母亲则显得很强大。可以说,母亲是她生活背后的推手。母亲操控着她的一切。大部分似乎,这两者的关系是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
而当波特曼委委屈屈地低吟了一声:我都二十八岁了。我的心骤然向她倾斜。这时候,她坐在地上,眼睛盯着自己的受伤了的脚,说完后,她似乎带着些许的内疚,似乎觉得自己刚才是话是一种不敬,总之,她连头都不忍心抬起来。而母亲则坐在不远处的椅子上,面容严肃,手里还忙着针线活。母亲淡淡地说:你的背还好吗?脱下衣服我看看。 此时的母女关系显得有点紧张。
当波特曼带着满身的酒气,回到家里,母亲带着低沉的声音问道: 你还干了些什么?波特曼说you wanna know their names? There is tom, there is jay, I fucked them both的时候 ,她向母亲宣战了。那一刻,她似乎是快乐的。可惜,她宣战的勇气来自酒精和毒品。当然,站在对立面的人都不太可能承受,于是母亲的大巴掌一下子便盖过来了。这时候,母女关系恶化,此前的平静被撕开了。
波特曼越战越勇,她藏了一根棍子在床地下,她回到自己的屋里,把门狠狠地关上,用棍子把门挡住,冲着追赶过来的母亲喊到:我要我的隐私。那一夜,她叛逆了,她绽放了。
然而,第二天起来,当她开门的时候,恍惚了一下,回头看看床底 ,怎么昨晚明明是在门下面的棍子此刻好好地还在床底下躺着。而这时候,问题的关键已经不是她是否得到了她想要的隐私,而是她到底反抗了没有。波特曼是迷糊的,观众确是明白的。
最后,挣脱了束缚的波特曼在舞台上挥舞着,那是自由了的女儿。她舞动的双手长出了黑色的羽毛,她直接化身成了有点凶狠,有点霸道的黑天鹅,她忘情地跳啊跳,心中是快乐的。虽然此时,她的腹中已经嵌入了一块致命的玻璃。
解放的代价是残酷的,导演最后的这点悲观让我心里很不舒服。我很想解读她们之间的爱。像波特曼母亲的这种爱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它和强权没什么不同,让人心少了情愿。这种爱跟灌了铅一样,坠在人的胸口,并非人人都能承受。波特曼显然不能。这也是为什么在她的意识里需要把自己分裂成两份,一份黑的,一份白的。
影片中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是那么让人绝望,而现实中,我也很好奇这两种身份的人是基于什么而相爱的。难道是天性?而天性是什么,我们似乎一直没有掰开来看看。我们认为母亲对女儿的天性是爱,于是我们断定女儿生来便是要来承受母亲的爱。在这种情形下,母亲可以爱得很霸道,因为那是天性。波特曼的母亲可以理直气壮地,恶狠狠地说:你知道我为了你都牺牲掉了一切。我猜那‘一切’里,有事业,有爱情,有未来。作为女儿,你得还我。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两者的关系更像是债主和被讨债的。
在‘爱’的掩护下,很多事情都变得很柔和,连残暴都是玫瑰色的。我因为爱你,不希望你受到伤害,于是我要关心你的行踪,我要限制你的行为,你最好随时跟我汇报一下,因为我有着重要的职责:我要保护你。这是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夫常用的口号,也是他们自我心理调节的良药。你如果反抗我,那是因为你不懂我的爱,你要不就是没心没肺,要不便是不懂事,天生的白眼狼。这是多重的一拳,而这拳常常就打在被爱者心理最弱的一个环节。最后,就像窦唯多年前在‘噢,乖’里面唱的一样:被迫,我接受,无所谓,无所谓… 当然,有的爱也许不这样。但是,就算爱是这样,我们也无法不爱,我们甚至都渴望被爱。悲哀否?
回想起来,看影片时候全程,感觉就像是有人拿着叉子不断地来回划着陶瓷盘子,发出那种让人狂躁的‘吱吱’声一样。说不出来的不舒服和压抑。很多次,我都有迅速合上屏幕的冲动,但是心里剩余的那点好奇心又苟延残喘,胃口还是被一吊到底。
阿伦诺夫斯基真是一个teasing 高手,生理的和心理的,波特曼演得还是很厉害的,那随时可能滴出眼泪的双眼,和经典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式’的瘪嘴和满脸的委屈,让人心里又忍不住地怜爱。看着那个和leon走在大街上,手里抱着一花盆的小女孩如此成熟的演绎,只能感叹自己老了。听说波特曼为了演出这个角色,瘦身学芭蕾舞,硬是把自己磨成舞蹈员的段儿。是的,她在影片里的确是很美。
黑天鹅中,我最关注的是波特曼与其母亲之间的母女关系。我无从知道导演原来是如何构思母亲这个角色。但是,从她的装扮和行为作风来看,我猜斯基显然看过蝴蝶梦,而且对其中那个永远都是一脸严肃,一身黑的女管家有着深刻的印象。我相信这两人物之间如此地相似不是巧合。导演在建构母亲这个人物的时候多多少少借鉴了蝴蝶梦。这两人年龄相当,也都有着刻板,富有距离感,冷傲和冷漠的脸,连发型几乎都是一样的。
波特曼和母亲的关系可以由前者手机来电显示的几个大写字母MOM来定义。注意,是大写的。在波特曼知道自己被选上女主角的时候,她躲进洗手间里,给大写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她泣不成声。这个时候的母女关系,显得很正常,甚至有点小温馨。母亲在这里是分享女儿成功的角色。我想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非常深得人心。
而当波特曼拒绝吃蛋糕,而母亲端起那一大块的蛋糕,威胁波特曼要倒近垃圾桶的时候,波特曼屈服了,她屈身吃了一口,脸上做出了美味的表情。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这时候,母女的关系成了一种意志强度的较量,母亲胜出,女儿妥协了。
波特曼,片中演得角色叫妮娜,出场时候总带着点稚气,带着点委屈,没有太多的力量,似乎她的每一步前进都显得很费力。相反,母亲则显得很强大。可以说,母亲是她生活背后的推手。母亲操控着她的一切。大部分似乎,这两者的关系是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
而当波特曼委委屈屈地低吟了一声:我都二十八岁了。我的心骤然向她倾斜。这时候,她坐在地上,眼睛盯着自己的受伤了的脚,说完后,她似乎带着些许的内疚,似乎觉得自己刚才是话是一种不敬,总之,她连头都不忍心抬起来。而母亲则坐在不远处的椅子上,面容严肃,手里还忙着针线活。母亲淡淡地说:你的背还好吗?脱下衣服我看看。 此时的母女关系显得有点紧张。
当波特曼带着满身的酒气,回到家里,母亲带着低沉的声音问道: 你还干了些什么?波特曼说you wanna know their names? There is tom, there is jay, I fucked them both的时候 ,她向母亲宣战了。那一刻,她似乎是快乐的。可惜,她宣战的勇气来自酒精和毒品。当然,站在对立面的人都不太可能承受,于是母亲的大巴掌一下子便盖过来了。这时候,母女关系恶化,此前的平静被撕开了。
波特曼越战越勇,她藏了一根棍子在床地下,她回到自己的屋里,把门狠狠地关上,用棍子把门挡住,冲着追赶过来的母亲喊到:我要我的隐私。那一夜,她叛逆了,她绽放了。
然而,第二天起来,当她开门的时候,恍惚了一下,回头看看床底 ,怎么昨晚明明是在门下面的棍子此刻好好地还在床底下躺着。而这时候,问题的关键已经不是她是否得到了她想要的隐私,而是她到底反抗了没有。波特曼是迷糊的,观众确是明白的。
最后,挣脱了束缚的波特曼在舞台上挥舞着,那是自由了的女儿。她舞动的双手长出了黑色的羽毛,她直接化身成了有点凶狠,有点霸道的黑天鹅,她忘情地跳啊跳,心中是快乐的。虽然此时,她的腹中已经嵌入了一块致命的玻璃。
解放的代价是残酷的,导演最后的这点悲观让我心里很不舒服。我很想解读她们之间的爱。像波特曼母亲的这种爱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它和强权没什么不同,让人心少了情愿。这种爱跟灌了铅一样,坠在人的胸口,并非人人都能承受。波特曼显然不能。这也是为什么在她的意识里需要把自己分裂成两份,一份黑的,一份白的。
影片中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是那么让人绝望,而现实中,我也很好奇这两种身份的人是基于什么而相爱的。难道是天性?而天性是什么,我们似乎一直没有掰开来看看。我们认为母亲对女儿的天性是爱,于是我们断定女儿生来便是要来承受母亲的爱。在这种情形下,母亲可以爱得很霸道,因为那是天性。波特曼的母亲可以理直气壮地,恶狠狠地说:你知道我为了你都牺牲掉了一切。我猜那‘一切’里,有事业,有爱情,有未来。作为女儿,你得还我。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两者的关系更像是债主和被讨债的。
在‘爱’的掩护下,很多事情都变得很柔和,连残暴都是玫瑰色的。我因为爱你,不希望你受到伤害,于是我要关心你的行踪,我要限制你的行为,你最好随时跟我汇报一下,因为我有着重要的职责:我要保护你。这是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夫常用的口号,也是他们自我心理调节的良药。你如果反抗我,那是因为你不懂我的爱,你要不就是没心没肺,要不便是不懂事,天生的白眼狼。这是多重的一拳,而这拳常常就打在被爱者心理最弱的一个环节。最后,就像窦唯多年前在‘噢,乖’里面唱的一样:被迫,我接受,无所谓,无所谓… 当然,有的爱也许不这样。但是,就算爱是这样,我们也无法不爱,我们甚至都渴望被爱。悲哀否?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