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需要“文以载道”
怀着仰慕的心情去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看《这是最后的斗争》,到了剧场已经开演了半个小时,我安静的坐下看剧,一家人的年夜饭拉近了我与舞台的距离,因为这也是要快过春节,我的心也在想着与东北老家的父母能够团聚。
各种冲突的设置呈现批判
《这是最后的斗争》名字听起来,有些激进,没有一点商业味道。看惯了吵闹的商业表演,也需要严肃性的戏剧来震撼一次,这次选择没有错。
故事选择的是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家团圆日,中国传统佳节,一个传统家庭,最重要的是一个有着共产党员的氛围的家庭,这个剧就具有典型意义。由于公司离剧场很远,又要下班赶时间到王府井 ,所以《斗争》的开场没有看到。场内的布景精致,一个家里的客厅,上下复式楼格局,看出美工道具的用心。
春节,团圆,年夜饭,天各一方的一家人围座在经历沧桑的两位革命老人身旁,其乐融融,天伦之乐,但其表面的和谐下却波涛汹涌。一个家庭的暴风雨将要在这其乐融融的开场中潜伏着。
1.贫与富。故事的转折发生在大年三十寻亲,何光明的大女儿(郭春兰)带着儿子来北京认姥爷。一家人两代人中,贫富阶层的差距,就像社会中贫富分化的缩影。这是编剧设计的矛盾之一,就像剧中的周小剑,社会中也有很多人带有仇富心理,贫富两个阶层的矛盾,互相敌视。一个阶层把持着门,不让别人进入,另外的人想通过暴力的方式攻进城里面。
2.昨天的快乐与今天的不满的对比。从革命老人何光明的口中,从团圆饭一家人的接龙中,和观众一起怀念过去的快乐苦日子,那时物质贫乏,但那时天空是蓝色的,人们的心里是富足的。在如今物质丰盈,可以说世界人观念中,中国人成为一夜暴富的富佬。但物质充滥的今天,我们开始怀念以前的苦日子,对现在表现的更多的不满。家人聚少离多,环境破坏看不到蓝蓝的天。各种欲望就像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妖魔鬼怪各显其通。今天,我们依然不幸福,昨天我们还算快乐。
3.党性争论的斗争。何光明,一个老共产党员,有着坚定的信念。本场最感人一幕,(本场泪点之一)他在团圆饭上念遗嘱,内容大概是他给后代留下的财产是精神财富。何光明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正义、正直氛围长大,但到了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之后的年代里,小明却从纯真善良的孩子成长为专囤积居奇,专营奸诈的商人。自己父亲正直的一生在子辈得到了颠覆,新旧两种观念的冲突。
4.亲情与金钱面前的斗争。当非法集资事情败露,在自己刚刚认识的亲外甥面前,成为利益的对立者,亲舅舅与外甥之间金钱利益盖过了血浓与水的亲情。一个为了200万敲诈亲舅舅,一个是穷途末路的执迷不悔之徒,一家人用亲情的纽带、正义的呼唤,将要把他们拉回正途上。
人物设置
何光明
正如本剧主要演员,老共产党员,何光明,何谓光明?在寻找光明的道路上,他们献出了所有,在艰苦黑暗的社会中,他们坚持的动力就是坚信光明就在前面。如今,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但光明的字眼就变得不再那么清晰,这是为什么?我们只能过穷日子,富日子倒有些享受不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何大明
典型的高干子弟,遗传了父辈的耿直的性格,传统大家庭中的长子,家庭中除了父亲之外的父亲。袒护弟弟、妹妹,关心家庭中每个成员。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染家庭成员,在小明迷途之际,苦口婆心劝导,又害怕父亲知道,年老体弱承受不了打击。左右为难为大家庭和睦周旋。
何二明
何光明的二儿子,剧中的笔墨比较少,但也代表一些人,他们悲观地只知道怒骂,愤世嫉俗是好的,但确没有积极人生观。一直在自己愤怒的犄角孤芳自赏,还要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却没有实际行动,力所能及地改变现状。虽然他们善良,但其悲观人生态度不可取。
何小明
何光明的小儿子,企业老总。重情重义、机智聪明,根正苗红依然被物质社会给漂洗得变了本色。道德底线、法律规范依然不能震慑这些以身试法亡命之徒铤而走险的尚方宝剑。在小明将要登上飞机的那一刻,悔过与逃避两者之间的冲突。何小明最后有没有投案自首,这个就由观众自己去构想。
周小剑
一个从农村长大的孩子,虽然都是一奶同胞,但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让他的人生多了一些坎坷,正如很多像他一样的农村长大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而涌入城市。只是他成功的方式有些卑劣,但这也象征一部分人确实如此拿到所谓人生200万,而丢弃了高尚灵魂的人。其虽成为富人,但也终是悲哀。
教化的意义在于摆出事实,让你自己去挑拣好的坏的,内心得到净化。看过《这是最后的斗争》,我们承认这是一种勇气,我们不在乎披露伤疤,我们在乎的是还有正义、真的东西还在,我们在意的是如何去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一味旁观地嬉笑怒骂。
![]() |
这是最后的斗争 海报 |
各种冲突的设置呈现批判
《这是最后的斗争》名字听起来,有些激进,没有一点商业味道。看惯了吵闹的商业表演,也需要严肃性的戏剧来震撼一次,这次选择没有错。
故事选择的是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家团圆日,中国传统佳节,一个传统家庭,最重要的是一个有着共产党员的氛围的家庭,这个剧就具有典型意义。由于公司离剧场很远,又要下班赶时间到王府井 ,所以《斗争》的开场没有看到。场内的布景精致,一个家里的客厅,上下复式楼格局,看出美工道具的用心。
春节,团圆,年夜饭,天各一方的一家人围座在经历沧桑的两位革命老人身旁,其乐融融,天伦之乐,但其表面的和谐下却波涛汹涌。一个家庭的暴风雨将要在这其乐融融的开场中潜伏着。
1.贫与富。故事的转折发生在大年三十寻亲,何光明的大女儿(郭春兰)带着儿子来北京认姥爷。一家人两代人中,贫富阶层的差距,就像社会中贫富分化的缩影。这是编剧设计的矛盾之一,就像剧中的周小剑,社会中也有很多人带有仇富心理,贫富两个阶层的矛盾,互相敌视。一个阶层把持着门,不让别人进入,另外的人想通过暴力的方式攻进城里面。
2.昨天的快乐与今天的不满的对比。从革命老人何光明的口中,从团圆饭一家人的接龙中,和观众一起怀念过去的快乐苦日子,那时物质贫乏,但那时天空是蓝色的,人们的心里是富足的。在如今物质丰盈,可以说世界人观念中,中国人成为一夜暴富的富佬。但物质充滥的今天,我们开始怀念以前的苦日子,对现在表现的更多的不满。家人聚少离多,环境破坏看不到蓝蓝的天。各种欲望就像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妖魔鬼怪各显其通。今天,我们依然不幸福,昨天我们还算快乐。
3.党性争论的斗争。何光明,一个老共产党员,有着坚定的信念。本场最感人一幕,(本场泪点之一)他在团圆饭上念遗嘱,内容大概是他给后代留下的财产是精神财富。何光明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正义、正直氛围长大,但到了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之后的年代里,小明却从纯真善良的孩子成长为专囤积居奇,专营奸诈的商人。自己父亲正直的一生在子辈得到了颠覆,新旧两种观念的冲突。
4.亲情与金钱面前的斗争。当非法集资事情败露,在自己刚刚认识的亲外甥面前,成为利益的对立者,亲舅舅与外甥之间金钱利益盖过了血浓与水的亲情。一个为了200万敲诈亲舅舅,一个是穷途末路的执迷不悔之徒,一家人用亲情的纽带、正义的呼唤,将要把他们拉回正途上。
人物设置
何光明
正如本剧主要演员,老共产党员,何光明,何谓光明?在寻找光明的道路上,他们献出了所有,在艰苦黑暗的社会中,他们坚持的动力就是坚信光明就在前面。如今,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但光明的字眼就变得不再那么清晰,这是为什么?我们只能过穷日子,富日子倒有些享受不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何大明
典型的高干子弟,遗传了父辈的耿直的性格,传统大家庭中的长子,家庭中除了父亲之外的父亲。袒护弟弟、妹妹,关心家庭中每个成员。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染家庭成员,在小明迷途之际,苦口婆心劝导,又害怕父亲知道,年老体弱承受不了打击。左右为难为大家庭和睦周旋。
何二明
何光明的二儿子,剧中的笔墨比较少,但也代表一些人,他们悲观地只知道怒骂,愤世嫉俗是好的,但确没有积极人生观。一直在自己愤怒的犄角孤芳自赏,还要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却没有实际行动,力所能及地改变现状。虽然他们善良,但其悲观人生态度不可取。
何小明
何光明的小儿子,企业老总。重情重义、机智聪明,根正苗红依然被物质社会给漂洗得变了本色。道德底线、法律规范依然不能震慑这些以身试法亡命之徒铤而走险的尚方宝剑。在小明将要登上飞机的那一刻,悔过与逃避两者之间的冲突。何小明最后有没有投案自首,这个就由观众自己去构想。
周小剑
一个从农村长大的孩子,虽然都是一奶同胞,但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让他的人生多了一些坎坷,正如很多像他一样的农村长大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而涌入城市。只是他成功的方式有些卑劣,但这也象征一部分人确实如此拿到所谓人生200万,而丢弃了高尚灵魂的人。其虽成为富人,但也终是悲哀。
教化的意义在于摆出事实,让你自己去挑拣好的坏的,内心得到净化。看过《这是最后的斗争》,我们承认这是一种勇气,我们不在乎披露伤疤,我们在乎的是还有正义、真的东西还在,我们在意的是如何去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一味旁观地嬉笑怒骂。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