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论》 选自鲁迅杂文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头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啊呀!哈哈!Hehe!he,hehehehe!”
点评:
鲁迅的伟大,有时你要用心去体会!这是鲁迅写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一篇短文,然而就是今天看来仍有其现实意义。现在国人津津乐道的国学,所谓的“中庸之道”其实就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打哈哈主义”。
虽说这是怯懦的处世哲学,但却很实用,也很管用。你如果不信,必遭痛打。这就是我们的国情、我们的特色。
要说这“中庸之道”,啊呀!多么……哎呀!哈哈……哈哈……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头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啊呀!哈哈!Hehe!he,hehehehe!”
点评:
鲁迅的伟大,有时你要用心去体会!这是鲁迅写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一篇短文,然而就是今天看来仍有其现实意义。现在国人津津乐道的国学,所谓的“中庸之道”其实就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打哈哈主义”。
虽说这是怯懦的处世哲学,但却很实用,也很管用。你如果不信,必遭痛打。这就是我们的国情、我们的特色。
要说这“中庸之道”,啊呀!多么……哎呀!哈哈……哈哈……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