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阿尔法城在经历最初的喧嚣后渐入沉寂,而本街区(三甲二街)经历了四次投票后仍然没有选出街道名称,其中前两次投票人数超过200人,后两次投票人数则降到120人左右。
这种情况无疑让人心寒,毕竟本街区从居民构成来看,“纯度”十分高,几乎都是传媒相关人员,再加上传媒相关人员应该具有的主动性、创意性和“煽动能力强”的特质,我们本预料有非常精彩的选举过程,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可现在结果却让人比较失望。
这个问题表明上看是投票积极性不强,但从根本上来看,其实是大多数街道居民的心态问题——对阿尔法城的态度太消极。
这不是说大家不想咱们阿尔法城更有意思一点,而是大家太被动了,总想着社区“自然而然”的变好,总等着别人去创造内容、提供价值。
在我眼中,阿尔法城是个非常自由的平台,大多数人觉得阿尔法城没意思,很多人还不明白“阿尔法城”到底是干什么的,正是因为阿尔法城的极度自由,它没有设定太多的框架,只有一个社区的躯壳,至于其内容,完全是由用户填充;其价值,完全由用户制造。
理想中的阿尔法城,是一个网络上的多元化城市,每个社区每个街道都是“自定义”,大大超出了豆瓣原先的书影音限制,而且,充分发挥的居民群聚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和草根智慧是否能抗衡原先支配性的精英智慧很值得大家关注。
阿尔法城是一个自由的舞台,这里的内容创造没有什么物质性的激励(当然不排除有商业头脑的人开发出多样的盈利模式,这也是阿尔法城的开放性),完全凭借各位居民的爱好、兴趣和行动力,去构建、去创造、去分享……从这个意义上说,阿尔法城也是一个精神乌托邦,一个比较有希望的乌托邦,它的希望,就在于我们有没有奉献、主动创造的精神。
阿尔法城需要创造者,更需要聆听者。创造者需要别人的欣赏、参与甚至反驳,才有动力继续创造下去;创造者需要第一个反馈者,以便吸引更多的反馈;聆听与反馈,是阿尔法城良性发展的必要礼仪和美德。
很早就有人说“阿尔法城是民主的试验田”,我起初看到不免觉得有点夸大其辞。现在看来,阿尔法城的确为我们出了一道关于民主的思考题。康德分民主有“被动民主”和“主动民主”,被动民主是指公民被赋予了自由、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是别人给予的机会,现在来看阿尔法城的确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这样的条件;而主动民主就是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去创造更好的社会,并捍卫和保护这些条件。
这,就是阿尔法城给我们的思考题。
这种情况无疑让人心寒,毕竟本街区从居民构成来看,“纯度”十分高,几乎都是传媒相关人员,再加上传媒相关人员应该具有的主动性、创意性和“煽动能力强”的特质,我们本预料有非常精彩的选举过程,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可现在结果却让人比较失望。
这个问题表明上看是投票积极性不强,但从根本上来看,其实是大多数街道居民的心态问题——对阿尔法城的态度太消极。
这不是说大家不想咱们阿尔法城更有意思一点,而是大家太被动了,总想着社区“自然而然”的变好,总等着别人去创造内容、提供价值。
在我眼中,阿尔法城是个非常自由的平台,大多数人觉得阿尔法城没意思,很多人还不明白“阿尔法城”到底是干什么的,正是因为阿尔法城的极度自由,它没有设定太多的框架,只有一个社区的躯壳,至于其内容,完全是由用户填充;其价值,完全由用户制造。
理想中的阿尔法城,是一个网络上的多元化城市,每个社区每个街道都是“自定义”,大大超出了豆瓣原先的书影音限制,而且,充分发挥的居民群聚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和草根智慧是否能抗衡原先支配性的精英智慧很值得大家关注。
阿尔法城是一个自由的舞台,这里的内容创造没有什么物质性的激励(当然不排除有商业头脑的人开发出多样的盈利模式,这也是阿尔法城的开放性),完全凭借各位居民的爱好、兴趣和行动力,去构建、去创造、去分享……从这个意义上说,阿尔法城也是一个精神乌托邦,一个比较有希望的乌托邦,它的希望,就在于我们有没有奉献、主动创造的精神。
阿尔法城需要创造者,更需要聆听者。创造者需要别人的欣赏、参与甚至反驳,才有动力继续创造下去;创造者需要第一个反馈者,以便吸引更多的反馈;聆听与反馈,是阿尔法城良性发展的必要礼仪和美德。
很早就有人说“阿尔法城是民主的试验田”,我起初看到不免觉得有点夸大其辞。现在看来,阿尔法城的确为我们出了一道关于民主的思考题。康德分民主有“被动民主”和“主动民主”,被动民主是指公民被赋予了自由、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是别人给予的机会,现在来看阿尔法城的确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这样的条件;而主动民主就是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去创造更好的社会,并捍卫和保护这些条件。
这,就是阿尔法城给我们的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