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何是无用的
《教育为何是无用的》读书笔记。
话说这本书翻译得不是很好,但内容挺有意思的,比那些政治课本一样的formal学术书要好看得多。
序言一上来就告诉你:教育是无用的。解释如下:
教育为什么是无用的呢?
● 1. 教育无用,因为它打破我们的常识。【意思就是让人不按正常人的方式说话办事】
蒙田:“科学用过于敏感细微的方式看待事物,太矫揉造作,有别于常理和自然。”教育将“简单的美德”改造成“一门晦涩难懂的难以捉摸的科学”。
【的确是这样,比如二语习得,一个巨简单的道理,非得给弄出好术语、行话,一说起来好像很理论、很高深,但那些东西实际上都是多么浅显的道理啊!什么i+1,ZPD,花哨的名字罢了。恐怕就是因为太简单了,怕外人嘲笑,所以敝帚自珍,起个好听的名字,外人不懂,得通过你的“翻译”,通过这种方式,你的专业价值得到了实现,显得很牛B。】
● 2.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脱离实用性。
教育降低了人们应对日常生活的能力。
Robert Burton坚信最优秀的学生通常“在公开场合都表现得愚蠢、软弱,在他人看来很荒谬,不精通世事”。
人们所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就越会推崇“理论建构、普遍化和创造性思维,而忽略实际技能的传达。
”【YLX在中小学做了一段时间的调查,乐于引用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们发自肺腑跟她说的:“你们是天上的what,我们是地上的how。别老跟我们说what, just tell us how。”但其实这其中的问题可能是很多的。那些老师们接触到的what到底是不是真正的what,连这都有待商榷。What跟how到底什么关系,如果只觉得一个是指令一个是行为,这种思维方式即便能让她顺利思考下去,可以断定她最终能解决的问题也将是极少极少极少的。】
像生存主义者这一类切实的人会爱抚着他们的武器,希望他们的预见获得证实:当世界末日来临之时,受教育最多的人将会是首先被消灭的那一批人之一。【警惕吧】
● 3.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脱离理想。
教育服务于精英阶层,而非真理。
教育是权力的伪装,权力的机构,也是掌握权力的方式之一。
【戴老师说过,人们常以为有knowledge的人就能有power,但实际上,是有power的人在定义什么样的knowledge才是有价值的knowledge。有一定道理。】
● 4.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丧失人性以外的东西。
Thomas Hardy1882年的小说Two on a Tower里提到一个天文学家,“在所有有关自然和人性以外的生活方面如巨人般坚定”然而“在家庭事务方面却只是个小学生”。
Walter Peter1878年的小说The Child in the House中的主人公感到自己的内心萌发出“一种抗议”,“支持真实的人类”而“反对阴暗的不真实的抽象”。
Leo Tolstoy试图让自己从一个俄国贵族变成一个农民,Franz Kafka想象着自己成为以色列的一名服务生。
【在研二做论文最枯燥无聊的时候,我们认真地想过卖盒饭、卖奶茶,我们跟后街的奶茶店老板有过长达一小时的长谈,对卖盒饭的可能性有过认真理性的分析和探讨。被论文囚禁的生活真的很单调,没有色彩,而后街市场的喧闹声则显得那么生动、真实、有活力,那些声音无时无刻不在召唤我们加入其中。】
受过教育的人们甚至在他们团体内部都感受不到一致性,他们离群索居,敏感易怒,他们唯一真正的朋友就是满是灰尘的学术著作里那些死气沉沉的文字。
【而且越是对于所谓的“大拿”,怪癖的性格越是容易得到谅解和包容,目中无人、开会迟到、对学生的谩骂等等,都因为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或地位而显得微不足道,好像天才有怪癖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到底谁是“天才”其实真的很难说。】
● 5.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心变得麻木。
教育让人们思考得太多,忘记了如何去感受。
受过教育的人们变得抽象,而非实际,他们富有逻辑但缺乏感性,善于分析但缺少对他人的信赖,他们变得冷酷而不再热情。正如我们预想的那样,一位英语教授会在学生向他求助的绝望的信中用红笔标出语法错误。
受过教育的人们不会发出兴奋的呼喊声,不会放声大笑,也不会在散发着恶臭的沟渠中挥舞他们的战利品,相反,他们会对这样做的人嗤之以鼻。
● 6.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意志消沉。
“学问使人意志沉闷消亡,因此造成忧郁。”(伯顿《忧郁剖析》)
教师们一直以来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们是整天绷着脸令人扫兴的人,他们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容易自我满足的学生感觉糟糕。
【哦哦哦,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这方面做得异常出色。学生也常有这样的期待,他们觉得满纸红字的作文批改是一个好老师的标志,而只写了一个excellent的老师大多是不负责任。】
● 7.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身体变得虚弱。
长期伏案的学习生活会使我们变得虚弱无力。【事实如此】
● 8.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自命不凡,得意得昏了头。
培根在1605的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中提到:“知识本身带有一点撒旦的阴险,因此人一旦获得知识,就会变得趾高气昂”。
自命不凡依然是当今学者们的一种职业危害——用法国人的话来说是一种“职业畸变”。【就是“变态”】
● 9.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个性变得沉闷。
人们不会指望有学问的人是时尚前卫的。
【是啊,XX教授用大格格上衣搭小格格裤子,或者用白色旅游鞋配西服裤子,但因为他们是学术大拿,所以这些搭配是可以接受的,即使有人觉得好笑,也没有人会真的指指点点,因为大拿严肃正经的眼神已经告诉你,在神圣的知识殿堂里,把注意力放在穿着上是small mind的做为。】
● 10.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沦为奴仆。
做为“文化传播的社会手段”,大学随时都能成为社会上一切最保守力量的象征。
尼采认为教育就是为剔除那些自由的灵魂、那些在任何方面独树一帜的人而设计的,而教育褒奖的则是那些愿意在碌碌无为的枷锁下屈服的人。
福柯将学校比作其他的“纪律执行”机构,比如监狱和收容所。而时下流行的右翼派职责大学反复向他们掌管辖的学生灌输“政治正确性”是指控教育奴役学生、培养受虐待的学生的另一种形式。
Herbert Spencer:“人类盛行这样一种做法,用像给他们的孩子穿上衣服的方式来给他们的思想也穿上外衣。”
● 11.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变得叛逆。
从苏格拉底时代一直到美国社会史的上一个50年,知识已被视为具有让人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正教的潜能。
一知半解或许是危险的,而学识渊博则肯定是危险的。
● 12.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陷入贫穷。
教育让我们“口若悬河却衣衫褴褛”。
过于专注于学习意味着将与重大机遇擦身而过。【……不过不专注于学习则意味着机会来了也抓不住】
● 13.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变得娇纵。
教育让我们习惯于用挑剔的眼光和一颗热血之心去感觉世界,想像着如果我们都围成一圈坐下来讨论讨论,那么一切冲突就能迎刃而解了。教育让我们变得娇生惯养,变得软弱,让我们认为在世间生活就像一页一页地翻阅学术杂志一样安然无忧。
● 14. 教育无用,因为它使我们成为乐观主义者。
它鼓励人们产生任何疯狂古怪的想法,不管现实生活会如何将这些想法全盘推翻。
当然,年轻人的理想可能很美好,他们的老师的理想一般也都是没有恶意的,因为毕竟他们只是在教学,而不是在真正做什么;但是教育仍然是毫无意义的。充其量,它的理想主义就像尝试吸毒和新的发型一样,只不过是人们安下心来过真实的生活之前经历的一个阶段而已。
【“他们只是在教学,而不是在真正做什么”!……大概只有直面教学效果的有限性才能真正创造出有效教学。毕竟,虚无缥缈的课堂总是随处可见。所以还是得问问自己:“你到底‘真正’做了什么?”】
● 15. 教育无用,因为它使我们成为悲观主义者。
受过教育的人会成为“爱发牢骚的否定论大富翁”。他们撕咬着给他们提供食物的双手,贬低着自己的国家,到处挑刺儿。他们处理事情时不时抱着一种“我能做”的精神,而是以发现阻碍、增加问题、在事实上没有苦难的地方制造出困难为豪。
拉伯雷评论说受过教育的人生只喜欢让交流变得困难,他们拒绝进行诚恳而有简明扼要的谈话,喜欢使用不虔敬的令人反感而又难懂的话。
【有学生去食堂打饭:“师傅,给我来一块儿锐角饼!”】
受过教育的人变得多疑、愤世嫉俗、精疲力竭,他们蔑视平常的话语,不能在不加任何冗长的分析和苛刻的批评的情况下放过任何一个时刻、物体或是事件。
【尤其是偏爱定量研究的人,他们蔑视平常的话语,忽视人的情绪和直觉。】
● 16. 教育无用,因为它导致教条主义。
那些站在被解剖的尸体旁边读着盖伦书中的一卷的解剖学的教授教育他们的学生:如果他们发现这个古老的理论和真正的身体之间有任何不相符合之处的话,那么不管怎样这肯定是尸体的过错。
【喜欢这句,虽然翻译得有点儿拗口。】
哲学家的观点真的就胜过“无知者的迷信”吗?
【未必。所以,知道点儿条条框框的人,要humble。】
● 17. 教育无用,因为它导致怀疑。
精神和抽象世界的最完美的这里或许只是为发现更多无知而服务的。
我们的思考不可避免地将我们引向死胡同,推理和思考能够教会我们如何评价事物,但却没有教我们如何解决问题。
而且,即使我们能够合乎情理地想出学习的某个理由和目的,我们也只是每天获得更多的论据来证明那些早已了然于世数百年的事物。
【很多研究只是为我们熟知的道理提供证据,看看二语习得就知道了,有人写了一本书就只是为了证明学习一门语言需要有输入,因为他发表地最早、最系统,于是被反复引用,那个人也被奉为开山鼻祖一样的牛人,好像是多亏了他人们才知道学习语言需要多读多听。可事实是,随便从大街上找个人都能说出这个简单的道理。后来有个人又提出,只输入是不够的,还得输入,于是写了一本书,也成了大拿。可见大拿的功力就在于,他能把别人几秒钟就说完的一句话变成几十个小时都读不完的一本书,通俗地说就是“话痨”。日常生活中连个傻子都能回答的问题到了学术研究里就成了不可攻克的科研难关。有时候真觉得是自作孽。】
● 18.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外。
● 19.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陷入现实生活的困境之中。
它用它的保守主义和教条主义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无法看到我们所过的生活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选择。
我们生活在一个颠倒的世界中,我们相信现实的谎言,却错过了想像中的真实。
【所谓“人类学迷阵(ethnographic dazzle)”,指的就是被表面的区别所迷惑,忽略了不同种族的人之间存在的共性。同理,在质的研究中,如果只看表面,人跟人都不一样,这个case得出的结论好像没有办法推广到另外一个case中。但如果讨论到一定深度,你必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共同之处。用定量的肤浅标准去衡量质的研究的可推广性,是不合适的。】
● 20.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成为骗子。
受过教育的人学会了将他们自身的真实情况隐藏起来,伪装出一副有知识的样子。
● 21.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成为书呆子。
它使我们除了探究过去以找到权威典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以外,几乎无法用其他言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
教育为何不能让我们变得仁爱?
教育为何不能让我们对美更具敏感性?
教育为何不能使我们更易于生存?
教育为何不能让我们对身份更自信?
教育为何不能让我们更好地预测事物?
教育为何不能让人更幸福?
对这些“为何不”的思考其实直接指向各种更现实的“怎样能“。
--------------------------------------------------------------
2011年1月20日
话说这本书翻译得不是很好,但内容挺有意思的,比那些政治课本一样的formal学术书要好看得多。
序言一上来就告诉你:教育是无用的。解释如下:
教育为什么是无用的呢?
● 1. 教育无用,因为它打破我们的常识。【意思就是让人不按正常人的方式说话办事】
蒙田:“科学用过于敏感细微的方式看待事物,太矫揉造作,有别于常理和自然。”教育将“简单的美德”改造成“一门晦涩难懂的难以捉摸的科学”。
【的确是这样,比如二语习得,一个巨简单的道理,非得给弄出好术语、行话,一说起来好像很理论、很高深,但那些东西实际上都是多么浅显的道理啊!什么i+1,ZPD,花哨的名字罢了。恐怕就是因为太简单了,怕外人嘲笑,所以敝帚自珍,起个好听的名字,外人不懂,得通过你的“翻译”,通过这种方式,你的专业价值得到了实现,显得很牛B。】
● 2.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脱离实用性。
教育降低了人们应对日常生活的能力。
Robert Burton坚信最优秀的学生通常“在公开场合都表现得愚蠢、软弱,在他人看来很荒谬,不精通世事”。
人们所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就越会推崇“理论建构、普遍化和创造性思维,而忽略实际技能的传达。
”【YLX在中小学做了一段时间的调查,乐于引用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们发自肺腑跟她说的:“你们是天上的what,我们是地上的how。别老跟我们说what, just tell us how。”但其实这其中的问题可能是很多的。那些老师们接触到的what到底是不是真正的what,连这都有待商榷。What跟how到底什么关系,如果只觉得一个是指令一个是行为,这种思维方式即便能让她顺利思考下去,可以断定她最终能解决的问题也将是极少极少极少的。】
像生存主义者这一类切实的人会爱抚着他们的武器,希望他们的预见获得证实:当世界末日来临之时,受教育最多的人将会是首先被消灭的那一批人之一。【警惕吧】
● 3.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脱离理想。
教育服务于精英阶层,而非真理。
教育是权力的伪装,权力的机构,也是掌握权力的方式之一。
【戴老师说过,人们常以为有knowledge的人就能有power,但实际上,是有power的人在定义什么样的knowledge才是有价值的knowledge。有一定道理。】
● 4.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丧失人性以外的东西。
Thomas Hardy1882年的小说Two on a Tower里提到一个天文学家,“在所有有关自然和人性以外的生活方面如巨人般坚定”然而“在家庭事务方面却只是个小学生”。
Walter Peter1878年的小说The Child in the House中的主人公感到自己的内心萌发出“一种抗议”,“支持真实的人类”而“反对阴暗的不真实的抽象”。
Leo Tolstoy试图让自己从一个俄国贵族变成一个农民,Franz Kafka想象着自己成为以色列的一名服务生。
【在研二做论文最枯燥无聊的时候,我们认真地想过卖盒饭、卖奶茶,我们跟后街的奶茶店老板有过长达一小时的长谈,对卖盒饭的可能性有过认真理性的分析和探讨。被论文囚禁的生活真的很单调,没有色彩,而后街市场的喧闹声则显得那么生动、真实、有活力,那些声音无时无刻不在召唤我们加入其中。】
受过教育的人们甚至在他们团体内部都感受不到一致性,他们离群索居,敏感易怒,他们唯一真正的朋友就是满是灰尘的学术著作里那些死气沉沉的文字。
【而且越是对于所谓的“大拿”,怪癖的性格越是容易得到谅解和包容,目中无人、开会迟到、对学生的谩骂等等,都因为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或地位而显得微不足道,好像天才有怪癖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到底谁是“天才”其实真的很难说。】
● 5.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心变得麻木。
教育让人们思考得太多,忘记了如何去感受。
受过教育的人们变得抽象,而非实际,他们富有逻辑但缺乏感性,善于分析但缺少对他人的信赖,他们变得冷酷而不再热情。正如我们预想的那样,一位英语教授会在学生向他求助的绝望的信中用红笔标出语法错误。
受过教育的人们不会发出兴奋的呼喊声,不会放声大笑,也不会在散发着恶臭的沟渠中挥舞他们的战利品,相反,他们会对这样做的人嗤之以鼻。
● 6.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意志消沉。
“学问使人意志沉闷消亡,因此造成忧郁。”(伯顿《忧郁剖析》)
教师们一直以来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们是整天绷着脸令人扫兴的人,他们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容易自我满足的学生感觉糟糕。
【哦哦哦,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这方面做得异常出色。学生也常有这样的期待,他们觉得满纸红字的作文批改是一个好老师的标志,而只写了一个excellent的老师大多是不负责任。】
● 7.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身体变得虚弱。
长期伏案的学习生活会使我们变得虚弱无力。【事实如此】
● 8.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自命不凡,得意得昏了头。
培根在1605的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中提到:“知识本身带有一点撒旦的阴险,因此人一旦获得知识,就会变得趾高气昂”。
自命不凡依然是当今学者们的一种职业危害——用法国人的话来说是一种“职业畸变”。【就是“变态”】
● 9.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个性变得沉闷。
人们不会指望有学问的人是时尚前卫的。
【是啊,XX教授用大格格上衣搭小格格裤子,或者用白色旅游鞋配西服裤子,但因为他们是学术大拿,所以这些搭配是可以接受的,即使有人觉得好笑,也没有人会真的指指点点,因为大拿严肃正经的眼神已经告诉你,在神圣的知识殿堂里,把注意力放在穿着上是small mind的做为。】
● 10.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沦为奴仆。
做为“文化传播的社会手段”,大学随时都能成为社会上一切最保守力量的象征。
尼采认为教育就是为剔除那些自由的灵魂、那些在任何方面独树一帜的人而设计的,而教育褒奖的则是那些愿意在碌碌无为的枷锁下屈服的人。
福柯将学校比作其他的“纪律执行”机构,比如监狱和收容所。而时下流行的右翼派职责大学反复向他们掌管辖的学生灌输“政治正确性”是指控教育奴役学生、培养受虐待的学生的另一种形式。
Herbert Spencer:“人类盛行这样一种做法,用像给他们的孩子穿上衣服的方式来给他们的思想也穿上外衣。”
● 11.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变得叛逆。
从苏格拉底时代一直到美国社会史的上一个50年,知识已被视为具有让人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正教的潜能。
一知半解或许是危险的,而学识渊博则肯定是危险的。
● 12.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陷入贫穷。
教育让我们“口若悬河却衣衫褴褛”。
过于专注于学习意味着将与重大机遇擦身而过。【……不过不专注于学习则意味着机会来了也抓不住】
● 13.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变得娇纵。
教育让我们习惯于用挑剔的眼光和一颗热血之心去感觉世界,想像着如果我们都围成一圈坐下来讨论讨论,那么一切冲突就能迎刃而解了。教育让我们变得娇生惯养,变得软弱,让我们认为在世间生活就像一页一页地翻阅学术杂志一样安然无忧。
● 14. 教育无用,因为它使我们成为乐观主义者。
它鼓励人们产生任何疯狂古怪的想法,不管现实生活会如何将这些想法全盘推翻。
当然,年轻人的理想可能很美好,他们的老师的理想一般也都是没有恶意的,因为毕竟他们只是在教学,而不是在真正做什么;但是教育仍然是毫无意义的。充其量,它的理想主义就像尝试吸毒和新的发型一样,只不过是人们安下心来过真实的生活之前经历的一个阶段而已。
【“他们只是在教学,而不是在真正做什么”!……大概只有直面教学效果的有限性才能真正创造出有效教学。毕竟,虚无缥缈的课堂总是随处可见。所以还是得问问自己:“你到底‘真正’做了什么?”】
● 15. 教育无用,因为它使我们成为悲观主义者。
受过教育的人会成为“爱发牢骚的否定论大富翁”。他们撕咬着给他们提供食物的双手,贬低着自己的国家,到处挑刺儿。他们处理事情时不时抱着一种“我能做”的精神,而是以发现阻碍、增加问题、在事实上没有苦难的地方制造出困难为豪。
拉伯雷评论说受过教育的人生只喜欢让交流变得困难,他们拒绝进行诚恳而有简明扼要的谈话,喜欢使用不虔敬的令人反感而又难懂的话。
【有学生去食堂打饭:“师傅,给我来一块儿锐角饼!”】
受过教育的人变得多疑、愤世嫉俗、精疲力竭,他们蔑视平常的话语,不能在不加任何冗长的分析和苛刻的批评的情况下放过任何一个时刻、物体或是事件。
【尤其是偏爱定量研究的人,他们蔑视平常的话语,忽视人的情绪和直觉。】
● 16. 教育无用,因为它导致教条主义。
那些站在被解剖的尸体旁边读着盖伦书中的一卷的解剖学的教授教育他们的学生:如果他们发现这个古老的理论和真正的身体之间有任何不相符合之处的话,那么不管怎样这肯定是尸体的过错。
【喜欢这句,虽然翻译得有点儿拗口。】
哲学家的观点真的就胜过“无知者的迷信”吗?
【未必。所以,知道点儿条条框框的人,要humble。】
● 17. 教育无用,因为它导致怀疑。
精神和抽象世界的最完美的这里或许只是为发现更多无知而服务的。
我们的思考不可避免地将我们引向死胡同,推理和思考能够教会我们如何评价事物,但却没有教我们如何解决问题。
而且,即使我们能够合乎情理地想出学习的某个理由和目的,我们也只是每天获得更多的论据来证明那些早已了然于世数百年的事物。
【很多研究只是为我们熟知的道理提供证据,看看二语习得就知道了,有人写了一本书就只是为了证明学习一门语言需要有输入,因为他发表地最早、最系统,于是被反复引用,那个人也被奉为开山鼻祖一样的牛人,好像是多亏了他人们才知道学习语言需要多读多听。可事实是,随便从大街上找个人都能说出这个简单的道理。后来有个人又提出,只输入是不够的,还得输入,于是写了一本书,也成了大拿。可见大拿的功力就在于,他能把别人几秒钟就说完的一句话变成几十个小时都读不完的一本书,通俗地说就是“话痨”。日常生活中连个傻子都能回答的问题到了学术研究里就成了不可攻克的科研难关。有时候真觉得是自作孽。】
● 18.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外。
● 19.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陷入现实生活的困境之中。
它用它的保守主义和教条主义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无法看到我们所过的生活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选择。
我们生活在一个颠倒的世界中,我们相信现实的谎言,却错过了想像中的真实。
【所谓“人类学迷阵(ethnographic dazzle)”,指的就是被表面的区别所迷惑,忽略了不同种族的人之间存在的共性。同理,在质的研究中,如果只看表面,人跟人都不一样,这个case得出的结论好像没有办法推广到另外一个case中。但如果讨论到一定深度,你必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共同之处。用定量的肤浅标准去衡量质的研究的可推广性,是不合适的。】
● 20.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成为骗子。
受过教育的人学会了将他们自身的真实情况隐藏起来,伪装出一副有知识的样子。
● 21.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成为书呆子。
它使我们除了探究过去以找到权威典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以外,几乎无法用其他言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
教育为何不能让我们变得仁爱?
教育为何不能让我们对美更具敏感性?
教育为何不能使我们更易于生存?
教育为何不能让我们对身份更自信?
教育为何不能让我们更好地预测事物?
教育为何不能让人更幸福?
对这些“为何不”的思考其实直接指向各种更现实的“怎样能“。
--------------------------------------------------------------
2011年1月20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