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一项社会审视》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资本主义的辩护词。作者立场明确,分析清晰,全球视角,善用对比。
作者支持进步、启蒙、发展,反对环保主义、集权主义、后现代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巨大进步并且直到现在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痛惜资本主义受到深绿环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侮辱与损害。
本文主要看分析。比如作者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逐条批驳资本主义带来人类普遍不幸福的论点,展示了资本主义带来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
以下是对文章内容的简单浓缩。
第一章 增长机器
资本主义是一个征服世界的体系。
资本主义的特征是:
1、财产的私人占有(包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
2、经济活动围绕利润的自利性的持续追逐组织起来(对于资本主义来说,其独特之处在于,日常经济活动是对不断变更的利润的有体系的持续追求构成的)。生产相对于利润积累的从属地位,意味着资本主义很大程度上具有马克思•韦伯(Max Weber)所称的“形式理性”(formal rationality)的特征。
3、物品和劳务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换。
我们可以将资本主义定义为如下一种体系:个体或团体通过对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购买使用,生产出物品或劳务,并按照能够获取利润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以竞相积累财富。
资本主义是一部增长机器
对新市场的寻找驱使它不断向外扩张。
贫困化的迷思
从马克思那里我们得知,劳工人口逐渐被资本主义压榨成赤贫;从乡村浪漫主义那里我们得知,在有序而文雅的以往乡村社会里,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前者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改善,后者从来就不存在。资本主义增长的一个更为深远的特征是,它为个体改善其处境增添了机会。大众的贫困化是关于资本主义历史的一个神话,乡村“黄金时代”的世外桃源遭受破坏是另一个。也许可以从其他各个方面对资本主义提出批评,但是,对于它损害了很多普通人的指控却无法令人轻易接受。
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条件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六个前提条件。
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不同于欧洲其他大部分国家,英国的资产阶级被贵族化了,而贵族同时也变得资产阶级化了。自16世纪中期起,如果不是更早的话,英国就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其倾向是资本主义的,尽管其生活方式是贵族化的。作为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的特殊结合的一个结果,英国独特地满足了韦伯所提出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前提条件中的一些条件。
很多独特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国家统一提供了一套统一的可预测的法律体系,地方自治传统使得经济生活能够通过放工制度实现商业化。原材料(尤其是煤)的丰饶意味着具备了充分利用诸如蒸汽动力之类的新技术的条件。乡村地主与城市商业阶级的联合,意味着资本主义的早期出现较之欧洲其他地方阻力更小(而支持更多);而圈地运动所导致的独立小农阶级的衰落,为新兴工业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和廉价食品。再加上海外帝国所提供的意外礼物:食品、原材料以及受保护的工业品市场,我们就逐渐可以理解为何是英国如此独特地充当了新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先锋和领导者。英国推进其资本主义革命的条件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绝无可能在其他地方被复制再生。
第二章 资本主义与贫穷国家
世界存在巨大贫富差距。
欠发展国家中的贫困
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使贫穷国家更穷而使自己更富。据说,西方越是富有,世界其余部分就要相应地经受越多苦难。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代表了马克思的贫困化命题转向全球范围后的一个现代版本。诸如此类的批评存在三个主要问题。第一,它们忽视了追问:西方所耗的能源、食品以及技术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第二,它们倾向于忽略或者至少低估了一些欠发展国家所实行的警察统治对经济发展的阻碍程度。第三,很难看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富足与其他国家的贫困之间有什么明确的因果联系,如瑞士与巴布亚新几内亚。
是西方殖民主义铸就了穷国的贫穷吗?很明显,没有殖民主义收益,资本主义也能繁荣(如瑞士、瑞典);曾经的殖民地,尽管(甚至正因为)与帝国权力有历史关联,同样能够繁荣(如澳大利亚、加拿大)。而且,在那些的确曾经并吞外国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经济的发展与其说是征服的结果,毋宁说是征服的前提。尽管有诸多残酷和不公,殖民对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却被证明为益处大于害处。
是资本主义使穷国变穷了吗?
许多独立后的殖民地国家并没有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拉美国家独立时间很长也没有实现经济繁荣。是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在实际上阻碍着这些国家吗?
资本主义与第三世界的“不发达”
描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依附理论。对其反驳为论证跨国公司和外向型经济的正面作用。
描述不平等交换理论,穷国被迫贵买贱卖。反驳证据: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战略获得成功。
今天,绝大多数的发展社会学家终于逐渐意识到,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持续贫困,与其说源于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关联,毋宁说源于因听从斩断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关联的建议而做出的灾难性尝试。
抗拒资本主义
独立发展工业体系,进口替代战略不成功。错误的经济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动荡的政治环境,影响了穷国的健康发展。
拥抱资本主义
不发达理论的主要问题,也许在于它从来没有令人满意地解释,有什么因素可以阻止第三世界的生产者将用于出口的初级产品多样化以及利用其廉价劳动力直接竞争于世界市场以获取制成品。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无需依赖传统出口,而能够开辟新的出口。借助于现代技术和廉价劳动力,第三世界的生产者不久就能够如所期望的那样,削弱发达国家中的竞争者,侵入他们的市场;并因此积累外汇收入,用以支付所需的西方资本货物(capital goods)的进口费用;从而迅速摆脱贫困。与其切断自身与世界的联系以便节约珍稀的外汇,何不融入世界以便去挣得它呢?这正是成功的东亚经济自1960年以来所开始做的。一系列事实证明,最成功的发展战略便是打开国门,融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分析东亚国家成功的一些经验和原因,一是儒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二是政府支持经济发展而不是完全自由主义经济。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的早期例子的要点在于,它们顺应资本主义的脾性,而不是反对它。
第三章 资本主义与环境
深绿运动的主要观点——反对资本主义的无限增长。
增长的环境限度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回报而高风险的时代。资本主义遭受谴责,不是因为它无法改善生活水平,而正是源于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资本主义在20世纪末的胜利被证明是一个尴尬的胜利,因为它做得最好的——刺激快速增长——正是世界无法再承受的。
所谓的“深绿”尤其寻求权力去控制、管制、限制、禁止甚至颠覆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进展在过去使得经济增长成为可能。他们试图埋葬维多利亚时代的进步信念,并鼓励一种对待未来发展的鲁莽态度。
存在环境危机吗?
作者认为不存在。
环境政策的代价
绿色组织夸大其词,环境政策阻碍发展,伤害经济。
技术决定论?
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会解决绿色组织提出的许多资源、环境等问题。绿色组织认为,现在关注环境问题会为未来降低风险,作者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其存在三个缺陷:第一,为工业资本主义设置障碍;第二,损害创新、探索和试验这些有益于后代的东西;第三,深绿人士不理解社会运转机制,其“改造社会”的行动可能会带来灾难。
摧毁资本主义
“公地悲剧”为基于市场的资本主义提出一个主要问题,竞相追逐利润的个体似乎无可避免地会攫取地球直至毁灭。于是绿色组织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反对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盲目信仰,在这个意义上它也反对社会主义。
绿色资本主义:环境的商品化
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的,并非资本主义交易,而是未能明确界定产权。破除“公地悲剧”,利用资本主义盈利动机去实现有利于环境的结果,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一是“绿色消费”;而是对免费或者以补贴价格提供的公共资源征收费用;三是将公共品私有化或者商品化。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增长机器的时候了。
第四章 资本主义与人类幸福
对幸福的追求
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查尔斯•默里(Charles Murray)对马斯洛理论的发展,指出如果一个社会制度能够满足人们队伍中需求的追求,剩下的(幸福)就必须由我们自己做。
简述马克思贫困化与异化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作者认为前者已被证明毫无意义,后者却不太容易驳倒。
物质需要:金钱买不到幸福
批判理论的转向,及转入对异化的批判。
为什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我们的需求愈来愈显得缺乏限制和贪得无厌?现代消费体验的这一辛辣特征,是资本主义自身导致的吗?
分析地位物品消费。涂尔干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需求、欲望的分析。令人不快的现代的无穷欲望并非是资本主义制造出来的,而且卓越的资本主义也不太可能去解决它。
安全和爱的需要
滕尼斯关于“自然意志”和“理性意志”的论述及对其的批判。
自信与自我实现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未来
马克思辨认出资本主义的危机倾向。
历史的终结?
福山没有意识到,从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动荡中生存下来的资本主义并不止一种,这是他作品的根本缺陷。
或者说,虽然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样的集权思想衰落了,资本主义更加兴盛了,发展经济成为全世界的主流了,但这并不表明依然顽强的自由主义就占据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
随着社会主义的威胁的消失,美国式资本主义现在受到另外一种资本主义模式的挑战。
莱茵资本主义
后资本主义与后现代文化
看来,福山是错了,我们今天正在见证的,与其说是自由主义现代性的重拾自信,毋宁说是崇奉社会进步和个人启蒙的历史性的自由主义价值的丧失,尽管它曾经促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接着又战胜了所有的替代制度。
作者支持进步、启蒙、发展,反对环保主义、集权主义、后现代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巨大进步并且直到现在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痛惜资本主义受到深绿环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侮辱与损害。
本文主要看分析。比如作者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逐条批驳资本主义带来人类普遍不幸福的论点,展示了资本主义带来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
以下是对文章内容的简单浓缩。
第一章 增长机器
资本主义是一个征服世界的体系。
资本主义的特征是:
1、财产的私人占有(包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
2、经济活动围绕利润的自利性的持续追逐组织起来(对于资本主义来说,其独特之处在于,日常经济活动是对不断变更的利润的有体系的持续追求构成的)。生产相对于利润积累的从属地位,意味着资本主义很大程度上具有马克思•韦伯(Max Weber)所称的“形式理性”(formal rationality)的特征。
3、物品和劳务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换。
我们可以将资本主义定义为如下一种体系:个体或团体通过对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购买使用,生产出物品或劳务,并按照能够获取利润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以竞相积累财富。
资本主义是一部增长机器
对新市场的寻找驱使它不断向外扩张。
贫困化的迷思
从马克思那里我们得知,劳工人口逐渐被资本主义压榨成赤贫;从乡村浪漫主义那里我们得知,在有序而文雅的以往乡村社会里,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前者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改善,后者从来就不存在。资本主义增长的一个更为深远的特征是,它为个体改善其处境增添了机会。大众的贫困化是关于资本主义历史的一个神话,乡村“黄金时代”的世外桃源遭受破坏是另一个。也许可以从其他各个方面对资本主义提出批评,但是,对于它损害了很多普通人的指控却无法令人轻易接受。
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条件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六个前提条件。
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不同于欧洲其他大部分国家,英国的资产阶级被贵族化了,而贵族同时也变得资产阶级化了。自16世纪中期起,如果不是更早的话,英国就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其倾向是资本主义的,尽管其生活方式是贵族化的。作为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的特殊结合的一个结果,英国独特地满足了韦伯所提出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前提条件中的一些条件。
很多独特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国家统一提供了一套统一的可预测的法律体系,地方自治传统使得经济生活能够通过放工制度实现商业化。原材料(尤其是煤)的丰饶意味着具备了充分利用诸如蒸汽动力之类的新技术的条件。乡村地主与城市商业阶级的联合,意味着资本主义的早期出现较之欧洲其他地方阻力更小(而支持更多);而圈地运动所导致的独立小农阶级的衰落,为新兴工业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和廉价食品。再加上海外帝国所提供的意外礼物:食品、原材料以及受保护的工业品市场,我们就逐渐可以理解为何是英国如此独特地充当了新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先锋和领导者。英国推进其资本主义革命的条件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绝无可能在其他地方被复制再生。
第二章 资本主义与贫穷国家
世界存在巨大贫富差距。
欠发展国家中的贫困
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使贫穷国家更穷而使自己更富。据说,西方越是富有,世界其余部分就要相应地经受越多苦难。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代表了马克思的贫困化命题转向全球范围后的一个现代版本。诸如此类的批评存在三个主要问题。第一,它们忽视了追问:西方所耗的能源、食品以及技术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第二,它们倾向于忽略或者至少低估了一些欠发展国家所实行的警察统治对经济发展的阻碍程度。第三,很难看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富足与其他国家的贫困之间有什么明确的因果联系,如瑞士与巴布亚新几内亚。
是西方殖民主义铸就了穷国的贫穷吗?很明显,没有殖民主义收益,资本主义也能繁荣(如瑞士、瑞典);曾经的殖民地,尽管(甚至正因为)与帝国权力有历史关联,同样能够繁荣(如澳大利亚、加拿大)。而且,在那些的确曾经并吞外国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经济的发展与其说是征服的结果,毋宁说是征服的前提。尽管有诸多残酷和不公,殖民对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却被证明为益处大于害处。
是资本主义使穷国变穷了吗?
许多独立后的殖民地国家并没有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拉美国家独立时间很长也没有实现经济繁荣。是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在实际上阻碍着这些国家吗?
资本主义与第三世界的“不发达”
描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依附理论。对其反驳为论证跨国公司和外向型经济的正面作用。
描述不平等交换理论,穷国被迫贵买贱卖。反驳证据: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战略获得成功。
今天,绝大多数的发展社会学家终于逐渐意识到,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持续贫困,与其说源于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关联,毋宁说源于因听从斩断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关联的建议而做出的灾难性尝试。
抗拒资本主义
独立发展工业体系,进口替代战略不成功。错误的经济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动荡的政治环境,影响了穷国的健康发展。
拥抱资本主义
不发达理论的主要问题,也许在于它从来没有令人满意地解释,有什么因素可以阻止第三世界的生产者将用于出口的初级产品多样化以及利用其廉价劳动力直接竞争于世界市场以获取制成品。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无需依赖传统出口,而能够开辟新的出口。借助于现代技术和廉价劳动力,第三世界的生产者不久就能够如所期望的那样,削弱发达国家中的竞争者,侵入他们的市场;并因此积累外汇收入,用以支付所需的西方资本货物(capital goods)的进口费用;从而迅速摆脱贫困。与其切断自身与世界的联系以便节约珍稀的外汇,何不融入世界以便去挣得它呢?这正是成功的东亚经济自1960年以来所开始做的。一系列事实证明,最成功的发展战略便是打开国门,融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分析东亚国家成功的一些经验和原因,一是儒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二是政府支持经济发展而不是完全自由主义经济。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的早期例子的要点在于,它们顺应资本主义的脾性,而不是反对它。
第三章 资本主义与环境
深绿运动的主要观点——反对资本主义的无限增长。
增长的环境限度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回报而高风险的时代。资本主义遭受谴责,不是因为它无法改善生活水平,而正是源于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资本主义在20世纪末的胜利被证明是一个尴尬的胜利,因为它做得最好的——刺激快速增长——正是世界无法再承受的。
所谓的“深绿”尤其寻求权力去控制、管制、限制、禁止甚至颠覆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进展在过去使得经济增长成为可能。他们试图埋葬维多利亚时代的进步信念,并鼓励一种对待未来发展的鲁莽态度。
存在环境危机吗?
作者认为不存在。
环境政策的代价
绿色组织夸大其词,环境政策阻碍发展,伤害经济。
技术决定论?
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会解决绿色组织提出的许多资源、环境等问题。绿色组织认为,现在关注环境问题会为未来降低风险,作者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其存在三个缺陷:第一,为工业资本主义设置障碍;第二,损害创新、探索和试验这些有益于后代的东西;第三,深绿人士不理解社会运转机制,其“改造社会”的行动可能会带来灾难。
摧毁资本主义
“公地悲剧”为基于市场的资本主义提出一个主要问题,竞相追逐利润的个体似乎无可避免地会攫取地球直至毁灭。于是绿色组织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反对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盲目信仰,在这个意义上它也反对社会主义。
绿色资本主义:环境的商品化
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的,并非资本主义交易,而是未能明确界定产权。破除“公地悲剧”,利用资本主义盈利动机去实现有利于环境的结果,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一是“绿色消费”;而是对免费或者以补贴价格提供的公共资源征收费用;三是将公共品私有化或者商品化。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增长机器的时候了。
第四章 资本主义与人类幸福
对幸福的追求
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查尔斯•默里(Charles Murray)对马斯洛理论的发展,指出如果一个社会制度能够满足人们队伍中需求的追求,剩下的(幸福)就必须由我们自己做。
简述马克思贫困化与异化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作者认为前者已被证明毫无意义,后者却不太容易驳倒。
物质需要:金钱买不到幸福
批判理论的转向,及转入对异化的批判。
为什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我们的需求愈来愈显得缺乏限制和贪得无厌?现代消费体验的这一辛辣特征,是资本主义自身导致的吗?
分析地位物品消费。涂尔干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需求、欲望的分析。令人不快的现代的无穷欲望并非是资本主义制造出来的,而且卓越的资本主义也不太可能去解决它。
安全和爱的需要
滕尼斯关于“自然意志”和“理性意志”的论述及对其的批判。
自信与自我实现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未来
马克思辨认出资本主义的危机倾向。
历史的终结?
福山没有意识到,从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动荡中生存下来的资本主义并不止一种,这是他作品的根本缺陷。
或者说,虽然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样的集权思想衰落了,资本主义更加兴盛了,发展经济成为全世界的主流了,但这并不表明依然顽强的自由主义就占据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
随着社会主义的威胁的消失,美国式资本主义现在受到另外一种资本主义模式的挑战。
莱茵资本主义
后资本主义与后现代文化
看来,福山是错了,我们今天正在见证的,与其说是自由主义现代性的重拾自信,毋宁说是崇奉社会进步和个人启蒙的历史性的自由主义价值的丧失,尽管它曾经促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接着又战胜了所有的替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