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云斋随笔:《海月风帆》—— 一件偶然得之的扇面作品
■《海月风帆》—— 一件偶然得之的扇面作品 /刘广迎
作品名称:东莞八景之海月风帆
作品尺寸:69cm×34cm
释 文:海月风帆
创作时间:2007年10月
近时忙于文章写作,较少治印作书,即有少量创作,亦大多迫于事,不能得佳。偶观拙著《走进京华御云斋——刘广迎艺术之旅》(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一书,翻至《海月风帆》扇面一页,观摩良久,忆及此物实乃几欲弃之不用复又偶然得之者。
当其时,正是集中创作该书所需作品之际,连日奋战,未免有些疲倦,思遏手蒙,书写亦不在状态,自知已与孙虔礼所言之“五合交臻”相距不下十万八千里也。
正写的心烦气躁,直是欲焚笔砚。随手取过案头仿古洒金纸一张,叠成扇面之形,用剪刀截去头尾,平展开来,此时心境亦随之一空,片刻间归于宁静。时有友人寄来《东莞八景之——黄旗揽胜》一书,提笔书此东莞八景之一的“海月风帆”四字,取匀称布局,循规蹈矩,尚不敢任情挥洒。扇面下边缘似觉空旷,便蘸了清水,添几笔水纹,一钩弯月,数点风帆,手法之拙劣自是不能入行家法眼。待要题款之时,看来看去,却是觉得再加任何笔墨均为多余。
然既要成为一件作品,没有落款总是不成体统,无奈弃之于废纸堆中。忽发奇想,俯身捡回那张已经揉皱了的扇面,于中间纵向加盖三方印章,两侧底边缘用半边名印衬托,不意如此一来,顿生色彩,视之却也不无可取之处,于是便把它印在了书上。书友看了均觉甚有奇趣。
本系游戏之作,实弃之复得者也,余自知绝非“妙手”,然此作岂非“天成”乎?!
2010年10月
(本文发表在《艺术主流》2010年7月总第七期)
![]() |
作品名称:东莞八景之海月风帆
作品尺寸:69cm×34cm
释 文:海月风帆
创作时间:2007年10月
近时忙于文章写作,较少治印作书,即有少量创作,亦大多迫于事,不能得佳。偶观拙著《走进京华御云斋——刘广迎艺术之旅》(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一书,翻至《海月风帆》扇面一页,观摩良久,忆及此物实乃几欲弃之不用复又偶然得之者。
当其时,正是集中创作该书所需作品之际,连日奋战,未免有些疲倦,思遏手蒙,书写亦不在状态,自知已与孙虔礼所言之“五合交臻”相距不下十万八千里也。
正写的心烦气躁,直是欲焚笔砚。随手取过案头仿古洒金纸一张,叠成扇面之形,用剪刀截去头尾,平展开来,此时心境亦随之一空,片刻间归于宁静。时有友人寄来《东莞八景之——黄旗揽胜》一书,提笔书此东莞八景之一的“海月风帆”四字,取匀称布局,循规蹈矩,尚不敢任情挥洒。扇面下边缘似觉空旷,便蘸了清水,添几笔水纹,一钩弯月,数点风帆,手法之拙劣自是不能入行家法眼。待要题款之时,看来看去,却是觉得再加任何笔墨均为多余。
然既要成为一件作品,没有落款总是不成体统,无奈弃之于废纸堆中。忽发奇想,俯身捡回那张已经揉皱了的扇面,于中间纵向加盖三方印章,两侧底边缘用半边名印衬托,不意如此一来,顿生色彩,视之却也不无可取之处,于是便把它印在了书上。书友看了均觉甚有奇趣。
本系游戏之作,实弃之复得者也,余自知绝非“妙手”,然此作岂非“天成”乎?!
2010年10月
(本文发表在《艺术主流》2010年7月总第七期)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